#腸胃疾病

賈伯斯病!神經內分泌腫瘤易與腸胃疾病混淆

賈伯斯病!神經內分泌腫瘤易與腸胃疾病混淆#腸胃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近50的瑜潔(化名),體重在2年內掉了8公斤,平日偶爾會有嘔吐現象,也出現盜汗、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看遍腸胃科,做了腸鏡、胃鏡等種種醫學檢查後,找不到病因,甚至還被懷疑是精神壓力大所造成的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直到遇見在某醫學中心任職的腸胃科醫師堂弟,建議她做正子攝影檢查,才發現胰臟尾部附近,有一個4公分大的腫瘤,經手術切除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才解除了她困擾已久的怪症狀。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複雜 容易忽略延誤就醫高雄榮民總醫院健檢中心健康檢查科主任余憲忠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屬於需要長期對抗的惡性腫瘤,近幾年之所以廣為人知,主要是因為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因胰臟神經內分泌瘤惡化轉移而去世,余憲忠醫師提醒,這類型腫瘤相當特殊,約有8成的腫瘤源自胃腸道或附屬消化器官,但因為症狀複雜又不典型,較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余憲忠醫師說明,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否有相關症狀,是依據腫瘤細胞分泌各式不正常的荷爾蒙而定,也有某些腫瘤沒有分泌的功能而無相關症狀,相對而言就比較不易早期發現。臨床上可能依其腫瘤位置和分泌之荷爾蒙發生不同的症狀,患者在症狀出現後,大多仍有機會治療。第一線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若無法手術清除,亦可透過藥物去控制其症狀,部分腫瘤對特殊藥物、化療或標靶治療也有一定的反應。余憲忠醫師進一步說明,較麻煩的是屬於不會分泌荷爾蒙的腫瘤類型,這類患者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腫瘤變大後,壓迫到腸胃或附近器官時,就會造成阻塞、出血等併發症,甚至多半已出現轉移到肝臟或肺等部位,在治療上會更棘手。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大警訊不輕忽 持續追蹤為上策余憲忠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不典型,通常都以女性、40歲以上為高風險族群,由於容易與腸胃疾病、更年期症狀混淆,通常不易早期診斷,許多早期診斷的案例大都是進行健康檢查時,透過影像檢查或胃腸內視鏡檢查時意外發現。若反覆出現有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十大警訊時,或家人曾罹患過內分泌性腫瘤者,都應考慮進一步做完整的腸胃道或影像的健康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成立了「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讓更多病患或其家屬在此相互分享彼此鼓勵。欲知更多疾病相關資訊歡迎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瀏覽或撥打免付費服務專線0809-010-580。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腸胃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大明(化名)連續腹瀉一個月,嚴重到一吃東西就跑廁所,看了多家腸胃科診所,大腸鏡、胃鏡檢查都顯示正常,卻仍天天狂瀉超過五、六次,影響平日工作與生活甚鉅。最近一次送醫,是因多日未進食,造成體重下降、暈眩後緊急送入急診室施打營養針。身體虛弱不宜手術治療 注射長效型體抑素減緩症狀嘉義長庚副院長兼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冠德描述:「該患者從腸胃科轉來血液腫瘤科,經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有一公分左右的腫瘤,切片後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但因患者症狀嚴重,且體重過輕、體力很差,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因此施予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接受治療後,患者腹瀉狀況明顯減緩,且恢復正常進食,一個月後身體狀況改善,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整體治療結果良好。」神經內分泌瘤難確診 緩解症狀、延緩腫瘤惡化為治療重點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賈伯斯而逐漸被大眾認識,李冠德醫師指出,但因患者的症狀如腹瀉、腹痛、咳嗽、盜汗及熱潮紅等,與一般腸胃疾病或更年期症狀類似,容易遭忽略或混淆,「這類患者往往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確診,且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經轉移。」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必須靠醫師的臨床經驗,而民眾自身也要有所警覺,如今診斷工具進步,「生物標記平台」能幫助早期診斷、監測治療的成效,但要確診及確認惡性度仍需採病理切片。李冠德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切除是最根本且能根治的方法,對於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者,治療重點則以症狀治療及延長壽命為主。「化學治療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普遍反應不佳,近年診療上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或口服mTOR抑制劑,可有助緩解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速度、延長存活期。」研究證實,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除可有效紓緩功能性症狀外,對於原發部位於間腸(mid-gut)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達15.6個月,目前已是國際治療的標準方針。李冠德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需要長期抗戰的慢性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極佳。因此,若有類似更年期症狀、長期失眠、腹瀉、腹痛等情形,且持續一年以上者,要有所警覺,儘早確診接受治療,才是防治的關鍵! 

亂吃制酸劑 恐引腸胃疾病

亂吃制酸劑 恐引腸胃疾病#腸胃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胃酸過多導致不適,是日常生活中常會碰見的問題,也因此自行購買制酸劑,成為許多人的第一選擇,不過你知道制酸劑吃多,反而會讓胃酸分泌減少,進而引起腸胃細菌過多,產生疾病嗎?吃藥配制酸劑?完全是錯誤觀念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所發表的全國學童用藥知能與行為調查顯示,過去一年有30%的學生因課業壓力或不當的飲食行為而有胃痛情形,17%學生過去一年曾有服用制酸劑的經驗,同時30%的學生與成人一樣,不清楚長期使用制酸劑會使胃內酸鹼值升高,胃酸變少,反而造成腸胃細菌過度生長,適得其反;正確觀念是若有腸胃不適症狀在服用制酸劑3天後仍不見好轉,應儘速就醫,切勿自行持續使用。食藥署指出,今年共有18個縣市112所學校推動正確用藥教育,經用藥教育介入後的成效,學生在買藥前會檢視包裝上有無衛生福利部核准藥品許可證字號從70.1%提升至78.5%,購買藥品時會詢問藥師的從88.1%提升至90.8%。使用親朋好友介紹的藥品從9.1%下降至6.3%;使用制酸劑方面,吃藥不一定要服用制酸劑從69.2%提升至74.9%,不知長期使用制酸劑增加用藥風險從30%降至23%。食藥署提醒,民眾使用藥品須遵守五要原則「要知風險、要看標示、要告病況、要遵醫囑、要問藥師」及五不原則「不要求、不併用、不長期、不刺激、不亂買」,特別注意切勿自行購買制酸劑跟其他藥品一起服用,可能會影響疾病治療效果或增加藥品副作用,若有任何問題一定要生病找醫師、用藥問藥師。

月娘走了 酒醉路倒、腸胃疾病都來了!

月娘走了 酒醉路倒、腸胃疾病都來了!#腸胃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中秋假期即將結束,由於適逢周末假日,民眾慶祝中秋的方式也很多元,除了賞月、烤肉外,喝點小酒助興是一定要的。只不過根據記者實地觀察,有些人喝醉了就直接睡在馬路旁邊,勞駕警方和消防隊出動關注;而根據疾管局公布的資料也可以預測,未來一周因腸胃疾病求診的患者也會明顯變多!依據疾病管制局疫情監視資料顯示,近年中秋節假期全國急診因腹瀉就診病例都有明顯增加的情形。根據統計,2009至2011年中秋節當週,週平均急診腹瀉就診百分比分別為4.21、5.05及5.56,均較當年中秋節前一週增加,顯示民眾中秋節活動與腹瀉案件有密切關聯。疾管局推測,烤肉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置於低溫保存或未澈底烤熟再食用,是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的主因。而記者於29日晚間八時至30日凌晨零時實地前往新北市某一消防分隊外觀察該單位救護車輛派遣情形,四個小時的期間,總共有四件救護案件,其中兩件為路人喝酒醉倒臥在馬路旁,被警方及救護人員勸離現場、護送返家;又有一件也是一名酒醉男子,酒後遭人毆打,受傷送醫;僅一件是屬於「急病」送醫案件。民眾因酒醉路倒,還得出動警、消關注,如果因此排擠到真正緊急傷病患使用救護資源的權益,後果不堪設想。※優活健康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身心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

8成男人 雄風有危機

8成男人 雄風有危機#腸胃疾病

許多男性礙於面子不願喊疼,生病也不看醫生。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醒,男人有許多健康問題,千萬不要因為硬ㄍㄧㄥ而因小失大,如發現有工作壓力大、四肢關節無力、睡眠品質不佳、容易疲倦等問題,建議及早檢查、及早治療。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表示,男人自古被教導要當強者,遇到健康問題卻多選擇逃避。從長年問診經驗發現,許多男性的健康檢查,都是太太代約;男人看診時往往跟醫師的互動少,或著礙於面子問題而不好意思跟醫師互動。八成男性荷爾蒙異常 性趣缺缺但是聯安從最近幾年的檢測中發現,高達8成男性有荷爾蒙異常狀況,鄭乃源表示男性荷爾蒙主導男性雄風,如果長期失調,不但會讓記憶力變差,容易生氣,還會性趣缺缺,甚至提前老化;嚴重時會擾亂身體血糖的新陳代謝,造成肥胖與糖尿病、骨質疏鬆與心臟疾病等。他指出,由於男性荷爾蒙的減少與男性老化相關,因此身為男性要特別掌握體內男性荷爾蒙的變化,以監測自己的老化狀況。四成男性有泌尿及心血管的問題此外,男性也面臨泌尿系統及心血管的疾病威脅:聯安統計,已有超過4成男性受檢者,因攝護腺肥大而有滴滴答答頻尿困擾造成生活不便,嚴重影響睡眠品質。且四成男性的動脈硬化程度已超過同年齡層標準值,推算平均動脈年齡足足超過實際年齡24歲之多,顯示男性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鄭乃源提醒,心血管病變初期幾無病徵,動脈硬化是一個前兆,一旦罹病隨時有血管阻塞、爆裂的可能,嚴重者更會引發心肌梗塞、心絞痛、腦中風等後果。留意腸胃道疾病正處於事業衝刺階段的男人,應注意疾病年輕化、以及衝刺事業時容易健康耗損過大的狀況。鄭乃源提醒除了以上問題外,也要注意其他男性常見的健康異常,包括脂肪肝、胃發炎、胃及12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血脂異常等。加上男性抽菸者多、外食、應酬比例高、所以肺部及腸胃健康,也是男人要格外注意的。鄭乃源建議男人應提早養成定期審視健康的好習慣;身為男人的另一半,則要比男人多費點心,時常留心愛ㄍㄧㄥ的他是不是出現體力衰退、情緒不穩、行房頻率明顯減少的現象,別讓愛面子的他健康亮紅燈。不同年齡適合不同階段的健檢他建議想常保年輕的男性,不同階段的健診、營養補給和運動等生活保健,是永保健康的良方。30歲以下的年輕男人,可以先為自己安排一次基礎的健康檢查,提早了解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30-40歲男人,在做健檢時,則要多加考量肝腎、腸胃及基礎心血管等方面的篩檢;40歲以上的男人,則需加強心血管、肺部健康、泌尿系統方面的篩檢,可進一步安排心臟電腦斷層、腦血管磁振造影、肺部電腦斷層及攝護腺超音波等檢查。延伸閱讀:預防醫學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