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單日確診數「本周出現破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近日疫情升溫,中重症案例已累積上百例。雖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已於今(28日)上路,但仍有民眾擔心一旦採檢確診,必須面對隔離等諸多不便,影響自己與家人的生活或工作,而不願意配合疫調及採檢。不過感染科醫師呼籲,民眾若確診,應趕緊把握開始出現症狀的黃金前5天來治療,才能避免轉重症風險。
台灣疫情單日確診數「本周出現破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近日疫情升溫,中重症案例已累積上百例。雖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已於今(28日)上路,但仍有民眾擔心一旦採檢確診,必須面對隔離等諸多不便,影響自己與家人的生活或工作,而不願意配合疫調及採檢。不過感染科醫師呼籲,民眾若確診,應趕緊把握開始出現症狀的黃金前5天來治療,才能避免轉重症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成長過程中,「生長」與「發展」均衡並進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遺傳、環境等諸多因素,並非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循著相似的順序與速度,有些症狀的發生也可能是因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導致,父母應隨時觀察、關心孩子,避免錯失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台灣每年平均15,000名嬰兒可能有發展遲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為6-8%,若以台灣每年平有20-25萬新生兒計算,平均約有15,000名嬰兒可能有發展遲緩問題,若再擴大到6歲以下的學齡前遲緩兒人數預估上看10萬人。馬偕兒童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兒童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家長的觀念、認知與警覺,是影響早療是否能及時介入的重要因素。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表示,嬰幼兒預防注射門診是最好的發展評估時間點。正常情況下,1歲半的孩子會說出5個單字,2歲就能學會50個單字且能講出短句表達需求,3歲則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家長若忽略孩子在不同時期「應有的水準」,恐錯失語言遲緩問題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治療時機。3歲前的黃金治療成效是3歲後的10倍需要早療介入的孩子,3歲前的黃金治療成效是3歲後的10倍。陳慧如醫師表示,過去就曾有2歲3個月的孩子外觀無異狀,但在健兒門診就診時,發展篩檢發現孩童有肢體不協調、跑步時步態笨拙、走樓梯需依靠攙扶、且僅能表達5個單字。排除早產、遺傳基因與其他因素後,發現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所致,經早療介入後,逐漸開始有「仿說」的動機,與人互動也有進步,目前仍在積極治療中。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建置的「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提供有趣圖像、互動性動畫、7種語音導覽及13個年齡層的篩檢題項,讓父母在家即可按圖索驥,快速智慧檢測孩子的發展狀況。若發現異常情形,將有專人進行追蹤,提醒儘早就醫評估及確認診斷,亦便於家長掌握孩子狀況,有助於就診時醫師評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媽媽今年68歲,一直有高血壓問題,但自覺無不適症狀,故平日疏於血壓控制,2年前的冬天剛開始有手腳無力現象,她並不在意,在某個凌晨被家屬發現倒臥在浴室裡,意識不清,緊急送醫後診斷為栓塞性腦中風,右側肢體癱瘓,無法自主活動。把握黃金時間 中風可以有效控制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組織(The 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訂定的世界中風日(World Stroke Day 2016),今年主題是「中風是可治療的(Stroke is Treatable)」,強調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黃金時間就醫,即時治療與積極復健,中風是可以有效控制的。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2年全球人口有30%(約1千7百50萬人)死於心臟血管疾病,其中有6百70萬人死於中風,依據衛生福利部10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共奪走11,169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3小時內治療 減少殘障後遺症統計結果也顯示60~79歲是中風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40.7、48.5/每10萬人),中風造成的後遺症,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民眾之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若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治療,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的殘障後遺症,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牢記FAST(快、快、快)辨別中風口訣,以辨識初期的症狀,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1) 「F」就是FACE-臉歪 /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2) 「A」就是ARM-手軟 /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3) 「S」就是SPEECH-大舌頭 /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4) 「T」就是TIME /記下時間、快打電話:當上面3種症狀出現其中1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氣喘一旦發作,嚴重時很有可能失去性命,尤其在季節轉換時,更有可能發生,且近年來氣喘發生率正節節升高,對此,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游明謙醫師表示,氣喘的黃金治療期是學齡兒童到青少年的這段期間,運用中醫調理肺、脾,腎臟,必要時再配合西醫吸入性類固醇療法,就可改善小兒氣喘的症狀,降低氣喘發作的頻率及嚴重度,減少呼吸道結構性的變化。異位性皮膚炎 是最先出現的徵兆目前在台灣主要2大罹患氣喘的因素為遺傳體質及接觸外在環境中的過敏原,其實在孩童嬰幼兒時期,就可以觀察出是否有過敏體質,通常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先出現的徵兆,好發於於嬰兒時期,容易出現在頭或面部,中醫稱為奶癬。兒童期則容易出現在四肢屈側部位,如膝窩、肘窩等地方,中醫稱為四彎風,皮膚會反覆發炎、搔癢不已;到學齡前,部分孩童在感冒後咳嗽超過十天到二週,或是運動後咳嗽及夜咳,就可能要高度懷疑是氣喘。學齡至青少年間 是治療的黃金期氣喘若配合治療,待長大免疫功能成熟後就有機會痊癒,相反的若沒有好好控制,可能造成氣管結構的重組,導致呼吸道在結構上與功能上兩方面的受損,這才是治療氣喘最困難的地方,因此,要把握學齡兒童至青少年期間的這段黃金治療期。而在中醫方面,游明謙醫師表示,過敏性氣喘是由痰飲內停,外感邪氣而成的疾病,所以,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是醫治氣喘的主要原則,當氣喘急性發作時,將病情依嚴重程度分為四級,使用不同的藥物組合,先求穩定病情解除危機。待病情較平穩時,就能以中醫介入調理,常用的中醫處方有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麥門冬湯等,可依寒熱不同體質,症狀明顯時選用小青龍湯或麻杏甘石湯。避免油炸、冰品 可降低過敏原的刺激最後,醫師也建議,除了改善體質調養脾、肺、腎三臟外,平時也要做好保養,避免食用過多油炸食品或冰品,避開過敏原的刺激,例如:枕頭、棉被、衣櫥等易附有灰塵的物品,應常清洗、日曬,家中最好每天能打開窗戶對流保持通風二個小時,同時在病情穩定時也可以多運動、放鬆身心,再配合藥膳飲食來增強免疫力,持之以恆,將會有顯著的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就醫人次近兩週快速上升,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截至5月8日止,全國已出現3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其中新北市佔4例,所幸皆已痊癒出院,但相較去年同期0病例之狀況,今年腸病毒疫情實不容忽視。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本年度出現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皆為腸病毒71型造成,由於該型別自97年後即未再出現大規模流行疫情,多數小朋友未具抗體,加上腸病毒傳染力極高,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等場所最容易造成傳播,提醒家長應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以降低感染與擴散的機會。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也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大林慈濟醫院在最近三、四年中,針對急性中風的病人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比例,在全國登錄體系中排名前三名,讓病人有二至三成的機會可以減少嚴重後遺症,使用後殘存嚴重神經後遺症的病人數量會明顯減少。因替病人施打血栓溶解劑比例高,日前榮獲台灣神經學學會頒發「台灣中風登錄頂尖治療貢獻獎」,神經內科醫師許明欽表示,若能建立民眾正確的中風急救觀念,在黃金治療時間內協助醫師做出治療決定,就有機會減少中風帶來的嚴重後遺症。許明欽醫師表示,急性腦中風治療的藥物主要有兩種,一是阿斯匹靈,另一種就是血栓溶解劑。許明欽表示,依據臺灣腦中風醫學會的建議,施打血栓溶解劑的年齡在18至80歲間,86歲以上施打的風險較高,但風險高不代表完全不能打,在醫療團隊對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和風險有把握可以處理,家屬也能夠接受相關風險的情況下,病人還是有治療的機會。然而,血栓溶解劑施打後有6%的病人會有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危險,病人家屬卻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是否接受治療的決定。許明欽表示,有些家屬聽到打了後可能會大出血,難免感到害怕,然而為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醫師通常希望家屬在十分鐘內做出決定,因為病人送到醫院後還需要做電腦斷層等相關檢查,若家屬再考慮得久一點,就會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建議一般民眾平時即建立正確的腦中風急救觀念,在危急時才能迅速協助醫師做出治療決定。後續由神經內、外科等醫療團隊協力合作,將出血所造成的危險降到最低。許明欽醫師指出,中風病人有8成是血管梗塞,其中有6成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者,民眾應按時接受健康檢查,以便提早發現、提早預防,降低中風發生的機率。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急診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千分比已3週呈現上升趨勢,社區監測腸病毒型別以EV71型為主,今年截至4月2日止,全國腸病毒重症病例已有21例,高雄市1例,該例重症幼童,由於家長出現重症前兆提高警覺,立即依醫師建議轉送大醫院治療現已痊癒,衛生局藉此呼籲,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等重症的前兆病徵,請務必立即轉送大醫院就醫、掌握黃金治療期。相較去年同期全國沒有出現腸病毒重症病例,顯示今年疫情不容小覷。高雄市衛生局為降低幼童感染腸病毒,於2月初共同與教育局召開腸病毒防疫政策討論會,並展開教幼托機構、幼童活動之公共場所的洗手設備及環境消毒督核工作,於3月中旬全面完成993家普查。由於人口密集之場所容易傳播腸病毒。衛生局也提醒教幼托機構須需小心警覺,做好防護,罹病學童應請假在家休息,托育機構務必依公告落實腸病毒通報及停課規定辦理,小學一、二年級、幼稚園、托育機構,於7天內同一班級有2名以上(含2名)學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或疑似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停課7天。違反規定者,將處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此外,家長盡量避免讓5歲以下幼童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家中有幼童的成人需落實勤洗手,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的前兆病徵,請務必立即轉送大醫院就醫、掌握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期。
心路基金會認為每個發展遲緩的孩子都應該有機會接受早期療育,特別在0~3歲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治療期,國外研究指出,3歲之前接受療育的效果,是3歲之後的10倍,只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透過語言治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感覺統合等特殊方法,讓孩子在生活中接受療育,可以促進孩子的發展能力。(圖為開心刷牙的小瑋,由心路基金會提供)一名心路愛兒中心的小瑋,因出生時缺氧,且經醫生診斷為先天小頭症,合併中樞性低張力與嬰兒痙攣腦性麻痺;加上喉頭軟化的情形,更讓小瑋無法吞嚥進食,否則可能因感染而引發肺炎,只能透過胃造瘻以軟管注射流質食物補充營養,為了提供小瑋專業的照顧及特殊的教育規劃,家人決定將小瑋交給專業團隊,以便接受最合適的早期復健療育。以旅遊為業並喜愛旅行的黃小姐,走訪各地,閱覽不同文化的民情風俗,並培養出助人自助的胸懷眼界,認為應該要感恩現在所有,並以自己的能力回饋需要幫助的人,原本就喜愛BLING BLING閃亮飾品的她,在一次旅遊經過的藝品店裡,被閃閃發亮的吊飾所吸引,覺得每個人的生命都該如同飾品上的閃鑽般發光發亮,也因看見小瑋的故事,讓她靈光一閃,認為「或許可以自己動手做看看!」回家後試做並分送親朋好友,沒想到反應大好,也因此加強她以手作工藝做為捐助服務的信心!心路基金會在全台設立了6個早療中心,就是在生活情境下進行復健治療,整合跨領域的專業團隊,並提供移動式的早療服務。每月只要定期捐款300元,就能成為守護早療孩童的「愛心股東」,還可獲得愛心手作達人贊助製作的閃鑽手機吊飾一條!心路基金會誠摯邀請大家,一起用愛陪孩子走這段充滿盼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