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

飲料不等於水 多喝水從小培養

飲料不等於水 多喝水從小培養#董氏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國小學童口渴時,僅45%會選擇喝白開水,第二選擇為運動飲料,再來是奶茶、紅茶等飲品,為提倡孩童多喝白開水概念,董氏基金會今(14)日在北市公館國小舉行記者會,呼籲父母和師長應多把關,不要提供含糖飲料給孩童,從小養成孩童良好的喝水習慣。 現代人常習慣口渴就喝含糖飲料,許多孩子甚至有喝飲料等於喝水的錯誤觀念,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強調,飲料中的高糖分、色素和香料,除了是造成兒童肥胖的主因,也會增加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胰臟癌等慢性病的罹患機率,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目前市售飲料中,各式茶類、咖啡飲品多數都含有咖啡因,在藥理學上,過量攝取咖啡因會出現耳鳴、心跳加速等現象,且只要固定攝取,就算少量也會出現咖啡因依賴的狀況,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即使每日攝取少量咖啡因,也會影響兒童與青少年的睡眠品質與白天睡眠狀況。碳酸飲料含有許多的咖啡因及磷,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對成長中兒童有負面影響,甚至可能進一步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與骨折發生機率。為了讓孩童多喝白開水,董氏基金會建議家長及老師除了不主動提供兒童含糖飲料外,家中也不宜擺放含糖飲料,因為同時有飲料和白開水,只有20%的孩童會選擇飲用白開水,且家中有放含糖飲料的孩童飲料攝取為家中沒放含糖飲料孩童的兩倍。同時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在孩童面前多喝開水,且勿把含糖飲料當作獎賞。  

為防菸害危機 APACT台北舉行

為防菸害危機 APACT台北舉行#董氏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長期抽菸,對於身體來說,是一個嚴重的負擔,而在台灣,政府及各界人士,紛紛跳出來呼籲民眾拒菸,以防止菸害帶來的疾病。近日,董氏基金會顧問暨「亞太地區拒菸協會」(APACT)永久名譽秘書長陳紫郎教授,因長期宣導及執行拒菸行動,獲行政院衛生署,頒發「衛生署一等衛生獎章」,以表揚陳教授對於臺灣防制菸害工作及促進人民健康的努力與貢獻。另外,董氏基金會表示,3年一次的「亞太地區拒菸協會」,至今已舉辦過9屆會議,第8屆會議即由陳紫郎擔任主席,成功邀請來自40個國家地區519位貴賓齊聚台北進行研討交流。而陳紫郎也將繼續帶領亞太地區的合作事務,積極促成該APACT會員國以世界衛生組織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作為菸害防制法規的基礎,並且由當地的控菸團體持續推動控菸工作,防止菸害繼續危害人類。 

港澳台愛心獎獲獎 孫越捐獎金做公益

港澳台愛心獎獲獎 孫越捐獎金做公益#董氏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孫越,參與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的愛心獎角逐,獲得品審青睞,與推薦人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一起抱回獎項、獎金以及推薦金,共31萬港幣,將捐作為董氏基金會製作推廣「趙舜~抽掉人生」6分鐘網路短片、公益廣告及製作海報供醫療院所使用。董氏基金會規劃在歲末年初的戒菸黃金期,推動鼓勵癮君子「戒菸及早、生命美好」,卻苦無經費,孫越表示,恰逢「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舉辦愛心獎的甄選,所以就參與,也非常感謝委員的青睞,讓「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可一同成就助人戒菸的樂事。而「愛心獎」是為獎勵積極奉獻愛心、致力弘揚孝道、關懷弱勢社群的人士,從而推動一個正氣祥和的社會,每年將從香港、澳門、台灣的角逐者,評選出5位得獎者。時逢歲末年初,正是助人戒菸的黃金時期,不僅是癮君子本身想戒菸的動機強烈,也因著家人的陪伴而容易成功,孫叔叔呼籲,希望媒體及大家能夠趁著歲末年初之際,將「趙舜~抽掉人生」網路短片傳給所有你周遭的人,並上網為公益的趙舜按「讚」!

研究顯示:每天跳繩助孩童健康

研究顯示:每天跳繩助孩童健康#董氏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推廣跳繩對健康的幫助,以及宣導運動有助排解憂鬱情緒的好處,日前,董氏基金會,與可口可樂基金會,共同在新北市板橋第一運動場舉行「親子跑跳好心情‧活力跳繩家庭日」,並邀請藝人團體浩角翔起到現場共同響應,而此次活動參與人數更達近兩千名親子組隊,熱鬧非凡。董氏基金會常務董事胡維恆表示,紓壓方式有很多種,董氏基金會最推崇運動紓壓,而跳繩也是容易從事的運動,因為器材取得容易、便宜,且不受天氣、場地、與年齡限制。尤其根據研究顯示,國小學童每天跳繩30分鐘,連續進行20週,可增進自律神經控制,改善學習能力、協調性、平衡感、敏捷性及韻律感,只要養成定期跳繩的習慣,更有紓解壓力、改善心情、提升自信心等增進心理健康的幫助。其中,董氏基金會則指出,董氏基金會自九月開始推廣跳繩運動後,到目前受推廣的小學,學生跳繩次數,已累積超過八千萬次,然而,國內外已有相當多研究指出,運動能有效幫助人們提升正面的情緒、緩解憂鬱症狀,提高快樂指數。太古可口可樂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柯萊恩也說,今年在台灣推動跳繩運動,目的是為鼓勵兒童與家長在運動及飲食之間取得平衡,並利用運動獲取好心情。而未來將持續推動,讓更多人認識跳繩的樂趣與好處。(圖片來源:由董氏基金會提供)

醫訊/讓您職得快樂

醫訊/讓您職得快樂#董氏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現代人常常工作壓力如影隨形,要時時加班,並面對職場複雜人際關係,主管與老闆的直接壓力,各種帳單貸款繳不完,油水電瓦斯房租漲不停,只有薪水多年來不會漲,這些問題,讓許多勞工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依此緣起,台南衛生局與新北衛生局及董氏基金會為了替勞工加油打氣,傳達正向活力,特舉辦免費「一念轉乾坤,讓您職得快樂!!~DD壓力調適工作坊」,邀請心理師李昆樺(台南)、葉金源(台南)、江南垂(新北)、陳莉榛(新北)引導與帶領。活動內容為,討論職場問題及其壓力源的影響、分組討論-正向思考、練習正向思考技巧、實際演練處理解決職場壓力、練習自動化正向思考,可以任選一天或全程參加,名額25位,開課前一周(台南)報名截止;11月3日(新北)報名截止,限20歲以上報名,名額有限,需事先報名。請自備喝水容器。時間:台南場101年11月17日(六)、12月15日10:00~18:00(六);新北場11月18日(日)、11月1日(日)10:00~18:00地點:台南東區德光里活動中心(東區崇德路111號)2樓第1教室;新北新莊農會AB教室(新莊區中正路80號4樓)洽詢:02-2751 3606,董氏基金會 許小姐

董氏基金會跨海分享 憂鬱防治舒壓經驗

董氏基金會跨海分享 憂鬱防治舒壓經驗#董氏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透過公益廣告、動畫、短片、網路平台與憂鬱症篩檢日的創立,鼓勵民眾懂得自我情緒篩檢與適時適當的紓壓、是董氏基金會自2000年起即在台灣推廣憂鬱症防治與心理健康促進的方式。呼籲民眾定期篩檢自身的抑郁情緒,保持心理健康。董氏基金會在朱英龍前常務董事的牽線下,從2003年起便與寧波市心理衛生協會開始進行交流,曾共同舉行過「畫心情」、「愛情風味館徵文比賽」等活動,更於2007年參考台灣經驗,領先中國各大城市首創「抑郁症(憂鬱症)篩檢日」,於每年10月定期進行相關宣導活動。今年,臺灣憂鬱症篩檢日邁入第十三年的同時,由寧波市衛生局、教育局、心理衛生協會、寧波大學共同主辦的抑郁症篩檢日也邁入第六屆。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姚思遠執行長與基金會三位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分別是台北醫學大學邱弘毅副校長、耕心療癒診所林耕新院長、樂群診所范樂群院長,今年也應邀前往參與指導與分享臺灣經驗,分別與當地心理治療專家與民眾進行專業工作坊與大眾心理健康講座;在篩檢日現場造勢活動上,寧波於今日上午在奉化市著名地標-奉化市民廣場,展開「藝術、心靈、生活」的大型活動,並於現場提供巨型畫布,邀請現場民眾一起塗鴉,畫心情,宣洩壓力。

憂鬱快走開!正面思考走出來

憂鬱快走開!正面思考走出來#董氏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大約有5%的人口患有憂鬱症,有超過3億5000萬人受憂鬱症折磨,就連台灣也遭受憂鬱陰霾的壟罩;因此,董氏基金會邀請影視名人,拍攝微電影,以「請聽」命名,藉此宣導正面思考遠離憂鬱。董氏基金會統計,全國近25萬名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而2011年以五都的國、高中生為對象進行調查發現,在國中生有明顯憂鬱情緒的比例為18.8%,高中(職)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的比例為17.3%,若是以五都國、高中學生人數約100萬人來換算,在五都中有超過18萬名的國、高中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然而,有專家預測至西元2030年時憂鬱症將打敗心血管疾病及愛滋病,躍升成為慢性疾病的首位。因此,董氏基金會,為了提醒民眾重視青少年憂鬱情緒及憂鬱症議題,特別邀請長年擔任董氏基金會志工的雞排英雄導演葉天倫執導拍攝公益微電影「請.聽」,並有多位藝人到場分享他們歷經過的人生甘苦談,說明他們是如何走出往日的憂鬱情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詹佳真醫師表示,若長期處於壓力的狀態下,很容易產生負向思考模式來看待所有人事物,陷入惡性循環中,因此面對壓力時不能一昧壓抑,要了解自己壓力來源及學會應對。所以他建議,可透過練習來增加「正向思考」的念頭,例如,培養正念的語句、搭配幸運圖像、準備筆記本或是每日睡前,回顧今日發生正面的人、事、物,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圖片來源:由董氏基金會提供) 

父母別太宅!陪孩子動一動能增進感情

父母別太宅!陪孩子動一動能增進感情#董氏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做父母的你,常常抱怨孩子老是待在電腦前,「宅」在家裡不出門嗎?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宅在家,那自己也該以身作則,增加自己的活動量才行!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孩子的活動量和父母的活動量有顯著的關聯性,若想要增加孩子的活動量,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如此一來還能增進親子情感。這項研究被發表在七月號的《身體活動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中。董氏基金會指出,這項研究是由美國猶太健康醫院醫學助理教授Kristen Holm主持,此研究方案囊括了八十三個家庭,目的是協助年齡介於七到十四歲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的孩子控制體重。這項方案鼓勵父母和孩子透過每天走路超過兩千步來增加運動量,整個過程皆以計步器追蹤。結果發現,當某些日子母親們走路達到或超過兩千步時,孩子們平均走路超過兩千一百一十七步;當母親沒有達到目標時,孩子則僅多走一千一百七十五步。而在方案開始後,先前活動量較低的孩子反而走得比先前活動量較高的孩子來得多。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父親和孩子之間,這項研究證實了當父母的活動量增加,孩子的活動力也變強,且這樣的影響在週末更是明顯。    而國內的學者也認為,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動,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情感!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長董旭英建議,父母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孩子多運動,不如就陪他一起,運動不管對我們的身體或心理都會有幫助。不管是慢跑或游泳,親子共同設定一個目標讓兩人一起達成,甚至鼓勵孩子去超越自己,那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感覺,其實就是增進親子間情感的好方式。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則指出,諸多研究證實運動會幫助產生好心情。而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進行的「台灣五大都市國、高中學生運動狀況、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得知,當受訪學生的父母常運動者,受訪學生有運動習慣的比例高於沒有運動習慣者,這也呼應了上述的研究。此外,發現有17.3%的國高中生會因情緒不佳而運動,運動後有84.2%覺得心情會變好,也証實運動會產生腦內啡,幫助人們產生愉悅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