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

漫談青少年吸入劑成癮

漫談青少年吸入劑成癮#心理輔導

報載去年八月份台中市一名男子,染上毒癮又沒錢買毒品,居然轉而吸瓦斯解癮!好多次偷攤販放在戶外的瓦斯桶,開了瓦斯就吸!恍惚之餘,還當場點煙抽,萬一引爆、後果不堪設想!一日凌晨他吸了瓦斯、精神恍惚,抓著兩把刀去搶超商,但是居然只搶了一個便當!上述事件其實離我們不遠。因為各式各樣的吸入劑隨手可得,也都有成癮性,其威脅可說是不輸給毒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美國,百分之二點八的亞太裔青少年承認曾經在過去一年中使用過吸入劑,而白種青少年則有百分之四。吸入劑更是進一步日後接觸毒品的橋樑。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日常用品可能成為被濫用的吸入劑:溶劑:膠水、簽字筆、修正液、橡膠水、家用清潔劑、油漆稀釋劑、乾洗溶劑、洗甲水等。氣體:醫學治療使用的氣體例如乙醚,科羅芳和氣化亞氮(笑氣)、汽車蠟、油漆、丁烷打火機、罐裝瓦斯、冷氣機冷卻劑 (冷媒)、汽油、以及噴霧式瓶罐包括:保護衣料用噴劑、烹飪用噴劑、除臭劑、空氣清香劑。吸入劑中含有丙酮(acetone)、苯(benzene)或甲基苯(toluene)等化學物質,吸入後可引起漂浮、欣快、興奮的感覺,也因此有其成癮性,此外,還會引起走路不穩、頭昏及口齒不清的現象,更進一步可能有認知障礙、判斷力差、變得兇暴、呈現攻擊行為等。吸入劑對身體的危害亦很多元化,最嚴重的莫過於「嗅聞暴斃」,可能會在吸入期間或是剛剛結束時發生。其原因在於吸入的氣體取代了體內的氧氣,令吸入者窒息;或者是導致心臟工作過量,引起跳動加速及不規則,甚至心臟停止而致死。在美國,每年都有年輕人因為使用吸入劑而送命。另有數以百計的年輕人的身體,如腦、心臟、肝臟、腎臟和肺部因此受到嚴重損傷。既然我們知道吸入劑的危害與潛在的被濫用性,怎麼樣關心注意您的孩子呢?許多家長都有一種誤解,認為功課好、家教好,孩子就不會有吸毒的問題。事實上,良好的家庭互動與溝通,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以下是我們所建議您可以做的努力:就有關吸入劑和其他毒品的問題進行自我教育:熟悉可能被孩子誤用的產品種類,以及吸用後產生的生理狀況。明白家用物品在正當使用的情況下是安全的(例如適當通風,使用面罩或者戴手套)。只有在孩子故意為了感受「high」而吸入這些氣體的情況下才是危險的。與您的孩子溝通使用吸入劑的危險和後果:問他們對於吸入劑所知多少,然後仔細傾聽以瞭解他們的經驗。不要用足以斷絕進一步交流的方式來回應。如果孩子說了什麼具有挑戰性或令您震驚的話,用心平氣和的討論來回應,談談為什麼有些人會吸毒,以及他們這麼做所冒的風險和必須面對的危險。向孩子說明使用日用品整理家務和為了好玩或者「high」而吸用的差別。幫助他們瞭解使用吸入劑可能致死。認知您在孩子生命中的影響力:學校中的毒品教育不應是作為防範您的孩子使用毒品的唯一途徑。身為家長,您是孩子生命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勝過朋友﹑老師,或是其他成年人。告訴孩子絕對不要為了「high」去嗅聞或吸入任何物品,這個忠告可能會救了他們的命。注意孩子的動向:哪怕他們已經是十幾歲的青少年。家長必須承認孩子有機會接觸毒品而且有可能染上毒癮。但是,如果孩子知道家長對他們的一舉一動非常清楚,他們嘗試毒品的可能性就會減少。最後做個結論:孩子需要的是我們真誠的關心,但期待長大的他們又會希望擁有自主的空間!猶如一項藝術品般,每位父母的偉大在於雕塑的過程,多一分少一分,卻都不是恰到好處!與您的孩子之間,從小培養良善的互動是重要的,也是遠離歧途的不二法門。

面對新的一年,失業不要失志

面對新的一年,失業不要失志#心理輔導

不景氣總會製造失業人口,各國皆然。台灣近幾十年經濟良好,就業率一向很高,但一年來,景氣欠佳,失業率也隨之節節高升。絕大多數的人都同意工作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對工作的重要性大多只體會到它是個人和家庭經濟的來源,卻很少人能夠了解工作的多重意義和功能。台灣話總是把工作說成「賺錢」,例如小孩問:「爸爸去哪裡?」媽媽答道:「爸爸去賺錢。」就是典型的看法。其實,工作除了賺錢養家之外還具有許多背後的意義。成就感的提供工作會給人帶來成就感,成就感是肯定自己的價值很重要的一環。有些人受先人庇蔭,祖產殷實,不需工作就過舒適的生活,但成就感卻是他們不能擁有的。工作可以拓展生活領域工作通常必需接觸到不同的人,例如同事、客戶,必需學習技術或方法,可能必需到不同的地方,因而生活領域得以拓展。所以工作者擁有更寬廣的人際關係,接收更多的資訊,累積更多的見識。也因為工作者經濟力較佳,也較有能力拓展生活領域。工作可以讓人有機會自我實現,這是工作的最高理想,但可惜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通過工作能把自己的理想、意念、人生的規劃實現和實踐出來,這可以說是工作的最高境界了。一個長時有固定工作的人,一旦失業,就可能對他的心理造成打擊。原因不只是因為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那麼單純。失去工作,意味著工作的功能也隨之失去,影響就不小了。失業帶來的影響,首推收入減少帶來經濟壓力,貸款還不出來,可能要舉債,進而落入把房子賣掉一途,但賣房子意味著會有損失,而且市面不好,售屋也不是那麼容易,這種壓力相當不小。此外,長時間沒有工作,一來整天無所事事,時間不知如何打發,二來沒有成就感,加上家人偶爾的埋怨,讓失業者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也是極大的挫折。久之,就造成神經症,而情緒不佳,反過來產生消極的態度,也較不能冷靜應付當面難題,造成惡性循環。當一個人面對失業,如何自處、以最好的方式來度過難關,就很重要了。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張典齊醫師的建議是:全家人要一起來面對,動用一切資源來減少經濟上的壓力,例如可以兼差的就兼差,用度應該撙節,過清淡一點的生活;還要給當事人打氣,安慰,扶持,最忌諱常常抱怨、不滿,除了製造打擊傷害之外,不會有任何好處。找工作也有些地方要注意,儘可能多方探求工作的機會,但急不得,暫時找不到也不要失望,因為喪志會帶來信心危機,沒有好處。但也要放下身段,不要訂太高的標準,因為那不切實際。此外在未找到新的工作之前,可以充分利用時間,或休息、或進修,例如學語文或電腦,把日子過得充實。

欠債還錢,不必還命!給辛苦掙扎中的卡債族

欠債還錢,不必還命!給辛苦掙扎中的卡債族#心理輔導

正當卡債問題被熱烈討論的同時,似乎有許多自殺的新聞也一定要牽連一下當事人的卡債狀況,且常常硬生生套上「卡奴」等字眼作為相關標題,然後再以「卡債逼死人」或更擴大到「政府無能逼死卡奴」作為結尾。然而這種對自殺原因的推論是否正確?而這樣的推論或看法又對苦無方法解決問題的卡債族有什麼幫助?當一個自殺事件被報導時,人們總是急於找一個原因去解釋,此時往往將當事人遭遇到的生活壓力事件放大來看,卻忽略了其他的因素。事實上自殺絕對不是單一的事件所促成的,而是當事人的特質與環境一連串互動下發生的一個致命的結果,這些相關的因素包含當事人的性格、精神狀態、體質、問題處理模式、社會適應能力與支持系統、生活壓力…等等。而其中,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就有許多來源,經濟因素只是其一,有債務的人可能並不只有卡債,有卡債的人也不一定是卡奴。甚至變成「卡奴」的原因也很複雜,持卡人這邊慾望無窮過度消費是個可能的原因,天災意外無力償還也是個可能的原因;而銀行徵信不嚴浮濫發卡有錯,過度膨脹消費者信用後,又突然緊急收傘的做法也不盡妥當,更別說滾雪球般的計息方式、出清債權、暴力討債、自由經濟下缺乏配套措施等制度面與制度外的各種問題。如果我們用過度簡化的推論方式去推論,可能會加重卡債族的無望感或負面感受,並且暗示了自殺也是解決卡債問題的方式,因為自殺的報導是有蔓延性的。每個人都有潛藏著自殺的可能性,但要發展到自殺的行為甚至達到自殺成功是需要經過一個相當的歷程,「卡債」本身常常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應當思考的是在當事人走到這個臨界點之前,我們能作什麼?從卡債的出發點去看,金融策略改變使得個人經濟狀況面臨巨變,則可能產生社會學家涂爾幹所提的脫序性自殺(又稱混亂性自殺),的確有許多社會層面的問題要一一解決,就像921大地震或是南亞海嘯後大家才想到許多過去該做卻沒做的事,因此相關的制度法規也在此事件後被催生,但由當事人的因素分析也有需要大家注意的一些問題,包括當事人的價值觀(是否過度崇尚奢華),自制力(會不會擋不住廣告行銷售手法),精神狀態(購物狂、躁症發作、壓力調適不良以消費行為來宣洩情緒),判斷理解力(連本金利息都算不清楚),自我評估能力(承擔大於自己能力的責任),風險管理能力,抗壓性及問題解決能力…等,這些個人因素又該如何補強呢?人的問題不能完全用制度來解決,況且大環境的改變需要時間。這一波卡債效應或許很難像地震海嘯一樣獲得普遍的關懷,但即使還不出錢,也沒有一個人該死,當一個人有自殺的念頭時,其實是非常矛盾的,一面求死的過程中,其實也一面在尋找生存的理由。希望沒卡債的人聰明人能幫忙想一想辦法,有卡債的辛苦人也更勇敢一點,你們承受了這個社會問題的壓力,但一群活著的小蝦米才有力量改變大鯨魚。

兩性心理-酒癮患者的原罪「自卑」

兩性心理-酒癮患者的原罪「自卑」#心理輔導

阿才,四十歲,目前與妻子同住,已婚五年。每每心情低落與工作不順遂就會藉酒消愁,沒喝到醉是不會罷休的,常因酒後騎車出車禍、意識不清與人打架,前前後後不知進了多少回警察局,到最後工作也保不住。失業後的阿才,整日待在家中,隨手一瓶酒喝到空、喝到醉,酒後常對妻子惡言相向,甚至對其拳打腳踢,妻子不僅常常以淚洗面且感到手足無措,幾次曾有離婚打算,但常因阿才酒醒後的懺悔與挽留而心軟,內心仍期待先生會有重新振作的一天,這樣的戲碼週而復始上演,至今仍未停止過……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心理師潘金嘉解釋,在傳統社會觀念下,男人被賦予的角色是「要像個男人」,儘管失敗也絕不能掉淚,「男兒有淚不輕彈」,不能失去男性尊嚴,但阿才承受「要像個男人」,面對挫折卻選擇用喝酒來傷害自己,彰顯男人處理事情的消極方法,離男人越來越遠,反倒像不成熟的小男孩,逃避自己的責任。在傳統環境下,女人(阿才妻子)擔心被拋棄,為了生存,追尋「成為男人眼中的好女人」,順從、依賴、以夫為天的心態以及寄望於美滿的婚姻關係,成了女人一輩子的枷鎖。阿才酒醒後的溫柔攻勢,讓妻子重新對其懷抱無限希望,反應阿才妻子內心裡渴望的正是那種被愛、被接納與被需要的感覺,卻不知短暫與假象的滿足,會讓自己的心理與身體遍體鱗傷,同時這希望卻可能永不會實現。潘心理師表指出,上述男人與女人(阿才與妻子)雖然呈現出不同生存社會方式,但皆將自己置於僵化的框架中,深究其理,可發現二者背後皆深深受到「自卑」的影響。為掩飾自己的自卑,男人努力想達成「要像個男人」的社會期待,需要武裝自己來維持尊嚴,得到別人的贊同,是為男人的「堅硬面」。流行的「新好男人」名詞,包含要體貼、會煮飯、洗衣服與帶小孩等,是一種以往女性才需具備的特質,可視為男人的「溫柔面」。真正的男人應試著降低「堅硬面」而多一點「溫柔面」。台諺「仙人打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無」。由於每個人都會有能力上的限制,男人可試著接納自己的失敗,在看到能力限制之後,以正向觀點看待,提醒自我了解進而追求真正的成長。此外,善用「溫柔面」與女人交流,讓彼此不會有任何誤解與不滿。要突破女人的自卑,首先要肯定自己已盡了妻子的責任,同時也要想想當自己的努力仍喚不回丈夫的重新振作時,是否表示這樣的方法對經營婚姻是較無效的?此時,可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其次,渴望被愛、被接納與被需要的感覺是不需要透過別人來給予的,可在對丈夫的長久付出過程中,自問「這樣真的是對自己好嗎?」。若答案肯定,代表對自己較無信心,需要透過對他人的付出,來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若正在猶疑或第一次思考此問題者,要好好恭喜自己,你開始要善待自己了,如同廣告詞「因為你值得」,不妨隨時給自己一個掌聲、一句讚美、或來一趟令自己開心的旅遊,好好疼愛自己且重拾享受生命的權力吧!

血拚症停不了,怎麼辦?

血拚症停不了,怎麼辦?#心理輔導

麗娟(化名)自己經營一家小吃店,本來靠著做小生意的收入,可以跟8歲大的女兒過著還不錯的生活。但是6年前,她開始發現自己「無法抗拒購物的致命吸引力」!那時,麗娟還是個穩定的上班族,丈夫也有份不錯的工作,但是隨著家中堆滿了她盲目血拼的戰利品(最高紀錄曾經重複購買4件相同上衣而不自知),丈夫逐漸受不了,威脅她必須停止這樣的行為,不然就要跟她離婚。無奈麗娟無法控制自己衝動購物的強迫傾向,銀行也開始向他催討卡債,丈夫終於3年前正式向她提出離婚。麗娟原來的工作也待不下去,只好自己跟親友借錢租下一個小店面,擺起麵攤作小生意,一邊還債一邊養活自己跟女兒,儘管已經被「血拼症」害的這麼慘,現在看到喜歡的東西,還是有一股無法控制的強烈購買衝動。麗娟卻說:「血拚是我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聯合心理諮商所所長邱永林表示,像麗娟這樣的案例並非絕無僅有,臨床上「過度消費」(或在臨床上稱為「購物衝動控制障礙」)類似賭博、吸毒這些成癮行為,嚴重的時候的確可視為一種疾病。依據已開發國家對「過度消費」的研究發現,約有5%的人口有這樣的問題,台灣也差不多有相同比例。 血拚的背後只剩下空虛邱心理師指出,購物衝動控制障礙者,除了在生理上,腦部對於喜歡的物品比常人更有愉悅反應之外,還有心理以及人際的一些不合理認知,甚至讓人不買就產生嚴重焦慮感。現代人承受各種壓力,生活很單調,不免藉由血拚追求新鮮與快樂。但是背後的疏離感、精神匱乏才是驅使現代人越來越依賴血拚的心理因素。當覺得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就特別想購物,透過犒賞自己來短暫抒解壓力,彷彿只有買東西的瞬間讓人覺得快樂。但是買完又感覺空虛,為了忘記不開心則更拚命買……結果造成惡性循環。藉由血拼找尋自我存在有時候血拚是為了獲得某些無形回饋,像是身邊朋友的認同感或注意力。有些專櫃販售人員深諳顧客此一心理,當消費者上門時,很有技巧地讓對方覺得沒有壓力,就像跟朋友一起逛街購物一般,除了稱讚顧客很適合自家的產品外,也適時地給消費者一些建議。另一位「血拼症」患者小雅說:「我覺得應該要穿得講究一點,其他人會覺得我很有品味。」這種受其他人稱讚、肯定的快樂,是持續不斷購物的原因之一。出眾的穿著、打扮往往讓他們備受讚賞,這種被認同的感覺讓人擁有自信,這種強烈的心理報酬,讓她們更不能不買。 「我買,故我在」,購物幫她們追求社會認同,也讓她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邱永林心理師教您擺脫血拚症的五個步驟 一、重新標籤─ 將「健康的自己」與「生了血拚症的自己」分開,不必因此全盤否定自己,血拚症就像感冒,不是妳的一部分,是可以治好的。 二、重新歸因─ 過度購買時常有超過需要買的其他原因,找出心理上或人際上依賴血拚的因素,有助於控制愛買的行為。 三、調整行為─ 轉移注意力,用其他活動代替血拚,為自己安排其他活動,如:學瑜伽、佛朗明哥,並且最好結伴同行,讓朋友督促妳。 四、重新評估─ 在一兩個月之後,誠實地重新評估以上3個步驟是否減緩血拚症的症狀,並檢視是否找到其他可以讓自己開心的方法。 五、尋求專業協助─ 倘若以上幾個方法都無助於幫妳擺脫血拚症,那麼妳需要專業的協助,可以尋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透過個別或團體治療助妳擺脫血拚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