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北榮聯手市聯醫眼科醫師團隊呼籲青光眼不可逆 別讓青光眼找上門 守護明亮視界趁現在

北榮聯手市聯醫眼科醫師團隊呼籲青光眼不可逆 別讓青光眼找上門 守護明亮視界趁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而在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人數可謂相當可觀,近年來由於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再加上診斷科技的進步,青光眼的發生率逐年提高,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每年三月第二週「世界青光眼週」的到來,為提升國人對青光眼的關注與提高病識感,台北榮民總醫院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於昨日(3/10)上午攜手台灣頭痛學會、愛爾康大藥廠,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4世界青光眼週衛教講座」,響應世界青光眼週主題「拯救視界,守護明亮世界」由眼科醫師群分享青光眼衛教資訊,呼籲大眾關心青光眼疾病,也提醒大眾時刻注意眼睛健康,定期至醫療院所做眼睛檢查。 呼籲大眾定期眼睛檢查-「拯救視界,守護明亮世界」 青光眼是一種會造成視力持續惡化且無法恢復的視神經病變,臨床上會呈現視神經盤凹陷擴大、視神經退化及視覺功能受損,視神經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不可逆的視覺功能喪失。因青光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等到察覺異狀時,視神經通常已遭相當程度破壞,加上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疾病,因此若太晚發現,才接受治療,視神經難以恢復,會增加失明的風險。然而大眾普遍對青光眼認知意識不足,經活動前報名表進行問卷調查,回收226名參與者結果,統計顯示41%的民眾仍然認為青光眼疾病是可以恢復治癒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科主任柯玉潔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會導致眼盲的疾病,確診青光眼的患者也逐漸年輕化,將對個人、家人與社會造成嚴重衝擊。但因難以自我篩檢,需要利用衛教講座提升群眾對青光眼的了解,提升大眾眼睛保健的意識,共同守護靈魂之窗。」 造成青光眼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眼球內部壓力(簡稱眼壓)過高。人體的眼球內部充滿了一種稱為房水的循環體液,負責維持眼球內正常的壓力,而當眼球內作為排水管的「隅角」如果塞住,房水排不出去,就會引起眼壓升高,因而造成青光眼的風險。但高眼壓並不是青光眼的必要條件,即使眼壓正常,仍然可能患有青光眼。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分享,青光眼除了眼壓影響之外,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年齡超過40歲、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高度近視者與高度遠視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者,以上都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險因子。郭哲源醫師提及:「若本身為高危險族群者,應依照醫師囑咐定期追蹤,以降低罹患青光眼的風險,早期診斷早期介入,則可以延緩疾病進展速度,減少青光眼對視覺功能的損害。」 醫師傳授青光眼治療秘笈,練就一身武功抵擋青光眼 青光眼雖是不可逆眼睛疾病,但仍然可以透過治療延緩疾病的惡化。現在對於青光眼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以及雷射或手術治療。在藥物治療上,治療青光眼可以使用眼藥水或服用口服藥,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或促進房水的排出,進而降低眼壓,使青光眼得到良好的控制。依據此次會前報名進行測驗調查,認為規律點眼藥水及服用藥物就萬無一失的民眾約佔5%,顯示民眾對於藥物治療仍有迷思,因為若在藥物治療上並未減緩疾病進展,就需要做進一步的雷射或手術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部主治醫師蕭雅娟醫師說:「藥物治療通常是青光眼的第一線治療,點眼藥水的確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若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可以透過雷射或青光眼手術達成眼壓控制。」 青光眼治療手段其中之一為手術治療,但仍有許多患者第一反應會感到擔心害怕,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美如分享手術治療資訊,破除民眾對手術的疑惑及害怕,陳美如醫師表示:「當藥物及雷射治療無法控制眼壓時,便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現階段廣被採用的手術叫小樑網切除術,是在眼睛黑白交界的輪部開一洞口,將房水引流到結膜下。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達到更低與更平穩的眼壓,減緩疾病惡化,掌握治療黃金期守護靈魂之窗。」對於青光眼的治療頻率計畫,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毓帆醫師說到:「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初期就診時,需觀察用藥反應,約1~3個月需回診,兩年內約4~6月安排一次相關檢查評估,兩年後若病況穩定,檢查的頻率就可延長,但最終仍須依據主治醫師的評估診斷為主。」 民眾熱烈響應世界青光眼週,拯救視界刻不容緩 「拯救視界,守護明亮世界」2024世界青光眼週衛教講座,現場有近200位的民眾一同參與響應,除了由專業醫師群帶來豐富精彩的衛教知識,會後透過互動問答由醫師講解,幫助民眾對青光眼的治療及預防有更深入的了解。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劉瑞玲醫師說到:「世界青光眼週就是要讓大家多認識青光眼,青光眼會導致失明,但積極治療可以避免失明,與青光眼共存,定期追蹤,才是最好的方式。」青光眼雖然是一個可能導致失明的疾病,但只要及早發現,以正向的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與醫師同心協力運用可行的治療方式,儘可能穩定控制眼壓,並不必然會導致失明。定期回診追蹤檢查,掌握疾病的進程以調整治療策略,是青光眼治療必經之路,期望青光眼病友能以正向的心態與醫師共同努力守護靈魂之窗。

醫訊/銀髮族運動健康樂活班

醫訊/銀髮族運動健康樂活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銀髮族長者因為骨質疏鬆流失,比較容易跌倒,尤其睡到一半起來上廁所或洗澡、上下樓梯時;他們骨頭比較脆弱,跌倒與擦撞會比青少年、兒童、中年人更嚴重,最嚴重可導致死亡或肢體障礙、節肢等。 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社區護理室特規劃「銀髮族運動健康樂活班」,活動內容有成功老化健康樂活、中醫養生、維護腦健康、電影欣賞、居家運動訓練。限40名,年滿60歲。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銀髮族運動健康樂活班時間:102年5月25日~9月6日每週五上午10:00~12:00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台北仁愛路4段10號)醫療大樓5樓簡報室洽詢:02-2709 3600轉3507

醫訊/日間照顧中心開幕活動

醫訊/日間照顧中心開幕活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現代醫療進步,台灣更加速老化,伴隨著是記憶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次衰退,失智人口也逐步增加,衛生署因勸告社會大眾應重視失智症對於家庭、社會與國家的衝擊與影響,並應即早準備,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將舉辦「失智失能日間照顧中心(得憶齋)開幕暨28週年院慶、母親節」慶祝活動,內容有歌舞表演、日常活動影片、家屬心情分享、中心團隊介紹、頒發感謝狀、歡慶28週年院區切生日蛋糕、揭牌儀式及參觀、長者眼疾檢測義診、長者中醫義診、癌症篩檢、器捐宣導、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高齡體驗活動、為失智中心募款、母親節義賣。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失智失能日間照顧中心開幕暨28週年院慶 母親節慶祝活動時間:102年5月9日(四) 上午9:30~12:00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台北市士林區雨聲街105號 )1樓大廳洽詢:02-2835 3456

醫訊/預防跌倒講座

醫訊/預防跌倒講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美國統計,跌倒是老人意外致死的首要因素,且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5~40%。事實上,老人跌倒所造成的傷亡,不只是老人個人問體,也增加全家的身心、經濟負擔及煩惱。有鑑於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特為舉辦健康衛教講座「預防跌倒」,讓長者、及家中有長者的民眾可以認識跌倒的嚴重過患,及其防治方法,講座毋須報名,歡迎大台北區民眾前往參加。名稱:預防跌倒時間:101年10月4日(四)上午8:30~9:00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醫療大樓二樓東區門診大廳洽詢:02-2786-1288轉 6688、6702

老爸為子戒菸成功!無菸生活職場得意

老爸為子戒菸成功!無菸生活職場得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現年46歲的汪先生,已經成功戒菸五年,不過在這之前,他可是一天必須抽兩包菸、菸齡已持續八年的老菸槍!汪先生說,有一次他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醫師勸告不要再抽菸了,但他也不聽,依然故我。直到孩子上了國中,為了怕給孩子壞榜樣,開始戒菸生活,如今戒菸成功,不但身體變健康了,就連職場也更得意,現在已經是一家庇護印刷工廠的廠長。汪先生表示,過去因為工作壓力大、事業遇到瓶頸,開始抽菸,就連太太也一起陷入菸癮的苦海。菸癮最嚴重的時候,汪先生一天可以抽到兩包菸,不過直到有一天,就讀國中的孩子對菸感到好奇,甚至萌生想吸菸的念頭,汪先生為了避免給孩子壞榜樣,嚇得趕緊戒菸。此外,抽菸並沒有讓汪先生的生活更好,有抽菸的期間,汪先生發現體力差、人際關係更差,更加深了汪先生戒菸的決心。汪先生過去曾經嘗試戒菸,甚至嘗試過2、30次,每次都失敗收場。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如同事的誘惑、不能下定決心等等。直到參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的戒菸班後,透過護理師的鼓勵,戒菸同儕的相互支持, 終於把菸戒掉。戒菸之後,汪先生發現食物變美味了、空氣變清新了,此外,他把買菸的錢省下來,購買喜歡的運動器材,帶全家一起到戶外運動,不但健康,家庭生活也更加幸福美滿。根據國健局調查,男性吸菸者吸菸的高峰年齡為35至50歲,吸菸率高達45%。不過在臨床上發現,有許多想戒菸的人,會因為害怕戒菸後體重飆升而卻步。對此,社區護理師郭怡君表示,戒菸不只需要控制菸癮,還必須搭配飲食與體位控制,並保持運動的習慣。護理師進一步解釋,運動時可以轉移抽菸的慾望,也可以增加腦內啡的分泌,幫助控制食量,藉以達到維持身材的目標。根據衛生署的調查發現,國內將近有51%的男性有體重過重的問題,職場中約有八成男性員工運動時間不足。社區護理師林昶名指出,規律的生活是健康體重管理的第一步,要達到減重的目標,可從日常生活開始,如利用午休時間做柔軟操、多爬樓梯取代搭乘電梯等都是不錯的方式。此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醒民眾,可利用國健局發行的「健康生活動起來手冊」,作為個人減重的指引。圖:現年46歲的汪先生,成功戒菸五年,在生活品質、人際關係及工作成就上都有明顯的改善。(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左為汪先生,右為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護理室副護理長尤雅慧)

拔臼齒形成口竇瘻管 食物全往鼻子跑

拔臼齒形成口竇瘻管 食物全往鼻子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口腔醫學部半年內收治四起病例,四名患者分別在接受臼齒拔除手術後,因口腔內的薄膜破裂,造成拔除部位和鼻竇直接貫通,患者甚至出現喝水會從鼻子裡流出來的現象。對此,忠孝院區口腔醫學部主任陳立愷指出,有些患者天生解剖構造不同,或臼齒和鼻竇間的距離比較短,就有可能發生拔牙後形成「口竇瘻管」,其中又以拔除上顎第一大臼齒發生瘻管的機率較高。陳立愷醫師解釋,從人體解剖構造上來看,拔除上顎後臼齒時,牙根距離鼻竇最近,各顆臼齒與鼻竇間的距離為2毫公分至8毫公分不等。雖然只是一牆之隔,但是有些人天生牆比較薄,如果拔牙時醫師用力過猛,或拔牙後患者用力打噴嚏,就有可能造成鼻竇穿通,形成口竇瘻管。當瘻管出現,如果不妥善治療,患者無論說話、呼吸和吞嚥都有影響,時間久了更會形成鼻竇炎。陳立愷醫師提醒,鼻竇若被細菌感染,細菌可能往上漫延到腦部;或向下侵犯心臟,引起嚴重的疾病,其中又以老人、小孩為危險族群。陳立愷醫師指出,根據臨床上統計,拔牙時造成口竇瘻管發生率,以上顎第一大臼齒,也就是六歲時長出來的第一顆永久牙最多,約佔百分之六十五;上顎第二大臼齒及智齒次少,佔百分之三十,小臼齒最少,約佔百分之五。此外,如果患者受到創傷,或是口腔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的患者,發生率也會提高。陳立愷醫師表示,如果患者已經形成口竇瘻管,必須先照X光確定位置,再清除瘻管已形成分泌物,把最接近臼齒部位,有再生能力的上顎黏膜,做一通道式顎側瓣膜覆蓋,就可以作為修復之用。醫師建議,要避免口竇瘻管的發生,在拔牙前應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手術方式,並了解其風險。患者本身應該主動告知醫師是否有鼻竇炎或其他身體疾病,在手術前也應注意醫師是否有做X光檢查,以保障自身健康及權益。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口腔醫學部主任陳立愷解說口竇瘻管的成因。(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瘋奧運!男子猛打羽球手竟不能舉

瘋奧運!男子猛打羽球手竟不能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奧運賽事如火如荼展開,你也感到很熱血嗎?台北市一名五十歲的中年男子,日前觀賞完奧運羽球比賽後心血來潮,和朋友相約到體育館打羽球健身,不料過幾天發現右肩劇痛,晚上甚至會被痛醒,右手也漸漸不能舉起來,嚇得趕緊就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醫師林政宜指出,該名患者是罹患「肩峰夾擠症候群」,在診間相當常見這種疾病,患處因肩峰下的肌腱和滑囊組織摩擦到肩峰頂部,造成嚴重發炎,在注射藥物及物理治療後可逐漸改善。林政宜醫師解釋,「肩峰夾擠症候群」又稱「痛弧症候群」,是指經過肩峰下方通道的肌腱及滑囊組織,因通道空間變小,摩擦到肩峰頂部,進而造成發炎與疼痛。在肩胛骨頂部稱為肩峰的部位,與肱骨間會形成一個通道,裡面有滑囊及棘上肌肌腱通過,滑囊功用在於潤滑通道,減少摩擦或碰撞夾擠所引起軟組織傷害。林政宜醫師表示,肩峰夾擠症候群的症狀主要有三:疼痛(晚上睡覺甚至會被痛醒)、患側活動受限及無力、手不能舉。初期手臂接近肩關節處會產生痠痛感,尤其在手臂舉高時更明顯。手臂向後置放時會有緊繃及痠痛感等,痛點一般在手臂前側,有時甚至會傳到手肘或手腕。後期症狀就會比較像五十肩,在許多肩關節活動面向都會有緊繃感,更嚴重也有可能真正變成肩關節囊炎,也就是五十肩。林政宜醫師指出,患者只要在前舉、內旋和外旋三個動作,有兩項以上的活動困難,就有機會是五十肩。如果患者出現肩膀疼痛,要辨別是罹患五十肩或肩峰夾擠症候群,可自行測試是否能做出「舉手梳頭」的動作,如果能完成動作,則可排除罹患五十肩的可能。當患者確定診斷是肩峰夾擠症候群,初期目標主要以減緩疼痛為主,可利用冰敷、電療、深層熱療等減低發炎並促進受傷組織癒合,局部注射消炎藥物也是很好的選擇。醫師提醒,許多肩峰夾擠症候群患者會因為動作時的疼痛,不敢做肩關節的大幅度動作,久而久之反而變成真正的五十肩。所以此時必須衛教患者減少粗重或手臂抬高出力動作,像是投球、拉單槓等,但不可完全不動。患者可以適度慢速且輕量、不引發肩關節疼痛為主的關節復健活動為主,以減少肩關節囊發生沾粘的機會。一旦疼痛及發炎降低後,可在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進階的關節活動角度訓練及肌肉力量訓練,恢復正確的肌肉動作模式,避免將來夾擠狀況發生。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林政宜醫師解釋何謂肩峰夾擠症候群。(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莫名鼻出血 竟是鼻腔藏四公分活水蛭!

莫名鼻出血 竟是鼻腔藏四公分活水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外出遊玩真的要當心!一名五十歲的歐女士,日前覺得鼻腔裡有異物,且會蠕動,每動一次鼻腔就出血一次。就醫檢查發現,她左側的鼻腔裡竟然有一個紅、黑色的異物,醫師以內視鏡取出,竟然是一條長達四公分活生生的水蛭!原來,歐女士兩周前到山區遊玩,用當地的山泉水洗臉,水蛭可能因此入侵鼻腔中。但在衛生系統發達的台北市,這樣的個案並不多見,醫師提醒民眾出遊時應特別注意使用的水源,山泉水盡量不要使用為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洪元宗指出,患者約兩周前曾前往山區遊玩,一周前開始覺得鼻腔裡有異物,且伴隨血水分泌,覺得不對勁到醫院就診。由於患者本身沒有鼻竇炎、血友病或凝血功能異常相關病史,醫師以內視鏡檢查,赫然發現患者左鼻腔有一個黑色異物,麻醉取出後竟然是一條四公分長的活水蛭。醫師說,水蛭又稱為螞蝗,頭部有吸盤,並有麻醉作用,人類被吸附並不容易感覺到,以血為食。此外,水蛭吸血時會分泌唾液,而唾液中又含有抗凝血物質,使傷口無法凝固。這隻水蛭寄生在鼻腔中,吸飽血後傷口仍會持續出血,因此患者會有鼻出血的情形,當水蛭取出後,患者的症狀即解除。洪元宗醫師提醒,外出遊玩應特別注意水資源的使用,建議使用自來水洗手、洗臉,不要用山泉水,以確保安全。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洪元宗醫師在患者鼻腔中取出長達四公分的活水蛭。(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