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失智症輔助治療 中醫3種茶飲穩情緒

失智症輔助治療 中醫3種茶飲穩情緒#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過去看中醫,總要抓一大包草藥回家,花好幾個小時煎煮,不同藥品還要在正確的時間加入,千辛萬苦才能夠喝到藥。幸好現在技術進步,由專業藥師依照標準煎煮流程,煮好後直接真空封裝成為即飲包,服藥時直接開封加熱就可以喝了。治療失智症常使用的中藥即飲包有智愛湯、寧心安神飲、抗憂解鬱茶三種,在就診後由中醫師評估,選擇最適合患者的種類。智愛湯智愛湯是失智症專屬方劑,臨床研究發現能減緩智力退化,維持生活能力,降低異常行為的嚴重程度,並隨著患者情況不同,可以搭配其他中藥複方,例如:憂鬱冷漠的患者可以配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或「人參養榮湯」;焦慮激動的患者則會配合「抑肝散」服用,我們會在後面的單元做詳細的介紹。失智症起因於腦部退化,沒辦法維持正常功能,在中醫來講就是「腦部的元氣不足」,智愛湯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補養元氣的西洋參,再加上「升麻」能夠把身體的陽氣提升到腦部,改善腦部認知退化、精神不振的症狀,再加上「遠志」醒腦開竅、提振精神。針對失智患者常有的妄想、焦慮、易怒、情緒緊張,智愛湯中的「天麻」、「龍骨」、「鉤藤」等藥能夠鎮靜情緒,減少精神異常的頻率與嚴重度,同時加入「益智仁」固攝小便,減少失智老人常見漏尿與失禁問題。寧心安神飲當失智症進入中重度,患者精神會漸漸渙散,情緒也漸漸轉向平淡,雖然也會有心神不寧、短暫激動起伏,但大部分時間都是處在憂鬱的狀態。寧心安神茶是以中醫用來安撫焦慮情緒的「甘麥大棗湯」為核心,因為中重度患者的進食能力與胃腸功能會退化,因此加入「茯苓」補養脾胃、以及醒腦開竅的「遠志」。除了失智患者外,我也常開立寧心安神飲給家屬或照護者。照顧失智病患是非常高壓的工作,一個不注意可能就走失或發生危險,幾乎整天都必須提心吊膽,因此許多照護者都有過度勞累、失眠、憂鬱等症狀,寧心安神飲可以增加照顧者睡眠品質,讓身心得到充足的休息,能繼續面對照護重擔。抗憂解鬱茶當我們生氣時,時常會感覺到口乾舌燥、身體也會有發熱的感覺,特別是長時間情緒暴躁的狀態下,這些躁熱的感覺會更加嚴重。這是因生氣會啟動身體的交感神經,導致心跳加速、唾液分泌減少、代謝加快,人就會感覺到口乾舌燥,中醫稱之為「陰虛陽亢」。失智患者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燥熱難耐的症狀會更加明顯,因此抗憂解鬱茶中,除了安定情緒的「甘麥大棗湯」,還加入了「麥門冬」、「五味子」和「女貞子」等三種滋陰藥物,來治療口乾舌燥、煩躁發熱等症狀,避免這些不適症狀進一步加重情緒異常。再加入「黃耆」補益元氣、「菟絲子」補益肝腎,鞏固補養的力道。(本文摘自/中醫師看診失智症:失智症治療的多一種選擇/大塊文化)

天氣濕熱易水腫 中醫:注意早餐質量

天氣濕熱易水腫 中醫:注意早餐質量#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早上烈日加上午後大雨,週遭空氣悶熱又潮濕。六月芒種後,天氣持續升溫,濕氣越來越重。時下男女老少容易出現多種症狀,如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或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等;程度明顯一點,就會有腸胃症狀發生,如腹悶氣脹、食慾差伴有反胃、排便稀軟或黏膩等。長久下來,身體變成濕氣重的體質,就容易水腫跟發胖,成為現代男女老少的通病。改善濕性體質下半身肥胖 中藥常用白朮等4中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針灸科醫師趙品諭說明,中醫觀點因濕邪外侵或內生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脾胃虛損,導致水腫跟肥胖。這種體質,容易小腹凸及臀、大腿腫胖情形,尤其小腿粗大,嚴重時會按壓有凹窩出現,是由於濕性趨下的關係。如何面對濕氣導致身體轉變成濕性體質,發生的下半身肥胖呢?中醫稱為「脾虛濕困」,處理方式為「健脾益氣、滲濕利水」。中藥可以使用白朮來健脾益氣或茯苓來淡滲利濕,另外加入黃耆補氣利水消腫,川芎活血行氣、澤瀉利水瀉熱、麥芽行氣消食等。早上7至11時脾胃經絡運行 早餐很重要趙品諭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平常生活飲食跟運動更顯重要。飲食建議除了注意營養均衡,食材應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則較少,口味清淡,食用過程中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影音或3C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運作。進食應看重早上7點到11點這段期間,中醫理論上是脾胃經絡運行時,早餐是三餐重點,應質好、量夠。又脾主肌肉,運動建議多鍛鍊下半身肌群,加強肌肉收縮,促進氣血循環,由外影響臟腑,強健脾胃功能,如進行慢跑、單車、游泳等。若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較大活動,可以進行健身運動如深蹲、橋式、棒式等,或是性活動身體的瑜珈幫助經絡的展延。希望運動或活動至少一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長期實施獲得健康效益。

女性「閉經」別擔心 中醫茶飲來調理

女性「閉經」別擔心 中醫茶飲來調理#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女子年滿 18 周歲月經尚未來潮,或原來已經行經但又中斷 3 個週期以上,即閉經。發生閉經的原因很多,生活環境、個性、飲食、先天稟賦不足、肝腎陰虛,或是久病不愈、勞累過度等都會導致閉經。這裡主要講講肝腎不足的問題。「腎藏精」,腎精不足會影響女性激素的分泌,使女性生殖功能減弱。「肝藏血」,女性生理特殊,經、孕、產、更年期等會耗損肝血,而腎藏之精與肝藏之血是同源關係。另外,肝主疏泄,精血的排泄又受到肝的影響和控制,如果肝血不足,長期精神抑鬱、情志不舒、煩躁易怒,都將直接影響到經血的正常排泄,導致月經異常或閉經。阿膠山萸巴戟茶養肝血、補腎精對於肝腎不足所致的閉經,調補的關鍵在於滋肝補腎。膠山萸巴戟茶由阿膠、白芍、山萸肉、巴戟天、甘草組成,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適合閉經的女性飲用。《本草綱目》中記載,阿膠「療⋯⋯女人血痛血枯、經血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疾」,適用於因血虛而導致的面色萎黃、心悸失眠以及月經不調、閉經、月經過多性貧血、先兆性流產、不孕症等。肝腎不足導致的閉經,不僅要養肝血,還要溫補腎陽、益精。山茱萸、巴戟天都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可用於肝腎虧虛所致的月經不調、宮寒不孕、腹部冷痛等症。白芍有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等功效,常用於頭痛、眩暈、脅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盜汗自汗等症的調理。甘草有益氣健脾的功效,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強健有助於生血。甘草在這款茶中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調和藥性,能中和山茱萸、巴戟天的燥性,使茶方補而不膩不燥。阿膠山萸巴戟茶成分:阿膠、白芍、山茱萸各 9 克,巴戟天、甘草各 3 克。用法:阿膠烊化;山茱萸、巴戟天、白芍、甘草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水煎煮 30 分鐘,去渣取汁,加阿膠拌勻,代茶飲用。功效:補肝腎,益精血,對肝腎不足所致的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等有改善作用。如何判斷肝腎不足很多女性出現閉經,以為是血瘀,就盲目活血破瘀。對於肝腎不足造成的閉經活血化瘀是沒有效果的。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肝腎不足了呢?人的身體很誠實,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在身上留下蛛絲馬跡,肝腎不足的人常有如下症狀:1)腰膝酸軟/肝主筋,主藏血;腎主骨,主生髓,為先天之本。肝腎不足會導致骨髓空虛、肌肉無力,肝不藏血則血不養筋,所以會出現腰膝酸軟、運動遲緩等現象。2)聽力減退/肝腎同源,腎開竅於耳,耳為腎之官,腎氣通於耳朵。肝血、腎氣充足,則耳朵堅挺健壯,聽力敏銳;肝腎不足則會出現耳聾耳鳴、頭暈目眩等症狀。3)牙齒鬆動/《黃帝內經》中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八八則齒發去。」說的是女子在七歲左右因腎氣開始旺盛,所以更換牙齒,男子在八歲左右更換,而在六十四歲時因為腎氣衰竭造成牙齒和頭髮脫落。可見,牙齒的生長與堅固跟腎氣有著重大關係,如果腎氣不足,可引起牙齒過早鬆動、掉落或齒根外露。4)生殖能力弱/《黃帝內經》中記載:「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意思是說,女子到了 14 歲左右,腎氣影響出現天癸,天癸在女子表現為月經,這個時候女子有了生殖能力。如果肝腎不足,則會出現月經不調,量少甚至閉經,也有可能子宮發育不良。5)疲憊乏力,沒精神/肝主情志,肝腎不足的人容易出現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等症狀,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而且面色蒼白泛黃。(本文摘自/養生茶療:中醫大師教你喝出平衡體質,防病袪病又養生/世茂出版)

中醫指壓防病 揭密10大黃金穴位

中醫指壓防病 揭密10大黃金穴位#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指壓是古老的療癒技藝,透過手指施壓,掌握關鍵穴位,藉此來刺激身體天生的自我療癒力。有時人們亦把指壓稱為「穴位按摩」,源自中醫。氣透過名為「經絡」的能量通道循環全身。每一條經絡對應不同的體內器官。指壓點沿著經絡分布,這些都是針灸與指壓的重點。只不過,針灸使用的是針,指壓用的是手指施壓,力道從輕柔到用力都有。一旦刺激這些穴位,就會讓緊張的肌肉鬆弛下來,促進氣、血與淋巴液的循環,加強身體的生命力整體的平衡,幫助療癒。透過指壓,可以達到兩大主要目標。你用小小的畫圈動作來按摩穴位點時,就可以釋放堵塞在經絡中的氣,並釋放相關器官內的壓力。當你在固定的穴位施壓,就會將大量的氣引入經絡中,讓器官系統充滿活力。十大黃金穴位人體內有將近500個穴位,其中10個穴位被視為黃金穴位,亦即最重要的穴位,可以用來預防、治療疾病及各種失衡狀態。在針灸、指壓按摩、日式指壓與其他以經絡為基礎的療法中,以下是關鍵穴位:1)胃經的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可修復並建立脾胃中的消化能量,這個穴道最有名的功能是緩解消化問題,包括便秘、脹氣、腫脹、噁心、腹瀉、腹痛和腹脹,也可以用來治療關節炎與老化衰弱造成的問題。2)大腸經的曲池穴/這個穴道可以提高免疫力,是治療持續感染最有效的穴道之一。曲池穴可以解熱,如高燒、潮熱、有灼熱感的腹瀉引起的發熱;還可以緩解溼熱皮疹,例如粉刺、蕁麻疹和帶狀皰疹;對血液循環問題也很有用,例如貧血。最後,曲池穴可以用來治療顫抖症和網球肘。3)大腸經的合谷穴/這是最好的止痛穴道之一,可以緩解任何類型疼痛,包括頭痛和肩膀與手臂的疼痛。合谷穴是最有名的穴道之一,對於消除體內多餘熱氣很有幫助,否則體內熱氣一旦過多,就會導致流鼻血、發燒。合谷穴還可加強身體的防衛之氣,用來緩解過敏、鼻竇充血、感冒、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眼睛痛和牙痛。懷孕期間禁用此穴。4)膀胱經的委中穴/這個穴道對於緩解背部疼痛(包括急性腰痛)、肌肉痙攣、扭傷、膝蓋僵硬和腿痛很有效,也可以用來治療關節炎、皮膚病(發癢、炎症),以及發熱症狀,例如熱衰竭和中暑。5)肝經的太衝穴/這個穴道主掌氣的疏泄,釋放受到抑制的能量。否則,一旦能量受到抑制,就會讓人易怒、挑釁、焦慮、憂鬱,引發緊張型頭痛和經前症候群(包括乳房脹痛)。太衝穴可以緩解整體緊繃與緊張,藉此滋養肌腱和韌帶。這個穴道對緩解高血壓、治療失眠、甚至糖尿病的療效也十分出名。6)膽經的陽陵泉穴/這個穴道可以降氣逆,否則一旦氣往上逆流到頭部,就會引發失眠、偏頭痛和焦慮發作。陽陵泉穴可以用來治療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口苦,預防膽結石。在治療抽筋、痙攣與腰、臀部、膝蓋、大腿肌肉等其他病症,緩解疼痛與坐骨神經痛時,陽陵泉穴也很有療效。7)肺經的列缺穴/列缺穴是很好的穴道,可以緩解氣喘與呼吸急促。在治療任何跟頭部與後頸有關的病症時,例如偏頭痛,這也是關鍵的穴道。列缺穴主掌疏風,可避免痙攣、抽搐和貝爾氏麻痹症。此外,在治療忽冷忽熱、流鼻水、喉嚨癢與喉嚨痛、打噴嚏和身體疼痛等風邪入侵的疾病時,這個穴道也很有療效。8)心經的神門穴/這個穴道可以在過度思考引發焦慮時寧心安神,讓人放鬆,還可以緩解因為過度興奮導致的失眠。神門穴也可以調和身體機能,平衡情緒,強化靈性(或稱「安神」),藉此減少心悸,調節心律。9)脾經的三陰交穴/這個穴道可以補脾土,促進脾造血。在治療婦科疾病、性失衡、泌尿系統失衡、消化系統失衡和情緒失衡時,這是關鍵穴道。三陰交通常用來治療焦慮、失眠、頭痛和經痛,也是緩解沉重感與倦怠感的重要穴道。懷孕期間禁用此穴。10)腎經的湧泉穴/這個穴道對於接地氣和連結大地能量有很大的幫助。透過這種方式,湧泉穴可以讓人寧心,撫慰受到驚嚇或高度焦慮的人。這個穴道可以用來治療頭痛、高血壓、腹瀉和失眠,也是滋生內在陽氣的關鍵穴道,對老年人尤其重要。(本文摘自/精微體療癒指南/心靈工坊)

焦躁、易怒 中醫調理KO經前症候群

焦躁、易怒 中醫調理KO經前症候群#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女性在生理期前或多或少出現不適,中醫治療經前症候群,著重在「疏肝解鬱」,調理身體氣機。中醫經常使用逍遙散來幫助病人調理,平日透過穴道按摩,也可舒緩經前症候群。經前症候群影響心理、生理及行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林立涵表示,女性月經來潮前一週出現種種不適症狀,統稱為「經前症候群」,常見症狀有150多種,可歸納為心理、生理、行為3大類。心理層面如緊張、焦躁、易怒、情緒起伏大等;生理則包括頭痛、頭暈、噁心想吐、乳房腫痛、小腹悶脹、手腳水腫、拉肚子等;行為可能提不起勁、不想出門,或注意力不集中,直到月經來潮後,症狀才會減輕。中醫看經前症候群,主要是「肝鬱」表現。女性天生月經、懷孕、哺乳,都會耗傷陰血,較男性更容易陰虛。如果過程中出現加重症狀的因子,如熬夜,會更耗損陰血。中醫裡的「肝」,主要功能在調節身體氣機。一旦陰虛,便會形成「氣鬱」,進一步造成經前症候群。在高壓職場工作,也會使得肝鬱更嚴重。脾胃虛又吃刺激性食物 經前易腹瀉、脹氣林立涵醫師表示,每個人體質不一,經前症狀也不盡相同。火氣大的女性,可能偏頭痛、易生氣、長痘痘;脾胃較虛的人,又常亂吃東西,油炸、辛辣物來者不拒,平日可能只是消化不良,但月經來前會加重腸胃問題,可能頻拉肚子、脹氣或水腫。治療經前症候群,中醫著重在「疏肝解鬱」,再視個人體質、生活作息去調整。最常使用「逍遙散」,配方包括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及生薑。柴胡可疏肝解鬱,當歸有養血功能,白朮、甘草則能調理腸胃。若病人有上火情形,會添加清熱降火的藥材;脾胃很虛的人,則可加入補脾胃的藥材。緩解經前症候群 按摩合谷、太衝4穴道林立涵醫師說明,想緩解經前症候群,平日也可按摩穴道舒暢氣機。中醫常用到「4關」,分別是手掌虎口處的「合谷」,以及腳背第一、二趾中間的「太衝」,左右各一,共4個穴道,略施力按壓,能讓全身氣機更為通暢。另外,手腕橫紋上2吋的「內關」,有安神定志之效;小腿內側的「三陰交」,為肝脾腎3條陰經交匯處,是婦科要穴。如果會頭痛,可加按「風池、太陽穴」;容易水腫的話可按「太谿」、腹脹則可按壓「足三里」,每穴大約按壓3至5分鐘,直至有微微的痠痛感。

痘痘藏婦科問題?從長痘部位看健康!

痘痘藏婦科問題?從長痘部位看健康!#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痘痘長哪裡,小心病就在哪裡!很多人青春期就開始長痘,那麼痘痘長的位置又提醒我們該注意哪些身體毛病呢,大概可分為下列幾個區塊說明:1)  額頭/代表憂鬱、為感情困擾,但是這裡所謂的「感情」是大方向的,其實還包括工作、考試,或是親情愛情友情等煩惱所造成,可能是連續小小顆群生的痘子。另外,有些人喜歡留瀏海,把額頭蓋住,皮膚分泌的油、濕和熱都在這個地方,火氣大也會使皮膚產生痘痘。2) 右顴骨/代表肺部,而肺又跟大腸相表裡,所以當肺帶氧量不夠的時候,大腸的排毒、蠕動就會有問題。3) 左顴骨/跟肝膽疾病有關,如果過度疲勞、肝火太旺,痘痘就有可能長在此處。4) 眉稜骨/此為肝經絡走的地方,肝火旺盛上衝就會在此長痘痘。5) 印堂/此處長痘代表有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可能是沒睡好造成心火很旺,有時候還不止長一顆,那一陣子可能會口乾舌燥,或是排泄物也比較乾一點。6) 鼻樑/脊椎有小問題,可能這段時期常常腰酸背痛,從頸椎一直痠到腰椎,這比較沒有什麼大礙,多休息就好。7) 鼻頭/代表消化系統異常。當身體火氣大時會吸收掉身體的一些「津」,還有水分,例如吃了很多的燒烤、油炸物,使得胃火很旺,另外也會造成便祕。8) 鼻翼/鼻翼所代表的是卵巢生殖系統出問題,它跟卵巢內分泌有關,但是如果是從鼻翼長到鼻頭,則代表跟吃的東西相關。以整張臉來說,鼻頭處代表脾胃,往上長痘代表心血管,到了嘴唇、鼻子下面,則表示腎氣、內分泌,所以若是痘痘長在下嘴唇、下巴,則跟婦科有關聯,像是子宮炎症、白帶、感染等等。(本文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2:順著生理黃金週期養子宮,氣色好、膚質透,纖瘦美一輩子/三采文化)

胃酸逆流好難受 針灸調節消化能力

胃酸逆流好難受 針灸調節消化能力#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小姐從過年後整天「胃嘈嘈」、溢酸、火燒心,最近每天晚上更是躺下來就胸悶,睡都睡不好。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熬夜,三餐不定時定量,飲食西化不均衡,又常暴飲暴食,長久下來就會容易出現這類胃腸消化機能異常的問題。覺得胸口跟胃悶,三不五時就反胃作噁,有時甚至感受到胃酸逆流,不自覺咳嗽,或是口臭越來越嚴重,就是受到胃食道逆流的糾纏。胃食道逆流 30至40歲佔大多數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邱伯恩表示,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原因與胃酸過多或下食道的括約肌鬆弛有關。目前西醫治療是以制酸劑為主,也有病人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加強下食道擴約肌張力。但仍有部分病人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停藥後,甚至手術後症狀再次復發。台灣30到40歲成年人佔胃食道逆流的大多數,目前盛行率約10至20%,現行診斷胃食道逆流多透過胃鏡檢查與24小時酸鹼測定儀檢測。然而臨床上有些病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胃鏡檢查卻是正常。針灸足三里、內庭、中脘 改善消化能力邱伯恩醫師說,從中醫觀點來看胃食道逆流,要針藥併施做綜合體質的調整。研究證明特定穴位對於促進胃部蠕動排空與抑制胃酸分泌有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對於制酸劑反應不佳的病人,更能夠產生加倍的效果。中醫臨床治療胃食道逆流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內庭、中脘等。現代科技使用「雷射針灸」以低能量雷射對準穴位照射,固定頻率和能量來強化賁門肌肉層內的小神經,改善胃內壓及胃排空功能,調節消化能力,引導食物順利往下移動入腸,並抑制胃酸過度分泌,達成療效。另外搭配使用經絡能量檢測儀,透過不同穴位點微電流通過後產生的參數,配合醫療方大數據的分析,以檢測治療前後的療效評估,更能使傳統診斷上主觀的缺失降至最低。隨著近年健康意識提升,中醫「治未病」的觀念逐步成為主流。胃食道逆流這類文明慢性病若能早期對症施治,並配合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的調整,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之道。

預防腸病毒 中醫2方法提高免疫力

預防腸病毒 中醫2方法提高免疫力#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熱,腸病毒蠢蠢欲動,在每年5月底至6月中旬達到高峰期。余先生的大兒子手腳出現紅疹,口腔出現潰瘍。一周後小兒子也感染腸病毒,還因發燒不退,出現嗜睡意識不清病徵而住院。經過適當治療與照顧,孩子才痊癒出院。腸病毒屬中醫「溫病」 氣候變化致病毒侵襲腸病毒預防方式除了多注意重症前兆外,平時更要注意孩子勤洗手及正確洗手的衛生習慣與病毒防護,最重要的是提升免疫力,以達到標本同治的效果。中醫的藥膳、茶飲、穴位按摩,不僅達到緩解腸病毒等不適症狀,傳統中藥口噴劑型也有增強抵抗力對抗腸病毒的效果。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中醫認為腸病毒是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襲人體為病。腸病毒症狀屬於中醫的「溫病」,是因氣候變化異常或急驟,導致肌表、口鼻疾病發生。中醫茶飲、穴道按摩 預防及治療腸病毒楊成湛主任說明,中醫預防及治療抗腸病毒可分為2步驟。首先「預防勝於治療」,中醫建議以清熱解毒利咽的金銀花茶(金銀花、板藍根、連翹、甘草、薄荷、魚腥草),或提升免疫力的穴道按摩如合谷、曲池、迎香、風池等穴位。四時不正之氣會令病毒、細菌變種,因此不論是何種感染,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有效抵抗、預防外邪。其次為「清熱解毒」。除西醫支持療法外,中藥「普濟消毒飲」(黃蓮、黃岑、板藍根、玄參、柴胡等14種中藥材)的口噴劑可有效緩解腸病毒的不適症狀。臨床研究發現,普濟消毒飲口噴劑可使8成輕中度腸病毒患者病程縮短至2天。孩子在對抗腸病毒時,嘴巴破到難以下嚥,建議可多吃冰涼的綠豆薏仁湯,將食物撈出,只餵涼涼的湯給孩子喝,不僅清熱解毒功效,還能緩解咽喉不適。手、口、足部出現水泡潰瘍 當心是腸病毒花蓮慈院兒童社區醫療科主任朱家祥表示,腸病毒一般潛伏期約3至6天,發作時會出現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症等典型症狀,包括口腔黏膜、牙齦、舌頭以及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等處出現水泡潰瘍。一旦發生以上症狀,以及嗜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等情況,需立即就醫治療。腸病毒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及疫苗,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就可降低感染機會。腸病毒主要傳染途徑為透過唾液、噴嚏、咳嗽以及糞便、受汙染的食物和水等感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正確洗手,且咳嗽時應以手帕或衛生紙掩口鼻等咳嗽禮節,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若不慎感染腸病毒,應落實請假在家隔離至少7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