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太早吃轉骨方 當心月經提早報到、揠苗助長

太早吃轉骨方 當心月經提早報到、揠苗助長#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為人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因此民間習俗在發育期給家中子女燉補轉骨,但應該如何補,以及什麼時候開始補,許多家長並不是十分清楚,中醫師表示,中醫將青春期分為前後二期,前期補脾助消化,為小朋友打造良好的基礎,後期才是傳統轉骨方進場的好時機。前期補脾助消化 打好基礎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陳俞沛醫師表示,中醫將青春期分為前期與後期,前期指的是第二性徵出現到女生初經來前、男生變聲或夢遺前的這段時間,許多家長認為此時需要大補元氣以資生長,然而就像是種花不宜揠苗助長,若過分補養可能造成月經過早報到,反而縮短長高時間。中醫主張順應原有生長趨勢,補脾助消化為小朋友的生長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會選用調補肝、脾之品,改善消化吸收,使營養充足,順利長高長壯。在飲食上則應減少油炸、高脂肪食物,並補充優質蛋白質與氨基酸,如瘦肉、蹄筋、核果類食物。11點到3點應進入熟睡,此時段為肝膽經循行、人體修復之時,在西醫則為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最忌因熬夜苦讀、打電動,錯過睡覺長高時間。後期吃轉骨方 順便調體質待女孩初經到來、男孩子變聲或夢遺,代表生殖器官發育初成,骨骼生長板即將閉合,此階段為青春期的後期,也是長高的最後機會,傳統轉骨方可派上用場。一般會選用補腎中藥,常見的如續斷、杜仲、鎖陽、肉蓯蓉等,以幫助骨骼強健與生殖器官的發育。甚至若有過敏、氣喘、痛經、抵抗力不佳等問題,也可以在這個階段獲得調理、改善。陳俞沛醫師提醒,中藥服用須依個人體質調整,貿然給予溫燥的進補藥物,反而適得其反,造成賀爾蒙失調、長痘痘、口乾口破等問題,建議由醫師診治調配合適的藥物服用,同時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適度運動,才能幫助青少年有效成長。

十月連假太多肥一圈?4類茶飲助解膩

十月連假太多肥一圈?4類茶飲助解膩#中醫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雙十國慶連假後緊接四天颱風假,歡樂時光以一攤接著一攤各種高熱量油膩美食度過,很多民眾在假期過後開始哀嚎,如何吃的開心又能HOLD住身材不走樣?亞東醫院營養科吳詠如營養師說明,想要吃得健康不卡油,除了減少醬汁的使用,同時也建議搭配幾種茶飲來幫助身體「解膩」。連假肥原因 問題出在調味料與高澱粉連假前後,經常碰到許多民眾因為擔心吃太多、喝太多飲料而導致肥胖的問題,吳營養師說明,除非是真的患有代謝問題的人,否則短時間大吃造成過度肥胖的機率並不大;不過假使吃過多鹽分、高鈉的食物,比如燒烤、火鍋、精緻美食等加工品,是容易代謝失衡造成水腫,讓人產生突然變胖的錯覺。不過,假使是連續好幾天都大吃大喝,每天吃的卡路里超過個人所需的卡路里,就很有可能會變胖喔!吳營養師解釋,以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過多攝取累積了7700卡大約會增胖1公斤脂肪,所以如果你連續好幾天都吃高脂肉類、高澱粉食物、甚至是廣式月餅、綠豆椪等零食,就很有可能半個月增加1公斤,千萬要小心。怕油怕膩?4種茶飲可解膩想要大吃大喝,又擔心惹了一身油膩嗎?以下4種茶飲,不管在營養或中醫觀點,成份都屬於能幫助解膩、代謝的飲品喔,所以當民眾在大吃大喝的同時,建議少搭配含糖飲料,自己DIY做健康茶飲吧!1)黑豆水:黑豆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血液中的膽固醇代謝,降低壞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適合常外食、喜歡油膩高熱量美食的現代人。煮法很簡單,只要將15至20顆乾燥的黑豆放到平底鍋中煎一下,等黑豆的表皮裂開後,將黑豆放到杯子中,接著將150毫升的水煮沸後,倒入杯中,蓋上杯蓋燜泡5分鐘後即可飲用;當然若懶得烹煮,可選用市售的黑豆沖泡粉,事先泡好並放入冰箱,需要時即可飲用。2)檸檬水:亞硝胺致癌物質在日常飲食中無所不在,尤其是高溫燒烤、醃漬、精緻的加工食品等,而檸檬含有豐富維他命C,能阻止亞硝胺的合成。建議可將檸檬原汁加入氣泡水中,除了能阻止亞硝胺的生成,檸檬所含的有機酸,還能助促進腸胃蠕動。3)紅豆水:聚餐美食難免的高油高鹽,容易造成身體水腫,而紅豆中的鉀離子會因悶泡而釋放到水中,因此紅豆水能促進利尿、排水。從今夏開始延燒的紅豆水,因其排水利尿功能而受到女性的喜愛,尤其特別適合經常久坐的上班族或有水腫問題的人。紅豆有一般食用紅豆和藥用赤小豆之分,其實赤小豆才有所謂的藥性,具利水除濕的效果。若要自行烹煮,可到中藥行購買赤小豆,洗淨後加水煮開,在紅豆未破的狀態下,只取紅豆水不吃紅豆即可;而若怕麻煩,目前市售多款的紅豆水可提供更方便的選擇,若要利水效果好,建議選擇無糖及以赤小豆製作的為佳。4)荷葉茶:荷葉茶號稱是中醫減肥特效,中國自古以來,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藥,原因在於荷葉中的生物鹼「荷葉鹼」有降血脂作用,能幫助代謝,若能在餐前半小時喝杯約150毫升的荷葉茶,較能幫助降低食慾、腸胃蠕動、解油膩;而食用方式也相當簡單,除了將荷葉茶泡水喝之外,也可以搭配紅豆水一起喝,口感會更豐富。吳營養師說明,因為現代人忙碌、不愛下廚,不少人會直接選購市售的飲品來保養身體,不過她特別提醒,假使想買市售的茶飲,建議要挑選通過SGS農藥檢驗的飲品,另外也要符合相關食品衛生安全的標準,最重要的,建議不要再選擇含有糖分的飲品,喝無糖的對身體最好。 

冬令進補過頭易便秘 中醫:四神湯較佳

冬令進補過頭易便秘 中醫:四神湯較佳#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俗話說,中秋過後夜夜涼,民眾也更能感受到白天、晚上的溫差越來越明顯,再加上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寒」字輩的寒露已過,表示冬天不遠了;每到冬季民眾喜歡進補,然中醫師表示,溫補過頭恐易流鼻血、便秘。口乾舌燥、潰瘍 恐是補過頭天氣一轉涼,冬令進補往往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街上隨處可見的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店面都是座無虛席,然而卻不乏有人因為補過頭,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便秘、流鼻血等現象,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唐玫珊醫師表示,這些藥膳多數含有黃耆、桂枝、茴香等容易化燥的溫補藥材,宜在寒流來或冷鋒過境時食用。她進一步指出,冬季屬於寒水的季節,腎屬水,冬季宜補腎。但補腎又分為補腎水和補腎火,水虛的人要補腎水,火虛的人要補腎火,建議由中醫師把脈、問診之後,再根據體質開立處方。一般藥膳可分溫補、平補、涼補。若要選擇適合全家大小、多數人體質皆可食用的,則以平補為最佳; 唐玫珊醫師推薦3種適合多數民眾食用的藥膳:1) 四神湯/效用:四神湯藥性平和,可健脾胃、補虛勞,調整消化功能、補中益氣。若體質是容易化熱上火,即常熬夜、易嘴破、易便秘、易長痘痘的人,就適合吃四神湯。做法:將茯苓、薏苡仁、芡實、蓮子、山藥等分各6~10克,浸泡半小時後,加入適量的豬肚或是豬小腸,一同燉煮,加薑、蔥去腥味,少量香油、鹽等調味料都可酌加。2) 何首烏雞湯效用:其滋補力道比四神湯再強一些,可以益氣養血、補養肝腎,改善頭暈目眩,手足冰冷及腰膝痠軟等症狀。做法:將何首烏、黨參、黑棗、枸杞、黃精及龍眼肉等藥材洗淨浸泡半小時後備用,再將雞肉川燙後與藥材一同燉煮,食用前再加入少許調味料。3) 狗尾草雞湯效用:狗尾草是民間常用來給小孩「轉骨」的食補藥材。狗尾草性溫、味甘、無毒,主治小兒發育不良,有開脾、利尿、健胃除積等功效。此外還有止咳潤喉的功能,民眾甚至把它煮水當茶飲用,氣味與人參茶相似,所以也有台灣人參之稱。做法:藥材洗去雜質後備用,再將雞肉川燙後與藥材ㄧ同燉煮,食用前再加入少許調味料。除了食療之外,運動也是非常重要,但切記宜在日出之後穿著合適的衣物才外出進行運動鍛鍊,以避免著涼。並依年齡及個人體能選擇適合的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瑜珈等,唐醫師提醒,如果一昧進補而未有充足的運動,當心春天來臨時身材恐走樣。

換季皮膚乾癢大爆發 中醫調理不再脫屑

換季皮膚乾癢大爆發 中醫調理不再脫屑#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季節交替,是過敏好發的時候,此時許多人的皮膚也開始作怪,皮膚科門診中,10人就有8人是因為季節引發皮膚過敏病患,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皮膚科團隊表示,冬季是中醫皮膚科門診旺季,尤其季節性濕疹與冬季乾癢為大宗。經中醫調體質 重見雙手平滑肌膚每到冬天皮膚科總是大爆滿,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皮膚科莊佳穎醫師指出,有人全身發癢,抓起來又癢又紅,過一下子像風一樣又沒了,西醫叫蕁麻疹,中醫則稱風疹;有些人是以癢、乾表現,稱之為缺脂性皮膚炎,嚴重的會乾到整塊皮膚脫屑,像魚麟翻起來,醫師指出,這些症狀不外乎是生活、飲食、體質與季節變化引起,是可以經內服加外用治癒。像是60歲的林先生已有富貴手十餘年,帶濕的雙手發紅、嚴重脫屑,每當參加開會、聚餐時,雙手皮屑掉滿桌,總讓他非常尷尬,看過風濕免疫科、皮膚科,打針、吃藥、抹乳液,甚至戴著手套睡覺等方法都試遍了,卻還是未能治癒,甚至求神問卜、嘗試偏方,雙手依舊沒有太大的改善。經過中醫師把脈,從調理體質著手,處理好代謝功能,林先生現在不再便秘,睡眠品質好多了,可以一覺到天亮,雙手總算重現多年不見的平滑肌膚,讓他非常開心。少吃辛辣、泡熱水 跟乾癢說掰掰謝淑珍藥師指出,臨床醫師對不同體質給予或是清熱或是滋潤等不同的的處方,經過診斷再量身訂做;針對秋冬季節的乾燥,調整生活與飲食,皮膚科特別門診莊佳穎醫師建議,多吃如白木耳、山藥、秋葵、蓮藕、蓮子、百合、枸杞、大棗,這些食物有潤燥養陰的效果,有助滋潤皮膚黏膜。平時皮膚就容易偏乾燥、發紅、乾裂,口乾舌燥便秘屬火氣大的族群,最好避免麻辣鍋、燒酒雞與當歸雞等偏溫熱、辛燥的食品,也要少吃含酒的料理;秋冬皮膚容易乾癢的族群,不宜太頻繁的泡溫泉、或者洗太熱的水,以免皮膚的油脂被水沖洗走,加重皮膚乾燥。另外呼吸道過敏屬免疫功能不穩定,這類患者容易頭暈、打噴嚏、鼻塞頭脹,建議進入溫差大地方、起床或出門前戴口罩,回家時若不舒服,可吸一些溫暖的水蒸氣,有助緩解呼吸道不適。

中醫輔助治療 登革熱好得快

中醫輔助治療 登革熱好得快#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南地區登革熱疫情目前仍不斷延燒,臺南醫院指出,由中醫科治療登革熱病患的初步經驗來看,發現因為中醫能在不同的階段並給予相應的藥物來對症治療,解除患者發病後的不適症狀以及縮短病程,臨床上的確可以藉由中醫輔助治療來加強治療登革熱的成效。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陳俞沛解釋,登革熱為發病率高的疾病,特別是此波病症之臨床表徵變異性很大,可以從無症狀或像感冒一樣、發燒或伴隨著畏寒、四肢酸痛、肌肉痛、後眼窩痛及全身倦怠等症狀,會造成血小板下降以及腹痛、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腸胃道問題。中藥補血  助恢復體力透過陳醫師治療經驗發現,患者服用中藥後,發燒日數可縮短為一至二天,舒緩頭痛、全身肌肉關節疼痛以及倦怠等不適症狀,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食慾不振等腸胃道症狀,對於部分血小板偏低的患者,中藥亦可透過促進食慾、增加營養及補血止血藥物提升血小板及降低出血機會,進而有效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出院後則以補養藥物恢復體力,順利恢復健康。 

節食、不吃澱粉 小心復胖來的快

節食、不吃澱粉 小心復胖來的快#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報導)對於愛美的女性而言,能將衣物穿的合身好看,是件夢寐以求的事,因此,許多女性會以拒絕吃澱粉類食物,或是瘋狂地節食的方式來求的好身材,但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僅把自己弄得體弱多病、昏昏沉沉外,還可能會引發貧血、復胖等情形,而知名部落客老虎狗對此就有深刻的體驗。胡亂節食易復胖 了解自我體質有助減重「不吃澱粉、節食,雖然有助於快速達到減重效果,但復胖的機率卻是百分之百!」過去老虎狗也曾經試過這種減肥方式,但幾天後體重就暴增回來。直到參加瘦身講座後才了解,當脂肪變為深層,囤積在腰、臀部、大腿就可能會造成局部肥胖,所以,在減肥前得先了解自己的體質類型才是。至於要怎麼了解自己的體質,講座現場張長生藥師說,一般來說可分為肥人痰濕、油膩停聚、宿便堆積以及綜合體質4種。第一肥人痰濕,因體內含有濕氣,較易伴隨水腫;第二油膩停聚,雖然看起來不胖,但體脂肪卻高;第三宿便堆積,纖維攝取過少,容易有腹脹、便秘等情形產生;第四綜合體質,體內代謝循環不佳,易有局部水腫、多汗虛胖、老化速度加快以及容易感到疲勞等,還伴隨前面三種體質的症狀。亂吃減肥產品 傷財又傷身其實,現代的人在減肥過程中,除了控制飲食跟運動,還會借助一些減肥產品來加持減肥效果,然而,在這些產品中通常加了番瀉葉、蘆薈素及藤黃果等。雖然都屬天然藥材,但其實食用過多很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三種藥材都具有腹瀉的藥性,很容易造成腹瀉、脫水等現象。張長生藥師建議想要改善體質,可利用中藥「防己黃耆湯」來調養身體,因含有防己、黃耆、白朮、甘草、人參等天然中藥材,如防己、黃耆可協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改善腎臟活力;白朮、人參、甘草可健胃整腸;郁李仁是植物種子,可以潤滑腸道,將腸胃中可能的廢物與毒素排出,改善糞便排泄順暢性,多管齊下,瘦身路上才能健康無負擔!

吃飯配話易脹氣 3穴位+2茶飲改善

吃飯配話易脹氣 3穴位+2茶飲改善#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將近,賞月亮吃月餅,一邊烤肉一邊話家常是最開心的事,然而每年中秋節前後,診間裡腸胃不適的病患就跟著增加,其中不乏腹部脹氣的民眾,就是因為吃飯配話、吃太快等原因造成,醫師表示,藉由中醫的穴位按摩及茶飲,輕鬆就能解決這些惱人的腸胃問題。多咀嚼、飯後散步 減少脹氣機率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楊紓怡醫師表示,脹氣時首先要先找出不適的位置,若是脹氣的位置在肚臍下,可能是因為腸子蠕動的狀況不佳所引起,就必須先處理排便的問題;如果脹氣的位置在肚臍上,則可能是進食的習慣及消化能力不佳所引起,如吃太快、吃飯配話、情緒壓力、乳糖不耐症、腸躁症等,都是加重胃脹氣的元兇。因此,面對胃脹氣,一定要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改變,莫急莫慌慢慢吃,不要暴飲暴食,每一口食物可以多咀嚼20下;減少產氣食物的攝取,如豆類製品、地瓜、花椰菜、芋頭、牛奶、可樂等;減少不容易消化食物攝取,如米糕、湯圓、粽子、年糕、飯糰、肉圓等;用餐後多散步,不要馬上坐下或趴下;飯後喝湯要適量,飯前喝湯更好。輕盈紫蘇飲 窈窕順暢除脹氣另外,也可藉由穴位按摩,每次可以按30下,有症狀就可以按,以指腹輕輕按摩即可,消除腸胃脹氣,包括位在腕橫紋上2吋(約三橫指)處的內關穴,其作用可緩和胃降逆,幫助消化。合谷穴位在虎口處,於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兩條筋的中間位置,具有行氣止痛,解便助消化。天樞穴在肚臍兩側2吋處,可消食化積,利水通便。此外,楊紓怡醫師也推薦2中藥茶飲,可減脂助消化、除脹氣。1) 輕盈紫蘇飲/紫蘇葉2錢、山楂2錢、烏梅1錢,以500c.c.熱水煮滾後,待涼即可飲用。2) 窕窕順暢飲/決明子1.5錢、陳皮2錢、玫瑰花1.5錢,同樣以500c.c.熱水煮滾,放涼後飲用。

睡不著真惱人 頭皮2穴位「針」助眠

睡不著真惱人 頭皮2穴位「針」助眠#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的睡眠問題多,尤以失眠讓人最為苦惱。一名24歲的林先生,三年多來因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疾患,而長期受失眠所苦,一個月前至中醫科就診,主訴近日常失眠且有多夢症狀,經林在裕醫師施予頭皮2個穴位針灸治療後,長期失眠及多夢症狀已有明顯的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林在裕醫師指出,個案因長期課業壓力又生性緊張而患有失眠的疾患,因此他提醒,當察覺有長期失眠合併緊張、焦慮、疲倦、頭痛、耳鳴、、肩頸僵硬的症狀時,極可能已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的疾病。百會、印堂2穴位  鎮靜安神失眠的定義為入睡困難、睡中易醒或醒後難以再睡。林在裕表示,依中醫觀點來說,頭皮上某些穴位經過適當針灸治療是可以改善失眠症狀。百會位於頭頂上方是督脈的經穴,針刺百會穴能安神定志、醒腦益智;而印堂穴位於兩眉之間在督脉循行的路線上,配合百會穴可調節陰陽、疏通氣血,以發揮鎮靜安神之功效。而且,針灸治療失眠的療法,較安全又不會加重肝腎負擔,同時不像服用助眠劑可能會有白天想睡、全身無力、體重增加的副作用,讓長期失眠患者的多了一項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