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

立冬藥膳食療

立冬藥膳食療#藥膳

立冬是冬季節氣的始端,俗諺:「立冬補冬,補嘴空」, 意指進入冬季以後,氣候漸冷,「過冬擋畏寒」,立冬前後為最佳進補時節, 而冬季為了禦寒增加體溫,所以常會加強營養物質的攝取,此時也是進補以禦寒和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最佳時機。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小麥、黃豆、豌豆等榖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仍必須考慮個人體質如素體燥熱者,不宜溫補;及所患疾病特性如高血脂症者,則不宜過度食入動物內臟及海鮮;急性感染症者也不宜進補。以下幾種常見滋補養生方法可以參考,但建議由醫師依個人體質條件而選用。■  當歸羊肉爐材  料: 羊肉塊600g(帶皮,或者羊腱切塊),生薑適量,當歸二錢、枸杞三錢、紅棗10粒(去仔)。調味料:鹽少許,醬油 1大茶匙,糖 1大茶匙,酒 1杯。 作  法: 1. 羊肉塊用沸水燙一滾,去血水換清水,放入小燉鍋內。2. 高麗菜及茼蒿洗淨,生薑拍打備用。3.  將生薑、當歸、枸杞、紅棗及調味料一起放入燉鍋內,用小火慢燉 1.5~2小時,肉愈爛愈好吃。4. 然後放入高麗菜,再煮  20 分鍾即可,茼蒿吃時再燙。■  十全大補雞 材  料: 烏骨雞或小母雞1隻,生薑3片,黨參三錢,白朮三錢,白茯苓三錢,炙甘草二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熟地三錢,白芍二錢,黃耆三錢,肉桂一錢。 調味料:米酒一大茶匙,塩少許,生薑一小塊切片。 作  法: 1. 將全部藥材放入紗布袋中2. 將已燙除血水之雞,薑及藥袋全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及米酒1湯匙,先以大火煮滾,撈除浮沫後改為小火,燉煮約50分鐘,取出藥袋,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補冬養生避「四高」 呷補!呷巧!不三高!

補冬養生避「四高」 呷補!呷巧!不三高!#藥膳

「立冬」是農曆冬季開始,依習俗立冬日是要進補,坊間對於進補不外乎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十全及八珍等補品。但營養師提醒說,這些補冬補品容易含有四高:「高熱量」、「高蛋白」、「高油脂」、「高膽固醇」,主要原因是因為進補食材使用上偏重於油、高湯、肉類及內臟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吳雅惠表示,國人飲食在油脂與蛋白質比例上已較偏高,在立冬這個節氣的補品,對於已是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慢性病患或者是欲要體重控制者,在飲食上是ㄧ大挑戰。吳雅惠說,古云:「健康之道,在於養生,養生之本,在於飲食」,所以針對慢性病患補冬藥膳飲食,她有一些小撇步要告訴大家,讓大家在冬令進補時也可以吃的很健康、無負擔。對於已是「三高」的人要做到:一、肉類選擇要適當:捨棄內臟類、大塊含肥肉及皮的肉,改選擇帶骨肉類,如小排骨,如此不但可使膽固醇、飽和脂肪酸攝取量減少,連帶肉類攝取量也下降,而在視覺效果上份量也較多。二、 份量選擇要計畫:肉類份量對於控制「三高」有絕大關係,所以可以將補品肉類當正餐主菜,且要按照平時份量食用,如此肉類才不會吃過量。三、 用油控制要得宜:油量太多是一般進補常見到問題。要降低用油量,可將肉類用熱水先煮至半熟,鍋內放少量油將辛香料爆香,再放入半熟肉類拌勻,如此可減少用油去拌炒肉類到沒有血水。四、 蔬菜纖維不可少:進補之餘不要忘了纖維對慢性病的好處,另外要補充或添加進補品內1-2份蔬菜,或是可添加低卡路里高纖食材來增加食物豐富性及飽足感,如菇類、蒟蒻製品等。五、 油炸食品要止步:對於油炸製品儘量少使用,或是以相似品來替代,如油豆包或油豆皮,以新鮮豆腐或凍豆腐來替代。六、 湯水適量少浮油:藥膳煮好時要將浮油去除,避免喝湯時,喝下太多飽和脂肪酸及熱量,對於痛風患者,肉類藥膳湯內含有較多普林,不宜大量喝藥膳湯汁。七、 沾醬宜少不宜多:一般沾醬大多屬重鹹,如豆腐乳沾醬等,對於要控制血壓的人使用沾醬可加少許熱開水稀釋使用、少量沾取食用或者可利用蔥、薑、蒜、辣椒、適量醬油等來調味,避免鈉鹽攝取過多。進補時若能充分運用以上小撇步,方能養生與健康兼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營養科,為使慢性疾病病患在這冬令時節也能輕鬆進補,特與中醫科設計一個冬令進補藥膳~益氣補血鴨。將可清虛熱、滋陰、補血、補氣及降血脂藥膳與鴨肉一起熬煮,此藥膳藥性為平性,對於健康的人也可食用。作法是將熬煮好的藥膳為湯底,加入金針菇、袖珍菇等菇類、蒟蒻製品、玉米筍、綠色蔬菜及適量豆腐或凍豆腐。除增加纖維攝取外,更能減少肉類中飽和脂肪攝取的量。搭配淋上益氣補血鴨湯汁的白麵線,再加上一份水果,即成一份養生套餐。讓冬令進補飲食也可以吃得很均衡,讓大家在補冬養生時可避「四高」~呷補呷巧不三高!【益氣補血鴨】一、 主材料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黨參三錢、玉竹三錢、何首烏三錢、黑棗三錢、甘草二錢、枸杞三錢、赤芍二錢、丹參二錢及1斤-1斤半的母鴨、米酒100-200cc、鹽巴適量。二、 其他材料金針菇、袖珍菇、高麗菜、玉米筍、蒟蒻小捲及凍豆腐3小塊(人)、白麵線75公克(人)三、 作法:母鴨切塊去頭、脖、腳、屁股後洗淨,汆燙去血水。藥材快速沖洗,除枸杞、黑棗外,包入藥包。將汆燙過的鴨肉塊、藥材和酒適量放進燉鍋中,水加至淹過食材一倍,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1~2小時至肉爛即可食用。煮好鴨肉鍋底加入其他材料(除白麵線外)一起烹調。白麵線在水滾後放入煮約2-3分鐘,撈起淋上益氣補血鴨湯汁即可。

中醫治療冠心病採「寓藥於食」

中醫治療冠心病採「寓藥於食」#藥膳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又是心臟疾病中發病率最高者。隨著現代化的腳步逼近,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再加上肥胖缺乏運動、抽煙及偏好高熱量飲食的結果,都使心臟病的好發率往上提升,而發作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的傾向,使得心臟病的預防,變得日益迫切且重要。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男性大於女性)、年齡(年老大於年輕)及家族史、抽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過重及缺乏運動等,對於這些危險因子,我們要了解它並及早警覺其危險性、改變它,進而控制它。除了上述必須注意的危險因子之外,奇美醫院中醫部-郭世芳醫師表示,中醫對於預防冠心病的方法也值得推廣,因為中醫可以根據每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體質上的不同,來診斷用藥或者製作適合不同患者的中藥藥膳,幫助患者降低危險因子以及發作機率。■ 冠心病中醫治療:分成心脈瘀阻、痰濁閉阻、寒凝氣滯、心氣虛、心陰虛、肝腎陰虛等型。臨床多見本虛標實夾雜,如僅治其標而忘其本,則虛者愈虛。所以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郭醫師指出,關鍵在處理好通與補,即治標與治本的關係,不可單靠一方一藥。◎ 常用中藥:丹參、遠志、葛根、赤芍、薤白、菖蒲、延胡索等。◎ 中藥用藥注意:由於中醫治療冠心病多會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因此要注意中、西藥併用問題,如果西藥已使用抗血小板製劑或使用抗凝血藥物,中醫藥物要適度減少,避免副作用產生。另外懷孕或經期期間的婦女應避免使用。◎ 飲食宜忌:患者應注意調攝情志,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已發作過心絞痛,特別要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切忌暴飲暴食,肥胖者應控制攝入飲食的熱量。◎ 高血壓患者要進低鹽飲食。吸煙者應堅決戒煙,不宜勞累,但可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此外,季節變換時,應注意保暖,平時應適當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有助於預防心絞痛的發作。■ 藥膳療法:1. 芹菜紅棗湯: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每日2次。2. 菊花山楂飲: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開水沖浸。3. 海藻黃豆湯:昆布、海藻各30克,黃豆150~200克,煮湯後加適量調味品服食,適用于冠心病並高脂血症、高血壓者食用。4. 大蒜粥: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蒜瓣,再將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後,將蒜再放入粥中略煮。可早晚食用。5. 葛根丹參茶:生葛根18克,丹參18克,茯苓9克,甘草6克。悶泡2O分鐘即可,代茶飲用。中醫在冠心病上的治療其實不是只有藥物,郭世芳醫師強調,藥膳也是重點,藥膳的好處是「寓藥於食」,讓患者覺得是在品嘗美食之餘又可以養生治病,讓患者在保養身體上除了服藥之外有更多的選擇。

惡性腫瘤化療後:提振元氣 簡易藥膳DIY

惡性腫瘤化療後:提振元氣 簡易藥膳DIY#藥膳

惡性腫瘤已經持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民國九十五年已竄升至百分之三十,惡性腫瘤實在可稱為台灣人民健康的首要敵人。目前,現代醫學所採用的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可以強而有力的對抗腫瘤,卻也會造成病患本身元氣的耗損,時有耳聞病患因為無法承受正規治療的副作用而聽信偏方延誤病情。奇美醫院營養科積極與中醫部研討如何以中醫的藥膳提振腫瘤病患的元氣,減低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支持患者完成既定的療程,使病程有最佳的預後。奇美柳營中醫科賴郁凱醫師表示,在此介紹三種茶飲,可方便出院病患可以在家DIY。1.「免疫茶」主要成分包含:黃耆、黨參、黃精、大棗、薄荷及海藻等十四種中藥,委託GMP藥廠製成便利茶包,直接以500㏄開水沖泡,回沖2-3次,也可酌加冬瓜露調味,煮成2000㏄的茶飲。藥材主要功能可以補充元氣,增強免疫力,對於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後體力的虧損可溫和的補充元氣。本茶飲以十四種中藥調配而成,每種成分均低於可能造成中西藥交互作用的劑量,但是仍不可以免疫茶配服西藥,對於感冒、發燒及腸胃炎的患者亦不適合飲用。2.「銀花甘草茶」主要成分包含:金銀花三錢及甘草一錢。做法是以水2000㏄煮沸五分鐘,置冷當茶水飲或漱口,不宜隔日飲用。其功能可以預防口腔黏膜潰瘍,促進口瘡修復,預防繼發性感染。口腔黏膜潰瘍是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病友若以「甘草綠茶水」漱口,以金銀花取代綠茶後可以避免綠茶對胃腸造成的刺激,不但可以當漱口水,也可直接吞下。3.「山楂烏梅茶」主要成分包含:山楂、烏梅、黨參、麥門冬及五味子。做法是以水4000㏄煮沸十五分鐘,酌加冰糖調味,山楂及烏梅傳統常應用於生津止渴(促進唾液分泌)、消積化實(促進腸胃蠕動)、消導滯氣(減少腸胃道脹氣)。對於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所導致的食慾降低、唾液分泌減少、味覺遲鈍及腸胃功能障礙有很好的療效。再加上由黨參、麥門冬及五味子所組成的生脈散,可提振疲倦的體力。賴郁凱醫師指出,這三種茶飲分別針對不同的適應症,「免疫茶」可以提升免疫力,「銀花甘草茶」可以預防口腔黏膜潰瘍,併促進其恢復,「山楂烏梅茶」可以促進唾液分泌,並且增加食慾。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藥膳

您最近常常睡不著?或者很容易驚醒?常有些人會說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易入睡,白天常常無法集中精神或者常覺得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除了服用安眠藥外,從中醫觀點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在中醫醫學中「不寐」,即一般所謂〝失眠〞,症輕者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在西醫對睡眠障礙的定義:一種睡眠的質或量令人不滿意的情況,且持續一段時間。抱怨睡眠潛伏期過長、夜醒的頻率增加或睡眠無恢復性,而失眠持續時間至少四週以上,失眠頻率為每週三次以上。失眠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鬱,或恐懼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不寐常見於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等。奇美醫院中醫部主任-劉鳳醫師表示,一般中醫認為正常的睡眠,依賴於人體的〝陰平陽秘〞,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則安定。不寐病位多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與肝、膽、脾、胃、腎關係密切。臨床症狀有虛實之別,虛証大多由於陰血不足或氣血虧虛,治療多以滋補肝腎或益氣養血;實証宜清火化痰,消導和中。劉鳳醫師指出,臨床上有以下幾種類型,治療多以調整陰陽為原則:心脾兩虛型:其症狀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飲食無味、氣色不好、胸悶胃口差,可服用歸脾湯。陰虛火旺型:其症狀有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精神焦慮、容易生氣、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渴咽乾,可服用黃連阿膠湯。心膽氣虛型:其症狀有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心悸氣短、倦怠、小便清長或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蒼白、易疲勞或不寐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口乾咽燥,可服安神定志丸。痰熱內擾型:其症狀有不寐頭重、痰多胸悶、心煩、嘔惡噯氣、口苦、目眩或大便秘結、一夜難眠,可服用溫膽湯加黃連、瓜蔞。肝鬱化火型:其症狀有不寐、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寐、胸悶肋痛、口渴喜飲、不思飲食、口苦而乾、目赤耳鳴、小便黃赤或頭暈目眩、頭痛欲裂、大便秘結,可服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除了以上類型外,在日常養生也可以運用食療的方式來促進睡眠,平時在家可以煮些藥膳來改善睡眠,劉醫師提供下列食療以供參考:生大棗、桂圓、核桃、蓮子共煎湯,可酌加冰糖或紅糖沖服。白木耳燉冰糖。蓮子粥:蓮子去心、芡實、鮮荷葉加適量糯米,煮粥食用。核桃芝麻丸:胡桃仁、黑芝麻略加,掐成泥作丸服用。另外可以經常按摩穴位如:兩耳神門穴、兩手腕部之神門、靈道、通里及內關穴,上述穴位皆有定心安神的效果。對抗對失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尤其重要,盡量避免情緒激動,適當的活動及規律的生活作習,都能有直接助益。劉醫師建議,有失眠現象的民眾,治病宜早;按時服用藥物,可配合氣功及心理治療。此外,因失眠証型諸多,如何辨証分治,選方用藥,須有賴於專業合格之中醫師處方用藥為宜。

「發奶藥膳」治療產後缺乳

「發奶藥膳」治療產後缺乳#藥膳

中醫治療缺乳的方法,一般而言,當補益氣血、行血通乳、輔以疏肝解鬱散結,對於該症除了傳統的辨證論治用藥外,藥膳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再者,乳汁為陰血所化生,有賴氣的推動而運行,乳汁的來源於水穀消化後的精微物質,所以加強產婦飲食的調養,是使乳汁旺盛的基本條件。以下為在家也可調製之發奶藥膳,由新店耕莘醫院 中醫科精心設計,對產婦哺育小寶寶有相當助益:1.甜品的發奶藥膳:「黑芝麻核桃紅豆粥」,黑芝麻與核桃肉皆能補肝腎、填精血、通乳汁,紅豆則是可以利水通乳。愛吃甜食的產婦可選擇之。2.素食的發奶藥膳:「絲瓜豆腐紅棗羹」,絲瓜有清熱涼血、通經活絡、潤膚美容、行血通乳等作用,可行血脈、通經絡、調營血、下乳汁。3.傳統的發奶藥膳:「花生豬腳湯」,豬蹄在傳統上就用來補血催乳,而配合水煮花生來健運脾胃,以達發乳之功。4.補氣虛的發奶藥膳:「加味黃耆當歸羊肉湯」,黃耆配當歸為中醫的『補血湯』,而羊肉為血肉之品,中醫用血肉之品,配以補氣血之中藥,彼此相得益彰。5.煲湯也是發奶藥膳的一種:魚湯、雞湯、排骨湯等,也有發奶的效果。

秋季該如何養生?

秋季該如何養生?#藥膳

傳統中醫認為,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過了“秋分”之後,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與呼吸道相關的症狀。此外,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大地萬物變色,常易使人心情較為鬱抑,有躁鬱症病史者病情易出現變化。在秋季該如何養生呢?新店耕莘醫院 中醫部教您由飲食與日常作息來保養:要盡可能少吃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燥易傷津液,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藥、梨、藕、鴨肉、柿子、芝麻、蓮子、甘蔗、蜂蜜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以下提供三種簡易食療方法參考:1、水梨羅漢果湯:水梨一個,羅漢果半個。將水梨洗淨切塊,與羅漢果加水合煮,煮沸後,文火煮20分鐘取汁服用。此湯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效。2、芝麻烏梅湯:芝麻120克,烏梅15,克冰糖30克。將烏梅用溫開水泡一日,連湯放入鍋內,加入冰糖及洗淨的芝麻煮沸後,文火煮20分鐘取汁服用。此湯可治乾咳無痰。3、沙參百合瘦肉粥:北沙參五錢,太子參五錢,百合三錢,蓮子一兩,淮山藥三錢,大棗三枚,瘦肉二兩,米半杯。將所有材料洗淨與瘦肉同加八碗水煮1小時。此道藥膳除了有潤肺效果外,還可補氣,提升免疫力。

坐月子-產後調理

坐月子-產後調理#藥膳

【坐月子、中醫產後調理及注意事項】一、膳食原則:1.) 忌生冷、寒涼食物:   如冰品、飲料、梨子、柚子、葡萄柚、西瓜、椰子、橘子、蕃茄、綠豆、蓮藕、黃瓜、苦瓜、絲瓜、冬瓜、大白菜、白蘿蔔、茄子、豆腐、海帶。2.) 忌烤、油炸、辣、刺激性食物:如醃漬品、咖啡、咖哩、沙茶醬、辣椒。3.) 少食酸性食物:如酸梅、醋、檸檬。 4.) 少吃鹽,食物以清淡為主。5.) 食物一定要煮熟,即使適宜的水果也不宜吃太多。 6.) 食物一定要溫熱食用。 7.) 傷口若有紅腫疼痛時禁止吃麻油、酒煮食物。傷口恢復後才可吃蝦子、紅蟳。二、適宜的膳食:1.) 蔬菜:紅蘿蔔、高麗菜、空心菜、茼蒿、菠菜、芹菜、紅菜。 2.) 水果:蘋果、芭樂、葡萄、木瓜、草莓、櫻桃、水蜜桃。3.) 蛋白質:溫牛奶、雞肉、雞蛋、魚類、豬肚、豬肝、腰仔、紅蟳、牡蠣。三、生活起居注意事項:1.) 不碰冷水、禁吹冷風。 2.) 吃好、睡好、少勞動。禁爬樓梯、彎腰、蹲、屈膝、盤坐。 3.) 束腹帶: 幫助剖腹產者的傷口癒合、預防子宮下垂、胃下垂、幫助身材恢復。 4.) 定時排便。 5.) 注意陰部、肛門清潔。四、坐月子膳食:1.) 月子期間三餐以均衡飲食為原則,再配上坐月子特別膳食。2.) 產後第1~6天:食物以清淡為主,以雞湯、魚湯、排骨湯為主。3.) 產後第7~13天:可以開始配吃麻油料理的食物,如:麻油炒豬肝、麻油炒腰仔、麻油炒桂圓、杜仲腰仔湯。4.) 產後第14天以後:可以開始吃麻油雞。 5.) 月子期間的中藥調理請由醫師開立處方用藥。◎ 麻油炒豬肝、麻油炒腰仔、麻油炒桂圓:老薑用麻油炒香成淺褐色、加入腰仔、豬肝、桂圓翻炒數回。◎ 杜仲腰仔湯:煮杜仲,取藥汁備用;腰仔切開成兩半,去白筋,表面斜切裂口,再切成三公分小片備用;老薑用麻油炒香成淺褐色、加入腰仔翻炒數回,加少許水煮開,倒入杜仲藥汁一起煮熱,加適量米酒調味料即可食用。 ◎ 麻油雞湯烹調法:鍋加熱倒入麻油,待油熱後加入薑炒;再加雞塊炒至七分熟,將1:1的水、酒倒入,煮開後立即轉為小火再煮20~30分鐘。 (資料由 聖功醫院 中醫醫師群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