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加班應酬往往避免不了喝酒,若是持續飲酒過量,不管是一次喝或是每天持續喝,都會讓肝臟出問題,此時透過「藥膳」補肝很重要。《與藥師做朋友②》一書由藥師王儀絜、謝皓丞、商錦文、黃世勳執筆,分享中藥的相關知識,包括藥材介紹、藥膳推薦,且不論性別、年齡都有合適的藥材,幫助讀者對症下藥,打造健康免疫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上班族加班應酬往往避免不了喝酒,若是持續飲酒過量,不管是一次喝或是每天持續喝,都會讓肝臟出問題,此時透過「藥膳」補肝很重要。《與藥師做朋友②》一書由藥師王儀絜、謝皓丞、商錦文、黃世勳執筆,分享中藥的相關知識,包括藥材介紹、藥膳推薦,且不論性別、年齡都有合適的藥材,幫助讀者對症下藥,打造健康免疫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隨著全球疫情逐步趨緩,「提高免疫力」已經成為後疫情時代的健康話題,因為光靠疫苗已經無法防禦。免疫力不好,許多以前的小感冒、老毛病都會反覆發生;若想要提高免疫力,平常除了吃保健食品、規律運動外,藥師建議,也可以運用常見藥材搭配成合適的「藥膳」來提升免疫力。
剖腹產完,可以吃藥膳補身體嗎?很多媽媽會認為生完小孩,坐月子就是要「補」,許多長輩也會認為剖腹產後的媽媽,應該要多吃麻油雞、十全大補湯等藥膳,才有助於身體盡快恢復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古時人們從測量太陽日晷推定出24個節氣,一年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根基,在春夏養陽氣以適應生長的需要,秋冬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人順從了生長的基本規律就跟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的生命過程中發展。中醫提養生時令:春屬木,肝亦屬木春天的3個月份裡,從陽曆2到4月共有6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及穀雨;節氣名稱反映季節和氣候變化。在古書《黃帝內經.素問》之「四氣調神大論」裡寫道:「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就是在形容春天是個生命萌發的季節,萬物也顯得欣欣向榮。古書中更提及「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所以順應春季的時令,保養身體生發之氣的方法,除了保持心情愉快之外,還需要注意春屬木,而五臟之中肝也屬木;如果違逆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使提供給夏長之氣不足,到夏天時就容易因寒氣而產生病變。紅棗、木耳、枸杞,皆春季養肝食材春天該如何吃才能養肝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藥師陳龍文提供食材藥膳方:1. 紅棗雙耳粥食材:黑木耳30克、白木耳30克、紅棗5顆、米適量。做法:把食材洗淨,放入鍋煮成粥,再加適量冰糖或少許枸杞調味。功效:滋陰養肝、保養脾胃。黑木耳能活血化瘀,白木耳潤肺,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2. 玫瑰養生枸杞茶食材:玫瑰花蕾10克、枸杞20克、紅棗8顆。做法:把枸杞、紅棗洗淨和玫瑰花蕾一起放入瓶子中,加入適量熱開水沖泡20分鐘即可服用。功效:美容養顏、補中益氣、養肝明目。玫瑰花涼血養顏助消化,紅棗補氣養血,枸杞補腎益精。陳龍文提醒,春天除了平時放寬心情勿發怒影響肝氣之外,還可以多食用青綠色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及油炸物,多做伸展運動開闊心胸,食材藥膳方需適量且不宜天天服用,如有相關病情症狀,仍需要經過醫師判斷病情之後對症下藥診治為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逢連假過後,放縱食慾的結果,往往就是連續好幾天的腸胃不適,胃部隱隱作痛,從端午連假結束以來,許多民眾出現腸胃罷工狀態,不但頻頻打嗝、口有惡氣、排便黏臭,有時胃甚至還出現灼熱感。糯米不會傷害脾胃 只是較難消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陳冠群表示,粽子的主要食材糯米並不會傷害脾胃,甚至還有「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的功效。只是澱粉較難消化,若短時間內吃得太多,會造成「沉胃」感。如只是粥類易於升高血糖,有糖尿病的患者不宜多食,本草綱目中記載多種穀物作粥能健脾和胃,栗米、大米、薏仁等穀物本身便能健脾胃,煮粥後更容易消化,是最合宜脾胃生理的食補。另外,山藥中正平和,調補身體最為全面,其黏液又可有效保護胃黏膜;另外,若是腸胃受涼,可用生薑榨汁,溫溫飲下,散風寒最速。蘿蔔不適於其他補氣類中藥一同服用陳冠群醫師表示,蜂蜜能「潤臟腑」,若常有胃悶痛、便秘、皮膚乾燥等症狀,可在早上空腹時用溫水(低於60度)調製蜂蜜水,既能幫助排便,又能滋潤身體,促進黏膜修復,預防胃炎的發生。若常感覺腸胃「堵堵」、消化慢,在飲食中適量加入些蘿蔔,可增加腸胃將食物往下運輸的動力。讓腸胃蠕動變好。需要注意的是,蘿蔔可以抵消補氣類中藥作用,因此不適於一起使用,而身體虛弱的患者也不宜多食。除了選擇食物外,定時定量進餐,少食油膩、生冷,注意細嚼慢嚥之外,因應人體陽氣朝強暮衰的生理,早上不能餓著肚子,晚上不能吃到十分飽,以免食物因晚間消化功能減退而不能順利消化,既增加身體負擔,也妨礙夜間睡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慶祝母親節,表達對母親的關懷與敬意,新營醫院將於5/8~5/10接連三日上午10點舉辦中醫週健康講座:‧ 5/8(一)由黃盟珠醫師主講「適應季節的保養之道」‧ 5/9(二)余佳航醫師說明「女性更年期的中醫調理」‧ 5/10(三)陳建閔醫師講解「藥膳養生甜點DIY」新營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裕鈞表示,除了中醫健康講座外,5/10(三)上午11點至12點新營醫院也舉辦慶祝母親節的體驗活動,包括中醫藥語明信片傳情、造型茶包DIY教學,將贈送參加者中醫限量藥語明信片,可以當天填寫免費寄出,以及自己親手製作茶包小禮物,邀請民眾多多前往響應。名稱:中醫週健康講座時間:106年05月08日 星期(一) 上午10:00地點: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門診大樓一樓大廳(台南市新營區信義街73號) 洽詢:新營醫院社工室(06)6351131分機2220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季陽氣升發,萬物生長,是生理機能最活躍的時候,由於天氣變化較劇烈,有舊疾者容易復發。中醫養生講求天人合一,自然氣候與環境的變化會對於人體的生理機能產生莫大影響,因此養生方法與藥膳滋補原則也會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差異。可多吃蔥、薑、韭菜 促進陽氣升發防感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宋宥融表示,此時養生宜順應天時,重視養護陽氣。可多吃一些辛溫發散的食物,例如蔥、薑、韭菜,促進陽氣升發並預防感冒。另外,根據中醫理論,春季五行屬木,對應的五臟為肝,肝主疏泄與升發,如果肝火旺盛會造成脾虛,進一步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情形。因此除了多食用一些補益肝血與養肝藥材外,還要搭配使用一些健脾類的藥材,以幫助腸胃消化與吸收。宋宥融藥師推薦兩道簡易春季養生藥膳,可以當作平日預防保健小秘方:1) 春季養肝茶/‧ 藥材:黃耆5錢、枸杞子3錢、菊花3錢、大棗2錢。‧ 作法:將以上藥材加入1000ml的水中煮沸,必要時可加入適量冰糖矯味,當茶飲服用。‧ 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可以增強自身免疫力。枸杞子補益肝腎且富含大量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對於視力保健也有很好的作用。菊花則具有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等作用,也可以治療風熱型感冒。大棗補脾氣和胃、養肝補血,因富含鈣和鐵對於預防骨質酥鬆與貧血也有很大的幫助。2) 山藥蓮子粥/‧ 藥材:山藥5錢、蓮子(去心)5錢、米150g。‧ 作法:將藥材與米洗淨後,蓮子先浸泡半小時,再加入山藥與米共煮成粥,可加入少許冰糖調味,可當正餐服用。‧ 功效:山藥具有健脾養胃、補腎固精的作用,另外也有助於控制血糖。蓮子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養心安神的作用,此方有很好的整腸健胃效果,對於食慾不振或是消化不良也有很好療效。整體而言,春季養生飲食宜以清淡、辛溫、減酸增甘為主,並搭配正常生活作息並且少生氣,即可長保健康。但是要特別注意,如果有高血壓與過敏體質的病人,還是不宜服用太多的辛溫與升發之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導致舊病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名32歲外食族女性,喜歡喝冷飲冰品,有內外痔,便秘反覆發作多年,經常3到4天才解一次大便,大便經質硬難解,偶爾伴隨有大便流血情形,經常需要服用軟便劑或是灌腸才能改善;且若大便不解,則易腹脹、口乾、頻尿。經過中醫師使用養陰清熱潤燥止血的方法治療,服用1週後大便較軟,調養1個月後,大便改善為1~2天一次,且排便無困難。燥熱體質 多喝水恐也無法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黃珏頴醫師指出,女子喜飲寒涼,經常口乾苦,體質多為燥熱,僅是單純的大腸津液不足燥熱造成便秘,大便存於腸道間則發酵產氣導致腹脹,這類病即使多喝水仍無法改善大便硬的問題,因為其喝進身體的水都不走腸道,反而是走小便路徑,因此容易頻尿。黃珏頴醫師提醒,發現有排便不暢問題,可以先檢視自己的生活作息,試著排除可能造成或加重排便不暢的情況,若真的沒辦法改善,再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而對於平日有便秘習慣的人,她也提供以下3種茶飲與藥膳:• 決明子茶材料/炒決明子20克、可適量加入菊花和薄荷約10克、冰糖適量。作法/將炒決明子加入1,000c.c.開水,以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3分鐘,關火,最後放入菊花、薄荷悶約3分鐘(菊花泡開即可),可代茶飲用。適用對象/有口臭、火氣大,且超過2天以上未排便者。• 柏子仁粥材料/白米約100克、柏子仁25克、適量蜂蜜。作法/淘米洗淨,將柏子仁揀淨,拍碎,取鍋放入適量冷水、白米、柏子仁,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至粥成,調入蜂蜜攪勻,再沸即可。適用對象/年長無力排便者。白米可換成糙米,纖維素更高,可促進腸胃蠕動。• 海參木耳湯材料/豬大腸500克、木耳30克、水發海參250克。作法/木耳、海參、豬大腸洗淨皆切小段;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小火燉煮1-2小時,加適量鹽巴調味即可。適用對象/大便質硬乾、羊屎便者,火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