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

對症下「補」 才不會愈補愈大洞

對症下「補」 才不會愈補愈大洞#藥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又到了冬天進補的季節,但是你補對了嗎?中醫師提醒,每個人的體質有寒熱的不同,藥膳也一樣有寒熱等藥性的區別,不能「一視同仁」看待藥膳而毫無忌口的吃,最好根據個人體質、氣候變化而食用不同性質的藥膳,否則補過頭反而傷身。而且一般藥膳補品的熱量都比較高,建議怕胖的朋友要適量食用。小心補錯的話反而愈補愈大洞!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說,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天氣逐漸轉寒冷,人體之氣隨著四季的節氣而轉換,氣血在這個季節會比較虛弱,必須注意調理以因應寒冷氣候的變化,食用藥膳做為「補氣」、「補血」強筋健骨之用,甚至巧用藥膳來減輕症狀、病情。藥膳最為獨道之處,可用於舒緩咳嗽、經痛、四肢冰冷等等症狀,有些簡單的藥膳普遍於日常生活中,例如四神湯、薏仁粥、十全大補湯、桂圓紅棗茶等。阮膺旭表示,中醫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性的有機體,五臟六腑互動如同網絡般相關連,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因此,不是等到人體那一部分生病了才去醫治,藥膳在此時即發揮治未病的功能,要適時調理人體健康,適時適當的用藥膳強化免疫功能。秋冬時期,較多「氣虛」之症,多有氣短、失眠、心慌意亂、四肢無力、子宮脫垂等症狀,藥膳可用人參、太子參、黃耆、蓮子、黑木耳、黨參等材料燉煮食物。而「陽虛」則有功能失調的現象,包括手腳冰冷、腰痠、女性白帶、男性早泄、夢遺等症狀,建議可以食用杜仲、菟絲子等藥膳食品。 常見於中老年人、慢性病人的「陰虛」,易出現口乾渴、夜汗、潮熱、眼睛乾澀、乾咳等等病症,則可應用百合、女貞子、黃精、玉竹、西洋參等藥膳食物。女性較易有「血虛」之症,則容易心悸,臉色萎黃、貧血、經痛,可用補血的藥膳,例如當歸、熟地、何首烏、龍眼肉、十全大補湯等進補。 阮膺旭提醒,藥膳雖然普遍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是藥物不是食物,有它一定的適應症,要服用藥膳之前,建議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才不會越補越大洞。

溫補藥膳多有高普林!痛風者小心

溫補藥膳多有高普林!痛風者小心#藥膳

22日就是冬至,只要提到冬至就會想到要進補,吃一些羊肉爐、薑母鴨、藥燉排骨等的藥膳,感覺可以讓身體多累積一些本錢對抗寒冷的冬季,但每年冬至過後,門診總會出現一些因為關節疼痛難忍就醫的人,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痛風而不自知。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表示,溫補藥膳的確有溫暖身體抵禦寒冬的功效,能活血祛寒,益氣強身,但是溫補藥膳通常含有高普林,因為進補的藥膳多為溫熱為主的中藥材,加上適量肉類燉煮,肉類食品或動物骨頭經長時間燉熬後,湯內含普林量增高,因此若在進補後,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就要當心是否有急性痛風發作。林兆啟指出,高普林的食物是指每100公克食物含150~1000毫克普林,像是動物內臟,雞肝、雞腸、鴨肝、豬肝、豬小腸、牛肝等;或是蝦貝類的草蝦、牡蠣、蛤蜊、干貝等;熬煮過的濃肉湯、雞精等,都是屬於這類的食物,若有痛風者應儘量避免食用。溫補藥膳到底怎麼吃較好?林兆啟建議,儘量不要用吃到飽的方式吃溫補藥膳,食用量最好一天只吃1碗普通碗,並搭配蔬菜食用;用餐過後多喝水,至少500㏄以上(可分次喝);若是痛風、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患者,不宜多喝湯或多吃肉和海鮮。

冬季將來免疫力易下降 食補養生調理身體

冬季將來免疫力易下降 食補養生調理身體#藥膳

冬天人體免疫力易下降,同時新陳代謝也較低下,因此這時應當好好調養生息,固守精氣,做好保暖,緩解寒冷對身體的侵襲,才能減低來春生病機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陳怡如教導民眾,應從正確調養生息來固守精氣,同時要從規律均衡飲食與生活起居做起。陳怡如進一步表示,有關冬天是否一定要「冬令進補」呢?事實上現代人的冬令進補,都放入過多肉類及油鹽等調味料,高脂肪、高熱量反而造成身體額外負擔,特別是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的民眾,更要注意適量攝取,否則補出病來就得不償失了。真正需要冬令進補的對象其實主要建議一些體質偏虛寒的患者,臨床表現可見身體機能代謝活動比較衰退,抵抗力弱、較怕冷,手腳常冰冷、臉色蒼白、貧血、倦怠乏力、腹瀉腹脹、尿量多而色淡等等。即使符合這樣的體質,在感染發炎狀態時,如感冒發燒、喉嚨痛、急性腸胃炎、皮膚癢,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處於活動期時也應忌口,才不至於加重病情變化。陳怡如特別從中醫運氣學說來看,今年乃兔年辛卯年,運氣特點為水運不及,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代表今年天氣是相對過去較為燥熱的,因此盡量選擇平偏溫補藥材如上述提到枸杞、何首烏、杜仲、菟絲子、肉苁蓉等等,避免大溫大補之品如十全大補湯等。她特別提醒今年腸胃不佳以及有筋骨毛病的患者,要注意溼氣對於身體影響。因此在食材上可再適時加入一些健脾燥濕或去寒濕之品,如白朮、茯苓、蒼朮、陳皮、芡實、生薑、乾薑之品等等。陳怡如強調,冬令進補除了根據節氣外,也應配合整個大環境氣候變化,並根據實際狀況,針對個人體質,選擇不同藥材進補,這樣才能補得恰到好處。

四季養生之道 秋季食補秘訣公開

四季養生之道 秋季食補秘訣公開#藥膳

秋補與冬補的差別秋天補養的重點在「滋陰」,需帶一點涼性,以免陰虛有火。到了冬天才要「溫補」,讓遇冷收縮的毛細孔稍微紓張。徐慧茵中醫師說明,肺主呼吸道系統,滋陰的同時也在養肺陰。徐慧茵中醫師提到:「每年過10月以後,都在宣導注射預防針,就是因為病人在這個時候特別容易感冒。」若能在此時透過滋補提昇自身免疫力以及禦寒能力,下半年的體質自然能有較好的抵抗力。養肺陰主白色食物飲食是改變體質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秋燥的環境下,辛辣、油炸、火烤過的食物皆應避免,以免耗傷精神。若想滋補陰氣,徐慧茵中醫師建議可多吃白色食物,如白木耳、燕窩、蓮藕、山藥、百合…等。其中燕窩為國人四大補品之一,可同時養陰、潤燥、補氣,非常適合秋天食用。百合、蓮子則是很好的入菜藥材,能清熱安神,緩解日曬漸減所產生的憂鬱情緒與不安心情,不論是煮湯、涼拌或熱炒皆宜。此外,秋天大家也愛透過西洋參來補氣,西洋參相較於一般人參、紅參來說,不會太過滋補燥熱,卻又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用於陰虛有火的人極為合適。以粥品和燉湯取代溫熱藥膳以食補藥膳的方式取代中藥品,尤其是粥品和燉湯,更能有效達到保健秋季敏感身體的功用。徐慧茵中醫師分別推薦長春粥及益壽養生燕窩湯,前者可健脾益胃,改善疲乏無力的病狀,尤其將白米替換成氣比較足的發芽米,效果更佳;後者除了健脾益氣,還能清暑熱,降低秋季感冒的機會。長春粥材料:生山藥二兩、蓮子二兩、枸杞二錢、茯苓粉少許、糙米(發芽米)二杯。作法:發芽糙米泡水1小時後,起鍋熬煮至綿軟粥狀。山藥切片,與蓮子一同放入粥中一同煮開,轉小火慢熬。加入芙苓粉取代太白粉做芶芡動作。最後灑上枸杞稍做點綴即可。益壽養生燕窩湯材料:即時燕窩三匙、蓮子二兩、白木耳(乾燥)二錢、冰糖少許。作法:先將白木耳泡軟約10分鐘。起鍋滾水後,放入新鮮蓮子。轉小火,加入白木耳煮至軟爛。加入冰糖、燕窩約2分鐘後熄火。延伸閱讀「四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談秋季保健」: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858

立冬藥膳食療

立冬藥膳食療#藥膳

立冬是冬季節氣的始端,俗諺:「立冬補冬,補嘴空」, 意指進入冬季以後,氣候漸冷,「過冬擋畏寒」,立冬前後為最佳進補時節, 而冬季為了禦寒增加體溫,所以常會加強營養物質的攝取,此時也是進補以禦寒和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最佳時機。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小麥、黃豆、豌豆等榖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仍必須考慮個人體質如素體燥熱者,不宜溫補;及所患疾病特性如高血脂症者,則不宜過度食入動物內臟及海鮮;急性感染症者也不宜進補。以下幾種常見滋補養生方法可以參考,但建議由醫師依個人體質條件而選用。■  當歸羊肉爐材  料: 羊肉塊600g(帶皮,或者羊腱切塊),生薑適量,當歸二錢、枸杞三錢、紅棗10粒(去仔)。調味料:鹽少許,醬油 1大茶匙,糖 1大茶匙,酒 1杯。 作  法: 1. 羊肉塊用沸水燙一滾,去血水換清水,放入小燉鍋內。2. 高麗菜及茼蒿洗淨,生薑拍打備用。3.  將生薑、當歸、枸杞、紅棗及調味料一起放入燉鍋內,用小火慢燉 1.5~2小時,肉愈爛愈好吃。4. 然後放入高麗菜,再煮  20 分鍾即可,茼蒿吃時再燙。■  十全大補雞 材  料: 烏骨雞或小母雞1隻,生薑3片,黨參三錢,白朮三錢,白茯苓三錢,炙甘草二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熟地三錢,白芍二錢,黃耆三錢,肉桂一錢。 調味料:米酒一大茶匙,塩少許,生薑一小塊切片。 作  法: 1. 將全部藥材放入紗布袋中2. 將已燙除血水之雞,薑及藥袋全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及米酒1湯匙,先以大火煮滾,撈除浮沫後改為小火,燉煮約50分鐘,取出藥袋,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補冬養生避「四高」 呷補!呷巧!不三高!

補冬養生避「四高」 呷補!呷巧!不三高!#藥膳

「立冬」是農曆冬季開始,依習俗立冬日是要進補,坊間對於進補不外乎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十全及八珍等補品。但營養師提醒說,這些補冬補品容易含有四高:「高熱量」、「高蛋白」、「高油脂」、「高膽固醇」,主要原因是因為進補食材使用上偏重於油、高湯、肉類及內臟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吳雅惠表示,國人飲食在油脂與蛋白質比例上已較偏高,在立冬這個節氣的補品,對於已是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慢性病患或者是欲要體重控制者,在飲食上是ㄧ大挑戰。吳雅惠說,古云:「健康之道,在於養生,養生之本,在於飲食」,所以針對慢性病患補冬藥膳飲食,她有一些小撇步要告訴大家,讓大家在冬令進補時也可以吃的很健康、無負擔。對於已是「三高」的人要做到:一、肉類選擇要適當:捨棄內臟類、大塊含肥肉及皮的肉,改選擇帶骨肉類,如小排骨,如此不但可使膽固醇、飽和脂肪酸攝取量減少,連帶肉類攝取量也下降,而在視覺效果上份量也較多。二、 份量選擇要計畫:肉類份量對於控制「三高」有絕大關係,所以可以將補品肉類當正餐主菜,且要按照平時份量食用,如此肉類才不會吃過量。三、 用油控制要得宜:油量太多是一般進補常見到問題。要降低用油量,可將肉類用熱水先煮至半熟,鍋內放少量油將辛香料爆香,再放入半熟肉類拌勻,如此可減少用油去拌炒肉類到沒有血水。四、 蔬菜纖維不可少:進補之餘不要忘了纖維對慢性病的好處,另外要補充或添加進補品內1-2份蔬菜,或是可添加低卡路里高纖食材來增加食物豐富性及飽足感,如菇類、蒟蒻製品等。五、 油炸食品要止步:對於油炸製品儘量少使用,或是以相似品來替代,如油豆包或油豆皮,以新鮮豆腐或凍豆腐來替代。六、 湯水適量少浮油:藥膳煮好時要將浮油去除,避免喝湯時,喝下太多飽和脂肪酸及熱量,對於痛風患者,肉類藥膳湯內含有較多普林,不宜大量喝藥膳湯汁。七、 沾醬宜少不宜多:一般沾醬大多屬重鹹,如豆腐乳沾醬等,對於要控制血壓的人使用沾醬可加少許熱開水稀釋使用、少量沾取食用或者可利用蔥、薑、蒜、辣椒、適量醬油等來調味,避免鈉鹽攝取過多。進補時若能充分運用以上小撇步,方能養生與健康兼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營養科,為使慢性疾病病患在這冬令時節也能輕鬆進補,特與中醫科設計一個冬令進補藥膳~益氣補血鴨。將可清虛熱、滋陰、補血、補氣及降血脂藥膳與鴨肉一起熬煮,此藥膳藥性為平性,對於健康的人也可食用。作法是將熬煮好的藥膳為湯底,加入金針菇、袖珍菇等菇類、蒟蒻製品、玉米筍、綠色蔬菜及適量豆腐或凍豆腐。除增加纖維攝取外,更能減少肉類中飽和脂肪攝取的量。搭配淋上益氣補血鴨湯汁的白麵線,再加上一份水果,即成一份養生套餐。讓冬令進補飲食也可以吃得很均衡,讓大家在補冬養生時可避「四高」~呷補呷巧不三高!【益氣補血鴨】一、 主材料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黨參三錢、玉竹三錢、何首烏三錢、黑棗三錢、甘草二錢、枸杞三錢、赤芍二錢、丹參二錢及1斤-1斤半的母鴨、米酒100-200cc、鹽巴適量。二、 其他材料金針菇、袖珍菇、高麗菜、玉米筍、蒟蒻小捲及凍豆腐3小塊(人)、白麵線75公克(人)三、 作法:母鴨切塊去頭、脖、腳、屁股後洗淨,汆燙去血水。藥材快速沖洗,除枸杞、黑棗外,包入藥包。將汆燙過的鴨肉塊、藥材和酒適量放進燉鍋中,水加至淹過食材一倍,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1~2小時至肉爛即可食用。煮好鴨肉鍋底加入其他材料(除白麵線外)一起烹調。白麵線在水滾後放入煮約2-3分鐘,撈起淋上益氣補血鴨湯汁即可。

中醫治療冠心病採「寓藥於食」

中醫治療冠心病採「寓藥於食」#藥膳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又是心臟疾病中發病率最高者。隨著現代化的腳步逼近,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再加上肥胖缺乏運動、抽煙及偏好高熱量飲食的結果,都使心臟病的好發率往上提升,而發作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的傾向,使得心臟病的預防,變得日益迫切且重要。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男性大於女性)、年齡(年老大於年輕)及家族史、抽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過重及缺乏運動等,對於這些危險因子,我們要了解它並及早警覺其危險性、改變它,進而控制它。除了上述必須注意的危險因子之外,奇美醫院中醫部-郭世芳醫師表示,中醫對於預防冠心病的方法也值得推廣,因為中醫可以根據每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體質上的不同,來診斷用藥或者製作適合不同患者的中藥藥膳,幫助患者降低危險因子以及發作機率。■ 冠心病中醫治療:分成心脈瘀阻、痰濁閉阻、寒凝氣滯、心氣虛、心陰虛、肝腎陰虛等型。臨床多見本虛標實夾雜,如僅治其標而忘其本,則虛者愈虛。所以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郭醫師指出,關鍵在處理好通與補,即治標與治本的關係,不可單靠一方一藥。◎ 常用中藥:丹參、遠志、葛根、赤芍、薤白、菖蒲、延胡索等。◎ 中藥用藥注意:由於中醫治療冠心病多會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因此要注意中、西藥併用問題,如果西藥已使用抗血小板製劑或使用抗凝血藥物,中醫藥物要適度減少,避免副作用產生。另外懷孕或經期期間的婦女應避免使用。◎ 飲食宜忌:患者應注意調攝情志,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已發作過心絞痛,特別要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切忌暴飲暴食,肥胖者應控制攝入飲食的熱量。◎ 高血壓患者要進低鹽飲食。吸煙者應堅決戒煙,不宜勞累,但可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此外,季節變換時,應注意保暖,平時應適當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有助於預防心絞痛的發作。■ 藥膳療法:1. 芹菜紅棗湯: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每日2次。2. 菊花山楂飲: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開水沖浸。3. 海藻黃豆湯:昆布、海藻各30克,黃豆150~200克,煮湯後加適量調味品服食,適用于冠心病並高脂血症、高血壓者食用。4. 大蒜粥: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蒜瓣,再將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後,將蒜再放入粥中略煮。可早晚食用。5. 葛根丹參茶:生葛根18克,丹參18克,茯苓9克,甘草6克。悶泡2O分鐘即可,代茶飲用。中醫在冠心病上的治療其實不是只有藥物,郭世芳醫師強調,藥膳也是重點,藥膳的好處是「寓藥於食」,讓患者覺得是在品嘗美食之餘又可以養生治病,讓患者在保養身體上除了服藥之外有更多的選擇。

惡性腫瘤化療後:提振元氣 簡易藥膳DIY

惡性腫瘤化療後:提振元氣 簡易藥膳DIY#藥膳

惡性腫瘤已經持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民國九十五年已竄升至百分之三十,惡性腫瘤實在可稱為台灣人民健康的首要敵人。目前,現代醫學所採用的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可以強而有力的對抗腫瘤,卻也會造成病患本身元氣的耗損,時有耳聞病患因為無法承受正規治療的副作用而聽信偏方延誤病情。奇美醫院營養科積極與中醫部研討如何以中醫的藥膳提振腫瘤病患的元氣,減低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支持患者完成既定的療程,使病程有最佳的預後。奇美柳營中醫科賴郁凱醫師表示,在此介紹三種茶飲,可方便出院病患可以在家DIY。1.「免疫茶」主要成分包含:黃耆、黨參、黃精、大棗、薄荷及海藻等十四種中藥,委託GMP藥廠製成便利茶包,直接以500㏄開水沖泡,回沖2-3次,也可酌加冬瓜露調味,煮成2000㏄的茶飲。藥材主要功能可以補充元氣,增強免疫力,對於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後體力的虧損可溫和的補充元氣。本茶飲以十四種中藥調配而成,每種成分均低於可能造成中西藥交互作用的劑量,但是仍不可以免疫茶配服西藥,對於感冒、發燒及腸胃炎的患者亦不適合飲用。2.「銀花甘草茶」主要成分包含:金銀花三錢及甘草一錢。做法是以水2000㏄煮沸五分鐘,置冷當茶水飲或漱口,不宜隔日飲用。其功能可以預防口腔黏膜潰瘍,促進口瘡修復,預防繼發性感染。口腔黏膜潰瘍是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病友若以「甘草綠茶水」漱口,以金銀花取代綠茶後可以避免綠茶對胃腸造成的刺激,不但可以當漱口水,也可直接吞下。3.「山楂烏梅茶」主要成分包含:山楂、烏梅、黨參、麥門冬及五味子。做法是以水4000㏄煮沸十五分鐘,酌加冰糖調味,山楂及烏梅傳統常應用於生津止渴(促進唾液分泌)、消積化實(促進腸胃蠕動)、消導滯氣(減少腸胃道脹氣)。對於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所導致的食慾降低、唾液分泌減少、味覺遲鈍及腸胃功能障礙有很好的療效。再加上由黨參、麥門冬及五味子所組成的生脈散,可提振疲倦的體力。賴郁凱醫師指出,這三種茶飲分別針對不同的適應症,「免疫茶」可以提升免疫力,「銀花甘草茶」可以預防口腔黏膜潰瘍,併促進其恢復,「山楂烏梅茶」可以促進唾液分泌,並且增加食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