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又到了冬天進補的季節,但是你補對了嗎?中醫師提醒,每個人的體質有寒熱的不同,藥膳也一樣有寒熱等藥性的區別,不能「一視同仁」看待藥膳而毫無忌口的吃,最好根據個人體質、氣候變化而食用不同性質的藥膳,否則補過頭反而傷身。而且一般藥膳補品的熱量都比較高,建議怕胖的朋友要適量食用。小心補錯的話反而愈補愈大洞!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說,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天氣逐漸轉寒冷,人體之氣隨著四季的節氣而轉換,氣血在這個季節會比較虛弱,必須注意調理以因應寒冷氣候的變化,食用藥膳做為「補氣」、「補血」強筋健骨之用,甚至巧用藥膳來減輕症狀、病情。藥膳最為獨道之處,可用於舒緩咳嗽、經痛、四肢冰冷等等症狀,有些簡單的藥膳普遍於日常生活中,例如四神湯、薏仁粥、十全大補湯、桂圓紅棗茶等。阮膺旭表示,中醫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性的有機體,五臟六腑互動如同網絡般相關連,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因此,不是等到人體那一部分生病了才去醫治,藥膳在此時即發揮治未病的功能,要適時調理人體健康,適時適當的用藥膳強化免疫功能。秋冬時期,較多「氣虛」之症,多有氣短、失眠、心慌意亂、四肢無力、子宮脫垂等症狀,藥膳可用人參、太子參、黃耆、蓮子、黑木耳、黨參等材料燉煮食物。而「陽虛」則有功能失調的現象,包括手腳冰冷、腰痠、女性白帶、男性早泄、夢遺等症狀,建議可以食用杜仲、菟絲子等藥膳食品。 常見於中老年人、慢性病人的「陰虛」,易出現口乾渴、夜汗、潮熱、眼睛乾澀、乾咳等等病症,則可應用百合、女貞子、黃精、玉竹、西洋參等藥膳食物。女性較易有「血虛」之症,則容易心悸,臉色萎黃、貧血、經痛,可用補血的藥膳,例如當歸、熟地、何首烏、龍眼肉、十全大補湯等進補。 阮膺旭提醒,藥膳雖然普遍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是藥物不是食物,有它一定的適應症,要服用藥膳之前,建議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才不會越補越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