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

醫訊/中醫藥膳保健講座

醫訊/中醫藥膳保健講座#藥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年齡逐漸升高後,身體機能開始慢慢老化,也就容易出現毛病,但如果重視養生保健的話,不僅可以保有健康身體,也能擁有像年輕人一樣的精力。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特邀傅美華醫師主講「中醫藥膳保健」,希望透過介紹中醫藥膳,將易實做的藥膳落實生活,以增加健康、保健,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中醫藥膳保健講座時間:3月19日(三)19:00~20: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 一樓大廳洽詢:(02)2791-9696#1008 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中醫藥膳防骨鬆 骨碎補豬腰湯顧骨本

中醫藥膳防骨鬆 骨碎補豬腰湯顧骨本#藥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包括骨量減少,骨組織的結構變差,造成骨骼脆弱,骨折危險性增高。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應該特別注意,避免骨質疏鬆找上自己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魏廉鴻醫師表示,一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身高,當現在身高比年輕時身高差距大於3公分以上時,就應該懷疑可能有骨質疏鬆症。藥膳+運動  輕鬆防骨鬆現代醫學對於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較為民眾所熟知的應屬維生素D與鈣片,另外雙磷酸鹽、鍶鹽、、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雌激素等,可減少老年人骨折比率,因此在臨床上都普遍被使用。而中醫也提供了骨質疏鬆治療的另一個選擇,中醫認為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可分為腎虛、脾虛與血瘀,因此治療主要以補腎壯骨為主,配合益氣健脾、活血化瘀的藥物增強療效,另外利用藥膳補充營養也可以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常見的藥膳如:骨碎補豬腰湯、養生芝麻糊等。●養生藥膳:骨碎補豬腰湯●材料:骨碎補半兩,枸杞3錢,人參鬚適量,豬腰1個,生薑2~3片,米酒、鹽適量。●烹調方法:1)將骨碎補洗淨,切小段,用米酒浸泡至少2小時2)豬腰子切成兩片,除去白色臊腺,切成腰花,再用食鹽搓洗,清水沖淨。3)將骨碎補與浸泡的米酒加入500毫升的水中先煮20分鐘,熄火,過濾取藥汁。4)將藥汁放入鍋中水加至1000毫升,放入豬腰、枸杞、人參鬚、生薑,置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燉煮半小時,加入適當調味即可。除了養生藥膳,養成適當的運動也十分重要,如快走或慢跑能有效的增加骨質密度,還可以配合練習太極拳或八段錦等養生體操訓練平衡感以預防跌倒,另外運動時適當的曝曬陽光,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也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藥膳補湯可不能隨便吃 補得好四招讓你好好補

藥膳補湯可不能隨便吃 補得好四招讓你好好補#藥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相信許多老年人,如果身體不好,尤其是在冬季來臨之時,都會希望用各種中藥來燉雞湯,但是,其實許多藥材,並不是只要與雞一起放入鍋內,煮一煮就適合每一個人吃,尤其是老年人的腸胃吸收與消化功能的減退,更要視其身體狀況進行燉雞補身,否則亂吃,恐怕還會傷身體。藥膳補湯 並不是各種體質都適合中醫師許桂月就指出,一般人常以為所謂藥物養生一定得用人參、當歸、肉桂、阿膠或各種大補湯燉雞、燉肉,一大碗一大碗的吃,才能養到身體,其實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補身體之前 請注意挑選藥膳四招她說明,其實服用養生藥膳的目的,是要提高體的抵抗力、增強免疫功能、恢復身體機能及防治疾病,所以民眾熬煮藥膳燉湯時要注意四項要點,才能補得對,補得健康。1. 補身之前,要辨別身體的虛、實、寒、熱。2. 要掌握藥物的劑量,以免超量反而傷害健康。3. 要明白食物與藥物的搭配。4. 要依季節及時間調整藥膳,並不是四季都可以吃同樣的藥膳。她提醒,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體質,可詢問中醫師,進行藥膳的建議與調配,並且有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運動,持之以恆才能身心健康。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 老年養生、保健「藥」注意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 老年養生、保健「藥」注意#藥膳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依據統計台灣老年人口,已達總人口數的10.0%,全國約有236萬年滿65歲的老年人,為提供即將進入老年以及已經進入老年的民眾和家屬養生保健之道,高雄市市立中醫醫院與市立民生醫院院際合作,共同舉銀髮族養生藥膳活動,由中醫師、藥劑師、營養師針對老人常見疾病自我保健、藥膳養生、老年人常見的營養問題提供專業建言,人人力行養生保健,促進長壽與健康。民生醫院針灸科特別設立腦血管疾病後遺症特別門診,提供腦血管疾病、腦中風病友完善的照顧。為服務需長期照護病友,民生醫院與中醫醫院合作,配合中醫治療,提高病友之生活品質。為宣傳兩院合辦「中醫門診」及「腦血管疾病後遺症」中醫優質照護,增進市民知道有便利性、可近性的中醫醫療服務。特選在102年2月27日上午,兩院合辦「民生醫院-中醫門診」宣導活動,準備益壽首烏藥膳,邀請民眾品嚐藥膳美味。

對症下「補」 才不會愈補愈大洞

對症下「補」 才不會愈補愈大洞#藥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又到了冬天進補的季節,但是你補對了嗎?中醫師提醒,每個人的體質有寒熱的不同,藥膳也一樣有寒熱等藥性的區別,不能「一視同仁」看待藥膳而毫無忌口的吃,最好根據個人體質、氣候變化而食用不同性質的藥膳,否則補過頭反而傷身。而且一般藥膳補品的熱量都比較高,建議怕胖的朋友要適量食用。小心補錯的話反而愈補愈大洞!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說,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天氣逐漸轉寒冷,人體之氣隨著四季的節氣而轉換,氣血在這個季節會比較虛弱,必須注意調理以因應寒冷氣候的變化,食用藥膳做為「補氣」、「補血」強筋健骨之用,甚至巧用藥膳來減輕症狀、病情。藥膳最為獨道之處,可用於舒緩咳嗽、經痛、四肢冰冷等等症狀,有些簡單的藥膳普遍於日常生活中,例如四神湯、薏仁粥、十全大補湯、桂圓紅棗茶等。阮膺旭表示,中醫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性的有機體,五臟六腑互動如同網絡般相關連,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因此,不是等到人體那一部分生病了才去醫治,藥膳在此時即發揮治未病的功能,要適時調理人體健康,適時適當的用藥膳強化免疫功能。秋冬時期,較多「氣虛」之症,多有氣短、失眠、心慌意亂、四肢無力、子宮脫垂等症狀,藥膳可用人參、太子參、黃耆、蓮子、黑木耳、黨參等材料燉煮食物。而「陽虛」則有功能失調的現象,包括手腳冰冷、腰痠、女性白帶、男性早泄、夢遺等症狀,建議可以食用杜仲、菟絲子等藥膳食品。 常見於中老年人、慢性病人的「陰虛」,易出現口乾渴、夜汗、潮熱、眼睛乾澀、乾咳等等病症,則可應用百合、女貞子、黃精、玉竹、西洋參等藥膳食物。女性較易有「血虛」之症,則容易心悸,臉色萎黃、貧血、經痛,可用補血的藥膳,例如當歸、熟地、何首烏、龍眼肉、十全大補湯等進補。 阮膺旭提醒,藥膳雖然普遍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是藥物不是食物,有它一定的適應症,要服用藥膳之前,建議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才不會越補越大洞。

溫補藥膳多有高普林!痛風者小心

溫補藥膳多有高普林!痛風者小心#藥膳

22日就是冬至,只要提到冬至就會想到要進補,吃一些羊肉爐、薑母鴨、藥燉排骨等的藥膳,感覺可以讓身體多累積一些本錢對抗寒冷的冬季,但每年冬至過後,門診總會出現一些因為關節疼痛難忍就醫的人,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痛風而不自知。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表示,溫補藥膳的確有溫暖身體抵禦寒冬的功效,能活血祛寒,益氣強身,但是溫補藥膳通常含有高普林,因為進補的藥膳多為溫熱為主的中藥材,加上適量肉類燉煮,肉類食品或動物骨頭經長時間燉熬後,湯內含普林量增高,因此若在進補後,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就要當心是否有急性痛風發作。林兆啟指出,高普林的食物是指每100公克食物含150~1000毫克普林,像是動物內臟,雞肝、雞腸、鴨肝、豬肝、豬小腸、牛肝等;或是蝦貝類的草蝦、牡蠣、蛤蜊、干貝等;熬煮過的濃肉湯、雞精等,都是屬於這類的食物,若有痛風者應儘量避免食用。溫補藥膳到底怎麼吃較好?林兆啟建議,儘量不要用吃到飽的方式吃溫補藥膳,食用量最好一天只吃1碗普通碗,並搭配蔬菜食用;用餐過後多喝水,至少500㏄以上(可分次喝);若是痛風、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患者,不宜多喝湯或多吃肉和海鮮。

冬季將來免疫力易下降 食補養生調理身體

冬季將來免疫力易下降 食補養生調理身體#藥膳

冬天人體免疫力易下降,同時新陳代謝也較低下,因此這時應當好好調養生息,固守精氣,做好保暖,緩解寒冷對身體的侵襲,才能減低來春生病機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陳怡如教導民眾,應從正確調養生息來固守精氣,同時要從規律均衡飲食與生活起居做起。陳怡如進一步表示,有關冬天是否一定要「冬令進補」呢?事實上現代人的冬令進補,都放入過多肉類及油鹽等調味料,高脂肪、高熱量反而造成身體額外負擔,特別是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的民眾,更要注意適量攝取,否則補出病來就得不償失了。真正需要冬令進補的對象其實主要建議一些體質偏虛寒的患者,臨床表現可見身體機能代謝活動比較衰退,抵抗力弱、較怕冷,手腳常冰冷、臉色蒼白、貧血、倦怠乏力、腹瀉腹脹、尿量多而色淡等等。即使符合這樣的體質,在感染發炎狀態時,如感冒發燒、喉嚨痛、急性腸胃炎、皮膚癢,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處於活動期時也應忌口,才不至於加重病情變化。陳怡如特別從中醫運氣學說來看,今年乃兔年辛卯年,運氣特點為水運不及,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代表今年天氣是相對過去較為燥熱的,因此盡量選擇平偏溫補藥材如上述提到枸杞、何首烏、杜仲、菟絲子、肉苁蓉等等,避免大溫大補之品如十全大補湯等。她特別提醒今年腸胃不佳以及有筋骨毛病的患者,要注意溼氣對於身體影響。因此在食材上可再適時加入一些健脾燥濕或去寒濕之品,如白朮、茯苓、蒼朮、陳皮、芡實、生薑、乾薑之品等等。陳怡如強調,冬令進補除了根據節氣外,也應配合整個大環境氣候變化,並根據實際狀況,針對個人體質,選擇不同藥材進補,這樣才能補得恰到好處。

四季養生之道 秋季食補秘訣公開

四季養生之道 秋季食補秘訣公開#藥膳

秋補與冬補的差別秋天補養的重點在「滋陰」,需帶一點涼性,以免陰虛有火。到了冬天才要「溫補」,讓遇冷收縮的毛細孔稍微紓張。徐慧茵中醫師說明,肺主呼吸道系統,滋陰的同時也在養肺陰。徐慧茵中醫師提到:「每年過10月以後,都在宣導注射預防針,就是因為病人在這個時候特別容易感冒。」若能在此時透過滋補提昇自身免疫力以及禦寒能力,下半年的體質自然能有較好的抵抗力。養肺陰主白色食物飲食是改變體質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秋燥的環境下,辛辣、油炸、火烤過的食物皆應避免,以免耗傷精神。若想滋補陰氣,徐慧茵中醫師建議可多吃白色食物,如白木耳、燕窩、蓮藕、山藥、百合…等。其中燕窩為國人四大補品之一,可同時養陰、潤燥、補氣,非常適合秋天食用。百合、蓮子則是很好的入菜藥材,能清熱安神,緩解日曬漸減所產生的憂鬱情緒與不安心情,不論是煮湯、涼拌或熱炒皆宜。此外,秋天大家也愛透過西洋參來補氣,西洋參相較於一般人參、紅參來說,不會太過滋補燥熱,卻又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用於陰虛有火的人極為合適。以粥品和燉湯取代溫熱藥膳以食補藥膳的方式取代中藥品,尤其是粥品和燉湯,更能有效達到保健秋季敏感身體的功用。徐慧茵中醫師分別推薦長春粥及益壽養生燕窩湯,前者可健脾益胃,改善疲乏無力的病狀,尤其將白米替換成氣比較足的發芽米,效果更佳;後者除了健脾益氣,還能清暑熱,降低秋季感冒的機會。長春粥材料:生山藥二兩、蓮子二兩、枸杞二錢、茯苓粉少許、糙米(發芽米)二杯。作法:發芽糙米泡水1小時後,起鍋熬煮至綿軟粥狀。山藥切片,與蓮子一同放入粥中一同煮開,轉小火慢熬。加入芙苓粉取代太白粉做芶芡動作。最後灑上枸杞稍做點綴即可。益壽養生燕窩湯材料:即時燕窩三匙、蓮子二兩、白木耳(乾燥)二錢、冰糖少許。作法:先將白木耳泡軟約10分鐘。起鍋滾水後,放入新鮮蓮子。轉小火,加入白木耳煮至軟爛。加入冰糖、燕窩約2分鐘後熄火。延伸閱讀「四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談秋季保健」: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85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