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趨緩、新冠降級之後,後疫情時代當心免疫負債來襲!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腸病毒、登革熱、流感等3大疾病,都可能在今年捲土重來,尤其是原應出現在秋冬季節的流感高峰,也反常在5月持續流行。呼籲民眾仍要加強清消、勤洗手,必要時配戴口罩。
隨著疫情趨緩、新冠降級之後,後疫情時代當心免疫負債來襲!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腸病毒、登革熱、流感等3大疾病,都可能在今年捲土重來,尤其是原應出現在秋冬季節的流感高峰,也反常在5月持續流行。呼籲民眾仍要加強清消、勤洗手,必要時配戴口罩。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5/1起指揮中心「防疫降階」,新冠肺炎改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過去疫情嚴重的時候,打疫苗變成全民運動,但你真的懂疫苗到底要打幾劑?混打怎麼打嗎?由一群法律人成立的新媒體「法律白話文運動」於《疫情世代》一書中,網羅律師、科研、教授、醫師等專家,用白話輕鬆傳達新冠肺炎的重要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隨著全球新冠疫情流感化,自5月起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級別,從第5類降為第4類,指揮中心同日解編。然而,仍有3成國人為未曾染疫的「天選之人」,若在5月之後才確診,該如何尋求醫療協助?快篩哪裡買?還有公費新冠藥物可使用嗎?公費新冠疫苗會提供到何時?《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6大QA一次看懂!
新冠疫苗你打了幾劑?疫情延燒至今3年多,但最新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對於「新冠疫苗要不要打」、「疫苗副作用嚴不嚴重」仍存在許多迷思,高達4成民眾未接種次世代疫苗、未來也不打算接種,對於後續新冠肺炎中重症與死亡風險,恐仍有破口。
最新防疫規定,醫院住院陪病自4月10日起取消「無症狀」篩檢、住院病患解隔離條件再鬆綁,指揮中心也宣布放寬戴口罩規定,5月31日之後,只剩「醫療院所」與「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等4場所,強制要求全程戴口罩。最新規定詳細內容以下解說。(文章最後更新時間:5/23 16:00,更新5月31日後強制戴口罩場所。)
3月20日起新冠輕症不用再通報、隔離,但小心病毒還在身邊長新冠纏身!最新調查指出,4成新冠患者自認有長新冠,以體力下滑最明顯;但其中竟有高達6成的長新冠高風險族群,確診後未就醫用藥,恐暴露於器官損害、罹患肺栓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醫呼籲必做「3件事」可避免。
目前國內疫情已趨緩許多,多數民眾在確診後容易放鬆警惕,但其實新冠病毒正默默加速腎臟衰老,而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可能患有腎臟病。對此,台灣腎臟醫學會建議,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抽血及尿液檢測,透過腎絲球過濾率指數、蛋白尿分級計算自己的腎壓風險,若顯示為「黃橙紅」燈號,就應立即就醫治療。
0+N終於來了!3月20日後新制上路,確診輕症改採自主健康管理「免通報、免隔離」,居隔通知書也同步退場;但學生、上班族若快篩陽性,還可以請假嗎?該請什麼假?《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5大族群」請假類別,規定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