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疫情後,台灣民眾的心理健康程度卻比疫情時期還高?精神健康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近3成台灣民眾受疫情影響,身心精神健康指數變差,出現問題以睡不好、焦慮緊張與記憶力下滑為主,且比起2020年疫情爆發前期,健康指數更低分。該調查顯示在後疫情時代,民眾的心理精神健康問題不可忽視,醫師提出緩解焦慮4大解方
熬過疫情後,台灣民眾的心理健康程度卻比疫情時期還高?精神健康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近3成台灣民眾受疫情影響,身心精神健康指數變差,出現問題以睡不好、焦慮緊張與記憶力下滑為主,且比起2020年疫情爆發前期,健康指數更低分。該調查顯示在後疫情時代,民眾的心理精神健康問題不可忽視,醫師提出緩解焦慮4大解方
一名16歲女高中生於學校健檢發現有尿蛋白,一直不以為意,結果拖了2年到出現嘔吐、吃不下的尿毒症狀才發現事態嚴重,就醫診斷已需要洗腎。醫師呼籲,如果有尿蛋白千萬不可輕忽,年輕人也可能提早有腎病甚至到需要洗腎的情形。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內科暨腎臟科主任林鈺琳說明,這名女學生健檢時有驗出尿蛋白,但由於一直忽略症狀未能治療,也沒有控制飲食,一直到高三因產生尿毒症才就醫,但已經到了需要洗腎的階段。 降低感染風險,居家「腹膜透析」為趨勢 一開始個案是以腎臟血液透析的方式處理,但由於高三面臨學測,必須頻繁赴院洗腎擔心影響課業,後來以「微創經皮植管」改以腹膜透析方式在家進行療程,不僅兼顧了課業與生活,後來由於腹膜透析流程做得很好,一年後媽媽捐腎給孩子,目前恢復情況相當良好。 這幾年因為疫情影響到不少洗腎患者不敢到院,使得療程受到影響。林鈺琳表示,腎臟病患者由於免疫力較低,共病機會多,加上年齡層較高,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20倍,染疫後的死亡率也高達15~30%。「以去年2021年美國統計資料,洗腎病患染疫的死亡率高達26%。」 林鈺琳說明,台灣需要洗腎的患者目前較多人選擇到院進行血液透析,但由於1週需3次到院,常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 林鈺琳表示,在美國居家以腹膜透析的比例已經不少,腹膜透析是透過在腹腔置放軟管,灌以藥水更換的方式來進行體內毒素的排出,依照病患療程的不同,更換藥水的時間也有所差異。 儘管腹膜透析在時間與日常對腎病患者來說較為便利,且也能降低到院內的感染風險,但不少病患最主要擔心的就是自行更換藥水流程中如果沒有處理好,會有增加感染風險。 林鈺琳說明,從台灣腎病年報2000~2019年的數據來看,進行腹膜透析的病患中,有發生腹膜炎感染比率約50~71個月當中(大約4~6年)發生1次,表示只要做好適當的流程無菌處理,感染率相當低。 睡眠中即洗腎,「微創經皮植管」不須全身麻醉手術 林鈺琳也進一步解釋,現今已經有全自動腹膜透析機器,能夠在睡眠時間進行,白天更不需頻繁更換藥水。他曾有病患需要到德國出差2週,由於有充足的準備與無菌的處理觀念,甚至空閒時還能出遊,改善很大的生活品質。 不僅如此,腹膜透析也能減少血液透析血壓變化太大可能造成如休克等風險,另外飲食限制上,如鉀與水分的攝取相較於血液透析也較沒有那麼嚴格,腎功能的維持也較佳,對於日後換腎機會條件也更好。 林鈺琳指出,以往腹膜透析都會需要外科介入以全身麻醉來放置導管,現在腎臟科已能協助以「微創經皮植管」來放置腹部軟管,且只要局部麻醉即可,降低病患不少心理壓力,如果是原先進行血液透析者,經評估沒問題也能夠調整洗腎方式。 林鈺琳也提醒,如果是採取腹膜透析療程病患,仍舊要注意感染的問題,不能因為已經熟悉流程就輕忽,另外生活、飲食上要持續參照三高少油、少鹽的原則,至於運動方面只要非長時間泡水如游泳都沒有太大限制。如果腹膜透析期間,發現有腹痛現象,或者是藥水變濁就可能是感染,必須馬上就醫。 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詳解表 (圖/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內科暨腎臟科主任 林鈺琳醫師)
口罩解禁後,你也開始擔心一拿下口罩,會讓自己的下半臉花容失色,不忍見人嗎?正逢年底醫美旺季,許多人選擇用玻尿酸整型方式,為2年多沒整理的容貌恢復風采。但整形外科醫師提醒,小心玻尿酸若和新冠疫苗一起打,可能產生過敏反應,更建議民眾應選擇「2高1低」的玻尿酸最佳挑選法。
防疫大鬆綁!衛福部宣布口罩令12月起解禁,不只戶外,連同KTV唱歌、宴席逐桌敬酒都不用再戴口罩!但室內和外出搭乘公共運輸時仍需要戴口罩,室內脫口罩「真正解封日」恐怕還得再等等。到底現在哪些場所還需要戴口罩?又有哪些特定情況仍建議要戴口罩呢?《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最新資訊一次看懂!
本月26日即將迎來9合1選舉,這也是3年來疫情流行期趨緩後,台灣首次舉辦的全國性大選。雖然目前防疫政策大大鬆綁,但還是有很多民眾搞不清楚,目前快篩陽性確診者到底能不能參加選舉投票,若違反規定又有什麼樣的罰則?投票當天若出現症狀該怎麼辦呢?《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投票相關疫情規定」5大QA一次看!
隨著台灣近日疫情流行趨緩,邊境再放寬入境人次,月底又即將迎來脫罩解禁,擔心新冠傳播力會反彈增強,今日起許多民眾都搶打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而這也是首次同步開放12歲以上青少年可接種。
從事科技業的陳先生今年50幾歲,每年公司健檢結果都有「三高」問題,陳先生因為沒有感到特別不舒服加上工作繁忙,一直未就醫治療。直到確診新冠肺炎痊癒後,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想開始運動,卻發現運動時,一直有胸悶及呼吸困難的情形。
新冠疫情3年來讓每個人都是口罩不離臉,成為民眾每天出門的基本配備,不過,常常一出門口罩戴一整天,除了皮膚出現冒痘、發炎等狀況外,甚至還可能罹患上「口罩依存症」,讓戴口罩這件事成為難以戒除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