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婦染新冠竟臉歪嘴斜!神經醫揪「肌張力不全症」:恐全身肌肉痙攣

婦染新冠竟臉歪嘴斜!神經醫揪「肌張力不全症」:恐全身肌肉痙攣#新冠肺炎

一位63歲女士感染新冠病毒後,除了咳嗽、流鼻水症狀以外,同時伴隨有雙眼難以張開的症狀,雖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越來越嚴重,後續痙攣情形甚至影響到頭頸部肌肉,造成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認知功能和反應也變得遲鈍,就醫後診斷為「肌張力不全症」。

天涼呼吸道感染警訊升!醫籲:COVID-19+流感雙重威脅,年長者應2疫苗一起施打

天涼呼吸道感染警訊升!醫籲:COVID-19+流感雙重威脅,年長者應2疫苗一起施打#新冠肺炎

時序入秋,又是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期,不僅如此,全球COVID-19疫情仍舊持續,醫師提醒,年長者確診後重症率高,除了要積極接種疫苗,也要注意慢性病的控制,以預防共病帶來的死亡風險。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表示,COVID-19疫情一直都存在,門診也都有個案,年長者特別要注意是因為本身如果又有慢性疾病,一旦確診,重症機率一定會升高。 醫:預防重症最佳方式,慢性疾病諮詢用藥即可 今年老人家有許多公費疫苗需要施打,詹鼎正醫師說明,像是流感、COVID-19的疫苗,建議時間到了就要施打,肺炎鏈球菌則可以視個人的防護需求。流感、COVID-19的疫苗原則上可同一時間施打,如果擔心副作用就隔1週,肺炎鏈球菌疫苗則建議隔1個月。 有些人會擔心家中長輩打疫苗是不是有些慢性病藥物不能吃?或者確診後會影響到慢性病的控制?詹鼎正醫師說明,會有這樣的考量主要是之前COVID-19的特效藥與一些慢性疾病藥物有衝突,但只要在開立慢性疾病藥物時,告知醫師有打疫苗的考量,或者是確診了調整特效藥物的種類,就不用太擔心。 詹鼎正醫師提醒,年長有打疫苗絕對比沒打疫苗好。疫苗剛出來時,有些長輩聽到別人說有副作用不敢去打,事實上在100個確診重症當中,7成是年長者,重症者當中更有8~9成都沒有施打疫苗。「打疫苗絕對是預防重症的最佳方式,甚至還能救回一條命。」 詹鼎正醫師也舉例COVID-19剛開始流行時,有些老年人把自己一直關在家裡,不僅慢性病該回診的藥沒有拿,原來該控制的疾病沒有控制好,加上不敢出門,活動力整個變差,才造成病倒的狀況。 過去2年台灣的平均餘命降低,與COVID-19躍升10大死因有很大關聯。詹鼎正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年長者或者慢性病患者,如果有新疫苗建議盡快施打,未來或許也可考量讓COVID-19像流感一樣成為配套施打。此外,他也提醒年長者,應該要維持生活的常軌,除了作息規律,多運動、飲食均衡以外,只要有施打疫苗,就可以放心出門,維持平常心、好心情,才是預防疾病最佳之道。 (圖/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

天轉涼兒童門診病患增2成,黃立民教授籲:年長與共病的重症者恐增,秋冬3疫苗必打

天轉涼兒童門診病患增2成,黃立民教授籲:年長與共病的重症者恐增,秋冬3疫苗必打#新冠肺炎

天氣轉涼,除了呼吸道感染疾病逐漸升溫,COVID-19疫情其實也並未減弱,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教授提醒,近期門診因呼吸道問題就診的孩童增加2成,當中不乏COVID-19確診者,內科處理吸呼道疾病患者也同樣變多,民眾對疫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開始進入秋冬後,黃立民教授表示,民眾在室內機會增多,隨著病毒量變多傳染力也會增加,加上秋冬感冒人數增加,勢必可能因為共病的狀況加重病情。過去年長者與慢性病患者一直都是高風險族群,他表示屆時感染者一定會變多,呼籲年長者在秋冬季節有3支疫苗一定要打,即COVID-19、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 本土病毒株99%為XBB,免疫逃脫反應強 根據疾管署消息指出,近期統計本土檢出病毒株99%為XBB,黃立民教授提醒,從民眾確診狀況觀察,症狀的嚴重度是穩定但也沒有變輕微,病毒致病力是差不多的;從持續感染情形來看,XBB的特點有明顯的免疫逃脫反應,這表示隨著病毒不斷演進,之前打的疫苗已經沒有效果。 黃立民教授說明,食藥署日前已核准莫德納XBB.1.5疫苗的輸入,建議年長或慢性病患第一次回診就與流感一起施打,如果是有在服用免疫調節藥物者如關節炎、濕疹等患者,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要調整藥量以免干擾免疫反應。他也提醒,COVID-19並未降溫,以兒童門診來說,仍舊有確診孩童併發嚴重肺炎甚至要進加護病房的案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併發腦炎的案例降低,這與病毒株特性有相當大的關係。 積極接種疫苗6月內防重症達9成 黃立民教授說明,積極接種COVID-19疫苗,在6個月內預防重症可高達8~9成。XBB病毒演進方向是有明顯的免疫逃脫反應,這表示再次感染機率提高,這也是為何要繼續打疫苗的原因。 他特別提醒年長者、慢性病患或身體較為虛弱的族群,盡量能夠維持6個月內有施打疫苗,以這次COVID-19疫苗來說,離上次施打若已經超過半年,今年冬天就要再補充。由於年長者免疫反應較為耗能,平時要先多補充足夠營養,保健食品如益生菌就可促使免疫力的正常反應,另外更要規律作息、培養運動,更要戒除菸酒。 黃立民教授呼籲民眾,門診治療感染COVID-19的情形仍舊持續,只要是到陌生環境或者人多的地方,不管是戴口罩或者勤洗手的習慣千萬不要鬆懈。 (圖/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黃立民教授)

七夕別讓新冠來攪局,維持警覺及早就醫

七夕別讓新冠來攪局,維持警覺及早就醫#新冠肺炎

歷經第四波疫情,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終於在近期趨緩,但疾管署指出,重症患者仍以高齡長者或慢性病患為主,提醒高風險族群仍不可輕忽確診風險!除了這幾類族群,國外研究也指出男性新冠患者相較女性更容易併發嚴重症狀、住進加護病房,更被視為高風險因子之一。醫師指出,男性就醫意願低恐為原因之一。七夕情人節即將到來,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民眾藉此機會關心身邊另一半健康,若枕邊人出現症狀應及早就醫。為讓民眾更了解正確防疫知識,學會也舉辦新冠肺炎衛教巡迴醫院展,即日起至8月18日將於臺中榮民總醫院展出,歡迎民眾前往互動觀展。 男性新冠重症患者多4成!醫:確診拖延,錯過黃金治療期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國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男性確診者的重症率高達女性的3倍多1,顯示男性相較女性更容易併發出重症,甚至死亡;國內醫師也觀察到類似現象。臺中榮民總醫院感染管制中心陳伯彥主任表示,疫情爆發三年多來,中榮共收治3,000多名新冠住院病患,男性比女性多出4成,且65歲以上男性的重症患者更是女性患者的2倍。性別差異推測的原因包括有:男女賀爾蒙差異、男生社交活動多與男性就醫意願較低等因素有關。陳主任表示,男性確診者往往會拖到症狀嚴重才願意就醫;高風險族群,一旦延誤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期,病情容易快速惡化。提醒具高風險因子的男性更應格外小心防疫。 陳主任分享:診間曾有一位氣喘病史患者,雖然年紀輕輕才20多歲,平常沒有規律追蹤控制,屬於新冠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後沒有立即就醫治療,因此病情迅速惡化,需要加護治療(持續發燒、呼吸窘迫、昏迷等,需要插管、氧氣與特別治療),最後連原先的結婚計畫都耽誤了,婚禮不得不延後舉行。王復德理事長提醒,大多民眾都知道高齡長者應特別小心防疫,但年輕人若有慢性病史,其實也是重症高風險族群,一旦確診要於黃金5日治療期內就醫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才能降低重症機率。下週即將迎接七夕情人節到來,趁這個浪漫的節日,王理事長也呼籲不論男女老少,都別忘關心另一半健康,若對方出現相關症狀,應互相督促彼此盡快就醫治療,以遠離重症和死亡風險。 中部唯一公立醫學中心,中榮聯手學會舉辦中榮展覽望教育院內民眾 王理事長指出,新冠重症患者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等族群居多,為讓這些民眾都能正確認識新冠威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特地在醫院舉辦新冠肺炎衛教巡迴展,希望能讓高風險族群在平時就醫看診或回診時,藉機學習正確防疫觀念。而臺中今年累計超過2,000人確診,在六都中都排行第三,因此這次巡迴展特地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合作,就是希望藉中部唯一國家級醫學中心的力量,加強在地防疫。 臺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傅雲慶表示,中榮一直是中部在地居民的防疫後盾,除了創下許多防疫紀錄,更是防疫國家隊的重要一員,例如在疫情爆發初期即於48小時完成專責病房改裝、單日完成8,000多人疫苗接種。傅副院長說,「以病人為中心」一直是中榮的宗旨,期盼接下來透過院內各部科的專業資源,及智慧醫療科技的輔助,持續為臺中居民提供最佳照護,共同迎接新冠疫後新未來。 衛教大使王宇婕新戲挑戰醫師身份,深感醫護工作大不易 衛教大使王宇婕表示,自己與男友都有確診過,雖然兩人都只有輕症,但深知確診後有多不舒服,更受新冠後遺症所苦,因此特別小心防疫,不只出遊會隨時以酒精消毒雙手、手機,平時若對方出現症狀更會互相提醒快篩、看醫生。另外,最近王宇婕新戲《女兒大人加個賴》開播,王宇婕也分享,透過拍攝這部戲才認識到醫護人員工作內容的辛苦,為了減少醫護人員的負擔,希望大家平時要做好防疫,若為新冠輕症,可在就近診所就醫,避免不必要進出醫院。 王宇婕表示,中榮醫院展自即日起至8月18日將於門診大樓大廳展出,現場不只有展板解釋大家常見的錯誤迷思,自己更拿到實用小贈品,邀請大家不妨與攜伴一起來看展,互相守護另一伴健康!另外,展覽也將於9月前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屆時也歡迎南部民眾一起前來參加,與宇婕一起認識防疫!

新冠疫情「秋冬還有一波!」台大醫曝疫苗接種趨勢:可能不需再打次世代

新冠疫情「秋冬還有一波!」台大醫曝疫苗接種趨勢:可能不需再打次世代#新冠肺炎

衛福部疾管署11日宣布,新冠第4波疫情已脫離高峰,目前單日確診人數約為190人,預估病例數會持續下降,但就怕秋冬疫情再起,群體免疫力恐隨時間逐漸消退;目前官方正在研擬,冬天將以4大新冠高風險族群為優先,加打1劑新一代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此感染科專家也透露相關疫苗接種的規劃進度。

新冠「暑假尾聲」恐再爆高峰!醫警告「3高風險群」出遊防疫這樣做

新冠「暑假尾聲」恐再爆高峰!醫警告「3高風險群」出遊防疫這樣做#新冠肺炎

30多歲顏先生接種過3劑疫苗,因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屬於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確診後卻不以為意,以為在家多休息即可,卻忽然無法呼吸,演變成嚴重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緊急掛急診,仍休克陷入長達2個月昏迷,雖經搶救撿回一命,甦醒後脫離葉克膜和拔管,但仍需復建一段時間後,才終於慢慢康復,重回正常生活。

如何判斷是腦霧、健忘還是失智症?1表揭「關鍵差異」有這症狀快就醫

如何判斷是腦霧、健忘還是失智症?1表揭「關鍵差異」有這症狀快就醫#新冠肺炎

腦霧是一種神經症狀,染疫後約三分之一患者在3個月內陸續出現此現象。腦霧是指腦袋會有如處於迷霧中,患者難以專注、昏沉、思考緩慢而健忘,嚴重可能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及語言溝通能力下降等;但與失智症最大的差別在於,腦霧症狀可經調理改善。中醫師建議,若染疫康復後出現腦霧,可透過中醫依患者體質調理,安全有效不傷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