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新冠、流感疫苗一起打!11/1第二階段開打:接種資格、健康禮一次看

新冠、流感疫苗一起打!11/1第二階段開打:接種資格、健康禮一次看#新冠肺炎

你打疫苗了嗎?今年冬天新冠、流感夾擊,衛生福利部宣布自11月1日起開放第二階段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施打,並擴大符合公費疫苗接種的對象,開放對象包含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可接種流感疫苗、JN.1新冠疫苗則是一般民眾(出生滿6個月)皆能接種;此外,到74家全聯門市、2家大潤發接種,還可獲得健康禮,真的是好康多多!

長輩別再「鐵齒」了!獨居婆婆對健康過度自信拒接種,染新冠惡化轉肺炎意識不清,鄰居發現救回一命-“左流右新,健康安心”

長輩別再「鐵齒」了!獨居婆婆對健康過度自信拒接種,染新冠惡化轉肺炎意識不清,鄰居發現救回一命-“左流右新,健康安心”#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與流感疫苗10月開始同步開打,為的就是杜絕秋冬呼吸道疾病的多重病毒攻擊,醫師提醒,新冠肺炎相當難纏,務必多與長輩溝通一定施打雙疫苗來保護自己,台灣的新冠疫苗疫苗的施打率太低,與其被動防護,一定要主動接種疫苗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暨教授程劭儀醫師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看起來與流感有點類似,即病毒會不斷變異,因此需要經常更新疫苗才會有保護力,目前新冠病毒主要的變異株為JN.1,因此即便之前打了XBB疫苗,現在還是要追加最新的JN.1新冠疫苗,另外秋冬之後也怕新一波疫情再起,強烈建議年長者一定要接種疫苗。 台65歲以上新冠疫苗施打率與鄰近國家相比已落後 程劭儀主任說明,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症狀與流感相似,皆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像流鼻水、喉嚨痛、咳嗽,通常也會肌肉痠痛、頭痛等,新冠肺炎也有少部分有嗅、味覺異常狀況,因此若症狀不明顯,建議可先進行居家快篩。特別要提醒的是,65歲以上年長者由於抵抗力較差,更容易同時感染流感,根據臨床觀察,感染新冠的長輩有10%可能性會同時感染流感,這表示症狀會更嚴重,一定要留意。 程劭儀主任提到,台灣的新冠疫苗施打率以65歲以上長者來看約為21%,相較於歐美70%、日韓30~40%來看實在太低,很多長輩常口耳相傳或被社群轉傳的消息誤導而不敢打疫苗。舉例來說,之前曾提到打疫苗可能引起心肌炎,但其實若感染病毒導致心肌炎的機率反而更高,且之前的案例主要是發生在年輕男性身上,症狀相當輕微,若長輩仍有疑慮,建議諮詢主治醫師。 程劭儀主任說明,新冠疫苗一直在改良,且非活性減毒型態,因此不會引起身體太激烈反應,與流感疫苗共同施打也是沒問題的。只要避免在發燒狀態接種,且施打疫苗後注意多喝水、多休息即可。 長輩確診不見得會發燒,若發現昏睡、意識不清就要送醫 程劭儀主任也補充,打疫苗主要是為了預防重症與死亡,但打了疫苗還是會有感染機會,如果年長者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就要預防演變成重症,若出現越來越喘、胸痛、胸悶,都可能是肺炎、心血管病變徵兆;年長者因為免疫力不好,不見得會有發燒表現,如果開始有嗜睡、意識不清、講話不清楚一定要馬上就醫。 程劭儀主任門診就有一位70幾歲獨居老太太,平時都很健康,活動力也不錯,覺得自己沒有太多社交活動就不打疫苗。結果前陣出現小感冒症狀,過沒多久竟有胸悶、昏睡的狀況,在家裡躺了幾天、意識模糊,幸好鄰居發現本來每天都會出來運動的婆婆沒有出現,趕快去敲門才發現婆婆躺在床上,便趕快協助就醫。後來確認為新冠感染併發肺炎進加護病房治療,好在經過治療身體狀況恢復得不錯,痊癒後婆婆也決定趕快去施打疫苗。 程劭儀主任提醒,部分長輩可能因對自身健康過於自信,甚至有症狀還拒絕就醫,真的要請家中年輕人多與長輩聊聊,鼓勵他們去打疫苗。絕對不能小看新冠病毒,不僅年長者要施打最新的JN.1新冠疫苗,11月開始也鼓勵家中有長輩者接種疫苗幫助建立群體免疫力,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疫情並保護家人。

新冠肺炎加重肺病患者病情,恐加速肺功能惡化!胸腔科醫:即便輕症一旦染疫後續咳、呼吸急促更難醫

新冠肺炎加重肺病患者病情,恐加速肺功能惡化!胸腔科醫:即便輕症一旦染疫後續咳、呼吸急促更難醫#新冠肺炎

儘管新冠肺炎感染已朝輕症發展,但對慢性肺病患者來說,一旦染疫所造成的肺部破壞力卻是不可輕忽,胸腔科醫師提到,像是COPD、肺纖維化患者一旦感染不僅會引發既有疾病惡化,即便提早投以抗病毒藥物,臨床上仍會造成肺功能下降、復原時間更久,甚至有些本來還能使用氧氣下簡單活動的病患變成需靠呼吸器才能活命。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今年度新冠肺炎表現與2019年一開始致命性很強的型態有些不同,過往是發燒幾天就爆發導致呼吸急促甚至呼吸衰竭等狀況,但由於病毒株的改變,現在新冠肺炎症狀比較像感冒如喉嚨痛、發燒等呼吸道症狀,但值得注意的是,特定高風險族群仍可能會惡化進展成重症。 肺部疾病患者感染新冠最怕留下不可逆影響 臨床上觀察肺部疾病患者染疫後其實最擔心的是後續後遺症,古世基醫師說明,即便是急性期是屬於輕症,但肺部一旦處在發炎的狀態,呼吸道黏膜狀態變差更容易讓痰液堆積在局部,而造成咳嗽、痰多,即便是感染恢復後也不乏會留下喘、胸悶等問題,也影響到原來的疾病控制;也因此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COPD、肺纖維化、或氣喘等,施打疫苗絕對是首選的主動防護。 古世基醫師表示,除了肺部疾病患者,其他像是年長者等高風險族群,有症狀時建議先快篩,即便是陰性隔2天也要再快篩一次,提早了解是否感染,才能盡快就醫服用抗病毒藥物,減緩後續症狀發展的嚴重度。 古世基醫師提到,新冠肺炎感染仍然相當盛行,以台大醫院急診的臨床案例來看,7、8月發現嚴重呼吸道感染的病患很高比例是新冠肺炎感染,傳染途徑通常來自家人,甚至變成居家群聚交叉感染。因此,若有家中有年長者或免疫力差的患者,要特別留意,同住家人最好施打疫苗保護自己與家人,若出現症狀時也要特別注意,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同住家人。 流感、新冠疫苗合併施打是保護高危族群最好方式 隨著秋冬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節到來,新冠肺炎與流感合併感染會導致感染相當嚴重,古世基醫師表示,這兩個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是相似的,呼籲最新JN.1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可合併施打,兩者疫苗不會產生交互作用影響保護力,可帶來雙重保護;如果有自體免疫性疾病、癌症治療、使用生物製劑的對象,可與主治醫師討論適當的施打時間。以嚴重氣喘患者為例,打生物製劑比較擔心藥物會影響疫苗接種的保護力,但通常兩者只要間隔1週以上就沒有太大問題。 古世基醫師也呼籲,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除了施打疫苗外,日常也別放鬆防疫警戒。門診就有70幾歲肺纖維化的患者,本來病情都控制穩定,雖然氧氣交換的功能比較不好,平時只要戴氧氣設備還可以簡單活動,結果感染新冠肺炎後變成壓垮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呼吸衰竭必須插管,且因肺部感染讓肺部纖維化狀況更差,現在只能依賴呼吸器住在機構療養。 古世基醫師提醒,即便是一般民眾在人潮密集地方仍建議配戴口罩,維持勤洗手的習慣。至於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除施打疫苗外,建議還是要持續訓練身體的耐受度,且最好是選擇在空氣流通的空曠處適時進行運動較為妥當。

體力變差、氣喘吁吁… 2成民眾仍被長新冠影響,台大醫:過度輕忽以為「流感化」,身體硬朗長輩健康被擊垮

體力變差、氣喘吁吁… 2成民眾仍被長新冠影響,台大醫:過度輕忽以為「流感化」,身體硬朗長輩健康被擊垮#新冠肺炎

疾管署宣布10月1日起流感與新冠肺炎疫苗同步開打,儘管新冠肺炎目前沒有大規模流行趨勢,但醫師擔憂民眾對疫情過度輕忽,新冠肺炎的重症與死亡個案仍多,特別是年長者更常出現一開始以為是小感冒而病情急轉直下的狀況,一定要特別注意。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門診中心副主任曹玉婷醫師表示,國際上持續關注新冠病毒帶來的影響,感染新冠病毒帶來的不是只有呼吸道的問題,也會影響其他器官,像是心、腎、腦部都可能受到損傷;「長新冠」也不只發生在年長者身上,門診不少65歲以下的族群都有這樣的情形,有些個案表達以前跑步可以跑很久很遠,但現在肺功能變得很差,一下就覺得累或是喘,或是老人家以前身體很硬朗,但染疫之後整體健康狀態都變差,一下子老了很多。 新冠病毒恐影響不同身體系統 10-20%民眾確診後會出現長新冠問題 曹玉婷醫師說明,目前流行病毒株以JN.1家族為主,症狀多以發燒、咳嗽、喉嚨痛表現,也有少數嗅、味覺異常情形,但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有高達10~20%民眾仍有長新冠症狀,包括全身倦怠、沒力氣、運動活力差、喘、頭痛、失眠、輕微認知障礙(腦霧)。長新冠症狀的原因相當複雜,新冠病毒可能引發多種病理變化,影響不同的身體系統,包括心血管、呼吸和神經系統。另外,感染後的免疫系統反應可能持續處於過度活躍狀態,導致持續的炎症和相關症狀。 更要注意的是新冠病毒對年長者的健康衝擊,曹玉婷醫師指出,自己門診就有一位70歲的伯伯平時定時回診看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疾病控制良好,跟太太兩人互相照顧,也有活躍的社交活動。但因為對疫苗較有疑慮,也認為健康狀態穩定,完全沒有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結果伯伯前陣子染疫,一開始也認為是一般感冒症狀有喉嚨痛與發燒而已,想不到短時間內就轉胸痛、呼吸困難直接到急診確診為肺炎,甚至已經到需要插管住加護病房的狀態,幸好後來痊癒出院。 但後續門診追蹤時,伯伯表示體力變得很差、很容易累,跟太太出去散步一下子就感覺喘必須回家休息,更不用説參與社交活動了。後續花了伯伯半年以上的時間休息調養才漸漸恢復元氣,伯伯也說自己真的嚇到了,等到身體狀況穩定後,就馬上補打最新新冠疫苗。 曹玉婷醫師強調,不論是年長者、嬰幼兒、孕婦,或是原來就有慢性疾病像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氣喘、孕婦、免疫力低下者、正在進行化療、器官移植者、慢性呼吸道疾病者都是高危險族群,儘管現在新冠病毒沒有大流行的跡象,但重症個案仍多。新冠肺炎並未有大家以為的「流感化」趨勢,高危險族群一定不能輕忽。曹玉婷醫師也提醒,新冠病毒停留體內越久、影響越大,如果高危險族群確診後,要盡快使用抗病毒藥物,透過截斷病毒的複製鍊來降低對身體影響。 醫籲:高危險群10月一定要施打最新疫苗 10月1日起最新JN.1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曹玉婷醫師呼籲,施打疫苗仍是預防重症與死亡最有效的方式。很多人對施打疫苗仍有迷思,曹玉婷醫師認為,民眾必須將疫苗的副作用與遇到病毒但卻沒有抗體恐帶來的健康風險做衡量,新冠疫苗推出後持續有相當多的研究監測疫苗的效益與安全性,要聽信專業而非以訛傳訛,除非是已經知道對特定疫苗過敏,不然其實不用過度擔心。 曹玉婷醫師也提醒,如果比較擔心可以在打完疫苗後留在診所觀察30分鐘,沒有急性過敏反應就可以回家休息,通常打完疫苗生活都可以如常,只要不要過度激烈運動造成心肺負擔過大即可。

長庚醫院新冠肺炎研究又有新發現 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 臨床癒後越差

長庚醫院新冠肺炎研究又有新發現 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 臨床癒後越差#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研究又有新發現!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邱立忠副教授及臨床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共同執行一個跨領域的研究計畫,研究團隊觀察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明顯高於輕症患者,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其臨床癒後越差,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在2024年3月的國際知名期刊「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表示,鎘是一種有毒金屬、環境汙染物,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為人類確定致癌物 鎘也是提煉鋅的附產品,經常用來作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及製造塑膠之穩定劑。相較其他重金屬,鎘更容易被農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因此飲食暴露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 顏宗海主任指出,鎘汙染會增加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症、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及死亡的風險。過量的鎘暴露會引發人體異常發炎和免疫反應,甚至會造成器官永久損傷。 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邱立忠副教授表示,經由呼吸道系統進入人體的鎘蒸氣,約50%會被吸收並影響肺臟的功能,患者可能出現肺氣腫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經由消化道系統進入人體的鎘,則約6%會被人體吸收,主要累積在腎臟組織,造成腎功能損傷,長期暴露下,病人也會出現軟骨症及自發性骨折,也就是俗稱的痛痛病。 顏宗海主任指出,鎘主要經由尿液代謝,生物半衰期極長,為一個蓄積性的毒物。血液中的鎘半衰期約為75至128天,腎臟中的鎘半衰期則可長達6至38年,因此,尿液中的鎘濃度可視為慢性鎘暴露的全身總負荷指標。 邱立忠副教授與顏宗海主任主持的這項臨床研究,總共納入574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52位為重症、322位為輕症,其中68位死亡,死亡率為11.8%。經由統計分析發現,相較於輕症患者,重症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較高(10.5比0.9 ug/g)、平均年齡較大(70.9比50.5歲)、血液中的發炎指標如C反應蛋白 (106比1.3mg/L),以及白血球介素6也較高 (31.2比2.3pg/mL)。 研究團隊也將重症患者依其尿液中的鎘濃度高低平均分為4組,結果發現尿液中鎘濃度較高的組別,因血氧濃度過低需使用呼吸器比例較高(尿液中鎘濃度由高至低組別:81.0%、60.3%、49.2%、46.0%),同時也會出現較高的死亡率(尿液中鎘濃度由高至低組別:41.3%、27.0%、19.0%、20.6%),證明了鎘的暴露與新冠肺炎的疾病嚴重度息息相關。 顏宗海主任強調,鎘污染是目前相當熱門的環境醫學課題,常見鎘汙染來源除了職業暴露及抽菸外,飲食暴露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為了減少鎘汙染的機會,呼籲一般民眾除了戒菸、避免空氣汙染暴露外,對於日常飲食、環境及職業中可能會接觸到過量鎘暴露的風險,都要加以注意及防範。

年長者新冠肺炎症狀通常非典型,發燒可能不明顯!醫提醒:嗜睡、意識不清都是警訊

年長者新冠肺炎症狀通常非典型,發燒可能不明顯!醫提醒:嗜睡、意識不清都是警訊#新冠肺炎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的重症病患9成幾乎為年長者,隨著新冠病毒持續變異,馬上要進入秋天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節,醫師表示,這幾週其實就有發現呼吸道症狀病患有增加趨勢,今年10月1日同步開打流感與新冠疫苗,年長者為第一波疫苗接種對象,也呼籲及早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 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李龍騰主治醫師表示,這2週上呼吸道症狀的病患都有增加趨勢,但由於目前民眾自主篩檢新冠肺炎的意願較低,因此很難辨識是否為新冠肺炎,以門診來看新冠肺炎的病患主要為中壯年,多為喉嚨不適的輕症。但李龍騰醫師提醒民眾千萬不可輕忽,因為仍舊有不少的年長者其實已經出現重症,甚至在住院治療。 新冠+流感更會提高續發性細菌感染機會 李龍騰醫師強調,年長者感染新冠後容易快速轉惡化,多因為發燒狀況不明顯,加上症狀表現往往都屬於非典型,因此常常被忽略,他特別提醒,如果家中長輩開始有喘,加上嗜睡、意識不清楚,說不上來哪裡不舒服的情形,一定要立刻就醫。 隨著秋冬季節到來,如果流感與新冠肺炎同時感染,不僅容易使症狀加劇更難辨識,兩種病毒夾擊也更會引起續發性細菌感染。李龍騰醫師提醒,如果老人家本身就有慢性疾病的話,更可能讓病情惡化;近幾個月呼吸道症狀的病患,不少都是這樣交叉感染,除了喉嚨不適又多了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 慢性疾病患者要注意病情控制狀況 「施打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重症的最主要方法」,李龍騰醫師表示,還是會遇到不少擔心打疫苗會出現副作用,或是覺得之前已經打過就不用再打的長輩,他建議家人一定要多與長輩溝通、鼓勵他們施打最新JN.1新冠疫苗。之後秋冬季節到來,病毒會更活躍,難以預料是否會再度有一波流行高峰,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加上目前重症都是老人家為主,且死亡率並沒有降低,絕對不能輕忽。 李龍騰醫師提到,以這一波新冠肺炎病毒株的症狀表現來看,比較沒有流鼻水,但會伴隨喉嚨痛、有點喘及發燒。目前在醫院看到的重症個案通常是年長者或者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肺疾病、氣喘的病患,一開始都以為是感冒,後來突然病情惡化轉到加護病房。特別是許多長輩同時都有多個慢性疾病,一定要特別留意,若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建議進行快篩,並儘早就醫。最重要的是,年長者與慢性病等高風險族群,要記得去接種流感與JN.1新冠疫苗,提升免疫力、降低重症風險。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醫揭治療指引更新:新藥吃1次就有效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醫揭治療指引更新:新藥吃1次就有效#新冠肺炎

秋冬正值流感流行季節,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今年9月28日為止,流感門急診突破7萬5千人次。受新冠疫後免疫負債影響,夏天流感疫情一直持續到秋冬,感染科醫師提醒,今年流行病毒株是H2N3,以65歲以上老人及兒童為高風險群,不過目前已有新型抗病毒藥物可使用,服藥順從性更高,比起傳統口服藥可降低40倍病毒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