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嗅覺改變等症狀,以為是新冠後遺症,檢查竟罹鼻竇癌!一名61歲裝修師傅去年開始因頭痛、嗅覺下降就診,一檢查才發現罹患鼻竇癌,且病灶深及腦部。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與神經外科緊急開刀切除,3個月後追蹤無復發,搶回一命。醫師指出,有別於口腔癌,頭頸癌中的鼻竇癌較為少見,也因早期症狀類似感冒,常被忽略。
頭痛、嗅覺改變等症狀,以為是新冠後遺症,檢查竟罹鼻竇癌!一名61歲裝修師傅去年開始因頭痛、嗅覺下降就診,一檢查才發現罹患鼻竇癌,且病灶深及腦部。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與神經外科緊急開刀切除,3個月後追蹤無復發,搶回一命。醫師指出,有別於口腔癌,頭頸癌中的鼻竇癌較為少見,也因早期症狀類似感冒,常被忽略。
現代人常因頭痛、肌肉痠痛,而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來吃,但藥師指出,市售止痛藥成份一般分為含有乙醯胺酚的「中樞止痛藥」,以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2大類,兩者在藥品功能禁忌上有所不同,更提醒若連續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超過1週以上,要特別注意腎臟功能及胃腸道的傷害。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血管疾病,通常伴隨著噁心、嘔吐、畏光等症狀,偏頭痛發作時要怎麼辦呢?本身為偏頭痛患者、家醫科頭痛專科醫師凱蒂.蒙洛(Dr. Katy Munro)於《偏頭痛的你不需忍痛生活》一書中,整理偏頭痛的相關知識,包括症狀、原因、飲食與治療,幫助讀者對抗惱人的偏頭痛。以下為原書摘文:
台灣位處亞熱帶,每逢夏季登革熱肆虐,加上颱風過後接連降雨,若沒有做好積水容器的清潔與預防,就容易成為病媒蚊孳生的天堂,進而導致登革熱爆發、群聚感染,出現高燒、頭痛等症狀。要特別注意的是,登革熱部分症狀竟與新冠肺炎相似,究竟登革熱症狀、前期徵兆有哪些?以下整理一文看懂。
劉小姐從20幾歲起,開始出現反覆頭痛症狀,一開始連牙齒、眼窩都痛,伴隨畏光和噁心症狀,原以為是牙齒問題就醫,卻被誤診只是壓力太大而引發神經痛。隨著疼痛程度增加,堪比生產之痛,甚至是平常經痛的2~3倍,讓她痛到幾乎每2小時就要吃一次止痛藥,不僅嚴重影響生活無法自理,甚至無法出門、工作,輾轉至神經內科進行詳細檢查後,才確診為偏頭痛。
肺積水,又稱為「肺水腫」,指肺臟的微血管壁有受損現象,血液或組織液滲入肺部,累積過多水分,產生水腫症狀,造成積水,症狀會出現呼吸困難以及呼吸急促的強烈不適感。其他症狀有可能包含氣喘、盜汗、嚴重咳嗽、頭痛、頭暈、胸悶痛、心悸、下肢腫脹等情形。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說明肺積水是屬於中醫「飲」的範疇,尤其是「懸飲」和「支飲」類型。最早在中醫古籍《內經.素問.五常致大論篇第七十》提到「水飲內稽」。認為和水分的代謝有關。 醫聖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中,提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欬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欬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區分出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種類型,並提出相關治療。 康涵菁中醫認為「飲」和肺、脾、腎及三焦等臟腑的氣化功能失常,進而產生水液代謝障礙 清代醫書《世補齋醫全集》認為「飲」這種病理現象,主要在於陽氣不足,當陽氣不足時,陰氣即化水成病。中醫認為「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虛水泛為痰」,好好調理這三臟的氣,就能解決相關的水分代謝問題,水腫與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身體的水分代謝是透過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協調下完成,而賴睿昕中醫在治療水腫原則,有「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中醫治療腹水和胸腔積液,不會單靠補氣、溫陽,通常要結合排水藥物,例如有利小便作用的茯苓、澤瀉、豬苓、車前子等。另一方面,又不可以單用利尿藥物,因為會損傷身體正氣,所以通常兩方面結合使用,相得益彰。若病人腹水或胸腔積液較嚴重,要配合藥性較猛烈中藥方,例如:葶藶大棗瀉肺湯、十棗湯、己椒藶黃丸等幫助排水。但要注意,這些方藥雖然療效較顯著,但部分中藥有小量毒性,使用劑量和時間需要好好掌握,民眾切勿自己買藥,須由專業醫師診斷與評估。 康涵菁中醫師建議肺積水患者了解並控制自己每天攝取的水份量,是相當重要的,臥床時請將雙腳抬高過心臟位置,以促進血液回流。飲食採低鹽飲食,一天的鹽量少於 5 公克(約一茶匙),避免攝取含鹽高的食物,如:罐頭和醃製類食品,請每日定時量體重且紀錄,可了解水腫情形(時間最好於早餐前)且注意每日小便,如減少或水腫加重,務必有所警覺。 並學習解決口乾舌燥的困擾,當長期居處空調室內或天氣炎熱、嚴格限制水分或進食過多高鈉、鹽或糖製食品、罐頭或蜜餞容易導致口乾舌燥。首先為了避免身體負擔,正確做法應為少量、多次補水,每次飲水量應不超過200cc,並且在一小時內飲水不超過1000cc。另一個判斷喝水時機的方法是觀察尿液顏色,如果尿液顏色比啤酒深,代表你該喝水了。 運動日常生活時可視情況增加患肢運動(如:散步、爬樓梯),以加速淋巴液回流,如此可幫助消除水腫,但不可過度劇烈(如:跑步、爬山)。
近期連日高溫炎熱,醫師提醒,戶外活動若出現頭暈、頭痛、皮膚發紅發熱且乾燥、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噁心感,就要小心是熱傷害症狀,若未緊急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小心惡化成熱中暑,恐有致命危機!《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老年人因熱調節能力較差,是熱傷害高危險群,需謹記5招預防夏季熱傷害。
48歲的李小姐忙於工作,多年以來時常頭痛,吃止痛藥但效果不好,經過記錄觀察,她最常痛在頭頂與兩側,且疼痛不定時出現,在月經或太疲勞時特別嚴重,苦不堪言。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李小姐屬於機能退化型頭痛,這通常是提醒患者「身體已經不年輕」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