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你的胖 可能是熬夜造成!

你的胖 可能是熬夜造成!#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營養師,我飲食真的很節制,加上規律運動,可是體重卻不減反增…」通常遇到類似的顧客,看完飲食沒有太大問題,就會懷疑睡眠出狀況!詳細詢問之下,十位顧客中九位顧客有熬夜習慣,別小看睡眠,在減重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李佳蕙營養師表示,從以上圖片可以看到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會影響身體激素分泌,首先生長激素減少,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接著瘦體素減少及飢餓素增加,造成飢餓感上升,有些人忍不住飢餓感就會吃宵夜,而研究顯示對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更加渴望,自然容易變胖;最後褪黑激素減少,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綜合以上原因,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絕對會造成你的體重直線上升!以下簡單整理睡眠與減重的關係,別再懷疑,你的胖就是熬夜造成!教大家以下七點技巧,可以幫助睡眠:1.固定時間睡覺:生理時鐘短時間很難調整,建議可以一天提早30分鐘睡覺,如果平常兩點睡覺,可以改為一點半睡,讓自己身體逐漸適應睡覺時間。2.房間燈光昏暗:千萬不要開著燈睡覺,因為褪黑激素(melatonin)需要在昏暗的環境下才會分泌較多,而褪黑激素(melatonin)與基礎代謝率有很大的相關性。3.晚餐睡前三小時吃完:消化系統如果持續運作,容易影響睡眠,甚至阻礙睡眠品質,所以晚餐要在睡前三小時吃完,幫助食物消化完全。4.睡前30分鐘遠離3C產品:使用手機、電腦,容易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而螢幕光源會刺激交感神經,使睡意消失,最好睡前30分鐘就遠離3C產品。5.白天午睡時間勿超過30分鐘:白天午睡時間越長,晚上越晚才有睡意,建議午睡時間30分鐘,可以避免影響睡意,才能早早睡,不至於惡性循環,越睡越不飽。6.香氣助眠:睡前可以在枕頭滴幾滴薰衣草精油,薰衣草可以幫助身體放鬆、促進睡眠。7.放鬆輕音樂:如果真的很難入睡,可以選擇類似SPA館的輕音樂,一樣能夠幫助睡眠喔!減重三口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放下手機,今天起好好睡吧!半年後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孤獨比肥胖提高失智率 醫呼籲多社交

孤獨比肥胖提高失智率 醫呼籲多社交#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經常孤單、寂寞要小心!得到失智症的機率可能比別人高!根據國外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針對50歲以上的人口樣本進行調查,發現孤獨感可能會讓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提升40%,甚至造成早死的風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孤獨感其實也是失智症的前兆之一。當β類澱粉蛋白斑塊持續累積,會導致大腦的感知功能減退,對於社交刺激的感覺和理解力就會比較遲鈍。林新醫院擔任腦中風中心主任及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醫師表示,其實孤獨感不單單只是一種心理上的狀態,它是可能會影響到腦部健康的。孤獨感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發炎症狀,提高血壓,這兩者都是增加失智症機率的因子。也有另一種說法是,越容易感到孤單寂寞的人,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沉積就可能越嚴重,更容易得到阿茲海默症。研究證實,孤獨感其實比肥胖、抽菸還可怕!如果長輩身邊有許多親朋好友陪伴,還是會經常覺得孤單的話,也要多留意是否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多參與社交活動 減少孤獨感睡眠品質差、工作時間長、沉溺在社群媒體而很少實際面對面和他人互動,這些也都會導致孤獨感出現。擁有牢固的朋友關係是相當重要的!透過社交活動,可以增強衰老過程中的神經可塑性、延遲認知功能的下降。而且活絡的社交活動,也能激發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這個邊緣系統,幫助紓解壓力。此外,還要提醒大家要注重睡眠,在工作之餘也要多運動、參加社團或志工活動,盡量不要一個人宅在家發呆、滑手機,當大家找你出門時,不要再因為懶惰而拒絕!記得多參與社交活動是真的對健康有幫助的喔!

肥胖者 身體易處於慢性發炎狀態

肥胖者 身體易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體重過重、肥胖有時候不全然是自己的問題,有時存在一些難以控制的先天或外在因素。不過也有很大部分是我們可以付出一些努力去做到的。近年來,全球肥胖盛行率20年來成長一倍,台灣地區從11.8%增加到 23.0%。雅德麗生活診所陳彥伯醫師表示,以前在手術室擔任麻醉科醫師的時候,80 kg 以上的病人不多,但近幾年真的有增加。手術內容有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也有下背痛椎間盤突出(有的情況會俗稱:骨刺)。這些都是屬於隨著年齡增加會退化常見的手術,因為是常見身體上負重的支撐點,但在體重比較重的人身上,需要手術的年齡有提前的傾向。肥胖造成慢性疾病 造成醫療負擔先進國家現在普遍面臨人口老化跟肥胖人口逐年增加的問題。老化需要長期照護人力、肥胖跟上面表格列出來的這些疾病都有相關,可以預見台灣國民健康保險的支出一定也會逐年增加。因此國家除了讓醫護同仁繼續在醫療的末端(醫院)拼命的扶傷救急(刪醫院的診察費、藥費、排檢查費用),也需要讓大家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健康,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網站,陸陸續續都有不錯的免費刊物,比如「肥胖100問+」pdf 手冊,可供大家下載。各地區醫院也因應政府政策有推出健康指引、減重衛教等服務。腰圍與腰臀比 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在亞洲地區建議正常體重維持 BMI 在18.5 kg/m2 到 24.5 kg/m2 之間。BMI 超過 25 kg/m2 屬於過重,27 kg/m2 以上屬於肥胖族群。過往研究針對 BMI 跟一些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癌症等等)之間的關聯。其實除了BMI,男生女生的腰圍(男生建議小於 90 cm,女生建議小於 80 cm)與男女生腰臀比,與代謝症候群有很大的相關,甚至也是其中一個診斷的參考。這兩者會比BMI更精準點出內臟脂肪的分佈,有些族群BMI高是因為肌肉組成量大,這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就比較小。有代謝症候群的人 身體易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有代謝症候群的人也常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些慢性疾病共存,身體容易處於一個慢性發炎的狀態。因此在一生當中罹患心臟病、中風的機率,統計上來說相較同年齡層沒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會分別高出3倍跟2倍。陳彥伯醫師解釋,當我們體重增加的同時,心臟需要輸送更多的血液往全身,因此全身組織的耗氧量也會增加,長久下來心臟需要增加輸出力,心臟自己會慢慢地代償變大。但是心臟變大也不是沒有極限的,到一個程度之後即使在變大也不會增加輸出力了,反而讓心臟本身冠狀動脈的循環輸送效率變差,就會進展成心衰竭,就會喘,會吸不到氣,這時候是很辛苦、很不舒服的。為生活忙碌 但最無可取代的依然是健康我們有可能在疾病一開始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身體出狀況那天才發現...而也可能我們意識到也做了一些努力,但又因為林林總總的原因,自己後來也就認為「算了,就這樣吧...」。但如果你重視自己的健康,體重是有機會一點一點矯正回來,維持在健康的合理範圍內。

醫生親證有效 瘦身也能吃飽的飲食法

醫生親證有效 瘦身也能吃飽的飲食法#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基本上,就是用超級限醣切換體質,再用迷你限醣以及標準限醣來維持。當然,也可以持續超級限醣直到減到目標體重。只不過限醣飲食的次數與減重效果因人而異,有些人單靠迷你限醣就能減輕體重,也有人適合標準限醣,甚至有少數人就算做了超級限醣也瘦不下來。這些人有遺傳性不易瘦體質,這種時候就需要再做些別的,我們之後會提出說明。肉、魚類、油炸類、快炒類隨你吃!輕鬆打造易瘦‧燃脂體質!不需忌口、不需計算卡路里、不需運動、不需禁酒、沒有食量限制。「限醣飲食」的減重效果已經獲得醫學證實,不但效果好,也是既安全又健康的飲食法。享受美食同時亦能達到瘦身效果,是飽食年代中有減重需求者的福音。正因為不需忍耐忌口,所以才能持久。藉由最適合人體的飲食,找回最自然的健康美麗。依據臨床數據顯示,1.實行第一週,體重可減輕2~3公斤。2.最快三天,幫你切換至燃脂體質。3.半年到一年內,恢復至標準體重。此外,還有改善代謝症候群症狀、讓血流暢通、膚質髮質變好、增強自癒力、抗老、減輕過敏性疾病症狀、避免減肥憂鬱症發生等意想不到的效果。肥胖與肥胖荷爾蒙以及醣類絕對有關,限醣飲食確實可以減重,即使效果因人而異。但減少醣類攝取以及肥胖荷爾蒙就能有減重效果,這點是無庸置疑的。所以不管採行的是迷你限醣或者標準限醣,請一定要試試限醣飲食法,你的身體一定能感受得到效果。總整理1.卡路里神話是騙人的。2.控制卡路里,不如少吃醣類更容易減重。3.攝取醣類血糖會增加,促進身體分泌肥胖荷爾蒙──胰島素。4.所謂限醣飲食,是不吃主食,只吃配菜。5.只要避免吃薯類、部分蔬菜以及吃起來有甜味的食品就對了。6.限醣飲食有標準型、超級型、迷你型三種。7.迷你限醣是三餐中的晚餐不吃醣類,所以可以輕易嘗試。6.超級限醣是三餐都不能碰醣類,效果最好。7.最好的做法是靠超級限醣變成易瘦體質,再藉由標準限醣或迷你限醣維持體重。8.三種限醣類型都有效,不同處只在於減重速度。9.有不到一成的人身上帶有節儉基因,屬於不易瘦體質。10.超級限醣兩週後,體重卻沒有動靜,可能是帶有節儉基因。11.有節儉基因的人除了超級限醣外,還要減少兩成食量。(本文摘自/京都名醫的吃到飽減重法/商周出版)

切胃保命?搶救病態性肥胖男大作戰

切胃保命?搶救病態性肥胖男大作戰#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現代人很容易在忙碌時忘了健康,往往只有吃而沒有動,甚至認為工作中的勞動可以取代運動,用美食犒賞自己,直到肥胖後健康也跟著亮紅燈。對許多肥胖者而言,控制飲食並不容易,更別說吃對食物、維持健康。體重168公斤且BMI值高達55.4的34歲蕭姓男子,患有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肥胖,連走路和坐著都會喘,至醫院尋求減重治療,檢查結果發現心臟功能不及正常人的一半,接受「縮胃手術」後逐漸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肥胖者死亡率 是正常體重者2倍將壓力或情緒發洩在飲食上面,暴飲暴食的結果,會讓胃越撐越大,當BMI超過35,就屬於病態性肥胖,根據統計,肥胖者平均死亡率是正常體重者的2倍以上,包括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惡性腫瘤及呼吸道疾病等,其中又以糖尿病的風險最高。病態性肥胖 從不當飲食習慣開始蕭姓男子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胖,由於平日喜歡吃學校的營養午餐,所以每餐都吃得很多,直到高中一年級時的體重已破百,晚餐常吃二大碗公的肉燥飯,半夜還會買炸雞當消夜吃,經常吃泡麵之外,剩下的泡麵湯還會再加飯繼續吃完,平日幾乎都不喝白開水,把飲料當水喝,早餐吃豬頭皮飯。大林慈濟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治療中心主任尹文耀醫師說,以蕭先生的情況,因心功能不佳而導致麻醉風險提高,根本無法立即做縮胃手術,包括手術前必須做的胃鏡、食道、核磁共振等檢查都因心功能差而無法做,因此會診新陳代謝科醫師及營養師協助,積極控制飲食及配合運動,四個月的時間體重已成功降至146公斤,且心功能恢復到60,終於在今年3月順利接受縮胃手術,手術時利用腹腔鏡進行胃袖狀切除約三分之二的胃,縮小到開始只能裝三、四十C.C的容量,後續再慢慢增加。縮胃手術後仍需配合運動與飲食控制經過縮胃手術五個月後,蕭先生搭配「有氧塑身運動」及「飲食控制」,目前體重降至114公斤。在「減重病友會」中,尹文耀醫師鼓勵所有移植及減重的病友,靠著團隊力量勇敢地去面對自己身體健康的問題,持續做運動,忍耐、堅持、放鬆,休息完繼續往前走,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毅力。 

看不見的脂肪 比BMI偏高更致命

看不見的脂肪 比BMI偏高更致命#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質量指數(BMI)並非越低越好,靠近中間最佳。很多人認為身體質量指數只要在正常區間,自然是越低越好,既苗條又健康。其實,身體質量指數靠近中間值才是最健康的。衡量人體胖瘦與健康的標準——BMI保持合理體重是防病的根本。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判斷自己的體重是否合理。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就是你的身體質量指數BMI。BMI=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例如:一位身高182公分,體重74公斤的男士,他的BMI即為22.3(74÷1.822=22.3),屬於健康體位。受生理結構等因素的影響,男性與女性的BMI身體質量指數標準,根據年齡變化也稍有區別。BMI指數靠近中間最佳身體質量指數越向中間值靠攏越好,越向中間值靠攏證明你的健康狀況越理想。如果身體質量指數低於18.5,則是體重過輕。很多女性身體質量指數已經低於18.5還在減肥,同樣有損健康。脂類對於人體來說很重要,因為雌激素就是脂類中的膽固醇合成分泌的。如果太瘦,分泌不出足量的雌激素,就會缺少「女人味」。BMI也容易被誤讀雖然BMI校準了體重與身高的關係,但也容易被誤讀。例如,BMI未區分男女,也未考慮體重組成,更無法判斷超重是否是健碩骨骼或肌肉所致。那些肌肉發達的運動員或健身者,可能被錯誤的判定為超重或肥胖,而正常BMI者脂肪含量也可能偏高。為了彌補BMI的不足,可以用腰圍和腰臀比來確定脂肪堆積的程度。凡腰圍超過102公分(40吋)、腰臀比超過0.95的男性;腰圍超過88公分(35吋)、腰臀比超過0.85的女性,都可以判定為腹部脂肪堆積過多,俗稱「大肚腩」。有資料顯示,男性腰圍大於等於85公分(33.5吋),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31.5吋)時,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別為腰圍正常者的2至2.5倍。腰圍標準是男性小於85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看不見的脂肪最致命雖然腰間贅肉和雙下巴是讓人討厭的脂肪,但內臟脂肪才是更需要關注的。據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顯示:腹部的內臟脂肪會填補人體器官間的空隙,但這種脂肪過多,會釋放有害物質,增加人們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有些人看起來身材勻稱,體重也算正常,但其體脂率偏高,這些人的身體狀態比那些全身肥胖的人還要糟糕。內臟脂肪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如肝、胰、胃、腸道等器官的周圍和內部,它的明顯表現是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對於身體的危害比皮下脂肪要來得更大、更直接,一個人存在過多的內臟脂肪,會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和各種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因此內臟脂肪也被稱為「危險的脂肪」。胖的位置不同,危害不一樣脂肪堆積位置不同,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同。腹部:這是最糟糕的情況,腹部脂肪會導致體內產生過多炎性蛋白,流向血液、肝臟、肌肉和大腦,有害健康。肝臟:肝臟周圍若有脂肪堆積,不僅會影響肝臟功能,還會產生胰島素抗阻,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肺部:研究顯示,由脂肪或其他細胞所產生的小液囊或囊泡,會轉移至肺部和其他器官,傳遞有害物質,引發氣喘或其他疾病。心臟:容易引發高血壓、血脂異常、胰島素抗阻,提高心臟病的發病率,甚至有死亡的風險。腰部:脂肪堆積在腰部,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容易產生腰背肌筋膜炎(按:又稱腰肌勞損)、腰脊疼痛等問題。腸道:腸道內的微生物與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有關,若腸道有脂肪堆積,將會擾亂正常的微生物平衡,並導致胰島素抗阻等問題。(本文摘自/小信號防萬病/大是文化)

吃東西趕走壞心情?研究:無效且更胖

吃東西趕走壞心情?研究:無效且更胖#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出現壓力、心情不好等負面情緒時,想藉由大吃大喝來宣洩情緒,而這種情緒化的飲食習慣,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更會造成體重暴增!所謂「升壓食物」吃越多反而心情更憂鬱,包括高鹽、高油、高糖的食物,以及酒精、咖啡因飲料。根據一篇2019年3月發表於《肥胖》期刊的研究指出,收入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因為心理困擾而透過情緒化飲食紓壓,進而導致肥胖的現象。該研究由利物浦大學學者進行,以150名不同社經背景的英格蘭西北部民眾為對象,透過調查問卷,瞭解參與者的心理困擾、情緒化飲食和復原力程度,並以參與者的社會經濟指標(收入、教育)及身體質量指數(BMI)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與較高的心理困擾有關。而心理困擾的增加與情緒化飲食和肥胖風險亦有高度關連。該研究者認為,社會經濟差異會影響到肥胖的原因通常是:相較於更富裕的社區,在較貧困的地區更容易取得低成本、熱量密度高的食物。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說明,社經地位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其造成健康上的不平等,主要是低社經地位者在尋求健康資源的能力相較於高社經地位者來的弱,其中肥胖又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上述的研究發現也與此現象相呼應。他呼籲,政府應努力營造健康的飲食環境,讓不同社經地位的人都能獲得較健康的飲食,進而避免肥胖風險,以降低健康不平等帶來的衝擊。高糖高脂飲食 導致抑鬱、情緒不穩定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能造成負面情緒雪上加霜,喝含糖飲料、甜點、餅乾使工作效率更差,疲倦感高出2.3倍、注意力不集中感高出1.9倍。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可以改善菌叢、助腸道健康、提高血糖穩定度及補充維生素C。血糖波動越大,越容易表現更高比例的負面情緒;相反,膳食纖維有助減緩糖分吸收,從而控制血糖上升速度,穩定血糖,抵抗負能量來襲。情緒化飲食徒增懊惱 應理性思考入口的熱量臨床發現,有許多憂鬱症患者合併飲食疾患,暴飲暴食或沒有食慾,使得一個月內體重改變5%以上。情緒化飲食所帶來的愉悅及滿足感,過不了多久很容易被懊惱情緒所取代,要避免這種情況,倒不用逼自己訂定目標、壓抑飲食,可在幾次反覆用食物滿足自己空虛或排解壓力的過程後,提醒自己有這麼一次理性去看待吃下的食物是什麼?也計算其熱量,讓自己在面對食物時,立刻想到熱量與需要執行消耗的運動方式。例如吃一片300大卡的起司蛋糕,相對要快走、游泳60分鐘或站立120分鐘,透過平日的換算,即使於情緒失控時,短時間攝取很多熱量也知道要運動多久,漸漸成為一種習慣。她同時提醒,不單是低社經地位者,環境富裕的人也要注意,因為「無聊」、「無所事事」也容易吃下過多的食物而增加肥胖風險。

跟著巨星御用醫師學 終身和肥胖分手

跟著巨星御用醫師學 終身和肥胖分手#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挨餓!0運動!快速瘦!不復胖!好萊塢巨星御用 凱莉安醫師公開20年來,幫助數千人成功剷腹的祕密。只要短短10天,體重少6公斤,腰圍少14公分!88道瘋狂燃脂食譜,讓你享用美食照樣享瘦。永遠平腹計畫可讓你一輩子都有性感又平坦的腰腹,只要照做就行。以下是5個成功的關鍵:第1招:不要「得吋進尺」漸漸地,你可能會從1 份酪梨增加為2 份或3 份,或在你的蛋白質奶昔裡多加進1 把水果。看起來沒差多少,但你的腹部脂肪可會累積不少。按照我的完美比例進食,你就不會走樣。也請緊守前面介紹的「1 份」飲食控制技巧。拿堅果當點心時要特別小心, 堅果很好吃,問題就在這裡。多少次你說「我只會吃1把」,結果嗑掉整罐? (我就知道 !)記得1 份堅果就是1 個拳頭的量,而1 天最多只能吃1 份。第2招:繼續食用健康油脂記得,吃健康油脂可幫你減脂。別怕油脂,更別以為少吃油可以瘦得快。健康油脂可加速代謝,讓脂肪不會又偷偷回到肚子上,也能讓膚質、髮質都變得更好。所以,每餐都要有1 份健康油脂。第3招:每天吃骨頭湯和膠原蛋白在腰瘦飲食計畫結束後,持續喝骨頭湯並攝取膠原蛋白是個好習慣,這可以保持腸道健康、減少發炎,並維持飽足感,讓你不會想要塞垃圾食物到體內,還會幫你撫平皺紋,誰不想要這種效果? 你可以直接喝骨頭湯,或用它來燉菜或做湯底,甚至加入雞尾酒裡(我是說真的,這樣很好喝 !我在下一章會分享食譜)。至於膠原蛋白,你可以加入奶昔或湯裡,或每天享受1 杯膠原蛋白咖啡。另外,如果你放縱自己大吃了,像是吃太多片披薩,隔天胖了1 公斤, 而且肚子還一直很脹,那就來個1 日骨頭湯迷你斷食法。方法很簡單,就是起床後到入睡前只喝骨頭湯,其他什麼都不吃,這可以消除暴食的傷害,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剩下二招請詳見10天腰瘦5.5吋!神奇骨頭湯減肥法(本文摘自/10天腰瘦5.5吋!神奇骨頭湯減肥法/出色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