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罹患糖尿病的病人都知道要節制飲食,精打細算「糖與油」的攝取量;一般民眾也常以為,糖尿病是因含「醣」食物才會引起。台中慈濟醫院營養師楊忠偉提醒,其實「鹽」的攝取更要錙銖計較。
許多罹患糖尿病的病人都知道要節制飲食,精打細算「糖與油」的攝取量;一般民眾也常以為,糖尿病是因含「醣」食物才會引起。台中慈濟醫院營養師楊忠偉提醒,其實「鹽」的攝取更要錙銖計較。
55歲楊先生原來就有高血壓,一天服用壯陽藥想一展雄風時,發生突發性左側肢體麻木至急診就醫。經醫師問診發現,楊先生過去有高血壓病史,但並沒有規則使用藥物或做飲食控制,急診測量收縮壓時甚至高達200毫米汞柱。
45歲劉姓工程師平時因為工作忙碌,下班後與朋友享受美食、打手遊是最大的紓壓方法,平時雖常有疲勞感且體重不斷增加,也沒太在意。一直到體檢發現一片紅字,腰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都不符合標準值,驚覺已被診斷為罹患代謝症候群。
你有嘗試過「間歇性斷食」嗎?如近年流行的168斷食法或52斷食法,是以不同時段的限制進食,來達到可能幫助減重的效果;但你的「可進食時段」是選在早上還是晚上呢?
50多歲林女士因慢性疲勞就醫,醫師發現其肝指數過高,懷疑是代謝性脂肪性肝炎所致,轉診至安南醫院消化科門診治療。經血液與肝切片檢查後確診,經藥物治療後並配合減重5公斤後,患者肝指數恢復正常,疲勞症狀也隨之解除。
很多人期待中秋節烤肉,但卻又怕自己節後變胖,體重直線上升不打緊,還影響健康。其實,烤肉也可以不用怕發胖!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善用烤肉小技巧,懂得選對烤肉食材、餐點正確分配,就可控制熱量,健康烤肉不發胖。
大眾刻板印象中「肥胖」的萬惡之首來自於「油脂」,但脂肪其實是人類必須的營養素。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游能俊自身曾BMI大於30,屬於醫學認定的「肥胖」標準,但他在《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書中說明,食物脂肪對身體有益,即使想要減重,也不該偏廢,應慎選食材和食用油適當攝取,避免營養失衡。以下為原書摘文:
明明吃的都跟以前一樣,不少民眾卻發現褲子越來越緊,體重計數字只升不降,該怎麼辦?營養師程涵宇提醒,研究發現在中年以後,一般人每年約會增加0.5~1公斤,雖然這個數據看起來很無害,可是如果算成10年來看,相當於額外增加5~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