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報告「腎功能有紅字」是慢性腎病嗎?專家曝1圖表:該這樣看
2022/12/22(2022/12/22 16:31更新)
本篇文章目錄
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黃尚志呼籲,目前政府有提供成人預防保健「健康加值」方案,當中包含免費腎功能篩檢服務。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每年1次健檢服務。
延伸閱讀:
腰子不好?腎臟科醫師教「慢性腎臟病」照護3關鍵,甩開洗腎宿命
腎臟病「4大高風險族群」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預防早期腎病可減少患者接受透析治療的風險,尤其是針對「三高」、「吸菸」、「長期服用止痛藥者」或「肥胖」等4大風險族群,及早發現介入照護,透過減重、改變生活習慣以及控制三高等方式,降低腎臟負擔。
- 三高者:由於高血糖、血壓、血脂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三高患者罹患慢性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近4倍。
- 吸菸者:吸菸會破壞腎臟結構,甚至引發俗稱「泡泡尿」的蛋白尿,而蛋白尿在初期難以用肉眼觀察,需要透過尿液檢查才能進一步分析。
- 長期服用止痛藥者:慢性疼痛患者若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可能會造成腎臟的傷害,甚至引發急性腎損傷,因此更需要定期追蹤腎功能。
- 肥胖者:正常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18.5~24之間。若BMI大於24屬於過重、大於27即是肥胖症。過重或肥胖也會加重腎臟的代謝負擔。因此除了積極控制體重,更要定期追蹤腎功能。
「尤其是三高族群,所占比例過半,風險更不可輕忽!」他特別強調,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當出現5大症狀: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可能已進展至腎病末期,恐已錯失早期介入、保護腎臟功能的黃金時機。
延伸閱讀:
腎臟差止痛藥別亂吃!醫警告:誤食「這成份」恐洗腎
我有慢性腎臟病嗎?簡單2檢查知道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走到末期腎臟病,可以因為老化而走,但不要因為腎臟壞死而走;此外,避免引起腎臟併發症影響嚴重生活,可藉由定期檢查,了解自身腎臟健康。」
他建議民眾,平時進行健檢或免費腎功能篩檢時,可透過「抽血」與「驗尿」2大檢查項目,追蹤「腎絲球過濾率」與「蛋白尿」數值,透過數值交叉比對,了解自身腎臟病風險:
- 「早期」慢性腎臟病徵兆:數值落在黃、橙色區塊
- 「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數值落在紅色區塊
台灣高齡化時代近在眼前,據國健署202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顯示,40~64歲以上有接受健康檢查者達6成以上,但在進一步追蹤治療方面,仍有努力空間。台灣腎臟醫學會慢性腎臟病防治整合委員會主委邱怡文表示,「若民眾檢查報告有紅字,下一步是到醫院尋求協助,以持續追蹤腎功能」,即是目前針對腎臟病防治衛教的宣導目標。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