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老年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引起骨頭上的疼痛,都可以藉著服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而達到抗發炎效果,使疼痛能得到緩解,也因為其效果神速,而且服用的人會精神變好而贏得「仙丹」的美名。正常人本身有一內分泌的器官稱為腎上腺,位於腎臟上方,左右各一,腎上腺所分泌的賀爾蒙其中之一,就是可體松,俗稱的類固醇。坊間常有一些標榜治療關節酸痛的用藥,有些藥者或醫生會在其內添加類固醇成份,而未告知使用者,若長期自我使用類固醇會干擾自身可體松的分泌,而可體松在體內的濃度過多或不足都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濃度過高可能造成食慾變好體重增加,身軀變胖,尤其是腹部,四肢則變得較細瘦,主要是脂肪移積到腹部所致,也會造成鹽分及水份的滯留而造成高血壓;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糖尿病高血糖血症等,但如濃度不足,可能會造成患者食欲不振、影響消化吸收,造成患者終日無力。類固醇既可殺人又可救人,在有經驗的醫師謹慎使用下就是治病救人的恩物,但使用不當卻是殺人的利器。濫用類固醇固然不對,但碰到當用類固醇才能控制的疾病,基於考慮,必需使用類固醇時,病人應信任專業人員,萬不得已時還是要面對藥物的一些負作用,否則可能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瘦素抵抗致胖 每日運動15分可減肥?

瘦素抵抗致胖 每日運動15分可減肥?#肥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什麼?!體重增加可能不是你的錯?美國加州大學臨床兒科教授羅伯特•勒斯蒂格,在新書闡述了一個全新的科學理論。他說,吃得過飽和休息什麼都不做的行為,不是一種軟弱的表現,是因為吃了太多糖引發的荷爾蒙問題。他把矛頭指向瘦素的激素,它就像食欲的自動調溫器。有兩個飢餓激素在體內,一個是瘦素工程,以減少食欲,另一個是它的合作夥伴,生長素,可增加食慾。當你進食一定的食物,你的脂肪細胞釋放瘦素,有效地指示大腦和遲鈍的胃口,是時候停止進食。但勒斯蒂格教授警告,若是愛吃甜食,這過程可能會失控。許多年來,科學家認為肥胖可能是由於瘦素短缺,體重超重的人根本沒有收到這些細胞釋放的訊息。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肥胖的人有足夠的瘦素,若你越胖,就會越多,但這可能是瘦素抵抗,這意味著在大腦中的細胞不再讀取瘦素的信號,說你的胃已經飽了,不管你繼續吃多少食物。恐慌會讓大腦發出指示,增加能量儲存,鼓動強大的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渴望。因為這些都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形式,節約能源的使用,抑制從沙發上起來和起床去跑步的衝動。食物的渴望更加激烈,無法抗拒的,因為瘦素應該是抑制愉悅和享受的感覺。這時你就要從食物中獲得通過抑制大腦化學物質多巴胺的釋放,幫助降低食慾。但如果你是瘦素抵抗,不管你吃了多少,還是會想一直品嚐美味。勒斯蒂格教授表示,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超重的人這麼難停止進食。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工作,是什麼原因導致瘦素抵抗。但現在教授勒斯蒂格和他的團隊已經能夠證明,高糖飲食導致的激素的高峰,這是需要清除糖的血液進入脂肪存儲。教授斯蒂格認為胰島素抵抗觸發瘦素抵抗,最重要的是,他發現,通過降低胰島素水平,它可以提高瘦素信號,停止渴望,觸發減肥。斯蒂格教授解釋說,瘦素抵抗,糖是根本。勒斯蒂格教授認為,減肥的關鍵是扭轉瘦素抵抗。所以,若你想瘦,可以在烹調時,減少糖的三分之一,每周吃一次甜點做為獎勵。每天15分鐘的運動,教授斯蒂格說,每天15分鐘是足夠的,以提高你的胰島素敏感性。雖然你可能看不到下降的秤上,通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水平,鍛煉,提高瘦素信號。還有別站著吃東西,勒斯蒂格教授說,這意味著你將進食速度快,飽足的信號就會沒有時間進入。

醫訊/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

醫訊/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體重過重或肥胖者,罹患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都比健康體重者要多,所以做好體重控制,比較可以擺脫慢性疾病帶來的威脅。所以,中國醫大醫院台北分院將舉辦「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邀請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國陽主講。該單位歡迎病友及家屬、民眾參與。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布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 名稱: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時間:101年12月27日(四)下午19:00~20:00地點:中國醫大醫院台北分院 1樓大廳衛教區(台北內湖路2段360號)洽詢:02-2791-9696轉1008

醫訊/當醫學遇見藝術~從藝文談健康保健

醫訊/當醫學遇見藝術~從藝文談健康保健#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艱深難懂的醫學,若能經過一張張美麗的名畫來說明,將會是有趣且生動的,既可以充實藝文與藝術美學知識,又可以增實用長健康醫衛保健方法。有鑑於此,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特舉辦心靈成長講座「當醫學遇見藝術-從藝文談健康保健」,將邀請台大醫學院內科張天鈞教授演講,他也是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內科主治醫師,他將分享克林姆特「女人的三個年齡階段」講女性如何抗老、塞尚的自畫像談禿頭的治療,由侯賓「亨利八世肖像畫」介紹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梵谷名作「向日葵」及「夜的咖啡屋」談及健康保健的關係。經由欣賞一張張名畫,度過一個充滿藝術的夜晚,也學得寶貴的保健知識。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當日18點發「號碼牌」,18:40憑牌依序進場,18:45開放自由入座,額滿為止。名稱:當醫學遇見美學-從名畫談健康保健時間:101年12月28日(五)下午19:00~21:00地點:玄空圖書館本館(台北松山區敦化北路120巷9號,近文湖線南京東路捷運站)4樓禮堂洽詢:02-2713 6165轉342 推廣組

肥胖不是我的錯! 腸道細菌惹的禍?

肥胖不是我的錯! 腸道細菌惹的禍?#肥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你知道嗎,你的肥胖可能是由於腸胃裡某種細菌引起的,而不是吃太多,運動太少。這項突破性的研究顯示,飲食改變了在胃裡的微生物可以對抗的條件。這項實驗替老鼠注射細菌長達10周,結果表示,這細菌對人類肥胖的發展是有利的。研究人員研究抗肥胖的老鼠們,發現這些老鼠儘管一邊被餵食豐盛的食物一邊活動,身材依舊苗條。然而,當這些老鼠被注入人類的細菌腸桿菌後,他們很快就變肥胖者。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報告就指出,腸桿菌是第一個被發現與肥胖有關係,且在腸道病態的肥胖志願者裡大量的被發現。美國科學雜誌在今年初報導,研究作者之一的趙黎平,採取食用發酵益生菌的食物,像是苦瓜,來調整腸道細菌平衡,兩年後他就掉了3石1磅的體重。自1980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肥胖人口至少增加了一倍以上。而根據2008 年的數據統計,全球超過500萬成年人遭受這種處境。科學家們在最新的論文中就表示,希望未來的研究,能夠在人類身上找出更多誘導肥胖的細菌。

高血壓成死亡殺手 吸菸、酗酒也上榜

高血壓成死亡殺手 吸菸、酗酒也上榜#肥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1990至2010年43個造成人體健康風險的研究,在2010年,全球超過900萬人死於高血壓,也讓高血壓成為了健康方面的最大風險,吸菸和酗酒則是排名第二和第三。而在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南部,高BMI是主因,全球就有超過300萬人死於肥胖,比起死於營養不足多出了三倍人口。醫學雜誌The Lancet發表的這項研究,是由一個國際財團的科學家們在2010年進行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倫敦帝國學院的馬吉德‧埃札蒂教授表示,整體而言,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日益沉重的負擔,導致成人慢性疾病,如癌症,心髒病和糖尿病的疾病與傳染病相關的風險,並且要在孩童身上減少這負擔的風險因素。在西歐跟北美高收入國家,吸菸,包括二手菸,是危險因素的最大負擔,在2010 年佔了全球630萬死亡人數。而在2010發病到死亡的壽命損失年,飲食危險因素和缺乏運動共佔了十分之一,其中最顯著的飲食問題是吃下太多的鹽分和缺乏水果。埃札蒂說,好消息是,有很多方式可以減少疾病的風險。為了降低高血壓的負擔,我們需要調節食物裡的鹽含量,更常攝取新鮮水果和蔬菜,還要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目前全球排名中,營養不良的問題下降的,因為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進步,但這在非洲仍是個主要問題。

進補小心補進脂肪 肥胖提高疾病風險

進補小心補進脂肪 肥胖提高疾病風險#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來低溫一波波來襲,在這冷颼颼的天氣裡,許多人認為冬令就是要進補,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火鍋變成大家驅寒的熱門飲食選項。然而,千萬別小看它們所帶來的高熱量,當心脂肪、肥胖悄悄地上身。研究顯示,體脂肪過多易促使全身性發炎並釋放危險細胞因子,導致血管內壁受損,形成血管功能障礙。肥胖除了提高多種疾病的風險外,亦可能與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癌症有相關性,因此體重控制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民眾應養成定期自我監測體重的習慣,時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另外,規律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加熱量消耗及基礎代謝率,對於慢性病亦有顯著的改善,亦可減重及改善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建議民眾以漸進式增加健走運動量。健走既簡單又輕鬆,但只走到「喘」,不代表已達到運動效果,若體能允許,至少要連續走1小時,才能有效訓練心肺功能與肌耐力。在走路的當中,必須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自然擺動,以正確的姿勢,才能達到運動保健效果,不致造成另外的運動傷害。若有任何相關問題,可洽詢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

只是胖了點?肚子變大恐是低惡性度卵巢癌

只是胖了點?肚子變大恐是低惡性度卵巢癌#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妳最近肚子也變大了嗎?別再賴給肥胖了!一位70歲陳姓婦人,因為最近變胖加上肚子越來越大,決定到中醫科求診,請求埋針減肥,但醫師幫她觸診後,發現肚子裡可能有腫瘤,建議她至婦產科門診檢查。經檢查後發現陳女士腹腔內竟有一個16公分腫瘤,罹患低惡性度卵巢癌!目前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並已出院。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丁大清醫師表示,肚子變大可不一定是「發胖」!所謂低惡性度卵巢癌就如同一般良性或惡性卵巢腫瘤一樣,沒有明顯的特異症狀,大部分的病人只會感覺到下腹部不適或有漲漲的感覺,只有少數會出現腹痛、便祕、消化不良等症狀,由於通常不會有陰道出血的狀況,因此容易被忽略,誤以為只是腸胃不適或肥胖,致難以早期發現。如何診斷低惡性度卵巢癌?丁大清說,如果內診時發現有子宮旁的腫塊,需要用超音波掃描看看是什麼東西;如果不是單一囊狀瘤,而是有中膈、有乳突狀贅生物、有實心部份、雙側性、有腹水…等情形,就要懷疑有可能是低惡性度卵巢癌。低惡性度卵巢癌,在組織學上有癌症的型態,但缺乏腫瘤侵襲的證據,在臨床上的預後較「上皮性卵巢癌」為佳,根據統計整體的五年存活率可超過80% 。丁大清補充,低惡性度卵巢癌的預後比一般卵巢癌好的多。平均追蹤七年後,第一期的存活率高達99%,就連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存也還高達92%。並特別強調不論存活率多高,術後的追蹤都非常重要,因為低惡性度卵巢癌容易在多年後復發,不像一般卵巢癌,很少在五年以後還會復發,所以,適當的處理和長期的追蹤,是保障病患健康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