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準備吃春節大餐 等等!你有在運動嗎?

準備吃春節大餐 等等!你有在運動嗎?#肥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臺灣近年來生活素質提昇以及飲食習慣西化,肥胖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肥胖可能導致的疾病相當多,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腦中風、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孕、痛風、退化性關節炎、脂肪肝、膽結石、癌症等等,都和肥胖有極密切的關聯。目前肥胖症最常用的測定體內脂肪含量的方法之一是從個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理想體重BMI在18.5到24之間、超重BMI在24到27間、肥胖BMI 27以上; BMI能直接反映絕大部分成人體內脂肪的百分比,但對於健美愛好者或者孕婦之類的特殊群體不適用,而需要採用其他方法,如腰圍測量。肥胖症的主要治療就是飲食控制和運動,飲食控制能在短期內使體重明顯下降,但之後如何維持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規律的身體活動是健康體重管理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身體活動可以預防「復胖」,更重要的是,對於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都有顯著的效益。依國民建康局建議,成人只要每週運動累積達150分鐘、兒童每日運動累積60分鐘,就能有足夠的運動量,成人每天運動30分鐘,可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只要每天持之以恆,健康體能就會大大地提昇。

超級愛健康/胖不能怪我?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致胖因子!

超級愛健康/胖不能怪我?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致胖因子!#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知道該怎麼減肥嗎?不外乎少吃多動,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就能有效控制體重嘛!不過說是很簡單啦,執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要很有毅力才可以。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肥胖因素除了是自己的原因,吃得多、動的少、基因遺傳以外,還有一些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誘因導致你肥胖?不要再怪我變胖了,其實是生活中有太多的肥胖因子,這些危險因子為什麼會導致肥胖? 其實你我的生活當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致胖因子,化學教授吳家誠說,這些導致我們肥胖的因子,包括:環境荷爾蒙(三丁基錫、雌激素、雙酚A、塑化劑、鎘)、用餐的環境、季節變換、食物選擇太多等都是原因。環境荷爾蒙為什麼會導致肥胖?吳教授解釋,環境荷爾蒙是指進入生物體內後,會產生類似荷爾蒙的作用,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及功能,造成新陳代謝變慢,環境荷爾蒙占據年輕女性雌激素受體,新陳代謝症候群造成肥胖。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含有這類的環境荷爾蒙,如:泡棉及塑膠用品、保健品、藥品、化妝品含有雌激素。女性使用的豐乳霜、豐乳膏大多含有雌激素。某些沐浴乳為了讓香味持久會添加定香劑,軟性玩具、塑膠袋、香水、指甲油,塑膠椅、人造皮沙發,都可能含鄰苯二甲酸酯。含有雙酚A的產品,包括玩具、運動水壺、可微波食品容器、感熱紙、回收紙類產品、可拋棄式咖啡杯塑膠蓋等應避免接觸這類產品。用餐的環境會導致肥胖嗎?對此,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聽音樂的人會增加胃口。而速食店燈光好、音樂強;反之音樂慢會讓進食量變小。季節變化也是成為肥胖的因素之一,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人在秋季比春季平均多攝入220卡的熱量,而且還容易感到饑餓,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人們延續下來的習慣,過去的人們必須在這個收穫的季節增加自己的脂肪儲備,以預防食物貧乏的冬季。容易造成局部脂肪堆積,體重約可能增加至12%。不只食物,色彩鮮豔的餐盤也容易肥胖,色彩鮮豔的器皿,色彩鮮豔的餐具及陶瓷用具的彩色釉面含有金屬鎘,盛裝酸性物質時,就會溶解出來,為肥胖帶來一定風險,所以我們儘量不選擇過於鮮豔的器皿。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706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老年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引起骨頭上的疼痛,都可以藉著服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而達到抗發炎效果,使疼痛能得到緩解,也因為其效果神速,而且服用的人會精神變好而贏得「仙丹」的美名。正常人本身有一內分泌的器官稱為腎上腺,位於腎臟上方,左右各一,腎上腺所分泌的賀爾蒙其中之一,就是可體松,俗稱的類固醇。坊間常有一些標榜治療關節酸痛的用藥,有些藥者或醫生會在其內添加類固醇成份,而未告知使用者,若長期自我使用類固醇會干擾自身可體松的分泌,而可體松在體內的濃度過多或不足都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濃度過高可能造成食慾變好體重增加,身軀變胖,尤其是腹部,四肢則變得較細瘦,主要是脂肪移積到腹部所致,也會造成鹽分及水份的滯留而造成高血壓;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糖尿病高血糖血症等,但如濃度不足,可能會造成患者食欲不振、影響消化吸收,造成患者終日無力。類固醇既可殺人又可救人,在有經驗的醫師謹慎使用下就是治病救人的恩物,但使用不當卻是殺人的利器。濫用類固醇固然不對,但碰到當用類固醇才能控制的疾病,基於考慮,必需使用類固醇時,病人應信任專業人員,萬不得已時還是要面對藥物的一些負作用,否則可能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瘦素抵抗致胖 每日運動15分可減肥?

瘦素抵抗致胖 每日運動15分可減肥?#肥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什麼?!體重增加可能不是你的錯?美國加州大學臨床兒科教授羅伯特•勒斯蒂格,在新書闡述了一個全新的科學理論。他說,吃得過飽和休息什麼都不做的行為,不是一種軟弱的表現,是因為吃了太多糖引發的荷爾蒙問題。他把矛頭指向瘦素的激素,它就像食欲的自動調溫器。有兩個飢餓激素在體內,一個是瘦素工程,以減少食欲,另一個是它的合作夥伴,生長素,可增加食慾。當你進食一定的食物,你的脂肪細胞釋放瘦素,有效地指示大腦和遲鈍的胃口,是時候停止進食。但勒斯蒂格教授警告,若是愛吃甜食,這過程可能會失控。許多年來,科學家認為肥胖可能是由於瘦素短缺,體重超重的人根本沒有收到這些細胞釋放的訊息。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肥胖的人有足夠的瘦素,若你越胖,就會越多,但這可能是瘦素抵抗,這意味著在大腦中的細胞不再讀取瘦素的信號,說你的胃已經飽了,不管你繼續吃多少食物。恐慌會讓大腦發出指示,增加能量儲存,鼓動強大的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渴望。因為這些都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形式,節約能源的使用,抑制從沙發上起來和起床去跑步的衝動。食物的渴望更加激烈,無法抗拒的,因為瘦素應該是抑制愉悅和享受的感覺。這時你就要從食物中獲得通過抑制大腦化學物質多巴胺的釋放,幫助降低食慾。但如果你是瘦素抵抗,不管你吃了多少,還是會想一直品嚐美味。勒斯蒂格教授表示,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超重的人這麼難停止進食。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工作,是什麼原因導致瘦素抵抗。但現在教授勒斯蒂格和他的團隊已經能夠證明,高糖飲食導致的激素的高峰,這是需要清除糖的血液進入脂肪存儲。教授斯蒂格認為胰島素抵抗觸發瘦素抵抗,最重要的是,他發現,通過降低胰島素水平,它可以提高瘦素信號,停止渴望,觸發減肥。斯蒂格教授解釋說,瘦素抵抗,糖是根本。勒斯蒂格教授認為,減肥的關鍵是扭轉瘦素抵抗。所以,若你想瘦,可以在烹調時,減少糖的三分之一,每周吃一次甜點做為獎勵。每天15分鐘的運動,教授斯蒂格說,每天15分鐘是足夠的,以提高你的胰島素敏感性。雖然你可能看不到下降的秤上,通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水平,鍛煉,提高瘦素信號。還有別站著吃東西,勒斯蒂格教授說,這意味著你將進食速度快,飽足的信號就會沒有時間進入。

醫訊/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

醫訊/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體重過重或肥胖者,罹患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都比健康體重者要多,所以做好體重控制,比較可以擺脫慢性疾病帶來的威脅。所以,中國醫大醫院台北分院將舉辦「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邀請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國陽主講。該單位歡迎病友及家屬、民眾參與。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布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 名稱: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時間:101年12月27日(四)下午19:00~20:00地點:中國醫大醫院台北分院 1樓大廳衛教區(台北內湖路2段360號)洽詢:02-2791-9696轉1008

醫訊/當醫學遇見藝術~從藝文談健康保健

醫訊/當醫學遇見藝術~從藝文談健康保健#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艱深難懂的醫學,若能經過一張張美麗的名畫來說明,將會是有趣且生動的,既可以充實藝文與藝術美學知識,又可以增實用長健康醫衛保健方法。有鑑於此,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特舉辦心靈成長講座「當醫學遇見藝術-從藝文談健康保健」,將邀請台大醫學院內科張天鈞教授演講,他也是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內科主治醫師,他將分享克林姆特「女人的三個年齡階段」講女性如何抗老、塞尚的自畫像談禿頭的治療,由侯賓「亨利八世肖像畫」介紹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梵谷名作「向日葵」及「夜的咖啡屋」談及健康保健的關係。經由欣賞一張張名畫,度過一個充滿藝術的夜晚,也學得寶貴的保健知識。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當日18點發「號碼牌」,18:40憑牌依序進場,18:45開放自由入座,額滿為止。名稱:當醫學遇見美學-從名畫談健康保健時間:101年12月28日(五)下午19:00~21:00地點:玄空圖書館本館(台北松山區敦化北路120巷9號,近文湖線南京東路捷運站)4樓禮堂洽詢:02-2713 6165轉342 推廣組

肥胖不是我的錯! 腸道細菌惹的禍?

肥胖不是我的錯! 腸道細菌惹的禍?#肥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你知道嗎,你的肥胖可能是由於腸胃裡某種細菌引起的,而不是吃太多,運動太少。這項突破性的研究顯示,飲食改變了在胃裡的微生物可以對抗的條件。這項實驗替老鼠注射細菌長達10周,結果表示,這細菌對人類肥胖的發展是有利的。研究人員研究抗肥胖的老鼠們,發現這些老鼠儘管一邊被餵食豐盛的食物一邊活動,身材依舊苗條。然而,當這些老鼠被注入人類的細菌腸桿菌後,他們很快就變肥胖者。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報告就指出,腸桿菌是第一個被發現與肥胖有關係,且在腸道病態的肥胖志願者裡大量的被發現。美國科學雜誌在今年初報導,研究作者之一的趙黎平,採取食用發酵益生菌的食物,像是苦瓜,來調整腸道細菌平衡,兩年後他就掉了3石1磅的體重。自1980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肥胖人口至少增加了一倍以上。而根據2008 年的數據統計,全球超過500萬成年人遭受這種處境。科學家們在最新的論文中就表示,希望未來的研究,能夠在人類身上找出更多誘導肥胖的細菌。

高血壓成死亡殺手 吸菸、酗酒也上榜

高血壓成死亡殺手 吸菸、酗酒也上榜#肥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1990至2010年43個造成人體健康風險的研究,在2010年,全球超過900萬人死於高血壓,也讓高血壓成為了健康方面的最大風險,吸菸和酗酒則是排名第二和第三。而在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南部,高BMI是主因,全球就有超過300萬人死於肥胖,比起死於營養不足多出了三倍人口。醫學雜誌The Lancet發表的這項研究,是由一個國際財團的科學家們在2010年進行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倫敦帝國學院的馬吉德‧埃札蒂教授表示,整體而言,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日益沉重的負擔,導致成人慢性疾病,如癌症,心髒病和糖尿病的疾病與傳染病相關的風險,並且要在孩童身上減少這負擔的風險因素。在西歐跟北美高收入國家,吸菸,包括二手菸,是危險因素的最大負擔,在2010 年佔了全球630萬死亡人數。而在2010發病到死亡的壽命損失年,飲食危險因素和缺乏運動共佔了十分之一,其中最顯著的飲食問題是吃下太多的鹽分和缺乏水果。埃札蒂說,好消息是,有很多方式可以減少疾病的風險。為了降低高血壓的負擔,我們需要調節食物裡的鹽含量,更常攝取新鮮水果和蔬菜,還要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目前全球排名中,營養不良的問題下降的,因為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進步,但這在非洲仍是個主要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