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可怕的肥胖疾病鏈

可怕的肥胖疾病鏈#肥胖

各位胖哥胖妹要注意了,與肥胖有關的疾病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高血壓、糖尿病之外,如果平常睡覺時鼾聲如雷,白天又經常嗜睡,此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這很可能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而且這一個疾病與代謝機能疾病如糖尿病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謂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是患者在睡夢中,會反覆出現短暫缺氧的現象,近年來,許多研究均發現,缺氧會引發胰島素抗力,增強交感神經興奮,改變下視丘、腦下垂體和腎上腺的功能,產生各種發炎物質,使得葡萄糖代謝缺損,因而被懷疑可能是糖尿病的前身。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患者在睡眠時,上呼吸道的肌肉張力變小,造成呼吸道的部份或完全阻塞,呼吸不暢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睡眠中心主任杭良文醫師認為,間歇性的缺氧勢必會影響睡眠品質,晚上睡不好,到了白天,注意力無法集中,孩童的學習能力降低,成人開車易出車禍,血壓也比較不穩定,除了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所引起的白天過度嗜睡症狀更是容易造成交通或工安意外的主要原因。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葡萄糖代謝缺損的證據,近十年來有增加趨勢。美國一項大規模的睡眠心臟健康研究發現,在排除肥胖因子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糖尿病仍有獨立的相關性。另有動物實驗指出,被引發糖尿病的動物在睡眠中,對低血氧及高二氧化碳反應會產生抑制現象,使得呼吸終止。人類實驗也證實糖尿病人合併神經病變時,會增加中樞及減低週邊化學接受體對二氧化碳的刺激,造成呼吸反應下降。另外,根據瑞典一個大型研究針對2668人的調查,經過十年追蹤發現,習慣打呼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沒有打呼習慣者高多出許多。因此杭醫師歸納出:肥胖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自律神經病變、代謝機能失調所形成的糖尿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不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勢必會形成危險的惡性循環,不容輕忽。病患應及早諮詢睡眠醫學的專業醫師,必要時應做徹底的睡眠檢查,找出真正的病因,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病患可以選擇佩戴適合的陽壓睡眠呼吸器、口內矯正器或手術治療,降低呼吸障礙指數,改善患者心血管狀況,針對白天嗜睡的症狀治療,可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改善,以提高大腦覺醒程度,維持患者日間的清醒並集中精神,以避免因過度嗜睡造成的意外傷害。隨著逐漸增加的流行病學調查及資料,睡眠呼吸中止症與糖尿病等代謝障礙的相關性日益清楚,我們雖然不能武斷地推論所有的糖尿病人皆源於阻塞型呼吸中止症,但睡眠呼吸中止絕對會影響新陳代謝。因此,及早有效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可改善睡眠品質,對預防人類兩大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也提供了一條清楚的道路。

不當以成藥減重等於服毒自殺

不當以成藥減重等於服毒自殺#肥胖

坊間成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減重方式雖然能達到短期減重的效果卻對身體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目前坊間成藥的減重機轉與副作用【興奮劑】緊張、失眠,曾因利用其厭食,當作提神減肥之用,由於濫用副作用大於減肥,衛生局已禁用。【利尿劑】會導致嘔吐、虛弱、血壓下降、腎功能破壞等隱憂,且皮膚變差。【瀉藥】會導致貧血及胃腸病變、皮膚變差、無法專心,一但停用,體重馬上竄升,甚至影響排便功能。【膨脹劑】將造成維生素與礦物質缺乏,過量服用可導致血管壁增厚。【減肥茶】易致營養不良或虛弱,導致面色很菜、精神差,瘦下來也不見得美。【吃肉減肥】對心臟、高血壓者不宜,且易增加腎臟負擔,長期食用可能造成骨質疏鬆、抽筋,酸中毒。【飢餓法】不能持久,且造成體內蛋白質、水份和電解質大量流失。對症下藥才能健康享瘦不復胖 個人體質檢測的目的是了解個人荷爾蒙分泌狀況與身體各腺體分泌的比例,例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胰島素等腺體的分泌,以找出個人肥胖因子,一旦找出亂源, 就能以雞尾酒減重法調配您的個人專屬減重配方。 唯此法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與經驗的累積才懂得如何搭配,達到短期減重又不威脅健康的效果,另外,華麗減重醫學中心還會依照個人對醣類、蛋白質、脂肪等不同的代謝功能,教導您一套維持不復胖的個人飲食習慣。 肥胖是種慢性文明病,研究顯示,健康的人至少能夠比肥胖的人平均多活十年,但是不當的減重反而會失去減重的基本意義,若您的 BMI 值> 24 ,請為健康而減重,若您的 BMI 值介於 24 與 20 之間;亦可為美觀而減重。

中年男人暴肥,甲狀腺機能低下作祟

中年男人暴肥,甲狀腺機能低下作祟#肥胖

甲狀腺問題因為好發於女性,因此當發生在男性身上,常常會被誤診而耽擱醫治的最佳時機。台北市58歲男子,身體機能驟變,體重突然上升到100多公斤,之前在醫院治療了八、九年的期間,使終無法找到真正的原因,日前到健診中心接受全身健康檢查,發現有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情況,經過追蹤及對症治療,才恢復原本的健康和體重。哈佛健診專業預防中心 劉士銘院長表示,肥胖的原因很多,當您有疲倦嗜睡、便秘、憂鬱水腫,而且體重突然直線上升等情況時,要小心是否是甲狀腺機能低下所造成的問題。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是所謂甲狀腺機能亢進,在甲狀腺荷爾蒙分泌過剩的情況下,會出現外觀明顯的三大症狀,甲狀腺腫大、頻脈及眼球突出的情況。然而,甲狀腺低下症常是漸漸產生的,初期症狀不是很明顯,且好發於女性,男性發生此問題時,常被誤以為其他原因引起,因此,當患者產生嚴重虛胖、四肢肌肉無力等症狀時,很容易被誤診成代謝或是營養失調的問題。甲狀腺低下有多種原因,劉士銘院長表示,一種是先天性腦下垂體分泌障礙的問題,另一種是甲狀腺炎,用藥過量或手術過當,而轉成的低下症。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檢查方式來診斷,甲狀腺方面的問題,通常會利用四碘甲狀腺素(T4)及甲狀腺刺激素(TSH)的分析來檢驗。劉士銘院長並指出,臺灣醫院門診就醫病人太多,導致部分醫師無法在門診中立即判斷出病因,民眾可以考慮透過完整週期性的健康檢查,得到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方向。

小心脂肪肝導致糖尿病

小心脂肪肝導致糖尿病#肥胖

脂肪肝俗稱「肝包油」,一般人常誤以為是肝臟被一層油包裹著,但實際上則是肝細胞內的脂肪空泡「浸潤」整個細胞的5%以上。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許多種,在台灣,脂肪肝大部分是因為「肥胖」或「喝酒」所造成的。目前針對國內成年人口脂肪肝的盛行率調查顯示,約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有代謝性脂肪肝,由此可知,脂肪肝已漸成國人常見的肝臟疾病。蘇景傑醫師表示在脂肪肝的診斷並不困難,在「腹部超音波」的檢查下,脂肪堆積過多的肝臟在超音波下比起其他的臟器會呈現較白的顏色,因此簡單的腹部超音波檢查即可診斷脂肪肝。有脂肪肝的病人,大部分不會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在血液的生化檢查上,脂肪肝病患血清中之肝功能指數可能正常,也可能升高。由此可知單從抽血是無從診斷脂肪肝的。至於糖尿病,在台灣目前盛行率約為6%,換算成全國人口,約有一百多萬的國人患有糖尿病。其在民國92年的十大死因中排行第四位,雖然與91年排行相同,但死亡數增幅卻是超過一成。目前在耕莘醫院所作的一項初步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人,在經過耐糖試驗後,其血糖耐受性會有影響。發現同樣是脂肪肝,合併有肝功能異常的病人比起肝功能正常的病人,雖然其空腹血糖沒有太大差異,但在作了耐糖試驗後,有肝功能異常的病人較易出現耐糖不良,而這些耐糖不良的病人,根據研究,日後變成糖尿病的機會會大大地增加。因此,傳統上大家認為脂肪肝並沒什麼,但實際上它可能已經影響正常身體中的糖份代謝。由於這些病人在普通的空腹血糖檢查並沒有太大問題,因此對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必須加以口服耐糖試驗,才能提早發現糖份代謝的異常。當然如果早期發現有異常,為了預防其日後變成糖尿病,最好的辦法並不是吃藥,根據最近在美國所作的一項預防糖尿病的研究顯示,飲食控制加上規律的運動,可以使得已出現早期糖份代謝異常的病患,日後變成糖尿病的機會減少58%。

大肚男、小腹婆們小心囉

大肚男、小腹婆們小心囉#肥胖

大肚男與小腹婆們小心囉!你知道腰圍大小與健康有極大的關係嗎?你知道腰圍過粗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嗎?根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於2006年針對台灣41~60歲白領上班族進行的「企業菁英代謝症候群」調查顯示,腰圍過胖與罹患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高達7成!腰圍肥胖代表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性,如果持續無法改善胰島素阻抗性問題,最後將導致肥胖、高血糖、血脂異常、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相關症狀及疾病。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擴大民眾對於代謝症候群的認知,舉辦代謝症候群認知競賽活動(http://1000-love-ms.itake.com.tw/Active2/Index.asp)。活動將發出超過五萬元高額獎金與獎品,歡迎大家挑戰人氣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之五項危險因子:1.腰圍過粗、2.血壓偏高、3.空腹血糖偏高、4.三酸甘油酯偏高、5.好的膽固醇偏低。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即為高危險群,符合三項以上,就可認定為代謝症候群。而腰圍是唯一外顯且最簡易測量的危險因子,因此,遠離代謝症候群的第一要件便是堅守腰圍「男性不過90公分、女性不過80公分」的標準。《代謝症候群宣導網站》http://www.1000-love-ms.org.tw/

什麼!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

什麼!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肥胖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民國91年之後,糖尿病已躍升至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而且其發生率是年年上升,而為了加強宣導,特訂定每年11月14日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根據研究顯示,35歲以下人口正是糖尿病增加最快速的族群,並且男性增加速度遠比女性為快,顯示糖尿病的威脅已明顯影響至年輕人的健康,是不容忽視的疾病。蔡易昌 醫師表示目前門診中常出現20~30歲年輕人即罹患糖尿病,甚至有些已經出現併發症。造成糖尿病快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肥胖,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1992年糖尿病發病的人當中,有39.2%是肥胖者,到1996年卻變成47.6%是肥胖者,正快速增加中。以前大家都太想要打贏糖尿病,只要血糖高就把藥物劑量加高,劑量增加之後,表面上看來血糖暫時又穩定了,但是過一陣子血糖又升高。這種方法只會讓身體機能越來越依賴藥物,當然離康復就會越來越遠!杏儒中醫指出目前最新治療概念,是先教導患者達到與糖尿病共存,利用中藥使身體機能逐漸恢復,慢慢提高對胰島素的靈敏度,使胰臟製造胰島素的功能改善,降低藥物的依賴性,再進一步減量,甚至是脫離口服降血糖藥物、胰島素注射的生活。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幫助許多患者脫離服藥打針的不方便,正視糖尿病問題並發揮耐心配合醫師所提供的建議,恢復健康就離您不遠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