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專家:沒有所謂的健康胖啦

專家:沒有所謂的健康胖啦#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胖但是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是否代表健康?最近英國的研究指出並非如此,沒有所謂的「健康胖」,並呼籲醫療領域重視體重過重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鼓勵過重者減重。肥胖且代謝健康者冠心病風險增加49%伯明翰大學應用保健研究所的學者分析了350萬名沒有心/血管疾病的英國成年人的電子健康記錄,並依據他們BMI分成四組:體重過輕(BMI小於18.5)、正常體重(超過18但小於25)、過重(BMI超過25但小於30)及肥胖(BMI 30以上),同時記錄他們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症。代謝健康的人被歸類為沒有代謝異常。研究人員大約在5個月後再次檢視這群人的健康紀錄,以評估他們是否有罹患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特別是中風)、心臟衰竭或周邊血管疾病。結果顯示,與正常體重且代謝健康者相比,肥胖且代謝健康者冠心病風險增加49%、腦血管疾病風險高出7%,心臟衰竭危險增加96%。此外,正常體重但有一種以上代謝症狀者,其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心臟衰竭及外周血管疾病風險也比較高。只透過體重評估心病風險不夠過去有相關研究探討「健康胖」,但研究樣本的限制使這個概念一直存有爭議,因此這篇研究透過大量的資料來彌補過去研究的限制,這份研究的樣本數是目前最大的。主要作者Rishi Caleyachetty博士說明,其樣本之大可能反映出「健康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顯然並沒有所謂「健康胖」,醫界不應再使用這個術語,避免誤導民眾而忽視潛在風險。伯明翰大學Neil Thomas教授表示,許多國家目前建議第一線的醫生使用超重和肥胖作為篩選成年人心血管風險的主要標準,但透過體重來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因為看不到代謝症候群而低估了正常體重者的疾病風險。伯明翰大學公共衛生博士Krish Nirantharakumar認為,應該鼓勵肥胖者管理體重,不管其代謝狀況如何,而正常體重但有代謝異常者應定期追蹤心/血管疾病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研究:低臀圍比受孕率可高2倍

研究:低臀圍比受孕率可高2倍#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脂肪分布位置的差異,對女性的健康大有影響。腰臀比例高的婦女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較高,例如癌症(尤其是卵巢癌和乳癌)、膽囊疾病、成人型糖尿病、高血壓、憂鬱症。這些發現有助於解釋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什麼提出婦女腰臀比例若超過0.8就不安全。臀部夠寬 表示未來生小孩時會比較順利像比爾這樣的男人之所以偏愛腰臀比例低的女人,因為這個特點不只說明了女子目前和未來的健康狀況,也洩露她是否容易生養下一代。低腰臀比例意謂這名女子現在不太可能已經懷孕,而她的臀部夠寬,則表示未來生小孩時會比較順利,母親和嬰兒的風險都小。婦女進入停經期後,腰臀比例又回到接近男性的比例,使旁觀者一眼就看出她的年齡和生育能力。腰臀比例還能預測女性的生理狀況:低腰臀比例婦女月經週期比較規則,排卵較為頻繁,如果接受人工受精和試管受精,成功率都比較高。有一項研究顯示,腰臀比例界於0.7到0.79之間的婦女,採用試管受精的成功受孕率是腰臀比例大於0.8女性的2倍。低腰臀比例婦女的孩子認知領域表現更佳關於男人為何特別鍾情低腰臀比例女性,有一項新研究很引人注目。美國醫學博士拉瑟克(William Lassek)和美國人類學和心理學博士高林(Steven Gaulin),檢視數千名婦女的數據,然後做出直截了當的預測:與高腰臀比例婦女的孩子相比,低腰臀比例婦女所生的孩子在認知領域方面表現更佳。臀部與大腿脂肪含有長鏈不飽合脂肪酸(編按:可從亞麻子油、南瓜籽油、核桃油、或深海魚油中獲得),胎兒在妊娠期與哺乳期會從母體吸收,作為大腦發育之用。研究人員主張,既然低腰臀比例的婦女擁有較多長鏈不飽合脂肪酸,能夠在懷孕期和哺乳期供孩子攝取,因此她們的孩子就應該比較聰明。觀察臀圍是否適宜孕育下一代經過控制數個已然存在的變數之後,研究人員果然得到印證其假設的發現。當然,有很多變數可以預測個人一生當中的知覺評量結果,不過就第一印象來說,如果比爾仔細打量某位女子的腰臀比例(可用以預測的線索),而不是她的胸部尺碼,就比較能準確預測選她當配偶是否適宜孕育下一代。當然,比爾擇偶時是否應該考慮其他身體特質,那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想想看:某些女性如何「廣告」自己的進化本領?歷史上最早的整形手術之一,是開刀拿掉女性最下方的兩根肋骨,藉此縮小她們的腰圍。數百年來,婦女早就訴諸人工手段控制自己的腰臀比例,譬如穿著緊身胸衣勒出蜂腰,在臀部位置加襯墊增厚,哪怕曉得胸衣可能造成嚴重內傷也在所不惜。時至今日,我們照樣看到婦女穿著不舒服的緊身內衣,目的還是盡量縮小腰臀比例。《紐約時報》最近刊登的專題報導中,有一張照片上的女子拚命吸氣好穿上她的塑身內衣,藉此大幅凸顯她的臀部線條。當今流行的低腰牛仔褲設計,也是為了凸顯女性的腰臀相對線條。不同的是,以往女性會設法把緊身馬甲藏在外衣底下,不讓人看見,現在的名流和其他婦女則反其道而行,驕傲秀出她們的彈性束腰和其他能凸顯腰臀比例的服裝配件。雖然西方社會所認定的理想體重和胸部尺碼標準不斷改變,但崇尚細腰豐臀似乎是經久不變的渴望。(本文摘自/以貌取人,再也不會看錯人/大是文化出版)

「瘦」不了!國人肥胖居亞洲之冠

「瘦」不了!國人肥胖居亞洲之冠#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2015世界肥胖醫學會資料顯示,我國成人肥胖比例居亞洲之冠,另外,國人10大死因中,有8項死因與肥胖有關,體重與死亡率關係密切,顯示維持健康的關鍵在於良好的體重控制。每到夏天各種減重方法如過江之鯽,其重點不外乎都在維持運動、控制飲食,國人肥胖比例居高不下原因主要在於決心不夠、難以抑制食慾。新藥服用1年可成功減去5%~10%體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肥胖專科醫師林文元教授說明,減重藥物3大作用方式就是抑制食慾、減少腸道吸收或促進新陳代謝,其中對於減重民眾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抑制食慾,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物Lorcaserin在台灣上市,具抑制食慾、減少熱量吸收,進而降低體重成效。Lorcaserin上市以來已累積超過7000例臨床人體試驗數據,數據顯示透過抑制食慾,1年可成功減去原本體重5%~10%,再連續服用1年以上則有近7成以上的試驗者沒有復胖。試驗結果也顯示,同時患有糖尿病的肥胖病患,連續服用Lorcaserin1年後,體重、糖化血色素及空腹血糖也有明顯的改善,糖尿病病情得以獲得更佳的控制。服用新藥可降7%體重、6%體脂為了全面性保障台灣民眾健康安全,Lorcaserin經過為期24週的國內銜接性試驗,每天服用2次24週後可減去5%以上體重的肥胖受試者近6成,減去10%以上體重的肥胖受試者超過2成,平均半年可以降低近7%體重、6%體脂率,並減少6公分腰圍。林文元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物長期使用可降低血壓與血脂、且不影響心跳,適合BMI逾27的人服用。林文元醫師提醒,任何減重藥物都應該是輔助,正確方法仍必須配合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及行為改變,才能長期有效的達到體重控制。

躺著也能瘦?抽脂溶脂常見4大問

躺著也能瘦?抽脂溶脂常見4大問#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什麼人不適合抽脂或溶脂?不適合進行抽脂手術的,包括有:懷孕者、BMI值太高或是肌肉肥大的人、太瘦的人、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皮膚過度鬆弛者,以及全身性過於肥胖的人,應該要先減重之後,再來評估是否進行抽脂雕塑曲線。而一般在進行抽脂或溶脂手術前,醫生都會先抽血檢查,手術前應避免喝酒、抽菸,會引起凝血不良的藥物如阿斯匹靈等也需停用,術後還要穿著塑身衣,以避免抽脂術後所可能出現的腫脹與瘀青。‧ 抽脂或溶脂會讓人皮膚鬆鬆的嗎?不少人擔心進行抽脂或溶脂的雕塑手術之後,會讓皮膚變得鬆垮、失去彈性,因此一直裹足不前,不敢輕易嘗試。事實上,傳統的抽脂手術或許會出現做完皮膚鬆弛的情形,但雷射或冷凍溶脂則幾乎沒有這樣的情形。以雷射溶脂來說,雷射溶脂所產生的熱能,能發揮拉皮緊縮組織的效果,讓皮膚更為緊緻,在燃燒脂肪的同時也解決了皮膚鬆馳問題;至於冷凍溶脂也有緊實結締組織、讓身體膠原蛋白再造等效果,因此不會出現鬆垮的皮膚。反過來說,如果手術前本身皮膚已經非常鬆弛,可以做溶脂或抽脂嗎?答案是不行的,本身皮膚過度鬆弛,在做完抽脂或溶脂手術後,皮膚只會更加鬆弛喔!‧ 抽脂或溶脂後會復胖嗎?可以一做再做嗎?必須再次和大家強調,抽脂手術的目的,主要是減少局部脂肪堆積情形,是雕塑身形並非是瘦身,在體重方面不會有大幅減少,因此沒有所謂復不復胖,而是雕塑完身型是否再度走樣的問題。抽脂或溶脂手術後若能搭配飲食及運動,配合醫師指導方式,當然能夠維持,但若術後沒有好好保持,依舊攝取過多的熱量又不運動,仍然會讓脂肪堆積在小腹等處,雕塑後的身形也會隨之消失。‧ 至於抽脂或溶脂手術可以重複做嗎?如果抽脂的部位是不同部位,只要身體狀況許可,約1到2個月後即可再進行抽脂手術;如果是同一部位,建議需6個月以上的時間,再進行抽脂手術較好,冷凍溶脂則是需間隔三個月以上做一次。(本文摘自/做自己的女王/樂木文化)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得舒飲食是一種防治高血壓的飲食,內容包括多攝取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並降低飽和脂肪、總脂肪、紅肉及甜食的攝取,再配合維持理想體重、選擇新鮮食材自行製備、少吃加工醃漬及烘培食品、善用營養標示、按計畫使用調味料等;一般認為要控制高血壓需藉由藥物,並配合飲食上的調整可將血壓控制得更好!名稱: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時間:2017/9/19(二)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根據公布的105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癌症仍列位第1(28.9%),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分列2、4、5、7及10位(總計高達31.4%)。慢性疾病症狀不明、持續時間長慢性疾病儼然是威脅市民健康的隱形殺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慢性疾病的基本特質為「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長」、「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甚至會造成死亡,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惟有借助「定期的健康檢查」才可發現,絕對不可以認為自己沒有症狀就忽略、拒絕或逃避健康檢查,呼籲在健康檢查後務必配合醫師及醫療人員的指導,才能有效防治慢性疾病。9月底止持身分證或健保卡即可接受健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103家社區基層診所合作,專為臺北市65歲以上的長者辦理成人健檢推廣活動,活動期間自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凡設籍臺北市且今年未做過衛生福利部成人健康檢查的長者皆可持身分證及健保卡到配合活動的診所直接辦理登記及接受成人健檢。善用資訊資源 健康地圖方便查  臺北市衛生局設置了「成人預防保健資源網」(網址:https://ikh.tw/tahe/index.asp ),可以即時查詢臺北市有執行成人健檢的醫療院所地圖,民眾可以善用電腦或行動載具(如手機及平板電腦)上網直接查詢醫療院所電話、地址及所在地等資訊,同時也提供了QR Code掃描及導航功能,使民眾方便查詢。名稱: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時間: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地點:103家醫療院所 https://ikh.tw/tahe/index.asp  

「通血路」不能等!腦中風治療新趨勢

「通血路」不能等!腦中風治療新趨勢#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拯救缺血意識,腦中風治療新趨勢有效降低死亡率!71歲的吳先生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今年2月被家人發現嘴歪眼斜、口齒不清、右側肢體無力,緊急送醫後檢查發現患者左側大腦動脈梗塞,及時接受動脈取栓術,40分鐘內完成動脈血栓清除。病人術後6天康復出院,無明顯的後遺症。動脈取栓比單純使用靜脈注射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成大醫院放射線診斷部醫師施裕翔表示,根據2015年初發表的5大跨國多中心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針對適當的病人,動脈取栓比單純使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與預後,直接動脈取栓打通顱內大動脈梗塞的機率,可達60-90%的成功率,且不會增加額外出血風險,死亡率明顯下降。腦中風是造成殘疾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施裕翔醫師表示,健保針對符合適應症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給付取栓器械費用,經影像檢查診斷為顱內大動脈阻塞且為中度嚴重度者,由臨床醫師評估符合適應症者,即有機會及時接受動脈取栓術,拯救缺血的腦部組織。腦中風是造成殘疾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2016年統計指出,近1.2萬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絕大部分為動脈血栓阻塞血管導致的缺血性腦中風,以往大血管梗塞治療多以藥物及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為主,現增加動脈取栓術的新治療方向。牢記「F.A.S.T.」口訣 把握黃金治療期把握使用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施裕翔醫師提醒,民眾應牢記「F.A.S.T.(快速)」的口訣,除了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Face:臉部嘴歪眼斜」、「Arm:單側肢體無力」與「Speech:說話口齒不清」的症狀外,並要掌握「Time:盡速就醫,確保治療黃金時期」。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為了落實國人的健康減肥以及調整飲食的觀念,在本次團體衛教將由吳詠如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8月25日 星期(五) 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