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市民健康生活照護 提供”視訊”護理指導

市民健康生活照護 提供”視訊”護理指導#高血壓

73歲的黃郭阿嬤19年前車禍完全臥床至今,過去她需要兒子載送至醫院才能獲得所需的健康照護。囿於距離和時間的限制,黃郭阿嬤過去獲得的健康照護總是斷斷續續,甚至會發生無法即時得到所需的健康照護。自從今年4月臺北市政府實施「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以後,在黃郭阿嬤家中裝置血壓測量監測儀器,並有視訊連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客服中心。現在黃郭阿嬤每天可以在家測量血壓,若有異常情形,客服中心的護理人員馬上利用電話或視訊提供關懷和護理指導,並視需要安排醫護人員到府服務或緊急送醫。黃郭阿嬤兒子說因為有這項服務,他們家人現在照護輕鬆,阿嬤安心。臺北市長郝龍斌於18日親自到竹子湖關懷市民黃郭阿嬤,並且視察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試辦計畫執行情況。郝市長表示市民健康生活照護係運用資訊和通訊整合科技,結合市府衛生局與社會局、資訊處、市立聯合醫院及臺北市民間社區服務團體等資源,於98年4月開始在臺北市內湖區、士林區、北投區三區進行「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試辦計畫,在社區設立50個「健康服務站」,以健康服務中心為服務核心;在聯合醫院設立「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客服中心」,提供立即的視訊通訊服務。該計畫截至6月初為止,參與該照護服務市民達359人。接受這項服務民眾可以利用資訊平台照護系統上傳平日血壓量測資料,長期追踪觀察個人健康狀況,透過社區健康服務站設備或個人電腦、手機、個人數位助理器(PDA)等設備,上網查詢個人健康資訊;另外,當民眾血壓量測發生異常時,資訊平台照護系統會自動傳送提醒簡訊給長者與指定之親友,「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客服中心」專業護理人員亦會主動外撥關懷電話,而平日該客服中心則會依民眾需求提供「個人健康諮詢」、「衛生教育諮詢與查詢」、「醫療與社福轉介」、「生活關懷」等多項數位化健康照護服務。該服務方案乃讓民眾在熟悉的社區或居家環境裡獲得具便利性、整合性之健康照護服務資源,以健康管理方式,提升市民健康照護能力,達到健康照護「在地化」及「社區化」的目標。郝市長表示,臺北市政府資訊處曾於98年4月底針對70個受照護之市民進行「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試辦計畫之效益初步評估,結果顯示:接受居家模式照護之市民對於服務整體滿意度達八成四,也有八成二市民願意支持市府繼續推廣及推薦他人使用該服務。臺北市政府將依試辦計畫之實施成效及市民回饋之建議,作為98年底12個行政區設立250健康服務站試辦服務之參考。若需進一步瞭解「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可撥打「1999轉889」查詢。

NG早餐天天吃 代謝症候群上身

NG早餐天天吃 代謝症候群上身#高血壓

早餐是上班族一天工作的活力來源,但您知道嗎?由於上班族的外食習慣,三餐中最清淡的早餐若是沒有慎選,長期吃下來也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上身!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基金會為呼籲國人時時把關腰圍、避免血壓超標,特別邀請7-11超商與康是美一同關心民眾健康,於全台100家特定門市設置社區健康小站,提供免費量腰圍測血壓的服務,並於5/23共送出5000份樂活健康早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同時也是糖尿病衛教學會祕書長蘇秀悅表示,早餐要吃的健康,必須同時注意熱量、脂肪、鹽份的控制,但多數上班族為了圖方便,經常購買早餐店的早餐,而這些早餐往往都以高油脂、高鹽分的烹煮方式。以常見的燒餅油條為例,每一份含有45.6cc的油脂和2g的鹽分,若是天天吃,一個月後相當於灌下1瓶大豆沙拉油和5分之一罐鹽!長期吃下來便會造成血壓攀升,腰圍逐漸增大,久而久之就成為代謝症候群。蘇秀悅主任指出,成年人每天脂肪的攝取量基準值是55公克,鹽則是6公克,三餐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而早餐的攝取比重建議比午餐及晚餐高,一般民眾或是代謝症候群可以選擇便利商店的健康早餐,營養標示都非常清楚,方便計算攝取的熱量、脂肪與鹽份。像是300卡輕卡路里的樂活早餐,可以雞蛋沙拉土司搭配低糖高纖豆漿;若要吃得較營養可選擇500卡的纖食多多樂活早餐,以雞蛋沙拉土司加上鮪魚夾心飯糰,再加上低脂鮮乳,並搭配十二鮮蔬沙拉,以上都是非常健康的選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呼籲,民眾除了慎選健康早餐,也應該定期量腰圍、測血壓,來幫助自己遠離代謝症候群,今年千禧之愛健康基金與7-11統一超商與康是美合作,將社區健康小站規模擴大至100家,5月23日免費樂活健康早餐活動結束後,健康小站仍會繼續設置,民眾可就近利用,詳細門市地點請洽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http://www.1000-love.org.tw/。《關於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有感於國家醫療支出的增加、高齡化社會的來臨,2003年由統一企業、統一超商共同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號召十多位具代表性之醫學、營養、食品科學之專家學者,結合統一企業集團之食品製造優勢及流通平台共同投入預防醫學社會教育。透過廣播、健康講座、研討會、新聞報導、公益廣告、民眾衛教、單張叢書等活動,教育民眾預防慢性病及健康飲食的觀念,受到各方的肯定。更於2006年起,結合產、官、學力量,投入「代謝症候群」的公益宣導,倡導「腰圍八九十 健康常維持」觀念,期待全民能透過健康的飲食及動態的體能活動,一同打擊這個比癌症更具威脅性的二十一世紀生活習慣病。

纖活過端午 三高民眾動手包粽健康吃

纖活過端午 三高民眾動手包粽健康吃#高血壓

端午節將至,大街小巷戶戶包粽子,市面上販售的應景粽子,不論在形狀、顏色、內餡等皆五花八門,古早風味蛋黃粽、東坡玄米粽、五穀栗子鮮肉粽、八寶紫米粽、客家粿粽…十多種市售粽子令人目不暇給,到底該怎麼挑、怎麼吃才能兼顧美味與健康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鄭佾琪營養師表示,市售傳統粽子的熱量一顆約為400-600大卡,平時一碗飯搭配魚肉、青菜,每餐的熱量大約600-700大卡,其中的差別在於光吃粽子,纖維的攝取量過少,而且會吃進較多的動物性油脂,因此民眾選擇粽子時,應把握高纖、少油、低鹽、低膽固醇的原則。舉例來說,常見的市售粽子像是古早風味蛋黃粽、東坡玄米粽、五穀栗子鮮肉粽等,因熱量、脂肪、醣類偏高,鄭佾琪營養師建議民眾應搭配蔬菜與水果,來平衡每餐所需之營養,增加纖維攝取量幫助血脂肪維持在標準值,同時預防大腸癌。■ 三高民眾 慎選食材動手包粽健康吃吃粽子除了注意均衡之外,對於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民眾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過度肥胖、糖尿病或痛風等,更應注重粽子食材的選擇: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是高血壓的民眾:製作傳統肉粽時,應減少約1/2鹽巴及胡椒的份量,同時以沙拉油取代豬油來拌炒內餡,避免攝取過多的動物性油脂,以降低中風的危險機率。過度肥胖或罹患糖尿病民眾:選用脂肪含量較低的食材,如里肌肉、魚類(每餐2-3兩),高湯中盡量少放鹽,使用高湯宜先放置冰箱冷藏,刮去上層浮油,減少油脂攝取。以肉粽當正餐時,最好搭配燙青菜或涼拌青菜,注意肉粽材料中的芋頭、山藥、番薯要和主食做替換,因為這些食材,吃過多都會造成血糖增加。患有痛風民眾:應避免香菇、內臟、胚芽等食材的選用,以及避免大量酒精。此外,建議患有痛風的民眾,宜養成每天喝水3000c.c.的好習慣。另外,鄭佾琪營養師還提醒,如有腸胃不適者,可以將粽子中糯米的份量減少,同時可搭配山楂烏梅茶和綠茶,來幫助消化及消脹氣。■ 「健康養生粽組合餐」食譜為了讓大家能夠輕鬆快樂過端午,北醫附設醫院鄭佾琪營養師提供「健康養生粽組合餐」的材料與做法,以及搭配的食材,小小製作步驟的變化,希望民眾都能「吃得適量、搭配高纖」,健康纖活過端午!【高纖養生粽】熱量295卡;醣類51公克;蛋白質11公克;脂肪5公克;膳食纖維2.5公克;膽固醇15毫克材料: 糙米40公克、糯米40公克、紅棗3公克、山藥20公克、赤肉塊20公克、南瓜30公克、素雞丁10公克、香菇0.6公克 做法: 1.糙米、糯米泡水2小時後瀝乾,南瓜、山藥洗淨去皮切小塊;香菇泡水後,瀝乾備用,紅棗也洗淨備用。 2.將所有材料用油 3 公克及適量的胡椒粉、醬油拌炒,以粽葉包裹後蒸煮 2 小時即可。

高血壓年輕化!腰圍超過八九十 血壓恐異常!

高血壓年輕化!腰圍超過八九十 血壓恐異常!#高血壓

您的血壓健康嗎?根據調查,6成年輕上班族出現血壓異常現象 ,只要腰圍大1吋,血壓可能上升1.57毫米汞柱高 ,若是忽略健康警訊恐淪為「代謝症候群」,10年後有60%機率成為高血壓患者。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擴大發動全省100家健康小站於5月23日早上舉辦通路活動,邀請民眾就近「量腰圍、測血壓」,還可獲贈免費樂活健康早餐。■ 高血壓年輕化 青壯年6成血壓異常許多上班族自視年輕不會罹患高血壓,但根據2002年國健局三高調查顯示,19-44歲青壯族群中,有近1/3高血壓及高血壓前期等血壓偏高異常人口,而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公佈的2008全台地區調查中,更發現20至39歲年輕上班族血壓異常比例已衝破6成,兩次調查樣本雖不盡相同,但仍可看出年輕人血壓異常比例過高,高血壓年輕化現象已發出警訊。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醫師指出,近7成年輕上班族沒有定期量血壓習慣,能正確回答血壓正常值(120/80mmHg) 的僅有1/3,但卻有7成年輕上班族自認血壓狀況正常;以02年三高調查為例,四成高血壓患者甚至不知已罹病。王醫師指出,從未定期量血壓又對血壓認識不清的年輕上班族,是如何判斷自身血壓健康與否?年輕族群不只對血壓健康認識不足更缺乏危機意識。王醫師提出警告,如果一再忽略血壓指標偏高的警訊,長期缺乏控制下,十年後有60%機率可能轉變為高血壓疾病;一但成為高血壓患者,幾乎必須一輩子服用藥物,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隨之增高。■ 年輕族群腰圍與血壓相關性高 腰圍超過代謝症候群標準 血壓恐異常調查發現,年齡層越低腰圍與血壓相關性越高,尤其是20-39歲的年輕族群。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暨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許惠恒理事長指出,腰圍超過代謝症候群標準者,有八成同時發生血壓異常現象,其中20-39歲年輕族群,腰圍若大於90公分,血壓值相對提高,收縮壓可能直逼132mmHg,成為腰圍過大、血壓異常的「代謝症候群」準候選人。代謝症候群為三高疾病前兆,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生活型態不正常、運動量少等造成腹部脂肪增加,便可能成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近期網路調查顯示,6成年輕上班族聽過「代謝症候群」,卻仍有7成無法明確指出四大指標為:腰圍過大、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異常,許惠恒理事長說明,血壓及腰圍是「代謝症候群」中,民眾最容易自我測量的兩項指標,民眾應隨時掌握自己腰圍的變化,而腰圍超標的年輕上班族更應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若有異常就應積極透過飲食與運動來改善。

世界高血壓日 邀您品嚐低鈉健康牛肉麵

世界高血壓日 邀您品嚐低鈉健康牛肉麵#高血壓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於5月17日(星期日)上午在國父紀念館西側廣場舉行「世界高血壓日活動」,提供低鈉衛教觀念闖關,包括:血壓風險計算機、血壓安穩急急棒、找找鈉在哪、低鈉牛肉麵品嚐及健康樂透抽獎站等活動,歡迎市民踴躍參加。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衛生署的統計,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死因排名,仍居十大死因之內第10名,其死亡百分比佔1.4。而96年臺北市死因統計中高血壓疾病,居死因別第11名,其死亡百分比佔0.97。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高血壓者越多,這些高血壓患者中,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者僅一半左右,而其中能好好加以控制的人也僅約半數而已。高血壓治療是長期性的,若不好好控制五年或十年後的合併症,將會引起腦中風、心臟衰竭及腎臟疾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積極推展北市40歲以上民眾接受「血壓、血糖及血膽固醇」三高篩檢,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高血壓的預防著重於日常生活自我健康管理,其預防及非藥物控制方法有:定期檢查血壓,最好自己與家人也學會量血壓。控制食鹽使用量。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戒菸、少喝酒。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應養成習慣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今年的「世界高血壓日」為5月17日,主題是「Salt and High Blood Pressure:Two silent killers」,當日活動現場將舉辦低鈉飲食教學以及名人趣味競賽,透過現場民眾投票,選出最有低鈉飲食創意與健康觀念的「低鈉飲食達人」。以互動遊戲宣導減鹽低鈉、以及血壓安穩之觀念,設置血壓相關檢查、血壓量測示範、服務及自我測量區。需養成日常三餐低鈉飲食的習慣,才能保持血壓正常健康的狀態。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共襄盛舉!

走路上坡”腳軟” 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

走路上坡”腳軟” 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高血壓

動脈硬化一直是現代中老年人的致命殺手。隨其發作部位的不同,而有各異的疾病症狀、如中風、心絞痛等等。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下肢血管,就會造成皮膚變薄,腿毛脫落、趾甲萎縮、間歇性跛行、夜間下肢抽痛,甚至發紺、壞疽以至於須截肢等等的嚴重症狀,這種下肢血管動脈硬化的疾病,就叫做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北醫附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 曹乃文醫師指出,本病好發於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居多,據統計在老年男性中以約百分之五至十的比例患有此疾,本病既然為下肢動脈硬化的表現,則其危險因子亦與動脈硬化相同,如高膽固醇血症、抽煙、肥胖、男性、高齡、糖尿病、高血壓、家族史等等,歐美的研究指出,在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患者中有相當高的比例(約百分之二十至五十)亦合併有腦血管阻塞或冠狀動脈心臟病,而其整體的致命風險,將較一般病患大幅提高。有些老年朋友,發現自己無法走遠,或是在上坡時便覺得下肢疼痛,舉步無力,而常以為這些是神經被壓迫或骨關節退化所造成的症狀,其實有相當多患者的症狀都是血管阻塞引起,於是多長期針對神經骨骼治療仍然無效之後才考慮到血管問題,不但耗時傷神,也造成了疾病持續惡化。 曹乃文醫師特別提供簡單的方法讓大家能夠自我診斷:如果在行走或上坡時,下肢疼痛或無力,而只要站立休息,即可於十分鐘內自然改善,並可自行再度行走著,多半即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患者,宜在症狀早期求診於專科醫師,針對病情及危險因子早期治療,以減輕痛苦,改善生活。曹乃文醫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之治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控制危險因子,如戒菸、減重,養成運動習慣以改善血脂比率等等,若已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時,則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以避免或延緩血管硬化之發生。如果已經罹患了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則應再由藥物、復健來控制症狀,延緩疾病之發展,目前有Aspirin、Clopidogrel及Cilosazol等藥物可供使用,早期疾患之臨床效果頗佳,適當的運動復健亦可有效改善步行速度及距離,當然若病情已然惡化,而症狀已發展到即使雙腳全然不動也會疼痛的階段,則進一步的外科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了。 

中醫婦科住院照護 媽媽調養好安心

中醫婦科住院照護 媽媽調養好安心#高血壓

許多婦科疾病雖然都有對應的婦產科照護,但對於治療後療效欠佳或仍有諸多不舒服症狀的婦女而言,雖不致於危及生命,但是這些症狀卻嚴重影響婦女生活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開辦中醫婦科住院服務,提供民眾另一種選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卓雨青說,為了服務深受疾病困擾的婦女另一種醫療選擇,該院區特別開辦中醫婦科住院服務,在賴榮年主任領導下,提供自費住院服務,住院期間運用中醫的各種療法(如:中藥粉,飲片,針灸,拔罐,藥薰,熱療…等),幫助患者緩解症狀以提高生活品質,並預防疾病惡化。卓雨青表示,懷孕期安胎非常重要,有併發症孕婦尤其造成胎不安或身體不舒服等困擾,例如:妊娠高血壓的準媽媽,若持續高血壓容易有蛋白尿或是水腫等併發症,甚至發展成子癲前症、子癲症等,是危及媽媽及寶寶生命的高危險妊娠疾病。若能及早讓中醫介入合併治療,可以減少惡化,直到需要提早終止妊娠機率,也可以提高懷孕媽媽生活品質。她還說,曾有習慣性流產病史的懷孕婦女,再次懷孕後通常都會格外小心,中醫在安胎及產後調理方面的專長,一直是為社會大眾所信賴,以前礙於環境限制,中醫對於孕婦安胎的幫助僅止於藥物調劑,且每次開方多為一星期或更久之後才回診,媽媽還得在需要靜躺安胎狀況下來回奔波,增加流產機率,而且對於不喜歡服用過多藥物的媽媽們,這種安胎方式多少會有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情。若可以暫時住院療養,不僅媽媽可以安心靜養,隨時在中西婦科醫師雙重監控下服用藥物,並隨時視病情調整藥方內容,相信可以讓媽媽更安心、寶寶更安全。卓雨青提醒民眾,若對於中醫婦科住院有興趣或是不了解的地方,歡迎至陽明院區中醫科洽詢。

糖尿病足潰瘍、組織壞死 高壓氧治療免除截肢夢魘

糖尿病足潰瘍、組織壞死 高壓氧治療免除截肢夢魘#高血壓

59歲郭女士(化名),有多年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病史,近年來更併發慢性腎衰竭而接受常規的腹膜透析治療。月前,左側末端的兩個腳趾,因為感覺遲鈍而產生不自覺的外傷,起初不以為意,沒想到範圍不但變大且出現黑色壞死的現象,經醫生診斷後告知:由於下肢動脈循環不良,需要做膝下截肢的手術,病人為求保存肢體的完整,無法接受截肢手術的建議,進而輾轉到新店耕莘做進一步的處理。該院新陳代謝科裴馰主任安排住院之後,除積極控制血糖外,並由高壓氧科做傷口附近的經皮氧分壓(TcpO2)檢查,為使病人在高壓氧治療下療效更加完整,同時會診心臟血管科王禎煜醫師處理病人下肢動脈的問題,經過磁振血管攝影的檢查,証實病人有下肢動脈硬化及狹窄的問題,隨後更以血管氣球擴張術(PTA)來打通動脈狹窄的部份,在做完一連串的檢查及處理之後,再搭配密集的高壓氧治療,傷口附近的氧分壓從原來接近的臨界值上升至兩倍,之後,在整形外科劉鳳明主任的細心治療下,病人只做了左腳兩趾的傷口處理而保留了完整的小腿,不但改善原有的問題更保存病人的肢體功能。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高壓氧醫學科 - 陳紹原醫師表示,糖尿病佔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25%的糖尿病患者會因足部問題而就醫,15%的患者在一生中會發生足潰瘍,足部問題也是糖尿病患者住院最常見的原因。此外,45-70%的截肢是因本疾病所造成的,可見糖尿病所造成的合併症,對病患的影響相當大。糖尿病足潰瘍的處理原則包括三部分:首先是以藥物控制血糖及感染,再來是外科手術清創與局部血管血流重建,最後再輔以高壓氧治療,活化缺氧的組織。高壓氧治療對於糖尿病足潰瘍的治療是一個很好輔助療法,它可使截肢的機會減少,傷口復原機會增加,且縮短治療的療程。陳紹原醫師指出,高壓氧治療可快速提高體內氧氣濃度,並促進新血管生成,使缺氧的不健全組織活化,所以能幫助的潰瘍癒合,對於糖尿病足的潰瘍患者,施以二十次以上治療後,往往會有很大的改善。郭女士接受高壓氧經皮氧分壓的檢測發現組織周圍的含氧量非常低,而因本身又有下肢動脈循環不良的問題,為使病人在高壓氧治療下療效更加完整,經過磁振血管攝影的檢查,證實病人有下肢動脈硬化及狹窄的問題,隨後更以血管氣球擴張術(PTA)來打通動脈狹窄的部份,使血循更加順暢。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它不僅是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及腦血管阻塞導致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原因,它也是造成周邊血管阻塞,導致病患肢體缺血而產生各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酸麻,間歇性跛行,疼痛,到最後不可逆的壞死及潰瘍,最後截肢。一旦有症狀時,就必須積極的進行檢查和治療,以避免後續症狀的持續惡化。陳紹原醫師說,檢查項目包括:(1)上下肢血壓的比值(2)周邊血管超音波及運動量測試(3)更進一步的檢查則包括了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血管核磁共振攝影或導管血管攝影(4)高壓艙經皮氧分壓(TcpO2)的監測可了解病人在正常環境及高壓氧環境下傷口附近氧氣的含量。當症狀無法以藥物改善時,就應該即早治療,例如運用動脈血管內介入治療(動脈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等等)的技術應用於足部,否則等到病情惡化到形成潰瘍,壞疽時才接受這些治療,通常是無法逃避截肢的命運。陳紹原醫師提醒,希望使大家能明瞭嚴重的糖尿病足合併下肢動脈阻塞,截肢並不是唯一的結果,在積極的血管重整(動脈血管氣球擴張術)之後,配合完整的高壓氧治療,只需做部份傷口處理,還是可以保持完整的功能,當然注意足部安全、控制血糖的穩定,更是避免問題產生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