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別人的菜單不見得適合你

別人的菜單不見得適合你#糖尿病

為了能在控制血糖前提下,營養師通常會先依照年齡、性別、體型、病情、活動量、消化吸收情況等算出個別所需熱量,再適當分配各類食物比例,便成了:(舉例)晚餐:1碗飯+2兩瘦肉+1碟青菜+1顆柳丁的結果。但別人的菜單不見得適合您,千萬不要以收集偏方的心態,拿來照著吃,諮詢營養師幫您設計符合您本身情況的飲食,才是上策!【糖尿病飲食重點】》飲食定時定量:血糖才不會忽高忽低,無法控制。一般依照個別狀況,1天會設計為3~6餐。 》足夠的纖維質:多選食燕麥等全穀類、未加工豆類、蔬菜等高纖食物併入可食份量中。 》低油飲食:避免肥肉、皮、堅果類、及油酥糕點攝取;多用蒸、煮、烤、滷、涼拌等低油烹調方式以減少油脂食入。 》使用植物油烹調:以橄欖油、紅花子油、大豆油、葵花子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烹調,可使血脂肪有較好控制。》低膽固醇:少吃蟹黃、魚蝦卵、內臟類等高膽固醇食物,其中蛋黃每週不超過2~3個。 》清淡調味:減少調味料使用,尤其避免用糖調味(嗜甜食者,可選用代糖—如阿斯巴甜、或醋磺內酯鉀等調味。 》避免飲酒:即使無法避免,也須適量並且切記,不可空腹喝酒,以免低血糖發生。 》利用低熱量食物:如燙青菜、大蕃茄、蒟篛、去油蔬菜湯等,熱量較低,若覺嘴饞,可選用之,對血糖影響較小! 》少吃含糖點心 》維持理想體重:身高(公尺) 5身高(公尺) 522土10% 。(如160公分者---1.651.6522=56, 土10%都為理想體重,即50~62公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 北醫內科醫師群表示,糖尿病人血糖要控制良好,除了確實遵循飲食原則,另2個重要因子為:運動與藥物,惟有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才能延緩,甚至預防併發症發生,而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搶救糖尿病患的足部病變

搶救糖尿病患的足部病變#糖尿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 北醫內科醫師群指出,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依據不同的病因,要有不同的治療計劃。 《神經性足病變》特徵是暖足,足部有脈搏,溼的化膿性傷口。如果只是淺部潰瘍可以用較保守的方法,如休息、打石膏8~10個禮拜。改成矯正用軟墊的鞋子,如果是深部潰瘍要注意骨髓炎、骨折等問題。等傷口乾淨以後再作重建的手術。《缺氧性足病變》特徵是足部冰冷,乾燥性壞疸及缺氧性疼痛,一般應先作血流檢查,如果血液循環不足及皮膚含氧量不足則傷口不易癒合,在治療若沒有發炎情形則應先清創,等發炎控制以後再做血管重建。整體來說,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要先把所有壞死的組織切除以及控制發炎,並且確定足部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再做重建手術。重建的方法由簡單到複雜,先從補皮,局部皮瓣到顯微手術的自由皮瓣,重建的目的在於保留行動的能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 北醫內科醫師群表示,手術後之照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般在術後六個禮拜,最好不要負重,並且因為感覺神經異常,所以要常常檢查腳部有沒有發炎、傷口及皮膚缺損。並且要定期回到門診複檢傷口有沒有再發,一般的再發率到達40%,其再發的原因通常是外傷,或者進一步的血管病變,不適當的鞋子或是因為骨骼變形。總之,糖尿病足病變跟所有疾病一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一旦延誤就醫,造成廣泛性的壞死或危及生命的感染,治療的結果就不好。

搶救糖尿病人,從飲時做起

搶救糖尿病人,從飲時做起#糖尿病

【紅燈食物】即多油﹑鹽﹑糖的食物﹐最好禁食富含精緻糖的食物和飲料:糖果﹑煉乳﹑蜂蜜﹑汽水﹑可樂﹑養樂多﹑罐頭水果﹑果醬﹑果凍﹑蜜餞﹑ 甘蔗﹑冰淇淋﹑奶昔﹑中西式甜膩糕餅點心。加糖烹調的菜式﹐如:糖醋﹑蜜汁﹑茄汁﹑醋溜…等。 富含油脂(尤其是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富含動物性油脂的食物:豬油﹑牛油﹑奶油﹑肥肉﹑皮脂﹑豬腸﹑蹄膀等 。任何油炸﹑油煎﹑油酥等油膩食物 。椰子油﹑棕櫚油﹑氫化奶油及所製的糕餅點心。 太鹹的食物:醃漬﹑醬菜﹑罐頭及加工食品。  【黃燈食物】應少吃或經營養師指導食用﹐並列入飲食計劃糊化過度的食物:稀飯﹑冬粉﹑粉圓﹑西谷米﹑勾芡等食物。 富含植物性油脂的食物:花生﹑腰果﹑核桃﹑瓜子等堅果類及核果類。膽固醇高的食物:內臟(腦﹑肝﹑腰子﹑心)﹑蟹黃﹑魚卵﹑蝦卵﹑魷魚明蝦﹑花枝。鹹味中西式糕餅點心及應景食品。主食類:推薦食用全穀類﹐芋頭﹑蕃薯﹑馬鈴薯等應列入主食類代換。【綠燈食物】遵照飲食計劃及食物代換表食用主食類:推薦食用全穀類﹐芋頭﹑蕃薯﹑馬鈴薯等應列入主食類代換。奶類:建議以低脂﹑脫脂奶為主。 蛋類:若血膽固醇偏高﹐每週以不超過3~4個蛋黃為原則。 魚﹑肉類:瘦肉部份遵飲食計劃食用。 豆製品:是指黃豆製品。蔬菜類:充分攝取﹐以新鮮蔬菜為主。 水果類:遵照飲食計劃食用﹐以甜味較低的水果種類作為優先選擇。 【烹調注意事項】 儘量避免使用精緻糖﹐必要時使用「代糖」調味,以低油烹調為原則﹐如:清蒸﹑水煮﹑烤﹑清燉﹑滷﹑涼拌等,避免勾芡及使用大量含糖調味料,調味不宜太鹹,以植物油烹調食物 。【外食怎麼辦?】 《宴會》 1.熟知自己每餐能吃的份量﹐並參考前面的食物選擇原則選菜。 2.用餐時間不要和平時相差半小時以上﹐如果宴會時間延得太遲﹐可先準備一份點心食用﹐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3.注意調味方式﹐亦不宜攝取沙拉(或列入脂肪類代換)。 4.若對內容物或製備方法不了解﹐不吃比較保險 。5.堅果類﹑勾芡食物﹑油炸食品﹑魚子等食物均為宴席的主角﹐應特別注意﹐勾芡食物應先將湯汁瀝乾﹐油炸食品則應去皮。  6.宴席中供應的湯類含油鹽味精多﹐儘量避免飲用。 以新鮮水果(也應注意攝取份量)取代飯後甜點。《中式自助餐或餐館》 1.熟知自己每餐能吃的份量﹐並參考前面的食物選擇原則選菜。 2.以清蒸﹑水煮﹑烤﹑清燉﹑滷﹑涼拌等低油烹調的食物為主。 3.油炸食品應避免﹐若非吃不可則應去皮。 4.肉丸﹑肉餅﹑火腿﹑香腸等高動物油脂的加工食品不適合。 5.青菜應將湯汁瀝乾以減少油脂攝取。 6.勿以湯汁配飯﹐因含大量鹽油。 7.儘量不點炒飯﹑炒麵﹑炒米粉。 8.點清湯不點濃湯﹐並除去上層浮油。 9.餐館內的油﹑鹽﹑味精含量較高﹐可事先要求少放。 《火鍋》 1.明瞭各類食物的份量代換。 2.可以芋頭﹑玉黍蜀取代主食類﹐冬粉較不宜食用。 3.肉類以選擇脂肪低的種類為主﹐魚餃﹑蝦餃﹑蛋餃﹑魚丸﹑肉丸等因含油量較高﹐不要吃太多﹐並應視為肉類代換。 4.沾食沙茶醬等調味料勿沾太重﹐並應去除上層浮油。 5.火鍋湯應去除上層浮油再喝。 《速食店》 1.一般速食店的食物多屬高油脂﹑高熱量﹑高澱粉類食物﹐且蔬菜含量較少﹐除非必要﹐儘量少吃。 2.避免食用含糖食物(可樂﹑奶昔﹑霜淇淋﹑聖代等)﹐可向櫃台索取代糖調味。 《西餐》 1.注意食物分類與份量代換﹐烤洋芋及玉黍蜀應視為主食類﹐含油麵包(如大蒜麵包)應計入脂質份量。 2.沙拉醬應注意份量(列入脂肪類代換)﹐或使用糖尿病專用沙拉醬。3.肉類以海鮮及雞肉(低油脂肉類)作優先選擇。 4.以新鮮水果或添加代糖食物作為甜食﹐並注意食用份量 。5.儘量避免添加奶精(主要成份為油脂及多醣類)。

病態性肥胖症的治療方法

病態性肥胖症的治療方法#糖尿病

在工業化社會中,肥胖症是導致早衰死的主要原因,台灣人的過重和肥胖人口已達39%。根據台灣近幾年十大死因統計,居首的癌症有好幾種癌症(例如結腸癌、乳癌)、第二名的腦血管疾病、第三名的心臟病和第五名糖尿病都與肥胖脫不了干係。我國肥胖之定義是根據衛生署在2002年對成人肥胖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2(平方公尺))小於18.5為過輕,18.5-24正常,24-27過重,27.-30.輕度肥胖,30.-35.中度肥胖,大於35為病態肥胖。此外,女性腰圍80公分,男性腰圍90公分做為中央肥胖的切點。當體重超過理想體重45公斤,或BMI大於或等於35並已有因肥胖引起之合併症,或BMI超過40對健康已經形成危害時,即稱為『病態性肥胖』,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各種資料都顯示減肥手術是安全、有效的病態性肥胖外科療法。以下簡單介紹目前有關肥胖症的外科治療。1.胃繞道(gastic bypass):此種方法乃利用胃部分隔併行腸道繞行達到食量變小及吸收變差的效果。此種手術除了胃囊的容積限制進食外,繞道本身也有幫助減肥的效果。由於食物直接導入空腸,如進食高熱量的液體食物會導致傾倒症候群,因此也防止病人轉而尋找高熱量的液體食物,避免導致胃間隔及胃束帶失敗最主要的原因。胃繞道及胃隔間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於1991年所認可的兩種減肥手術.同時也曾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到目前為止有數篇的前瞻性隨機比較的報告,結果都相當一致在減肥的效果上胃繞道術優於胃隔間術。2.胃束帶(Gastic banding):胃束帶是另一種完全是限制胃容量的手術。手術乃以一種人工帶將胃的上部綁起,原理跟胃隔間相同。此法最主要的好處是沒有切割胃部,較無胃穿孔之可能性。近年來更發展出可調節的胃束帶,可由一個置於皮下之注射器來調節開口的大小。正式名稱為可調節矽膠胃束帶,之後更發展出可經由腹腔鏡手術置入之胃束帶,商品名為腹腔帶(Lap-band)。3.胃內水球:胃內水球是一種矽膠質的水球經由胃鏡置入的方式放入胃中佔據400-600c.c.的胃容量以減少食量而達到體重下降的效果、它的好處是不須要開刀就可完成、但卻最多只能放置胃內六個月時間到了或是體重下降成功後必須再以胃鏡方式取出。目前已在衛生當局核可中。在台灣近年來社會經濟進步、飲食行為改變,幾乎是人人「吃得多、動得少」肥胖人口就會節節上升。肥胖除了對外觀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到心理和社交活動的品質降低,也會對個人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根據統計 BMI大於40的病態性肥胖者其存活壽命是正常體重者的一半,所以健康的控制良好體重,不僅僅可以維持身材,也可有效的減低肥胖所帶來的合併症。

胃繞道術,糖尿病治療新契機

胃繞道術,糖尿病治療新契機#糖尿病

糖尿病是發生率頗高的文明病,台灣地區的發生率約6%。雖說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地降低因糖尿病所引起的併發症,但無論運動、飲食、行為調整、降血糖藥物及施打胰島素等方法,都無法治癒該病症。第二型糖尿病患同時有嚴重肥胖的問題。研究顯示,肥胖會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性,當病患肥胖程度越嚴重,血糖就越難控制。因此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降低體重。然而這類病人無論藉飲食控制、運動、藥物等方式,體重都降低得很困難。兩本國際頂尖的外科醫學雜誌《外科醫學年報》及《外科學期刊》最近不約而同提出胃腸道繞道減肥手術能治癒90%以上的肥胖糖尿病患,而不再需要藥物。這些病患術後不論血糖、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及糖化血紅素的數值皆恢復正常。血糖狀況最長的追蹤時期達14年,而未見復發。糖尿病患 可望擺脫胰島素本院在過去五年內也有令人振奮的結果,需要手術的病態性肥胖病患中有25%合併有糖尿病。手術後,大部份病人之病情可大幅改善,不再須要服用任何藥物。究竟是何種機制使然,目前尚無定論。雖然已有證明減少食量及體重降低可明顯改善血糖,但對胃繞道減肥手術後的效果不單是由此可以解釋,而是另有機轉。假說認為十二指腸及空腸內可能存在一種會誘發擷抗胰島素活性之腸激素。當食物經過十二指腸及空腸時,此種激素會分泌進而導致體內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血糖便因而居高不降。胃繞道減肥手術後,食物已不再經過這部份的腸道,故此種腸激素分泌會大量降低,使得胰島素的活性重新恢復,因而使血糖正常化。另外一方面食物直接導入後端的腸道則會刺激腸內分泌另一種「腸升糖激素」進而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對血糖的降低也有促進作用。此一學說之機制雖未完全研究透徹,但無疑地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病態性肥胖的治療新希望減重手術應用在病態性肥胖的治療上已超過40年,經過多次的手術改良,目前在先進國家中,減重手術以胃繞道及可調式胃束帶兩者為主流。胃束帶手術是利用可調節之矽質束帶將胃部包繞以縮小胃容量,來達成漸進式的體重下降;胃繞道手術則是除了藉由胃部整型而縮減胃容量外,並將食物直接繞過約一半長度的小腸,利用縮減食量及降低吸收的雙重機制達到減重的效果。至於以往台灣本地使用較多的胃隔間手術,目前已被淘汰了。近年來,藉由腹腔鏡方式之減肥手術有降低術後疼痛、減少手術併發症及縮短住院日數等優點,因此已成為目前減重手術的黃金準則。美國減肥外科醫學會統計近年來每年減肥手術皆成倍數成長,2001年手術之病例已高達七萬餘例。研究顯示,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在有經驗的醫學中心執行時死亡率約千分之三,併發症為5%。主要的危險因子是年齡超過55歲的男性,並非糖尿病本身。因此對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可說相當安全。胃繞道手術在非肥胖型的糖尿病病患是否一樣有效則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不過對於極度肥胖且合併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一直無法經由傳統的保守性療法得到很好的效果時,以腹腔鏡執行胃繞道手術,應是值得推薦的根治方法。(資料來源提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消化外科主治醫師 王偉)

胃腸繞道手術可以根治第二型糖尿病

胃腸繞道手術可以根治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

糖尿病與肥胖是文明世界兩大慢性病,兩者息息相關卻又同樣難以根治。外科手術目前是極度肥胖患者唯一有效而持久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醫界更發現減重手術對治療這些病人的第二型糖尿病更有奇效,往往在手術後一個月糖尿病就消失了,且長達10年以上。為何這些病人的糖尿病早在病人體重下降前就消失,一直沒有正確的答案。最新的研究顯示這與腸道荷爾蒙有很大的關係,胃腸繞道手術後食物不再進入十二指腸,可以將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的十二指腸荷爾蒙影響消失,同時食物很快進入下方空腸,則可以刺激一種新發現的荷爾蒙GLP-1,這種荷爾蒙會刺激胰島素之分泌而改善糖尿病。由於胃腸繞道手術可以有效根治極度肥胖病人的糖尿病,明尼蘇達大學在美國衛生研究院資助下,目前主導一項臨床實驗計劃,針對輕中度肥胖病人的第二型糖尿病,測試是否胃腸繞道手術可以同樣治療這些病人的糖尿病。本實驗在台灣地區由內視鏡外科醫學會與糖尿病醫學會共同合作,將在桃園敏盛醫院、台大醫院及成大醫院糖尿病中心募集受試者,受試者條件為年齡30至60歲,第二型糖尿病診斷病患,糖化血色素在8%以上(正常應控制在7%以下為理想)。這些病人在進入臨床實驗後,隨機分成兩組接受內科及外科療法,為期一年,比較第二型糖尿病控制的結果。治療以糖化血色素小於7%、低密度脂蛋白小於100mg/dl、血壓收縮壓低於130毫米汞柱三者均符合為治療成功目標。胃腸繞道減重手術將由敏盛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主要執行者為李威傑副院長。敏盛亞太微創手術中心分析過去1375例減重手術臨床經驗,其中合併糖尿病的有413位病人,平均飯前血糖為190、糖化血色素7.9、血脂為294,手術一年後平均血糖降為90、糖化血色素5.7、血脂為100。手術後一年糖尿病的治癒率達87%,與國外報告接近。目前以內視鏡手術治療糖尿病病人的風險並不高,據敏盛醫院統計,由於糖尿病人的腹部脂肪較多,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為長,但是併發症的比率並未較高,全部手術病例產生嚴重術後併發症為1.6%,且無死亡率發生。因此目前以肥胖糖尿病病人接受內視鏡胃腸繞道手術方法是相當安全的,這項研究成果7月6日剛由李威傑教授與台大醫院莊立民教授共同於日本亞洲第二型糖尿病論壇中發表,深獲大會重視。目前台灣是亞洲唯一獲准參與本項實驗的地區。內視鏡胃繞道手術根治療糖尿病【案例1】    一位46歲的女性病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有5年,術前體重為92.5公斤,體積指數為34,屬中度肥胖。目前體重60公斤。手術前後代謝指數變化如下:【案例2】    一位32歲的女性病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有1年,術前體重為145公斤,體積指數為53.9,屬重度肥胖。目前體重76公斤。手術前後代謝指數變化如下:【案例3】一位43歲的男性病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有1年,術前體重為123公斤,體積指數為38.4,屬中度肥胖。目前體重83.6公斤。手術前後代謝指數變化如下: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糖尿病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民國91年之後,糖尿病已躍升至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您還停留在『只是』慢性病之一的印象中嗎?相較於前三名的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總是給人一種可以較不受重視的假象,而它也因此悄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在診所就診的糖尿病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老人家,即使以最寬鬆的標準檢視,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控制不良。糖尿病控制指標是糖化血色素 (HbA1c),代表患者最近三個月的血糖波動幅度,美國訂為百分之七以下為良好,歐洲則訂為百分之六點五,但在台灣,即使是放寬標準,訂為百分之八以下,仍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及格,表示血糖控制情形極須改進。杏儒中醫 蔡易昌 醫師表示糖尿病在中醫古稱為『消渴病』,是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對胰島素接受力減弱所引起的高血糖狀態,進一步表現為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的病症。發病年齡不限,但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如何幫助患者維持穩定血糖,進而恢復其自體調節能力更顯重要。傳統中醫將糖尿病依『消渴病』的分類,分為:一. 上消症:飲水多而小便少,水消於上,屬肺燥。二. 中消症:食穀多而大便堅,食消於中,屬胃熱。三. 下消症:飲水隨飲便下,飲水一斗,小便一斗,小便味甘而白濁,屬腎虛。血糖高,血管內滲透壓增加,促使細胞內水分順著濃度梯度擴散進入血管裏,造成細胞內脫水,造成口渴感。中醫常用處方如:清心蓮子飲、丹溪消渴方、白虎加人參湯、沙參麥冬湯…等,滋陰潤肺祛火,可以調節血糖穩定度,解除細胞內脫水現象,進一步改善血糖被利用率而改善糖尿病。血糖高,但細胞卻無法由胰島素的幫助取得葡萄糖,細胞處在相對飢餓狀態,能量持續耗損,食量增加卻無濟於事。中醫常用處方如:玉女煎、甘露飲、中消黃耆湯、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益氣養陰化濕潤燥,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降低能量損耗,進而解除胰島素的分泌壓力,穩定糖尿病。血糖濃度超過180mg/100ml時,腎臟中負責將葡萄糖從尿液再吸收回血液中的攜帶者已飽和,所以開始出現尿糖,滲透壓增加,所以水分隨著葡萄糖從尿液中排泄,造成多尿。中醫常用處方如:六味地黃丸、玉女煎、二至丸、金匱腎氣丸、真武湯、杞菊地黃丸…等,滋脾腎化濕濁,可以幫助腎臟的再吸收功能,降低尿糖穩定血糖,進而降低糖化血色素,緩和腎臟負擔。只要患者能正視糖尿病,配合醫師處方與指示,就可以讓糖尿病患者過得更輕鬆更自在,也使得糖尿病不再是人見人怕的不治之症。

腰圍過大,代謝症高危險群

腰圍過大,代謝症高危險群#糖尿病

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日前對於國人進行「防治代謝症候群的理想腰圍值」認知調查顯示,僅四成民眾知道健康腰圍:男性應小於90公分、女性應小於80公分,而專業的醫事人員認知率也只有五成。顯示國人對於腰圍警戒值與代謝症候群之認知明顯不足。腰圍過大表示腹部脂肪不當堆積,是代謝症候群五項檢測指標中,最重要且最容易自我檢測的,其他指標包含: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好的膽固醇偏低,總共有五大危險因子,國人若符合其中一項,即為高危險群,若符合三項以上,就是代謝症候群患者,日後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是一般人之2~6倍。根據衛生署95年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代謝症候群所衍生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等五項疾病死亡人數就佔了30.4%,遠超過十大死因中第一名癌症的28.1%,顯示代謝症候群已是現代人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為擴大民眾對於代謝症候群的認知,由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承辦,國健局主辦之代謝症候群宣導網站,已正式上線,更於9 月10日前,舉辦「標創意、拿獎金」網路標語競賽活動。第一名將可獨得獎金三萬元,活動尚有其他豐富獎項。而得獎作品將做為日後國健局宣導代謝症候群活動使用。 《代謝症候群宣導網站》http://www.1000-love-ms.org.tw/《代謝症候群標語競賽》http://www.1000-love-ms.org.tw/Active/Index.asp#start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