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影響性功能障礙

心血管疾病,影響性功能障礙#糖尿病

刊登在2005年12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男性有性功能障礙,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警訊之一。這項研究監測55歲以上的健康男子,結果發現有性功能障礙者比其他男子更容易在未來七年內出現心血管疾病。另一項研究,發表在2006年1月的國際醫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指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這是由於陰莖的勃起機轉係由陰莖動脈的血流使陰莖海綿體充血所致,男性的性功能障礙與心血管狀況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性功能障礙的病患多為中老年人,其中有不少人同時患有明顯或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性功能障礙有共同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抽菸、糖尿病、高血壓及缺乏運動。性功能障礙的確是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難以啟齒的問題,然而卻和您的身體健康有很密切的關係,新店耕莘醫院 王禎煜 醫師建議您戒煙、戒酒、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您認為心臟用藥可能造成您的性功能障礙,請與專科醫師討論,調整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減藥,因為控制心血管疾病才是首要之務。如果您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從未上醫院看過醫生,希望您安排一次健康檢查,釐清您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是否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防微杜漸。

老化知多少

老化知多少#糖尿病

老年人由於心臟內膜變厚且彈性減低,使得心臟搏出量減少,造成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動脈管壁受膽固醇、脂肪和鈣的沈積,使動脈管腔變窄,缺乏彈性,對血流之阻力增加導致收縮期高血壓。由於血循環的改變,使得身體各器官血流不足,故感覺與反應都變得遲緩,且突然的姿勢改變,常導致姿態性低血壓而暈厥或跌倒。膀胱與尿道括約肌的鬆弛,使老年人常受尿急、頻尿、夜尿或小便疼痛之苦,為避免引起泌尿道感染,應盡量避免憋尿。男性前列腺肥大,造成排尿困難,可借助口服藥物治療,幫助排尿順暢。若效果不佳,且常造成感染,影響睡眠品質,則可求助於泌尿外科尋求手術解決困擾。肺泡之實質變化,造成換氣不足,餘氣量增加。同時受血管硬化與肺組織本身的改變,呼吸之氧氣交換與運送均受到影響,特別是劇烈運動後,腦部需氧量增加,使得老年人更難調適。指導老年人做擴胸深呼吸,或太極拳等對於呼吸狀況均有所助益。不要抽菸,菸中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胃腸的活動力減低,消化功能降低,加上老年人喜歡吃精製品或烹調手續簡便之食物,故缺乏纖維素,易引起便祕。宜多吃含纖維的蔬菜、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若有便祕,依醫師指示服用輕瀉劑或使用甘油球灌腸,切勿用力解便,以免血壓升高發生腦中風。日前高雄就出現兩例因便祕上廁所「嗯嗯」時太過用力了,引發血管栓塞性中風。老年人肌肉耐受力降低、張力減少、彈性減弱、屈伸活動力也減退,故行動遲緩。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 莊光輝醫師建議應避免一種姿勢持續太久,不但關節會僵硬,且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肢體腫脹不適。骨骼密度降低,或鈣質攝取不足、或中年後婦女動情激素缺乏等,易造成骨質疏鬆,易引起骨折,故行動之安全要絕對留意。所以老人的住家環境光線宜明亮,必要時可裝置扶手,浴室地板需注意止滑的功能。

飲食控制有撇步,糖尿病患享受美食無負擔

飲食控制有撇步,糖尿病患享受美食無負擔#糖尿病

有鑑於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患者在所有治療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糖尿病人保健推廣中心於13日中午,邀集了近20位的糖尿病友,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餐會,希望藉由專業營養師的指導與從旁協助,讓糖尿病患者更輕鬆的達到飲食的有效控制。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組長陳幸慧表示,糖尿病的控制主要為飲食、藥物即運動,其中又以飲食控制最為重要,也最容易被病患所忽略,而沒有良好的飲食控制,將使所有的治療計劃事倍功半,成效也跟著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吃?怎麼吃?糖尿病友更應審慎注意才是。營養師透過團體餐會的方式來進行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指導,亦是希望能模擬在日常生活中,病患外食時知道如何自己進行飲食選擇與控制。陳幸慧更針對各個病友身高、體重、腰圍與血糖值,個別量身訂作健康飲食計劃,讓病友擁有更適合自己的飲食小撇步,也更能夠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配合世界糖尿病日的保健宣導,陳組長提醒糖尿病患者,注意幾點日常飲食原則:包含:一、六大類飲食攝取要均衡、適量。二、維持理想體重。三、避免一般精緻糖類食品,如蛋糕、麵包的甜餡等。四、減少油炸、油酥類食品,如月餅、蛋黃酥。五、罐頭食品、醃漬物少吃,此類的食品含鈉量高,易造成高血壓。六、高脂、高膽固醇食物要忌口,如內臟類、肥肉、魚肚、魚皮等。

什麼!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

什麼!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糖尿病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民國91年之後,糖尿病已躍升至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而且其發生率是年年上升,而為了加強宣導,特訂定每年11月14日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根據研究顯示,35歲以下人口正是糖尿病增加最快速的族群,並且男性增加速度遠比女性為快,顯示糖尿病的威脅已明顯影響至年輕人的健康,是不容忽視的疾病。蔡易昌 醫師表示目前門診中常出現20~30歲年輕人即罹患糖尿病,甚至有些已經出現併發症。造成糖尿病快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肥胖,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1992年糖尿病發病的人當中,有39.2%是肥胖者,到1996年卻變成47.6%是肥胖者,正快速增加中。以前大家都太想要打贏糖尿病,只要血糖高就把藥物劑量加高,劑量增加之後,表面上看來血糖暫時又穩定了,但是過一陣子血糖又升高。這種方法只會讓身體機能越來越依賴藥物,當然離康復就會越來越遠!杏儒中醫指出目前最新治療概念,是先教導患者達到與糖尿病共存,利用中藥使身體機能逐漸恢復,慢慢提高對胰島素的靈敏度,使胰臟製造胰島素的功能改善,降低藥物的依賴性,再進一步減量,甚至是脫離口服降血糖藥物、胰島素注射的生活。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幫助許多患者脫離服藥打針的不方便,正視糖尿病問題並發揮耐心配合醫師所提供的建議,恢復健康就離您不遠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