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

蛋白尿總是治不好?中醫調理緩腎發炎

蛋白尿總是治不好?中醫調理緩腎發炎#腎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來看診,雖然西裝筆挺卻臉色黯沉,他8、9年前體檢發現蛋白尿,因沒有其他問題,所以只需持續追蹤。但去年體檢不僅有蛋白尿,腎功能也變差很多,有腎絲球腎炎,腎絲球過濾率是48;到了上星期抽血檢查,腎絲球過濾率只剩29,他不解怎麼會掉那麼快,而且之前醫師說是無症狀蛋白尿,只要追蹤就好,怎麼會突然腎功能惡化?無症狀蛋白尿是什麼呢?我們每天排出的尿蛋白濃度大約介於40~80ml間,一般定義150ml為正常值上限。如果每天尿蛋白如果超過3.5g,就會被歸類為腎病症候群的患者。如果每天排出尿蛋白濃度大於150mg、小於3.5g,則患者可能並無症狀,也就是沒有水腫現象,這種情形就稱為無症狀蛋白尿。無症狀的蛋白尿分為暫時性無症狀的蛋白尿及持續性無症狀的蛋白尿,暫時性無症狀的蛋白尿大多不是疾病所造成,例如發燒、運動、情緒壓力、血壓暫時升高或站立過久,當狀況解除後會恢復正常;而持續性無症狀的蛋白尿,不同時間連續三次的檢驗,都有蛋白質,這種情形大部份都是腎臟疾病所造成的,就要進一步檢查,例如急性腎絲球腎炎、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腎病變、尿酸腎病變、感染、毒品、藥物、重金屬、紅斑性狼瘡、硬皮病等。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蛋白尿可歸於中醫的「精氣下泄」、「虛勞」等範疇。在中醫來說,「蛋白尿」就是「水穀精微」流失,是與肺脾腎三個臟器相關。在中醫的病理生理學上,脾氣散精,灌注一身,脾虛則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上輸於肺而布運全身,水穀精微反與濕濁混雜,從小便而瀉,這就是我們驗到的蛋白尿來源。而腎主藏精,腎氣不固,氣化蒸騰作用減弱,會導致精氣下瀉,水穀精微出於小便而為蛋白尿。需搭配飲食控制及調整生活作息中醫治療方面是利用中醫特有的體質調理,依照體質及病情、病程不同,加以不同調理,主要是調理肺氣、脾氣、腎氣,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溫補脾腎、通利水濕,滋補肝腎、清熱利濕,行氣利水、化痰除濕,活血利水、化瘀除濕等方法,可以慢慢恢復腎臟的白蛋白過濾及回收的平衡,營養不再流失,蛋白尿的情形就可以慢慢改善。蛋白尿的治療,是一個長期抗戰的過程,治療上需要分階段,無法一蹴可幾,或是用一個仙丹就治療好,搭配飲食控制、適當運動、以及生活作息調整,就可以讓慢性發炎緩下來、腎臟的受損機能慢慢改善,才能達到減少蛋白尿的目標。(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低蛋白搭配酮酸胺基酸 迎接腎利人生

低蛋白搭配酮酸胺基酸 迎接腎利人生#腎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年過七旬的阿伯過去長時間服用止痛藥,導致腎功能受到嚴重損害,當時腎絲球過濾率只剩一般人的15%,與接受透析治療(洗腎)只差一步之隔。一開始他聽到這消息很緊張,決定聽醫師的話嚴格執行飲食控制,採用低蛋白、低磷、低鉀等飲食策略,也搭配攝取足夠的酮酸胺基酸,守護腎臟健康。經過長久努力,他的腎功能不再惡化,始終維持平穩,至今已五年,阿伯自制力之強大,連醫師都表示佩服。阻止腎病惡化,各個環節皆關鍵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主任張浤榮為上述阿伯的主治醫師,他分析對於慢性腎臟病病友而言,腎功能惡化的原因很多,從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或傷腎藥物,到血糖、血壓、血脂等三高指數失控、抽菸、蛋白尿過重等,都可能讓腎功能逐漸衰退,門診中因服用止痛藥而導致腎受損的病例不勝枚舉,但很少人像阿伯一樣自制,所以十分難能可貴。張浤榮主任表示,腎友想阻止慢性腎臟病惡化,需從多方面著手,包含遠離前面所提的危險因子,像三高控制、慎選藥物、戒菸與控制體重等都非常重要,飲食當中,蛋白質的攝取更是關鍵。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轉化尿毒成養分不少臨床證據顯示,當腎友的腎功能衰退到一般健康成年人的六成以下,便需要採用低蛋白飲食,才能減輕腎臟負擔。一般健康成年人一天的蛋白質攝取量為每一公斤體重需攝取一公克蛋白質。當腎功能衰退到一般人的60%以下,蛋白質攝取量要降到一般人八成,若衰退到45%,蛋白質攝取就得下降到一般人的六成。一旦腎功能惡化到45%以下,蛋白質攝取可能需減少至一般人的六成以下。然而過度嚴格的蛋白質限制,肌肉容易分解影響健康,因此便需要考慮搭配攝取酮酸胺基酸,以維持足夠營養。張浤榮主任解釋,酮酸胺基酸是一種特殊胺基酸,以藥物劑量來說,每六顆酮酸胺基酸大約有一公克的蛋白質。其特別之處在於,這種胺基酸可發揮「轉胺作用」,與尿毒物質結合後,將尿毒轉為可用胺基酸。簡單說,就是把體內部分尿毒垃圾轉化成身體可用養分,這有兩個好處:第一,身體可以補充蛋白質養分;第二,這樣做可減少尿毒傷害,腎臟、全身健康自然受到保護。諮詢營養師建議,打造適合飲食計畫張浤榮主任也提醒,前述蛋白質攝取建議是一個原則,事實上每個人的蛋白質攝取量會依年齡、體重、活動量與共病狀況而有變動,腎友一定要諮詢專業營養師,才能量身打造適合飲食計畫。另外,當腎友產生會喘、水腫、貧血、噁心想吐等現象,很可能是尿毒症,務必盡快回診,接受進一步診斷、救治。呼籲民眾有任何疾病及相關症狀,一定要去醫院就診,尋求醫生的建議治療。

橫紋肌溶解會致命 如何預防與復健?

橫紋肌溶解會致命 如何預防與復健?#腎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疑似因暑期高溫環境下長時間操練,造成兩名宜蘭運動校隊學生發生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其中一名學生肌肉發炎指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數值暴增至3萬(正常值200),另名學生則是數值超過10萬,需緊急洗腎並留院觀察。筆者認為,這次的事件值得所有運動愛好者、體適能專家共同警惕,以期減少類似案件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為骨骼肌(橫紋肌)產生急速劇烈損傷,以致肌肉細胞壞死及細胞膜破壞,造成肌肉蛋白質及肌球蛋白(myoglobin)滲出,進而進入血中並出現於尿中。運動勿貿然提高強度 適時休息及補水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有很多,在運動場上常見的原因則可能為高溫環境下、長時間進行劇烈、超出身體負荷能力之訓練而造成。其他原因如自體免疫失調、病毒感染、酒精性肌肉病變等。醫適能MedEx特殊族群訓練機構創辦人蔡奇儒認為,身為專業體適能從業人員,需留意運動計畫設計是否得宜。例如,訓練是否安排足夠恢復與休息時間,根據個人體能與表現狀況客製化訓練目標、訓練強度、訓練量,切忌長時間未訓練而突然加入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再者,需留意訓練環境是否在適當的溫度與濕度下進行。例如,當訓練需進行於戶外高溫下進行時,應強調休息及水分、電解質補充。運動前、中、後補充適量水分對於身體有許多益處,包括協助調節心跳、調節身體核心溫度、維持身體血液量與改善心輸出量等。一般來說,運動中的水分補充可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指引,以人體每0.45公斤體重,補充600毫升的液體(運動飲料尤佳)。水分補充與流失狀況,可透過體重減輕、尿液顏色變深來觀察。最後,需隨時觀察被訓練者的生理狀況,例如,是否產生不正常的肌肉疼痛、肌肉僵硬、肌肉疲勞等徵兆,適時降低、限制運動量,適當休息,並且適時轉介醫療人員進行評估檢查。如此一來,將可降低嚴重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的機會。運動前後不飲酒 降低腎功能損傷機率除預防之外,發生橫紋肌溶解症復健也相當重要。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台北內湖適康復健科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杏青表示,當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經過治療後,可參考下列4大階段進行復健。第一階段目標為維持既有的關節活動度,過程中因為維持關節活動而產生輕微痛是可以允許的。這個階段應有充足休息並且補充充足水分。對於輕度橫紋肌溶解的運動員可以就參考下列指引:1.休息72小時,並補充充足的水分。2.每晚連續睡8小時。3.如果伴有熱傷害,應該要處於氣溫控制良好的環境中。4.在72小時內重複肌酸酐與尿液分析。5.當CK值小於實驗室正常範圍上限的5倍,並且尿液分析已恢復正常時,可開始第二階段復健。在關節活動度完全恢復之前,即可視情況進入第二階段,以非常低的強度(無負重)的活動,進行每次5-15分鐘遠端肢體活動,若接下來24小時沒有進一步不適,則可進入第三階段復健。第三階段應逐步採用等張運動,例如循序漸進進行訓練。過程中不應出現明顯的肌肉無力、腫脹、疼痛或痠痛。若以臥推訓練動作為例,可以用身體前傾開始練習,以雙手接觸牆壁訓練,慢慢向下觸摸地板等方式漸進,增加關節的活動性和運動強度。最後的第四階段,可開始逐步加入正常運動計劃。林杏青醫師亦提到,臨床上預防橫紋肌溶解症的策略亦包含:若被診斷為罹患傳染性疾病,例如感冒、或是有嘔吐、腹瀉症狀,則不建議在此時進行激烈運動。另外,根據相關研究表示,健身和運動族群,亦需注意是否過量補充肌酸(creatine)、避免於運動前後大量飲酒,以降低腎功能損傷與肌肉損傷機率。作者 林杏青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定復健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綜合格鬥協會合作醫師台灣運動醫學會副秘書長台灣柔術總會合作醫師台灣臨床神經生理學會會員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私人教練(ACSM-CPT)EIM Taiwan 運動即良藥認證醫師蔡奇儒中華民國醫學體適能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醫適能MedEx特殊族群訓練培訓機構 創辦人前美國運動委員會 大中華區官方培訓認證教官美國肌力體能訓練協會 認證肌力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國立台灣大學醫學檢驗學系學士(高考醫檢師合格)

強力胃藥致腎病變 中醫調理修復機能

強力胃藥致腎病變 中醫調理修復機能#腎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初診患者一臉茫然地說:「蔡醫師,我去年體檢發現腎臟功能不好,腎絲球過濾率只剩下21,不知道該怎麼辦?」他拿出檢驗報告表示,他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不菸不酒,平常只有胃不好而已,腎臟科醫師說,應該和他長期吃胃藥有關,他不解為什麼會這樣?腸胃不適亂吞藥 恐引發多種併發症很多人有胃悶、胃脹、胃痛、胃酸逆流的問題,常常都會使用胃藥來抑制胃酸,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就是代表性的藥物。也因為它的效果太好了,雖然它必須符合使用規範才能由醫師開處方,但是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呷好鬥相報,根本就變成居家常備藥了,不管什麼情形,只要是和腸胃有關,反正先吞一顆就對了,浮濫亂用的結果,就出現了許多不好的併發症。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最早於1992年即有病例報告指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與急性間質性腎炎及急性腎損傷有關,之後陸陸續續有許多研究都提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與腎病有關的報告,而且高劑量及長時間使用,與腎病傷害程度有密切相關。研究顯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可能經由多種機轉包括:急性間質性腎炎、低血鎂症、內皮細胞受損等對腎造成傷害,導致急性腎損傷、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病變。一時之間,這種效果很好的胃藥,顯示出它並沒有原先想的那麼安全。搭配修復腎臟、健脾益胃藥材雙管齊下藥物造成的腎臟損傷,中醫認為這是因為風邪、水濕、濕毒、濕熱之邪,入侵阻滯經脈,下傷及腎,腎失開闔,無法通調水道,進而影響全身。治療上會依病情進展分期治療,在快速惡化期主要是邪實,治療以祛邪為主,利用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化濕利水、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為主要治則;在慢性期主要是餘邪未清、正氣損耗,治療多以清除餘邪,並適當扶正潤理。一般常見的中醫體質分型,像是風水氾濫型、水濕侵漬型、濕毒侵淫型、濕熱壅盛型、腎陰虧虛型、脾腎氣虛型等。另外會搭配專門修復腎臟機能的中藥材及健脾益胃的藥物,畢竟這個問題是因胃病而來,腸胃功能的調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經過了半年的調理之後,他回診時高興的說「蔡醫師,這次的檢查,腎功能進步很多喔,從原來的腎絲球過濾率21左右,現在已經回升到62了,我的身體也感覺好很多,真是太棒了,我會好好繼續繼續配合治療,讓我的腎臟再更好。」(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高血壓致腎功能剩2成 中醫調理修復

高血壓致腎功能剩2成 中醫調理修復#腎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本來不以為意,沒想到會這麼嚴重!」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幾個月之前覺到很累、頭暈,到醫院檢查發現因腎病變有嚴重貧血。他是外商公司高階經理人,平時工作忙碌,抽菸、應酬、熬夜早已是常態,一直以來就有血壓偏高的問題,雖然有到心臟科拿降血壓藥,但是總覺得沒什麼不舒服,所以血壓藥就有一餐沒一餐的跳著吃,直到最近出現明顯的疲倦、頭暈,一檢查就嚇到了。「蔡醫師!該怎麼辦?我最近的腎絲球過濾率GFR已經只剩下23,腎臟科醫師說這樣代表腎功能剩下大約是正常人的1/5而已……」腎臟病也會引發高血壓 互為因果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台灣高血壓造成的腎病變是末期腎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腎功能惡化。高血壓會造成腎臟病變,腎臟病也會出現高血壓,兩者就像是雞生蛋、蛋生雞,互為因果,也互相傷害。根據研究顯示,大多數病人診斷出原發性高血壓時,已經有第一期或是第二期的慢性腎臟病。隨著高血壓的病情持續,血壓高會造成腎絲球壓力增加、小動脈硬化、腎絲球微血管內皮損傷及蛋白尿,終致腎絲球硬化。腎絲球硬化本身即可使腎小管血液循環減少,加上蛋白尿對腎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進而導致腎小管萎縮和腎間質纖維化、間質發炎,如此反覆惡性循環下,腎臟功能就持續破壞。首務需減重運動 改變飲食習慣有高血壓的人,要如何避免腎病變的出現呢?最重要的當然是血壓的控制!控制高血壓的第一個步驟即為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減重、飲食習慣的改變(例如低鈉、低鈣、少喝酒)、生活習慣的改變(例如戒菸、作息規律不熬夜)、增加運動量,如果這些改變仍無法達到血壓控制的目標則可考慮給予藥物治療。中醫方面,這是屬於情志失調,腎氣虧虛,飲食不節所導致的肝、脾、腎臟腑功能失調。中醫古籍《中臟經》提到「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赤,頭暈,其脈浮而急,協支滿,眼眩。」這就是肝陽上亢,也就是血壓高時常見的表現。加上腎氣虛贏,精血虧少,致髓海失於充養,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脾虛運化失常,腎失固澀而精微下泄,就會出現蛋白尿,陰損及陽,最終導致濕、痰、濁膠著於內,久病入絡,瘀阻經絡,也就是腎絲球血管硬化的變化。根據虛損臟器 先養肝健脾補腎中醫的治療,針對上述的病理變化,就是以補虛瀉實為主,補虛根據虛損臟器的不同而養肝、健脾、補腎,後期涉及心肺的還需根據病情補肺、養心;瀉實則根據病情及病程分別選擇瀉火、潛陽、燥濕、化痰、瀉濁、活血、化瘀等方法,辨證使用。另外會加上改善腎臟血流、修復腎絲球功能的中藥材,一方面穩定血壓、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腎功能,搭配飲食及運動、生活作息調整,高血壓腎病變是可以改善的!有一次回診時,他由太太陪同前來看診,太太高興的說:「我們本來以為腎臟科都沒辦法的狀況,中醫應該更沒辦法,結果這段時間的中醫調理,腎功能不但有達到原先心裡期待的不惡化,還已經有不小的進步了,腎絲球過濾率已經回升到51了,謝謝蔡醫師!」(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腎功能不佳 夏天吃這些水果要小心

腎功能不佳 夏天吃這些水果要小心#腎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男子日前因為肺炎住院,家人熬煮十全中藥湯幫他補身體,他喝兩碗湯又吃兩顆橘子,半小時之後突然感到胸悶而失去意識;男子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這是因為血液中的鉀離子飆高引發心室顫動,所幸搶救得宜,經過急救及心臟電擊後才恢復心跳與意識。血鉀濃度過高 恐心律不整甚或猝死聯新國際醫院腎臟科主任林盈光表示,中藥湯裡的藥材屬於植物類,而植物均含有鉀離子,熬煮出來的中藥湯雖然是補品精華,但裡頭所含的鉀離子甚高,再加上橘子的含鉀量也高,吳先生因血鉀過高,引發身體不適。從食物攝取的鉀離子,90%需經由尿液排出,由於慢性腎臟病患的腎臟排鉀能力變差,如果飲食沒有忌口,很容易會造成血中的鉀離子濃度上升﹔一旦血鉀濃度過高,可能會出現四肢無力、頭暈等情況,嚴重恐造成心律不整,甚至猝死,不可不慎。荔枝哈密瓜榴槤 鉀離子含量偏高林盈光醫師提醒,除了中藥材之外,很多夏天水果的鉀離子含量偏高,像是哈密瓜、香瓜、火龍果、百香果、香蕉、奇異果、榴槤、木瓜、荔枝等,腎功能不佳的民眾應該要多注意,不可一次吃太多。另外,精力湯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是屬於高鉀、高磷的食物,透析病患應避免食用。精力湯食材裡的腰果、核桃、杏仁、卵磷脂、小麥胚芽及啤酒酵母粉都是高磷食物,加上生鮮蔬菜未經水煮去鉀,以及水果直接打成汁(高鉀),所以精力湯是一種高磷、高鉀的食物,應多加注意。蔬菜川燙後再吃 避免用低鈉鹽或低鹽醬油含鉀量比較高的蔬菜有紅莧菜、空心菜、菠菜、地瓜葉、綠花椰菜等葉菜類,以及番茄、草菇、金針菇、紫菜、豆類製品、堅果類等,建議洗腎患者先川燙後再吃;川燙的水因為有溶出的鉀離子,所以不要食用。腎功能不好的民眾也應避免以低鈉鹽或低鹽醬油取代一般的鹽或醬油,所謂低鈉鹽或低鹽醬油,其低鈉的成分就是以鉀來代替,也就是「鈉低鉀高」,故低鈉鹽和低鹽醬油都是屬於高鉀食物,特別是血液透析病患常有高鉀血症的現象,因此不宜當一般的調味料。

高血壓不規律服藥 腎功能僅剩3成

高血壓不規律服藥 腎功能僅剩3成#腎功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9歲的張先生罹患高血壓逾20年;雖定期看診,卻沒有測量血壓的習慣,時常血壓高至頭痛才服藥。漫不經心治療多年,直到例行性檢查才發現已慢性腎臟病第3期,腎功能僅剩3成,若再不積極控制血壓,恐要終身洗腎。原來血壓控制不佳,不但加速腎功能衰退,且血壓值越高,腎功能衰退的速度越快。張先生一轉消極態度,積極控制高血壓,絲毫不敢大意。血壓控制不良 心血管疾病風險倍增根據國內調查發現,高達8成民眾不知血壓控制不良會傷及全身器官。其實高血壓堪稱無孔不入的隱形殺手,長期高血壓不但會引起血管阻塞甚至血管破裂,更會引發連鎖反應傷及全身器官,民眾不得不慎防。為維護全身器官健康,必須從日常積極控制高血壓做起。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血壓每增加20/10毫米汞柱,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即倍增。血壓高也會引發多重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臟衰竭、腎病變、視力下降、突發性耳聾及四肢缺血性疼痛等,若未及時控制甚至可能危及性命。高血壓與腎功能不佳互相影響 導致惡性循環台灣高血壓患者已突破460萬大關,且人數逐年增加,年年入榜國人十大死因之列。由於血壓控制不佳將連帶造成全身重要器官損傷,高血壓與其相關併發症在國人十大死因中佔有高達5項,死亡威脅性不亞於癌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張孟源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最常見的共病就是高血壓。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受損,而腎臟功能不佳亦會導致血壓高,環環相扣淪為惡性循環。民眾錯信服用降血壓藥物會傷腎的坊間謠言仍時有所聞,反而延誤高血壓治療,造成腎功能受損。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腎臟病風險,初期腎臟病患者更有望逆轉復原腎功能。積極控制高血壓 減少4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5年調查發現,越年輕的高血壓患者自知率與控制率越不理想。逾9成高血壓患者未定期量血壓(每周少於1次),逾半坦言曾自行增減或停用降血壓藥物,恣意隨性的態度是治療高血壓大忌。高血壓患者若遇本身已服用多種藥物時,容易發生自行停藥、減藥情況。目前已有單錠複方降血壓藥物可解決服藥數量過多的困擾,提升患者服藥順從性。近年來許多研究顯示,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腦中風發生率、減少4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降低27%總死亡率。尤其75歲以上、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臟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血壓更需控制在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以下。控制高血壓追求的不只是數字,更是為了搶救全身器官健康。

破紀錄!533克早產兒心臟手術成功

破紀錄!533克早產兒心臟手術成功#腎功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懷孕23週出生、僅478克的早產兒女嬰,因為「開放性動脈導管」達0.3公分,藥物治療不但沒效果,腎功能也受到傷害,血壓不穩定,醫療團隊於早產兒489克時,建議家屬開胸手術或心導管手術,在家屬考慮期間,因嬰兒腎功能惡化、排尿少,體重急升至533克。經「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2日後超小早產兒脫離呼吸器,腎功能逐漸恢復,心臟衰竭也大幅改善。478克女嬰 打破此手術最低體重的紀錄成大醫院小兒心臟科吳俊明醫師、王玠能醫師、謝旻玲醫師等與新生兒科林永傑醫師等、新生兒加護病房、心導管室,團隊合作成功完成出生僅478克早產兒女嬰的「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據文獻紀載,目前世界上成功接受「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最小體重為755公克,此次案例則為出生僅478克早產兒女嬰,打破此手術最低體重的紀錄。早產兒動脈導管的肌肉較少、收縮力較弱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林永傑表示,出生後的新生兒因生理環境劇烈改變,橫跨在主動脈與肺主動脈之間的肌肉會儘快收縮以關閉動脈導管。早產兒的動脈導管上的肌肉較少、收縮力較弱,因此常常罹患這個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的疾病。早產兒出生後的動脈導管仍維持開放時,將會分流主動脈的血流至肺動脈,若分流的血量太大,一方面造成早產兒血壓不穩定,心臟衰竭;另一方面卻造成肺部過度充血,氧氣需求量上升,甚至肺出血,進而死亡。手術的顯影劑會增加早產兒腎臟負擔林永傑醫師指出,早產兒的體重很輕,下肢的股靜脈或股動脈很小,心導管手術不容易將手術導管與關閉器送入早產兒的下腔大靜脈,且因早產兒的動脈導管長度小,要將手術導管與關閉器,穩定地放在開放的動脈導管中,更是困難。另外,心導管手術常需不少量的顯影劑,也會增加早產兒的腎臟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