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

腎臟差止痛藥別亂吃!醫警告:誤食「這成份」恐洗腎

腎臟差止痛藥別亂吃!醫警告:誤食「這成份」恐洗腎#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電視廣告中常見止痛藥的療效宣稱,有的強調「不含消炎成分」、有的強調「有消炎才有效」,民眾疑惑到底要不要「消炎」呢?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科醫師黃耀宣解答,應視自己的身體情況,再來決定是否需要消炎,因為不同類的止痛藥副作用不同。黃耀宣舉例,一名65歲曾姓男子幾個月前因持續性頭痛,吃了女兒從日本買回來的日本製止痛藥,原本想說日本藥比較好,應該不會有副作用,沒想到本身就有慢性腎臟病的曾男,斷斷續續吃了1個月後,身體開始疲倦不舒服,就醫發現腎絲球過濾率竟從原本的28%降到10%,瀕臨洗腎,才嚇到遵從醫囑換吃別種止痛藥。延伸閱讀:止痛藥吃多傷身?藥師教你搞懂「這5點」就不怕吃錯藥有腎臟病,別亂吃「含消炎成分」止痛藥若吃的止痛藥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就會影響到腎臟。黃耀宣指出,因曾男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僅吃1個月腎功能就大幅滑落,換吃別類止痛藥之後,曾男的腎絲球過濾率才慢慢回到原有數值。黃耀宣進一步表示,許多民眾習慣自行到藥房買止痛藥,或是吃外國製的止痛藥,未先徵詢醫師或藥師,以致常吃出問題,甚至演變到洗腎的地步。他解釋,常見的止痛藥可分為3大類,除了第3類是醫師處方用藥,受到嚴格控管之外,另2類可在藥局買到。: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 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消炎、非消炎成分止痛藥,代謝方式不同乙醯胺酚是非消炎止痛藥,經由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阻斷疼痛傳導,緩解發燒頭痛,如普拿疼、斯斯,通常強調「不含消炎成分」,由於它會從肝臟代謝排出,因此有嚴重肝臟疾病者,應避免使用。黃耀宣補充說明,在美國含乙醯胺酚止痛藥服用過量,已經成為急性肝衰竭的首要原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則含有消炎成分,大多具有消炎、鎮痛、退燒等藥效,如阿斯匹靈(asprin)、布洛芬(ibuprofen)等,從肝、腎代謝,容易出現腸胃、肝及腎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會影響到腎臟。如該個案的曾男腎臟就大受影響,瀕臨洗腎,因此醫師馬上請他停吃日本製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另開乙醯胺酚止痛藥,3個月後腎絲球過濾率回到27%,才擺脫洗腎危機。 黃耀宣特別提醒,上述的3大類止痛藥,除了鴉片類止痛藥能止痛之外,另2類止痛藥也都有止痛效果,一般人只要不過量,服用後通常不會有大的副作用,很快就從身體代謝掉,若有肝腎及腸胃疾病者最好由醫師開藥,避免自行購買及服用止痛藥。

止痛藥吃多傷身?藥師教你搞懂「這5點」就不怕吃錯藥

止痛藥吃多傷身?藥師教你搞懂「這5點」就不怕吃錯藥#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止痛藥是居家常備藥物,有不少民眾擔心止痛藥吃多傷身,寧願選擇忍痛也不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藥師蘇柏名表示,大部分的藥物不是用肝代謝就是用腎代謝,因此勢必會對肝臟、腎臟造成一定的影響或負擔,但也毋需因此拒用,依據醫師或藥師指示下使用的止痛藥大部分都是安全的。Q:止痛藥用多了,真的會傷肝腎?A:事實上,止痛藥分很多種,一般最容易取得的有2種,一種是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也就是普拿疼的主成份;另一種是NSAID類,也就是非類固醇抗發炎類的藥物。兩者機轉並不相同。蘇柏名指出,乙醯氨酚大約90%是由肝臟代謝,吃過量的確會產生肝毒性,造成肝臟發炎或中毒。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大部分也是經過肝臟代謝,但這類藥品更危險的副作用其實是針對腎臟,使用這類藥品會影響腎臟血流,讓腎臟裡的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對腎臟造成傷害。所以有慢性腎臟病的病人,使用這類藥品要非常小心。Q:使用止痛藥的建議劑量?A:一般認為服用過量止痛藥品會造成肝臟損傷,主要是指乙醯氨酚。這種藥對正常成人的最大劑量一天建議不要超過4公克(4,000mg);如果是小朋友,每公斤不要超過150mg,所以20公斤的小朋友一天不要吃超過3公克。市面上買得到的普拿疼,1顆大約500mg,一天不要吃超過8顆,否則可能出現急性肝臟中毒。另外,肝臟要代謝的不只是藥品,像是酒精乃至食物都需透過肝臟代謝。酒精代謝本身對肝臟已是不小的負擔,無論是應酬或每天都會喝酒的人,使用乙醯氨酚就要特別注意,每天最大劑量建議不要超過2克,也就是4顆左右。乙醯氨酚輕微中毒,可能會有厭食、噁心、嘔吐等現象;症狀再加重則會出現: 右上腹疼痛 黃疸 肝昏迷 最嚴重恐致死Q:打疫苗要預投止痛藥嗎?A:一般來說,無論是乙醯氨酚或是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都不建議一次大量使用。蘇柏名解釋,以成人來說,500mg的普拿疼建議4到6小時吃1顆就好,不要因為疼痛就一次吞2、3顆,效果不一定成正比。至於什麼時候吃?以頭痛或經痛為例,有一點微痛感就可以吃,才能在疼痛逐漸加強前獲得控制。Q:是否需預先投藥?A:其實可以不用。蘇柏名說明,除非很確定疼痛的時間,不然預先投藥只是讓肝臟白白受到傷害。同樣道理,打疫苗並不需要預先吃止痛藥,如果疫苗接種後有疼痛、發燒,當然可以使用止痛藥,但不一定都會發燒會痛,等到開始出現輕微症狀再吃就好。Q:使用止痛藥的注意事項?A:蘇柏名表示,如果平常習慣使用普拿疼止痛,注意不可和酒精併服,會增加肝臟負擔,嚴重會造成急性肝衰竭。本身已有慢性肝炎或是肝硬化的病人,想使用這類止痛藥,最好先詢問醫師或藥師。如果出現肝臟受損的現象,建議到醫院掛急診,讓醫師判斷是否需給予解毒劑或是洗胃。至於洗腎或是有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建議不要使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可能加重對腎臟的傷害。

止痛藥也可能是兇手 一張表秒懂哪些藥物會引起落髮?

止痛藥也可能是兇手 一張表秒懂哪些藥物會引起落髮?#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聽到化療藥物會掉髮,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服用其他藥物,也會造成落髮危機。怎麼樣才算是落、禿髮?哪些藥物會牽動你的髮量?健康成人每天掉100根內屬正常範圍健康人平均有10萬根頭髮,每個月長1公分,每一株毛囊都會經歷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然後掉落,重新再長一株,又進入生長期,頭皮毛囊的生長會經過三個階段:*生長期:占九成時間,持續約2~6年,由它決定頭髮長短。*退化期:少於10%,約2~3周。*休止期:約5-10%,持續2~3個月,頭髮在此時脫落,再啟動新的頭髮生長循環。如此周而復始,換算起來,健康成人每天會掉50~100根頭髮,算是正常範圍。3種常見的落髮型態*雄性禿:通常有家族史,男性常見M型禿,從兩側額角及前額開始稀疏;女性則以頭頂為中心開始禿,往外擴散。可使用藥物治療防止毛囊進一步萎縮,如局部塗抹minoxidil及口服finasteride或dutasteride。*圓形禿:突然出現的圓形塊狀掉髮,俗稱「鬼剃頭」,有體毛的部位都可能發生,以頭皮為主,與自體免疫失調或壓力有關,多數人一年內恢復,不須治療,藥物治療則可能考慮使用類固醇。*休止期落髮:一撮頭髮塞住淋浴排水孔或卡在梳子上,小心可能是身心壓力引起,例如懷孕、快速減重、重大手術等。通常重大事件發生3~5個月後,出現廣泛性無特定區塊的落髮。發生這類落髮,回想前幾個月是否有壓力源?建議就醫,尋求正確診斷及專業協助,調整生活作息,2~6個月後會慢慢恢復。藥物引起的落髮型態藥物引起的落髮通常停藥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分為生長期和休止期落髮,或兩者皆有,根據藥物種類、劑量和患者感受性,程度不一。*生長期落髮:通常是快速彌漫性落髮,最常見是癌症化療藥物引起,例如:小紅莓(doxorubicin)、紫杉醇(taxane類)等藥物,通常開始治療後4~6周發生,療程結束後3~6個月,毛髮大多會重新長出來。此外,巴金森藥物levodopa、退奶藥bromocriptine,及重金屬(鉍、砷和金)中毒也屬於此類的落髮。由於化學物質破壞毛囊的有絲分裂或代謝作用,使頭髮脆弱斷裂。*休止期落髮:大多數藥物引起的落髮,發生在治療三個月後,有可能是毛囊縮短生長期,提前進入休止期,致使大量頭髮脫落,如干擾素(INF-α)、抗凝血劑、抗癫癎藥、抗甲狀腺藥物、降血壓藥β阻斷劑等。停藥後,通常會慢慢恢復。倘若毛囊壞死,有時也可能發生永久性禿髮。除以上藥品,其他可能引起落髮的藥物,包括消炎止痛藥、抗痛風藥、抗生素類、降血脂藥、降血壓藥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可能引起禿髮或落髮的原因很多,發現有異常掉髮,應諮詢醫師。懷疑是藥物引起落髮,勿自行停藥或增減劑量,避免影響疾病治療效果,應諮詢原處方醫師,是否可以改換其他替代藥品或停藥;進行癌症化療的病友,切勿因害怕落髮延誤治療時機,建議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表:可能引起落髮的藥物*化療藥物:順鉑(cisplatin)、小紅莓(doxorubicin)、紫杉醇(paclitaxel、docetaxel)*消炎止痛藥:ibuprofen、indomethacin、diclofenac*抗痛風藥:allopurinol、cholchicine*抗癲癎藥:carbamazepine、valproic acid*抗凝血藥:warfarin、heparin*降血脂藥:fibrate類(fenofibrate、gemfibrozil)*抗甲狀腺藥:carbamazole、iodine*抗生素/抗病毒藥:gentamicine、ethambutol、indinavir、干擾素*抗黴菌藥:terbinafine、triazoles(fluconazole、itraconazole)*精神科用藥:三環抗憂鬱藥、鋰鹽、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降血壓藥物:ACE抑制劑、乙型阻斷劑*維他命A及衍生物A 酸(常用於抗痘)*口服避孕藥、荷爾蒙抑制劑tamoxifen、巴金森藥物levodopa、退奶藥bromocriptine

偏頭痛如大象在腦中狂奔 有這5大症狀應就醫

偏頭痛如大象在腦中狂奔 有這5大症狀應就醫#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51歲的林小姐高中開始有偏頭痛,每當發作時,她習慣先吃止痛藥,若效果不彰,就用洗頭按摩、沖熱水等方式紓緩,多年來她已將偏頭痛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她原本任職於銀行業,經常因頭痛劇烈影響工作表現,最終忍痛辭職,甚至因長期服藥,擔心藥物過量與副作用,不敢生兒育女。雖長期就診持續服藥控制,但偏頭痛未明顯改善,一度痛到被診斷罹患憂鬱症,直到三年前,改以肉毒桿菌素治療,發作頻率降到每周僅剩一次,病況大為改善。7成民眾不知偏頭痛是疾病 近半不知吃多止痛藥會惡化根據統計,在台灣每十人就有一個人罹患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公布今年7月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近7成國人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不知是一種「疾病」;近5成不知道過度使用止痛藥,反而會使頭痛惡化。醫師指出,這顯示了台灣民眾對偏頭痛不但認知不足,也普遍沒有妥善控制偏頭痛。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讓人更頭痛!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在疫情期間的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一口氣較疫情前增加4成,更有6成患者偏頭痛頻率增加,6成4偏頭痛嚴重度增加。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分析,在家防疫期間,不少人長時間盯著3C產品,加上情緒易隨疫情起伏而吃不下、睡不好,活動空間與運動量不足等,全都容易誘發偏頭痛,並陷入惡性循環。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醫師王嚴鋒指出,偏頭痛患者以20至50歲女性居多,誘發因素包含壓力、遺傳、飲食、睡眠、環境等,據患者描述,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遭尖銳物反覆穿刺,痛到想撞牆。也因許多民眾誤以為偏頭痛是症狀,導致患者因頭痛須請假時,還得擔心遭同事誤會裝病偷懶,使患者承受著生理與心理的壓力,陷入偏頭痛加重的循環。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的症狀,即符合偏頭痛定義。真的「受夠了」!逾600名患者用畫筆吶喊偏頭痛心聲新光醫院神經科醫師劉子洋表示,由於國內止痛藥取得方便,部分民眾在偏頭痛發作時,忽略尋求正規醫療的重要性,自行購買止痛藥,而輕忽過度服用止痛藥,除了傷肝傷腎,更可能導致成癮,使頭痛惡化。台灣頭痛學會提供「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每周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每周服用止痛藥超過2天以上恐令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靠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期望藉簡單好記的口訣加深民眾印象。醫師提醒,健保近兩年已給付多款預防性藥物,均可減少回診頻率,尤其預防性藥物療效皆不錯,副作用也低,但最重要的是病患要對偏頭痛有正確的疾病認知,即早接受治療。為使大眾能「看見」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舉辦一系列關懷活動,包括「第一屆全國繪畫比賽」、「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有高達685名學生與社會人士參與首屆繪畫比賽。高中組冠軍本身亦是病友,因偏頭痛嚴重影響生活,於畫中呈現主角痛到夜不能寐,牆上日曆的滿江紅更道盡偏頭痛的血淚,甚至以《受夠了》命名作品,表達病友渴求偏頭痛改善的那天到來。

喝酒配這8種藥 當心要你命!

喝酒配這8種藥 當心要你命!#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因疫情影響,一名梁姓民眾假日在家小酌怡情,某日喝酒時,一起服用醫師開立的NSAIDs類止痛消炎藥,緩解日前運動拉傷的疼痛感,沒想到竟然解黑便,嚇到趕緊就醫治療,經診斷為胃出血。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應建立服藥不飲酒的正確觀念,確保用藥安全。為什麼酒精不能跟藥品併服?當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會透過體內的乙醇去氫酶及Cytochrome P450酵素(以下簡稱CYP450酵素)代謝成乙醛,而乙醛是一種毒性物質,除了引起頭痛、心悸、嘔吐、宿醉,也有致癌的風險,乙醛須再透過酵素(乙醛去氫酶)代謝成乙酸,最後形成二氧化碳與水,排出體外。一旦飲酒時併用抑制乙醛去氫酶的藥品,可能影響酒精在體內的代謝,導致乙醛堆積,因而發生臉部潮紅、噁心、嘔吐、頭痛等類戒酒反應(Disulfiram-like reaction)。另外,因CYP450酵素同時也是人體內藥品代謝的主要酵素,而酒精也可能會抑制或誘導CYP450酵素;因此,當酒精與藥品併用時,可能會導致藥品在體內的代謝被抑制,因而增加藥品血中濃度,提高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和增強藥品毒性的可能。另一方面,長期飲酒也可能誘導CYP450酵素生成,促進藥品代謝,導致藥品血中濃度下降,因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此外,也可能使藥品較易轉換成毒性代謝物造成肝損傷。除了影響代謝,酒精與具中樞神經抑劑作用的藥品併用時,也可能發生協同(synergistic)的效果,增加中樞神經抑制的不良反應,比單獨用藥的影響更大,嚴重時可能有意識障礙、呼吸抑制等致命的風險。臨床上,哪些藥品會跟酒精發生交互作用?依文獻發現,眾多藥品會與酒精產生交互作用,且影響程度不一,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若正在服用以下藥品,切勿飲酒,否則可能因交互影響而產生嚴重不良反應:1.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如ibuprofen、indomethacin、aspirin可能會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鴉片類止痛藥如tramadol、codeine,會增加呼吸抑制的風險;中樞止痛藥如acetaminophen,會增加長期飲酒者肝毒性風險,甚至是造成嚴重肝傷害。2.鎮靜安眠藥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類如alprazolam、diazepam、lorazepam,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類如zaleplon、zolpidem、zopiclone,會增強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減弱警覺性,發生暈眩、嗜睡、身體平衡與協調能力降低等症狀,在駕駛或操作機械時可能會發生危險,嚴重時甚至會抑制呼吸。3.抗憂鬱藥三環抗憂鬱劑如amitriptyline、imipramine,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如sertraline、escitalopram,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調節劑如mirtazapine,可能會增強中樞神經抑制作用,容易發生鎮靜、暈眩、嗜睡等不良反應;正腎上腺素與血清回收抑制劑如duloxetine,可能出現嚴重的肝傷害;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如bupropion,可能增加癲癇發生的風險。4.抗生素metronidazole、co-trimoxazole、頭孢菌素類如cefamandole、cefoperazone、抗結核isoniazid併用酒精可能會產生類戒酒反應;而酒精也會增加isoniazid代謝而影響療效。5.降血糖藥酒精併用metformin可能增加乳酸中毒的風險;併用胰島素則可能使血糖上升或下降,造成血糖控制不良;與sulfonylurea類如gliclazide、glimepiride、glipizide、glyburide併用,則可能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而且還可能造成類戒酒反應。6.抗癲癇藥phenytoin、巴比妥(barbiturates)類如phenobarbital併用酒精,會增強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而長期飲酒可能使phenytoin無法達到足以控制癲癇的血中濃度,因而影響治療效果。7.心血管用藥酒精併用降血壓藥物如lercanidipine、doxazosin,會增強血管擴張作用,可能出現嚴重低血壓風險;與verapamil 併用會抑制酒精的代謝,增加中樞神經抑制的不良反應。8.抗凝血劑酒精併用warfarin可能使凝血時間延長或縮短,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可能升高或下降,因而增加出血的風險或影響治療效果。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飲酒要適量,時時警覺藥酒交互作用的潛在風險;服藥期間飲水不飲酒,避免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時,建議回診就醫,方能安心用藥,健康又有效。

服用止痛藥的五不五要

服用止痛藥的五不五要#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論是頭痛、關節痛亦或是生理痛等,在疼痛難耐情況下,許多民眾選擇使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據行政院衛福部102年民眾用藥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有8.3%的人表示會同時使用感冒藥及止痛藥,17.9%的人曾同時使用外用酸痛藥及口服止痛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藥師提醒,當心有重複用藥及止痛藥濫用的疑慮。而目前醫療上用來緩解疼痛的止痛藥,大致分為3大類:●乙醯胺酚類止痛藥/屬於中樞止痛藥,例如普拿疼,通常用來解熱鎮痛,如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但不具消炎的作用,藥品本身透過肝臟代謝,一天不要服用超過4000mg,如過量可能會產生肝毒性,許多綜合感冒藥及感冒糖漿多摻有,服用時應注意是否過量。●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解熱鎮痛及消炎效果,常做成口服、外用製劑及針劑來使用,如有胃潰瘍或肝腎功能不佳者,需謹慎使用。●鴉片類止痛藥/如嗎啡等,止痛效果更甚於其他2類,具有成癮性,屬於管制類藥品,需經由醫師評估處方後,才可以使用。謹記5不5要 用藥更安全李敏慈藥師也提醒,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針對止痛藥使用,提供「五不五要原則,應遵守「五不」:不過量、不喝酒、不併用、不空腹、不亂買,還有「五要」,「要知道」:使用止痛藥種類,過量使用止痛藥會有傷肝臟、腸胃、腎臟等風險;「要看標示」:看藥品的藥盒或說明書的成分及注意事項;「要告知」醫生是否曾對此類藥物過敏、是否有肝臟、腸胃、心臟、腎臟等疾病,或同時併用其他藥品;「要遵醫囑」依照醫生、藥師所給予資訊用藥;「要問專業」:服用止痛藥後,如有任何不適症狀,包括過敏反應、四肢腫脹等,應速就醫。

經痛吞止痛藥無效 竟是子宮內膜異位

經痛吞止痛藥無效 竟是子宮內膜異位#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的李小姐月經來潮總痛不欲生,以為忍忍就沒事,忍不住就靠止痛藥,直到吃藥無效還伴隨肛門疼痛,才驚覺異常。前往醫院檢查,得知需切除腫瘤,做人工肛門造口,讓她瞬間崩潰。幸好經大腸鏡、核磁共振與切片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轉診至婦產科治療。經痛有兩種 六成女性分不清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產科主任暨台灣婦科醫學會秘書長洪煥程表示,李小姐的經痛為續發性經痛,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原以為忍忍就好,直到異位症侵犯及壓迫到肛門口造成疼痛難耐才就醫,所幸透過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腫瘤得到控制,避免手術進行肛門造口,持續用藥一年,不再受經痛、肛門痛雙重折磨,重拾自信人生。近期國人關注國際傳染疾病,如何避免防疫破口成關注焦點,許多疾病也需積極「防異」!關鍵在於,先了解發病差異,來避免「防異」破口。以台灣婦女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來看,經痛是最明顯的表徵。據「台灣女性經痛&子宮內膜異位症關連調查」,有近六成女性不知道經痛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經痛」兩種。若無法分辨經痛有兩種發病差異,將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大的「防異」破口! 子宮內膜異位症 不孕最大元凶台灣婦科醫學會陳怡仁理事長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雖非惡性疾病,卻是女性不孕的最大兇手,最常見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痛等,25歲至45歲的生育婦女,盛行率約10%,經手術確診疾病盛行率僅約3.7%,國人就診率仍有提高空間,首要目標是提高病識感。陳怡仁理事長指出,原發性經痛指的是無明確的病理性疾病造成經痛,月經來潮的第一、二天,腹部痙攣和下腹疼痛,且疼痛感較輕微。續發性經痛可能是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或子宮肌瘤等疾病造成,月經來之前就會感到疼痛,甚至經期結束還會繼續疼痛。經痛時自行服用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容易造成腸胃不適,若使用的頻率變高或出現腸胃不適,應至婦產科尋求診斷。口服黃體素新藥 復發率69%降至4%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分為手術及藥物治療,洪煥程主任指出,若非手術急迫性的患者,可先以藥物進行治療,除止痛藥物外,正規治療藥物包含雄性素藥物(健保)、或停經針(自費);目前最常用且適合長期治療的新型口服黃體素(健保),副作用較少,普遍接受度高。根據日韓研究指出,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五年復發率從69%降低至4%,且疼痛緩解反應良好,若有懷孕需求,建議停藥1至3個月,等月經規則之後便可開始進行生育規劃。3月28日為世界子宮內膜異位症日,陳怡仁理事長呼籲,若出現經痛時,應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進行詳細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常應酬釀痛風發作 亂吃止痛藥恐洗腎

常應酬釀痛風發作 亂吃止痛藥恐洗腎#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0歲陳先生患有高血壓和痛風,事業有成的他,無奈長期應酬頻繁,沒有定期追蹤,僅痛風發作時服用止痛藥,直到近期痛風頻繁,被告知腎功能退化,恐走上洗腎一途,陳先生才配合醫囑治療,調整飲食習慣,所幸各項指數已控制良好,腎功能也無繼續惡化跡象。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其育表示,陳先生患有高血壓和痛風,雖然近年來有做年度健康檢查,知道自身血液尿酸偏高(9-10mg/dl)合併腎功能下降,但因從商應酬繁忙,鮮少定期至就醫追蹤。 定期回診檢查 酒類高鹽食物應忌口此外,陳先生每逢與朋友聚餐,都會喝得酣暢淋漓,米酒配辣炒土豆小魚乾更是常備點心,長期下來,啤酒肚讓他成為「富爸爸」,他也因尿酸高合併痛風症狀,三不五時便至藥局購買止痛藥緩解症狀;近期他因痛風發作頻繁,就醫經醫師詳細詢問病史、抽血檢查,赫然發現他腎功能大幅衰竭(腎絲球過濾率eGFR 59 ml/min/1.73 m2),若持續惡化,恐怕短期內就會步上洗腎之路。 李其育醫師提出警告,就陳先生而言,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控制好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併痛風、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喜好高鹽、高磷食物等,若不改善生活習慣與飲食,並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治療,日後腎功能恐會持續惡化衰竭,有極高機率需要洗腎。 陳先生從此努力配合醫師建議與治療,也不再隨便服用止痛藥,後續每三個月回門診追蹤,發現血壓、血脂、尿酸皆控制良好,痛風發作次數明顯減少,腎功能也不再惡化。 李其育醫師強調,現代人生活忙碌、有繁多交際應酬,常會忽略身心健康,導致肥胖人口持續增加,出現許多「小腹婆」、「富爸爸」等腎臟病潛在患者,尤其中廣型肥胖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例也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發炎、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造成高血壓腎病變。 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 應掌握一青二白患者除了要控制高尿酸的問題,飲食方面,必須先戒酒,並減少紅肉、內臟、海鮮類食物的攝取,例如餐敘免不了的下酒菜小魚乾,其內臟亦含大量膽固醇,故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應好好檢視日常飲食,也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止痛藥,才能預防腎功能惡化。 李其育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應把握「一青二白」,一青即多吃青菜,二白是指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減鹽、控磷,才能活出「腎利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