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新型超音波檢查儀器 發現早期乳癌徵兆的隱形之手!

新型超音波檢查儀器 發現早期乳癌徵兆的隱形之手!#癌症

為更有效率的篩檢出本國婦女的頭號大敵—乳癌,衛生署已正式公告實施,將原本50到69歲婦女每2年可獲國健局補助篩檢乳癌1次之篩檢年齡下修到45歲。據統計,台灣1年約有7000人罹患乳癌,1600人死於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婦癌,也是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4位。但其實乳癌是較容易發現早期乳癌徵兆的癌病,除了每月定期自我檢查之外,過去時常推廣以乳房X光攝影來偵測微小鈣化點的方式來做篩檢,不過近年來已發展出更精細、且大幅降低醫事人員肢體觸碰(hands free)、與婦女疼痛感的乳房超音波檢查儀器,可望幫助更多女性降低心理障礙,可說是能發現早期乳癌徵兆的隱形之手。研究並判讀乳房影像多年的放射線專科醫師池永昌表示,這項新的儀器最貼心的地方,就是考慮亞洲女性對於私密部位的保守度,以及改善X光攝影「夾擠」乳房的疼痛感。由於亞洲女性的乳房組織緻密度較高,在使用X光攝影檢查時可能發生影像不易判讀的狀況,再加上有些檢驗場所常有男性進出或觸摸,導致女性對於乳癌篩檢的接受度降低。不過,受惠於影像醫學科技的進展,現在最新的超音波乳房檢驗儀器讓乳癌篩檢變得更輕鬆簡單,利用精密的大型掃瞄面板,標明定位點之後,就像掃描文件一樣將面板蓋住胸部,無須由醫檢人員操作探頭及觸摸胸部,過程只需數分鐘,即可於電腦中產出400到600張橫向與縱向的影像結果,可容易偵測到緻密型乳房內的腫瘤,彌補乳房X光攝影的不足,協助醫師進行臨床早期乳癌徵兆的診斷。池永昌醫師說,近年來醫界對於使用乳房超音波來篩檢乳癌的態度已有共識,除了緻密性較高的乳房之外,隆乳、哺乳、乳管發炎等情況較為複雜的患者人數逐漸增加,更需要超音波的影像結果來輔助診斷。過去在乳房篩檢觀念尚未建立前,90%以上的乳癌病患都是因為有自覺性症狀而前來就診,並未掌握早期檢查可發現早期乳癌徵兆的機會,而耽誤治療機會,且早期發現乳癌的患者較有機會能保留乳房,無須整個切除,這些都是定期接受乳癌篩檢的好處。亞洲國家的婦女生性保守,不輕易對陌生人袒露私密部位,許多女性雖理智上知道乳癌的可怕,但卻因許多不理智的因素讓她們對定期乳癌篩檢裹足不前,探究原因不外乎是怕痛、不願陌生人觸摸觀看、太花時間、覺得自己不會這麼倒楣等等因素,現在出現了能解決上述問題的超音波篩檢儀器,能更有效率的發現早期乳癌徵兆,挽回更多寶貴的生命,可說是亞洲女性健康的福音。

台灣女性的福音!免觸摸 也能發現早期乳癌徵兆!

台灣女性的福音!免觸摸 也能發現早期乳癌徵兆!#癌症

已近40歲的年紀,莊太太仍保持窈窕的身材,不但每月固定上健身房、SPA館,對於微整形的投資更是不遺餘力,因此總是給人容光煥發的印象。最近莊太太花一個下午茶的時間,與友人到乳房醫學影像中心體驗紅外線熱像儀、及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儀等檢查,赫然發現一側乳房有血管變粗及溫度升高的跡象,需要密切注意是否為癌細胞快速新陳代謝所導致的異常。莊太太對這種全程由女性醫療人員服務、舒適又無需肢體觸碰、過程快速隱密的乳癌篩檢經驗印象深刻,過去為了逃避乳房檢查令人困窘尷尬的情況,她從未做過乳癌篩檢,現在她十分慶幸自己能透過這種體貼女性心情的篩檢方式,提早發現早期乳癌徵兆。專攻乳房影像醫學的放射線專科醫師池明昌表示,在歐美地區使用紅外線熱像儀來做為輔助醫師的臨床診斷是相當普遍的檢查模式,由於這種無傷口、無痛、非侵入式、不需接觸、無輻射的乳房疾病篩檢方式,適合輔助做為乳房亞健康的檢查,美國FDA也早在多年前已認可紅外線熱像儀在乳房疾病篩檢上的臨床應用。另外被女性戲稱「夾波波」的乳房x光攝影,由於有令女性疼痛不堪,且用於亞洲女性緻密度較高的胸部也容易判讀不出病灶等缺點,為了降低受檢者檢查時之疼痛感,現在無需醫事人員肢體觸碰(hands free)的乳房超音波檢查儀器已經問世,雖不具有偵測微小鈣化點的功能,但容易偵測到緻密型乳房內的腫瘤,彌補乳房攝影的不足,輔以400到600張的影像檢查結果,能協助醫師進行臨床早期乳癌徵兆的診斷。池明昌醫師認為,雖然歐美因篩檢政策改善了乳癌的致死率,但亞洲國家的婦女生性保守,不輕易對陌生人袒露私密部位,許多女性雖理智上知道乳癌的可怕,但卻因許多不理智的因素讓她們對定期乳癌篩檢裹足不前,探究原因不外乎是怕痛、不願陌生人觸摸觀看、太花時間、覺得自己不會這麼倒楣等等因素,因此台灣的篩檢政策必須更以女性思維及角度出發,提供更符合國情的篩檢方式,才能更有效率的發現早期乳癌徵兆,挽回更多寶貴的生命。由於早期乳癌的存活率極高約為90%,而定期接受乳癌攝影是發現早期乳癌徵兆的最佳方式,為因應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的高峰期與歐美比較有年輕化趨勢的問題,今年開始政府已將原定55歲以上婦女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篩檢服務,降低至45歲,希望藉由擴大篩檢的範圍,幫助更多婦女發現早期乳癌徵兆,即早恢復健康。

教妳認識何謂「乳房攝影」與「乳癌篩檢」

教妳認識何謂「乳房攝影」與「乳癌篩檢」#癌症

根據衛生署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有將近七千位女性罹患乳癌,一千六百人因乳癌死亡。乳癌是可以有效治療的,早期發現乳癌就有治癒的可能。要如何早期發現乳癌呢?天主教聖功醫院放射科 蔡蕙怡主任說明,乳癌發生的初期多半沒有症狀,婦女每個月要做乳房自我檢查,按壓乳房看是否有硬塊或不正常分泌物,但當我們自己可以查覺得到異常時腫瘤常常已經大於2公分,是癌症第二期以上了。在歐美國家有幾個數十年的大型研究證實沒有症狀的婦女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乳癌,降低乳癌造成的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1年開始分階段實施50~69歲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多年來篩檢出的乳癌個案中一半以上屬於治癒率很高的第零期和第一期。鑑於45~49歲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國民健康局自98年11月起擴大篩檢範圍至45~69歲婦女。關於乳房攝影大家有許多疑問:檢查會不會痛婦女 X光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這適合每一位女性嗎?它可以百分之百診斷乳癌嗎?蔡蕙怡解釋,在乳房攝影的過程中必須用兩片壓迫板將乳房夾起做適度的壓迫,目的是讓乳腺組織均勻的分散,影像才會清晰,小小的乳癌病灶才不會被正常的乳腺遮蔽。壓迫的過程受檢者會感覺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但只要選擇在月經結束後的1-2週內受檢並且經過放射師的充分解釋和協助心理調適,疼痛的程度可以被絕大多數的人接受。忍受短暫的小小不適卻可以提高診斷的正確性並減少輻射劑量,這是值得的。一般人常擔心照X光傷害身體,其實乳房攝影的輻射劑量並不很高,一次篩檢性乳房攝影的有效輻射劑量約為0.7毫西弗,是腹部電腦斷層攝影的十二分之一。在確認做篩檢早期發現乳癌的好處遠大於放射線可能帶來的風險後,各國政府才開始推廣讓一定年齡的婦女定期接受檢查。蔡蕙怡表示,乳房攝影適合年齡較大的女性,因為隨著年紀增加乳房中的乳腺組織逐漸退化,腫瘤在X光片中會變得比較明顯易見。年紀輕或是某些乳腺組織較緻密的女性,乳房中的病灶容易被乳腺組織遮蔽,這個時候新發展的數位乳房攝影儀對於診斷會有幫助,但許多時候還是需要用超音波做輔助診斷。有許多乳房原位癌和早期乳癌(第零期和第一期乳癌)觸診摸不到,超音波也不容易找到,但在乳房攝影中卻會看到不正常的群聚鈣化點,這是乳房攝影可以早期診斷乳癌的重要原因。但乳房攝影中看到的鈣化點卻不全是癌症,根據其型態和分佈狀況有時醫師可以很輕易的分辨是良性鈣化還是惡性鈣化,但有些時候卻不容易區分。這時醫師會根據情況請受檢者回醫院加做其他相關檢查,或是讓受檢者接受短期(半年)的追蹤複檢。當收到乳房攝影的檢查報告時受檢者一定要根據報告上的建議做定期追蹤或是進一步檢查,使得篩檢乳癌的效果不打折扣。蔡蕙怡提醒民眾,一次的乳房攝影並不能百分之百偵測乳癌,但在乳房的疾病中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診斷工具,也可以根據乳房攝影的結果安排其他相關配合的檢查提高診斷率。統計上已經確定針對特定年齡的婦女定期做乳房攝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乳癌並減少乳癌死亡率,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因此推動年滿45~69歲女性每兩年一次接受免費乳房攝影。在此特別提醒大家關心自己以及身邊女性家屬、朋友的健康,不要忽略了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女子腹痛三週 檢查竟罹卵巢癌三期末

女子腹痛三週 檢查竟罹卵巢癌三期末#癌症

台中縣一名許姓女士腰部和右側腹部痛了三個星期,到醫院檢查竟發現已罹患卵巢癌第三期末,第二年又出現多處轉移,病情非常不樂觀。經光田綜合醫院腫瘤中心團隊積極施以「聯合療法」後,她的病情有了極佳的進展,除了維持很好的生活品質外,許多腫瘤都縮小甚至消失,許女士感謝醫療團隊的治療,讓自己還能「起死回生」。光田綜合醫院癌症中心郭集慶主任表示,許女士一向身體健康,育有4名子女,家中親族並無任何癌症病史,前年6月,她經期連兩個月都不太穩定,且右側腹部和腰持續疼痛了三週,到醫院檢查後竟發現自己已罹患卵巢癌第三期,施以手術及化療後癌細胞暫獲控制,但去年12月底疑似有復發跡象,醫院安排她進行全身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由核子醫學中心王克彬主任加以判讀後果然發現肝臟及右腋下淋巴結都有多個明顯的腫瘤擴散。 許女士原本以為治療無望,情緒十分低落,但光田腫瘤中心結合腫瘤內科、放射腫瘤科、核醫科等跨科別的專業團隊,針對患者病況及病程採「聯合模式療法」。首先透過分階段的化療療程消除癌細胞,而位於淋巴結的腫瘤則輔以放射治療,成功讓該處的癌細胞失去活性。療程告一段落後,許女士再次接受該院正子電腦斷層掃描的全身檢查,發現身上大大小小腫瘤在幾個月內皆縮小甚至完全消失,顯示病情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控制,而正子造影顯示出殘餘在腹腔、深層的小顆腫瘤轉移,再由放射腫瘤科楊英傑醫師以影像導航顱外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光子刀)加以控制,避免手術治療造成的大傷口和麻醉等風險。郭吉慶主任表示,癌症治療的方式很多,「聯合模式療法」顧名思義即是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況及個人意願等特定情形,以緊密的醫療團隊整合各種療法,為患者量身規劃更全面而多樣化的嚴謹療程,提高癌症的控制率。而光田綜合醫院在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 網路計量研究中心於2009年7月公布的「世界醫院網路排名」中,是全球一萬八千家大型醫院中排名介於全球前3%~3.5%的頂尖醫院!國內許多家醫院都還排在光田的後面。因此已有遠處轉移的患者切莫過度悲觀消極,只要配合本院專業醫療團的治療並定期追蹤,仍有機會控制病情,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醫師也提醒婦女朋友,由於卵巢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隨著腫瘤變大才開始出現腹部不適、經期異常的情形,而這些症狀又容易被患者以為是腸胃問題或一般的經期不順,因此不易早期發現。建議4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做一次骨盆腔和超音波的檢查,或可透過癌症指標CA-125檢查以確定是否有病灶產生。

減少能源用量前,先計算你的「碳足跡」

減少能源用量前,先計算你的「碳足跡」#癌症

以省電作為開場白來教大家省水,看起來似乎有點八竿子打不著,但這正是我現在要做的事。我們在省電的同時也等於省了水,因為省電可以幫助減緩氣候變遷。講完省電之後我再來分享一些聰明用水的小撇步,讓你們在家隨處都能省。要減少能源消耗其實很簡單,你所要做的就是停下來,仔細地回想下面這個等式:用電=燃燒煤炭=製造溫室氣體=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超級乾旱。在嘗試降低能源使用量之前,先計算一下你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吧!所謂「碳足跡」就是指你每天所製造的二氧化碳總量。除了Google提供的「碳足跡計算小幫手」(‘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or’)之外,看看你還能想的到哪些網路工具。這些計算程式可以幫你計算目前你排放出多少溫室氣體,所以你可以回頭檢視自己幾個月前的排放量,跟現在做個對照之後,就可以知道自己究竟省了多少。如果真的很積極的話,你可以請人來幫忙審查家裡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遵循審核員的建議可以讓家裡減少至少50%的排放量,你也可以在工作的地方採用這樣的方式。現在很多電力公司都提供綠色能源讓消費者選擇,他們投資開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設備來替換火力發電。並依靠認同此一環保方案的客戶所付的額外費用,支付研發和建造設備的花費。你能選擇要用多少比例的非再生能源,來搭配綠色能源,一切端視個人預算而定,可以只配10%的綠色能源,也可以100%全面改用。若你正打算換掉家裡老舊的冰箱或洗碗機,節能家電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先看看所有符合你需求的機型,再比一比它們的節能標章,然後選擇耗能最少的。標章上越多星星,就表示這項產品越省電。標章上的數字則代表該項產品每年會用多少度電。想知道更多有關節能標章計畫的資訊,可以上www.energyrating.gov.au網站查詢。網站提供了市面上所有通過節能標章檢核的家電資訊,讓你可以在出門血拼前先在網站上比較一下。(本文摘自:不能沒有水:101個IDEA,荷包滿滿愛地球!,由山岳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8/7/260.html

最高齡子宮內膜癌婦 跨海來台求醫

最高齡子宮內膜癌婦 跨海來台求醫#癌症

居住在大陸東莞,今年高齡92歲的林婆婆,本身有高血壓、心室肥大等慢性病史,並且長年抽菸、喝酒,也曾動過多項手術,包括剖腹產、髋關節置換術、腰椎骨折、雙眼白內障、盲腸炎手術等。今年五月開始陰道持續異常出血,經子宮內膜擴括術採取切片後證實為子宮內膜癌。因慕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腹腔鏡手術之婦癌治療成果卓越,今年十二月初在兒子陪同下跨海來台,求治婦產部劉偉民主任門診,並由劉偉民主任帶領的團隊操刀為她進行腹腔鏡手術。手術中先抽吸腹水留做分析,再小心摘除兩側骨盆腔淋巴結,摘除淋巴結的過程須避開輸尿管及重要的神經血管,最後才將子宮及雙側卵巢輸卵管分離從陰道移除。手術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成功取出45個淋巴結,手術出血量僅100cc。林婆婆術後恢復良好,第二天即排氣、進食並下床活動,復原良好,創下世界最年長者接受子宮內膜癌腹腔鏡分期手術紀錄。劉偉民主任表示,經核磁共振影象及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腔內有一腫瘤2.8x2.1 cm,血流阻力系數低且邊緣不光滑,懷疑為惡性腫瘤。所幸骨盆腔內未見腹水,也沒有明顯的淋巴結腫大,直腸壁無增厚或轉移,診斷為子宮內膜癌初期。林婆婆術前曾猶豫是否接受治療,經劉偉民主任與患者充分溝通後,考量患者過去多項病史,加上年事已高,必須在很快時間內完成手術,讓麻醉影響降到最低,決定採用腹腔鏡手術。92歲的林婆婆,堪稱世界上年齡最長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採用腹腔鏡來操作分期手術的成功案例。2009年國際期刊統計了240例用腹腔鏡執行早期子宮腹膜癌手術患者,平均年齡62歲,最年長83歲,平均出血量240cc,平均手術時間165分鐘,取得的淋巴結平均個數21.2顆。雖然林婆婆的年齡及過去病史屬於手術麻醉高風險族群,卻在很短時間(120分鐘)、極少出血量(100c.c.),做了成功的分期手術(取得淋巴結45個)。

中西醫整合治療 對癌症化療病人更有效

中西醫整合治療 對癌症化療病人更有效#癌症

放射線、化學治療產生的副作用,經常導致癌症患者不得不中斷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戴承杰主任、血液腫瘤科戴承正主任最新研究-「併用中藥對接受化療癌症病人肝臟保護及完成化療之成效」結果顯示:中西醫整合治療對癌症化療病人更有效,且併用中藥可保護化療期間的肝功能。此研究於今年10月為美國實證醫學期刊(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接受。 此項研究歷時一年完成,為病例對照研究設計,調查對象年齡皆大於20歲,經專科醫師診斷為癌症的病例,自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接受癌症治療的研究個案共89位,並參與184次化學療程。其中42次的化學療程為『併用中藥治療』,意指癌症病人化療期間在傳統醫學科門診依照病人之血液檢查值使用保肝或加強造血的中藥,保肝之中藥以小柴胡湯、黃連解毒湯,或五苓散為主。收集資料包含四部份:基本屬性因素:性別、年齡與高血壓、糖尿病、病毒性肝炎帶原帶原之其他疾病史。疾病及治療因素:癌症診斷、癌症分期和狀態(初診斷或復發)、化療時機(術前或術後)、腹部放療或非腹部放療。是否取消或延遲化療。化療評估期(執行化療之前一週)、化療治療期(化療療程之最後一次化療前一週)及化療恢復期(完成化療之後兩週)的SGOT(麩草酸轉氨脢)、SGPT(丙胺酸轉胺?)檢驗值。戴承杰表示,本研究結果顯示,當控制年齡、性別、癌症分期、放射線治療部位、癌症診斷等變項之後,併用中藥之病例組在化療期間之SGOT(麩草酸轉氨脢)值較未併用中藥之對照組低,顯示對癌症化療病人的肝臟有保護作用。控制病毒性肝炎、初診斷或復發、放射線治療部位等變項之後,併用中藥之病例組與未併用中藥之對照組,兩者相對照之下,併用中藥之病例組於化療期間並無危險值存在,且可保護化療期間病患之肝功能,所以本研究支持中西醫整合性醫療對於接受化學治療癌症病人具有成效。

數位化X光系統 病灶無處躲

數位化X光系統 病灶無處躲#癌症

近年來,癌症與腦血管病變已成為國人主要死因,澄清醫院為提供大台中民眾更精準的醫療檢查服務,特引進Toshiba Ultimax新款檢查系統提供多用途的數位化X射線系統。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放射線技術組 李勝旭組長說明,除了一般放射線診斷外,還可應用於臨床上介入性放射線診斷。這個系統可以用於下列應用:消化道檢查,內視鏡檢查。血管攝影檢查。介入性血管攝影檢查。頭部 、頸部、 腹部、下肢末端 等顯影劑血管攝影檢查。李組長表示,該儀器具備多功能C臂可縱向移動;且診斷床除可橫向移動外,還可以上下移動。且在X光劑量上也有效的減少,除了一般透視照相功能以外,為減少長時間透視時X光曝射劑量。配備高對比的影像倍增管,對病人進行檢查時使用不同尺寸的影像倍增管可以方便對檢查部位搜索及定位放大,如此可增加醫師使用的便利性,也因為使用高解析度的影像倍增管,所以能夠很輕易的看見很小的物體,無論使用何種攝影方式包含血管攝影,多功能的影像處理系統能夠在極短之時間內處理影像。疾病治療重點最重要在於透過預防或及時性的處置,迅速提供到院民眾完善的醫療照護,使民眾重新獲得健康的生活,澄清醫院持續引進新款檢查儀器,乃是希望提供民眾最適宜的照護服務,滿足社區民眾對於健康照護的需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