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光子刀獲健保給付 三百癌症患者受惠

光子刀獲健保給付 三百癌症患者受惠#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患者有福了,根據健保署發布的最新消息指出,於104年2月起,將給付「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下簡稱SBRT)」項目,此新興的放射治療,能提高放療的療程效率,一年約有300多人受惠。光子刀療程 大幅漸少治療時間SBRT又俗稱光子刀,此治療方式,強調透過呼吸調控及影像導航,藉由精準的定位,以單次高劑量X光攻擊局部腫瘤放射治療方式,針對體積較小的腫瘤以高於傳統3~15倍的分次劑量,以一個療程(約1至2週),每1至3天照射1次,總計於6次以內的照射次數,可完成治療健保署表示,SBRT治療估計一年受惠病人數約有300人,費用支出約2,800萬元。未來健保仍將努力於財務許可範圍內,持續將民眾所需的新醫療技術診療項目納入健保給付,以減輕民眾自費醫療之負擔。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經常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所以,這時候的營養治療對患者們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欒家菁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與營養對策,幫助病友們攝取到營養,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月16日(五)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免費講座】癌症病友營養點心DIY

【免費講座】癌症病友營養點心DIY#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多人罹癌後會有許多親友,告訴癌症病人該吃什麼、喝什麼最快康復,使癌友無所適從,亂了方寸,更嚴重的為了偏方陳藥而擅自停藥,延誤黃金治療時機。對此,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癌症營養的照顧方式,並在治療過程中能均衡攝取營養,克服因治療而導致沒有胃口的問題,林口長庚特邀蕭琬亭營養師主講「營養顧得好,抗癌免煩惱」,並教導製作好喝又營養的果汁,增加食慾與熱量的攝取,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友營養點心DIY時間:1月16日(五)14:00~15:3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質子中心1樓門診區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閻思汝、陳玥秀小姐(03)3281200轉3563、5180

關於癌症!你會想知道的5件事

關於癌症!你會想知道的5件事#癌症

Q1)癌症一定要開刀嗎?每個罹癌患者都能開刀嗎?這是我常常被病人問到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有時並沒有標準答案,必須要依照病人罹癌的狀況、身體健康程度來判斷。手術是最有效切除癌細胞的方式。不過開刀只能針對散佈範圍不大、還能用手術切除的癌症。因為腫瘤如果體積已經夠大,會影響到器官功能,不論良性惡性,開刀是必要性治療,例如大腸癌、胃癌等,將器官局部感染的癌細胞切除後,器官就能慢慢地恢復正常運作。換做是淋巴癌、血癌,癌細胞布滿全身,又或者有些癌症,癌細胞已經像散彈槍一般擴散到肝臟或肺臟,那就不可能以開刀方式切除乾淨,就只能用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方式破壞癌細胞減緩擴散、惡化的速度;簡而言之,只要癌細胞影響的範圍越大,手術需要評估的項目與風險就越多。就算是癌細胞能局部切除,也不見得每個罹癌患者都能開刀,病患年齡越大這時身體狀況、體力負荷度就需仔細評估;慢性疾病越多越嚴重,身體狀況過差,例如有許多抽煙病人肺功能已經有些衰竭,這些都不見得能開刀。因為體況虛弱的癌症患者,上了麻藥後,心肺功能無法負擔,在手術台上就可能要急救,開刀治療比不開刀更糟。Q2)手術後就能復原嗎?癌症手術後,通常只講穩不穩定、有沒有切除乾淨!越早期機率越高!但通常面對這類問題,醫生只能給一個醫學上統計的機率,但這數據對病人來說,並沒有絕對的意義,因為一旦發生在病人身上,就是百分之百了,因此只能全力讓自己恢復健康,真的不太需要去在意數值的高低,但或許接受事實、改變生活態度及妥善安排人生,是很多治療成功病友的共同想法。Q3)在開刀前、有哪些事是病人、家屬要知道的?首先該知道的事:開刀一定有風險,但癌症開刀確實有其必要性,所以病人只能接受這個風險開刀,因此找到讓自己及家人放心的醫師,術前充分溝通,了解自己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手術),甚至尋求另一位專科醫師的第二意見,對自己的心理會有很大的幫助,但病況緊急時就無法考慮太多了。對家屬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給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多說一些正面鼓勵的話,並妥善照顧病人的起居生活,例如要請看護或家人輪值等。家屬也不要過度介入醫療,雖然很心急、很關心病人,但交由專業醫護團隊照顧往往會因為較有經驗,較安全;但適切提出自己的想法,相互尊重會、不要鑽牛角尖比較好。生病沒有開心的,讓整個過程比較平順是比較好的想法!而腹部手術後的照顧、進食,則要循序漸進,依每個不同手術而異。從剛開始由濕棉花沾嘴唇,腸恢復蠕動或排氣後才能喝水,測試腸道能不能容忍這樣的水分,接著喝湯類、果汁,再進一級是元素飲食,能消化吸收,排氣、排便就可以吃軟質食物,像是稀飯、麵條,總共住院約要十至十四天才能出院。但每人病情不同,醫師的考量不同,要配合醫護團隊的說明、 安排;但刺激性、粗長纖維、不易消化、甚至乳品通常建議暫停一段時間,至於時間長短應詢問醫師,但細嚼慢嚥、少量多餐,對腸道恢復是有幫助的。Q4)癌細胞與一般正常的細胞有何差異?一般細胞排列方式有規則,且外觀呈現圓滑狀,增生速度緩慢;癌細胞則是快速增生,排列不規則,類似蓋房子,如果趕進度、蓋太快失去工程品質,房子容易歪七扭八。且以細胞核來說,癌細胞需要快速增生,細胞核也比正常細胞要大。Q5)腫瘤有良性和惡性,良性的也要切除嗎?惡性腫瘤手術是有絕對的必要性,但也有些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必須要看狀況。以大腸為例,大腸的直徑約三公分,如果有良性的腫瘤直徑已經有兩公分,影響了大腸的功能,最好還是能手術切除,因為這麼大的腫瘤,有可能慢慢變成惡性。(本文摘自/癌後更美麗/三采文化出版)

【免費講座】癌症病友身心照護

【免費講座】癌症病友身心照護#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友常要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恐懼、身體上的痛苦、治療副作用的變化、外形的改變、醫藥費的慢慢支出、家庭與家人的負擔等,因此,心理壓力也比常人容易大很多,可能會引發心神症狀或疾病。對此,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更加順暢,並提升照護技巧與調適情緒,林口長庚特邀請精神科吳孟珊心理師與護理部洪千惟護理長分別主講「壓力調適:肌肉放鬆」與「認識化學治療」,讓病友與家屬了解治療過程中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情緒壓力之照護因應方式,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友身心照護講座時間:1月8日(四)14:30~15:3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化療等候室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閻思汝、陳玥秀小姐(03)3281200轉3563、5180

罹癌可歸咎運氣差!研究:細胞隨機變異為主因

罹癌可歸咎運氣差!研究:細胞隨機變異為主因#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全球罹癌人數正逐漸增加中,但日前在美國卻有項最新研究指出,除了乳癌和前列線癌外,大部分的癌症成因,並非生活環境、遺傳、吸菸等因素所致,而是因為運氣較差,比較倒楣的關係。僅有3分之1癌症 可藉由改變生活來預防該研究主要是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針對白血病、卵巢癌等多種人體組織癌症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約有3分之2的癌症是細胞分裂時出現隨機變異,使得腫瘤增長所造成,而剩下的3分之1才是因為遺傳、環境等因素。對此研究人員表示,人體細胞會不斷的分裂新的細胞,來取代老化細胞,只不過,每次分裂的過程,都有可能會產生基因突變,以至於產生癌細胞,且各組織分裂的速度不同,由此可見,細胞在分裂的過程中,因運氣差才會導致基因突變,與生活習慣、遺傳等無關,就算改變生活模式,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此,建議應該把研究放在及早發現與治療上才對。另外,剩下受到生活、遺傳影響的3分之1癌症,例如:肺癌、結腸癌等,的確是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來預防,舉例來說,戒菸可預防肺癌等,但這只是可幫助降低風險,並不是保證不罹癌,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科學期刊》。

她癌症骨轉移疼痛難耐 熱治療助緩解

她癌症骨轉移疼痛難耐 熱治療助緩解#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指出,有超過5成的癌症病人會出現骨轉移,且一旦出現轉移,痛到沒辦法躺、也沒辦法動,簡直生不如死!日前有位歐小姐,8年前診斷出乳癌後,經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與藥物治療,病情雖獲得控制,但在今年時,因胸口疼痛就診,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胸骨。為了止痛,她服用數種不同類型的止痛藥物,還是無法解決問題,就醫檢查後,疼痛指數仍偏高,且在長期服用止痛藥下,肝腎功能已開始變差,最後在醫師建議下,接受了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疼痛指數已下降,不須再服用止痛藥,也回歸正常生活,並改善睡眠品質。超音波治療仍處試驗階段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李欣倫醫師表示,所謂的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是以核磁共振影像鎖定轉移骨腫瘤的正確位置後,將超音波能量聚焦到引起疼痛的骨轉移區域,利用超音波聚焦的高溫,熱消融癌細胞與骨膜上的痛覺神經,達到治療與止痛,而目前進入第四期試驗,且適用對象需經由醫師評估後才能進行治療。

腸胃道間質腫瘤 新標靶藥能救命

腸胃道間質腫瘤 新標靶藥能救命#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各種抗癌新藥的問世,過去多種面臨治療瓶頸的癌症,也一一遭到擊破。「腸胃道間質腫瘤」,就屬於腫瘤經切除後,再搭配一線與二線標靶藥物的治療,倘若癌細胞出現抗藥性,突破第一與第二防線,就只能「等死」的典型癌症之一,不過,就在兩個月之前,我國衛生福利部,已通過「多激酶抑制劑」標靶藥物,可望延長罹患該腫瘤患者的存活期。腸胃道間質腫瘤 每年約發生300例根據統計,腸胃道間質腫瘤每年在台灣新增約每百萬人有13.7例,也就是每年約300例或更多。腸胃道間質腫瘤是一種發生在胃腸道的罕見腫瘤,可能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一處。成大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沈延盛表示,腸胃道間質腫瘤大部分發生於中老年人(60~70歲),因為腸胃道間質腫瘤常隱藏在腹部,腫瘤較小時鮮少會出現早期症狀,因此不易診斷,同時因容易被歸類為其他軟組織肉瘤,所以發生率恐被低估。 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顏厥全說明, 針對中、高復發危險性的患者,以及轉移性病灶、無法手術患者會以標靶藥物治療,包含「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多靶標酪氨酸激酶受體抑制劑」,平均能夠延長患者存活期5年至6年,但若此兩種藥物都出現抗藥性,則會直接面臨生死關頭。新標靶藥問世 出現治療新機顏厥全解釋,過去六年來,腸胃道間質腫瘤治療在所有標靶藥物用盡後,患者都在等待一個「希望」,今年總算出現「多激酶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問市。根據國際大型臨床試驗GRID結果顯示,患者使用「多激酶抑制劑」新型口服標靶藥物,比起對照組可以降低73%的疾病惡化風險,並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中位數4.8個月。顏厥全說,隨著癌症人數居高不下,每種新型癌症治療藥物出現,對患者來說都是莫大福音,而國內正式通過「多激酶抑制劑」口服標靶用藥,同時適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及轉移性腸胃道間質腫瘤,對於癌症的治療確實有很大幫助,隨著聖誕佳節即將來臨,相信這會是對癌症患者及家庭來說,最具意義的聖誕禮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