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平均每抽一根菸 減少7分鐘壽命

平均每抽一根菸 減少7分鐘壽命#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30%和抽菸有關,菸含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有數百種有害物質,至少有69種致癌物質會與DNA行成共價結合,當DNA的破壞超過修復能力時,會因為基因突變在重要部位上而導致癌症。台北中山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明才表示,要造成缺血性心臟病不用幾根菸,每天吸5根菸,心臟病風險增加50%。配偶吸菸者,冠心病風險增加30%。有四分之一的腦血管疾病是源於抽菸,和不抽菸者相比,危險性高出3倍以上。抽菸會導致許多併發症,例如慢性支氣管炎、嚴重氣喘、主動脈瘤,也會致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相對危險增高為男性1.94倍,女性為1.42倍。張明才表示,女性可能出現月經不規則及無排卵,進而影響受孕,也會增加早產與死產;25到70歲的男性吸菸者,勃起障礙會比一般人多出2到5倍。吸菸還是使牙齦色素沉澱、白內障及失明的重要因素之一,得病率也會比不菸者高出2到5倍的風險,手術傷口感染也增加。張明才指出,戒菸後20分鐘血壓及脈搏會開始下降,手腳溫度升高至正常,2到3週後血液循環改善,肺功能增加,一年後心血管疾病之危險減少為吸菸者的一半,五年後肺癌死亡率是每日一包菸者之一半,口腔癌、食道癌、喉癌危險減少一半。戒菸藥物分為尼古丁替代療法及非尼古丁藥物兩大類。尼古丁替代療法在台灣上市的有咀嚼錠、貼片、吸入劑、口含錠(噴鼻劑及舌下錠沒有上市);非尼古丁藥物治療法會比尼古丁替代療法效果要好,目前最新的戒菸治療藥物「戒必適」(Varenicline),為一種天然生物鹼,獲准於歐美國家使用,台灣已於2007年上市。張明才提醒,我國從民國91年元月起,開始課徵「菸品健康福利捐」,同年9月國民健康局及推動「門診戒菸治療服務計畫」,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吸菸是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粥狀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病患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者的危險性更為加倍。資料顯示,吸菸者會比不吸菸者少活13至14年,也就是說,平均每吸一根菸,會減少七分鐘的生命,建議民眾趕快戒菸,還給自己與身邊的親友一個健康的身體吧!

乳癌早發現存活率可達9成 乳房攝影檢查效果佳

乳癌早發現存活率可達9成 乳房攝影檢查效果佳#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局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我國乳癌發生年齡高峰為45-69歲。國民健康局2012年共提供約67萬名45-69歲的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其中6萬多名女性檢查結果為陽性,發現了3300多名乳癌個案,平均每篩檢185名女性就有1人罹癌,約每18名陽性個案,就有1名確診為乳癌個案。故國健局提供45-69歲以及40-44歲其二等親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國健局表示,目前台灣的乳癌治療水準已與先進國家相當,早期乳癌(0、1、2期)的5年存活率已高達9成,晚期患者的存活率則大減,第三期5年存活率降至七成,第四期的存活率僅二成四。連結癌症登記資料及乳癌篩檢資料庫,發現被診斷為早期乳癌的個案中,82.8%曾接受過乳房攝影檢查,而被發現為晚期乳癌的個案則僅有17.2%,故健康局呼籲女性朋友,一定要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前國際上最具科學實證,可以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是乳房X光攝影。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每2-3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50-69歲婦女乳癌死亡率約2至3成。另外,國健局表示,若篩檢為陽性個案,務必回診或做進一步的確診,千萬別因身體沒有出現症狀,或是恐懼、猶豫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提醒婦女朋友為了自己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如篩檢結果為陽性,要勇敢面對,並盡速至醫院的乳房外科做後續的確診或治療。

「腸」出問題! 瘜肉比率激增恐引大腸癌

「腸」出問題! 瘜肉比率激增恐引大腸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最新罹癌統計,大腸癌四度奪冠,每日38人罹患腸癌,13人死於腸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公布,國人腸道異常關鍵字冠軍為「瘜肉」,瘜肉問題已是國人腸道健康的最大隱憂。近年來,女性及年輕族群瘜肉比率激增,攀升一倍,速度高於男性;年輕世代更攀升八成。飲食西化、愛吃油炸燒烤不忌口,都是導致腸癌的危險因子,婆婆媽媽更要提防致命生活習慣。聯安預防機構院長鄭乃源表示,家庭主婦愛「撿菜尾」,不過這樣重覆加熱食物,還有許多食材加在一起,易造成吃進過多熱量、肥胖,恐對腸胃有弊無益;而年輕人則往往無肉不歡、愛喝含糖飲料,夜生活作息(造成免疫力出問題),以及這群高危族群較無定期健檢習慣,是造成女性及年輕世代「腸」出問題的主因。鄭乃源解釋,一般瘜肉轉變成癌症的機率為80%,但早期發現的瘜肉通常都是良性的,如果及早切除就可避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鄭乃源說,腸道不會告訴你長出瘜肉了,通常症狀都不明顯、鑑別度不高,因此,定期檢查就變得非常重要。鄭乃源說,大腸癌是唯一可預防的癌症,不過光靠糞便潛血檢驗不夠,尤其高危險族群,因糞便潛血檢驗沒有診斷性、不夠仔細。通常驗出陽性的民眾,就是要進一步做大腸篩檢的動作,不過驗出陰性並不代表沒有問題,可能只是當時沒出血,還是有潛在罹癌的風險。鄭乃源建議腸癌高危險族群,應從30歲左右規劃完整腸鏡檢查,包括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CEA)、以及大腸鏡檢查,掌握早期發現大腸癌前兆的黃金關鍵。但如果本身生活及飲食習慣不正常、或有抽菸喝酒習慣、體重過重、具家族疾病史民眾,更應積極改善生活作息,並提早開始規劃相關檢查。鄭乃源院長也提醒「切除不等於根除」,呼籲有瘜肉的民眾應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配合定期腸鏡複檢,以免腸瘜肉復發(切除瘜肉一年後應再檢查),而失去及早預防的時機。另外,飲食方面,對於食材的挑選可優先挑選含纖維量較高的五穀米,肉類以白肉取代紅肉的攝取;多吃蔬果、堅果及水溶性纖維,幫助帶出藏於腸道死角中的糞便,同時將每餐的蔬果量做有效的量化,如蔬菜至少每日2-3碗、水果每日3-4個拳頭,才是正確維護腸道健康的飲食計畫。(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癌症難纏 治癒後再中標機率高!

癌症難纏 治癒後再中標機率高!#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嗎?癌症與其它外來入侵身體的病毒非常不一樣,因病毒引起的身體疾病在治療之後,身體通常會產生抗體,進而讓身體對同類型的病毒產生免疫力,使得相同病毒入侵身體造成疾病的機率降低許多。但癌症卻是完全相反!根據統計,罹癌的患者,治癒之後再次罹癌的機率反而比正常人多出了1.7倍之多! 在國人罹癌率逐漸攀升之下,癌症對於國人的健康無疑是一大傷害與打擊!而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資料顯示,2個癌症的風險是一般民眾得癌症的1.7倍,以個別癌症區分,如果第1個癌症是口腔癌,則風險變成3.8倍。而是什麼原因造成國人罹癌人數節節攀升,居高不下?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指出,紅肉、高油脂、高熱量、低纖少蔬果、缺乏運動的飲食運動型態,以及毒性物質暴露、基因等,都是造成癌症的主要原因。而如果得第1種癌症的人,在治癒之後,還不改變生活壞習慣,打破罹癌危險因子群聚現象,很容易再度罹癌。雖然,癌症化療、放療等療程本身,也可能帶來罹患風險,但是所占比重極低。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因嚼食檳榔、抽菸,而罹患口腔癌的人,在口腔癌治癒之後,比起其他癌症更容易再引發第二次癌症,機率是其他癌症的2.4倍!對此,邱淑媞呼籲,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預防各種癌症的通則!因此民眾應「戒四害(菸、酒、檳榔、肥胖)」,「行二善(規律運動、天天5蔬果)」,保護身體健康。

偵測骨盆腔癌症 使用利尿法?

偵測骨盆腔癌症 使用利尿法?#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偵測骨盆腔癌症有了比較好的方法?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主任姚維仁表示,F-18去氧葡萄糖(FDG)正子掃描在各種癌症之臨床應用受到肯定;然而,在偵測骨盆腔癌症,尤其是膀胱癌及子宮頸癌時,因受到膀胱內之尿液活性的干擾,診斷相對困難。姚維仁指出,根據過去文獻記錄,偵測骨盆腔癌症,曾經有利用導尿,導尿+沖灌,大量喝水,及使用利尿劑等方法降低尿液活性,但由於無標準化流程,成效不一。南部地區由於膀胱癌盛行,為解決尿液在診斷上的干擾,成大醫院表示,五年多來運用各種利尿方法,發現最好的方法是病人報到前喝水800毫升,以達各病患體內一致性的含水量,接著於注射後一小時全身造影後,再給予800毫升飲水及利尿劑,藉由大量排尿減低尿液活性,在注射三小時後進行局部造影;經由此方法,尿液活性可有效降低至十之一以下,膀胱癌之偵測率則可由60%增加至90%,在子宮頸癌的診斷也有同樣的效果,在子宮頸旁侵犯和淋巴轉移有更高的診斷率,希望透過這項技術,造福更多民眾。(照片提供/成大醫院)

乳癌手術後 有機會再造乳房?

乳癌手術後 有機會再造乳房?#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乳房是女性最重要的性徵,也是女人的自信與生活,這讓許多女性想盡辦法,也要維持這條關係重大的「事業線」,但對於乳癌患者來說,在切除乳房的同時,也切掉了「我是女人」的自我意識。柳營奇美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蔡穎瀚表示,失去乳房對於女性的影響,是一般人所無法想像的,身體的傷口經過治療會慢慢癒合,但在心裡卻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負面的情緒不僅影響到治療,也影響到家庭關係。蔡穎瀚指出,「乳房重建手術」也是在目前治療乳癌的過程中,常見的同步手術。患者若為早期性乳癌,只要經過醫師評估通過,就可以選擇立即性乳房重建術,在切除腫瘤的手術後立即進行重建。但蔡穎瀚醫師建議,乳癌患者在手術之前,務必與乳房外科醫師及整形外科醫師討論,決定適切的重建手術時機與手術方式,讓治療的生命品質更提升。

四癌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存活率可達8成

四癌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存活率可達8成#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國人癌症發生人數仍有增加的趨勢。國民健康局表示,99年癌症登記人數首度突破9萬人大關,每10萬人中有391人診斷出癌症,換言之,去年每256位國人即有1人發現罹癌,不到6分鐘即有1人罹癌,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3倍。依9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發生人數最多的前10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其中以4癌篩檢項目中之大腸癌,人數增加最多,99年較98年增加1552人,短短一年就增加了12.4%,四度蟬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發生率上升的四個主要癌症,其危險因子主要與國人的狩獵型飲食及缺乏運動有關。像是大腸癌與乳癌,與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低纖飲食、肥胖,以及缺乏運動有關,子宮體癌與肥胖有關,攝護腺癌主要與人口老化有關。健康的生活型態(維持理想的體重、規律運動)、高纖低脂少肉的飲食(多攝食蔬果)、避免菸、酒、檳榔危害,是預防各種癌症的共通法則。國健局指出,自民國99年擴大推廣四癌篩檢,有更多民眾透過篩檢而發現潛藏的癌症,間接使大腸癌、乳癌發生人數更加上升,但是,癌篩發現之癌症,其早期比率也較高;存活率部份,口腔癌,大腸癌,乳癌及子宮頸癌之早期個案存活率分別可達7至8成以上,其晚期個案存活率僅約1至3成。早期癌症常常没有明顯症狀,不易察覺,因此定期接受篩檢格外重要,民眾千萬不能因為身體没有任何不適就輕忽定期篩檢的重要性。由於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之早期個案5年存活率皆可達7成以上,因此衛生署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表示,防堵癌症,首要「戒四害(菸、酒、檳榔、肥胖)」、「行二善(規律運動、天天五蔬果)」外,定期篩檢也不能少。爲搶救國人生命,國民健康局自99年起已透過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擴大提供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等4種癌症篩檢服務,請符合對象民眾,善用此項資源,唯有透過定期篩檢,以早期發現異常,把握黃金就醫時機,才能擺脫癌症的威脅。另為了提高癌症個案之存活率,未來國民健康局更將針對早期發現異常的個案,透過個案管理機制,以協助異常個案及時就醫,接受適切的醫療照護。

大腸癌化療控制 一年後轉移肺部

大腸癌化療控制 一年後轉移肺部#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莊姓女病患,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一年前經開刀化療後控制病情,日前檢查卻發現癌細胞轉移到左側肺部,但因腫瘤太小,開刀不易移除;童綜合醫院改採立體定位身體放射線治療,經5天療程後移除腫瘤。童綜合醫院表示,這名60歲的女病患,一年前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經開刀移除腫瘤並依循正規化療後無復發;但最近因咳嗽頻繁到童綜合醫院檢查後,發現左側肺部有0.8公分轉移的惡性腫瘤,胸腔外科評估腫瘤太小,開刀時不易以肉眼發現,因此轉診放射腫瘤科治療。放射腫瘤科主任葉啟源醫師表示,經檢查評估後,使用立體定位身體放射線治療來消除腫瘤,病患持續進行5天療程,將左肺內的腫瘤移除,莊姓病患對於治療成果,感到相當滿意。(照片提供/童綜合醫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