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C肝無疫苗預防 一拖再拖恐成肝癌

C肝無疫苗預防 一拖再拖恐成肝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61歲何女士,十年前就檢查出感染C型肝炎病毒,卻一直未積極治療,這幾年由於肝功能指數持續上升,擔心肝臟出現問題,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治療,完成半年療程後追蹤,已幾乎驗不到病毒量。肝膽腸胃科醫師表示,C型肝炎患者在經過24至48週的治療後,都有高達七成以上的治癒率,提醒患者要及早治療,以免轉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何女士因本身缺少醫療資訊,加上當時健保尚未開放C肝治療給付,自費治療費用高,她以為只要持續服用保肝藥就好,沒想到這幾年肝功能指數不降反升,數字從原本的50上升到80左右,超過正常值兩倍,病毒量也高達5萬多。 看著數值持續上升,何女士擔心肝臟出現問題,因此到大林慈濟醫院找肝膽腸胃內科洪宗興醫師諮詢和檢查。洪宗興醫師表示,接受C肝治療的何女士,在第二個月後就檢驗不到病毒量,但為了確保C肝病毒不再活躍,因此做完半年的療程,目前何女士血紅素已經恢復到正常值,而且治療後持續追蹤六個月以上,也檢驗不到C肝病毒量,確定治療成功。 洪宗興指出,肝炎至今仍是造成肝癌的主因,尤其是B型和C型肝炎,這兩者佔最大宗,目前新生兒一出生就會接種B型肝炎疫苗,因此B肝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而C肝因為沒有疫苗,加上治療過程副作用大,許多人對治療產生恐懼感,是未來併發肝癌的一大隱憂,而C肝如果不積極治療,經過若干年後,有部分的人會轉變成肝硬化,甚至變成肝癌。 洪宗興醫師建議,C肝患者要及早治療,千萬不要久拖,治療前,患者以及家屬可以先跟醫師詳細溝通,對療程做進一步了解,減低恐懼感,增加治療的信心度,才能儘早恢復健康。

醫訊/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醫訊/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基礎是均衡飲食,維持良好的營養及適度活動,以保持體重,增強抵抗力。癌症治療會造成不同的副作用,應隨時依症狀需,求調整飲食或營養供應方式,以免造成營養不良。緣起於此,亞東醫院特規劃「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講座,將邀請王昱鈞營養師主講。該堂課針對癌症化放療治療期間飲食相關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味覺或嗅覺改變 、口乾、黏膜發炎、口腔疼痛 等不適給予飲食對策,期望病患在接受治療時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以保持良好營養狀態。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2年4月18日(四)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捷運藍線亞東醫院站出口3)1樓思源廳洽詢:02-7728 1001

做好乳癌定期檢查 降3成死亡率

做好乳癌定期檢查 降3成死亡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乳癌定期檢查有多重要?一名67歲的胡金屏女士,民國99年到康泰醫療基金會參加志工訓練,後來被分發到耕莘醫院擔任志工,每年醫院都會提供的身體健康檢查,在一次的檢驗當中,胡女士竟被發現罹患乳癌,還好在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下,最後得以恢復。胡金屏表示,到病房服務乳癌末期病人,常發現有人受不了化療痛苦就放棄治療,最後放著潰爛導致癌細胞擴散。在治療乳癌這3年期間,歷經乳房切除、化療及乳癌戰友相繼過世,胡金屏說,透過服務乳癌病患讓她能以過來人的角色,讓病患能更積極醫療不致變成悲劇。臺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黃瑞仁表示,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4位之癌症,每年約有8200名婦女罹患乳癌,1700餘名婦女死於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其中有75~80%的乳癌病患發生在40歲以上女性,是乳癌的高危險群。黃瑞仁指出,因乳房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腫瘤,並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使得乳房攝影成為目前證實最有效的篩檢工具,且研究顯示,1~3年接受1 次乳房攝影,可以降低50~69歲婦女乳癌死亡率21~34%。因此胡金屏也特別呼籲,女性一定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定期篩檢,萬一如果確診為乳癌也別擔心,因為乳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非常高,千萬不要害怕,要勇敢去面對疾病,跟醫療團隊合作,就很有機會能夠痊癒。

因病喪失兩邊乳房 她選擇微笑面對

因病喪失兩邊乳房 她選擇微笑面對#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寶齡,35歲時第一次遇見癌症,切除了一邊的乳房,本應在治療結束將滿10年慶祝重生的她,竟又在另一邊發現癌細胞,讓她不得不捨棄僅有的一邊乳房,正式成為一位連乳頭都沒有的平胸族。早期曾擔任藝人經紀,愛漂亮、愛運動的她,為了心愛的家人,她選擇坦然面對,所以為了擁抱老天爺給她的禮物,即使治療還未結束,她跑去白沙灣,即使眼前遊客來來往往,她脫掉上衣,勇敢的赤裸展現癌細胞在她身體所留下的痕跡,因為她知道,唯有接納自己的所有,才能擁抱全世界。這幅坦然的「擁抱」,讓她獲得第4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癌症病友組的首獎。為讓罹癌病友、家屬與醫療團隊能夠獲得更多鼓勵與支持的力量,持續與癌奮戰邁向康復,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羅氏大藥廠共同主辦的第4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11日下午於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舉辦頒獎典禮。活動除邀請癌症病友、病患親友及醫療團隊組得獎者親臨受獎,蔡琴專屬吉他手,同時也是本屆癌症病友組佳作之一的陳天行,也為所有抗癌路上的夥伴演唱,期望藉由象徵熱情、希望的民歌歌曲,持續傳遞與癌奮戰、永不放棄的信念。(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生病別再唉聲歎氣啦! 愉悅心情更加分

生病別再唉聲歎氣啦! 愉悅心情更加分#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醫學的進步,讓癌症不再是絕症,但治療過程的辛苦、未來的不確定,常讓正在面對癌症的家庭忐忑不安,有些人甚至會因心理無法調適,而放棄或中斷治療,影響康復的機會,相當令人惋惜。生病並不代表必須每天嘆氣,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幫助病患培養興趣,能給病友動力和目標去追求人生美好的事物,而正向態度也被證實可以有效延長癌症患者壽命。身為病患身旁的家人、朋友們也很重要,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抵禦病魔時,在旁陪伴的親人或許只要一張笑臉,就能讓病患獲得莫大的支持力量,這份心靈的治療更是抗癌不能或缺的藥劑。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病人必須建立情緒與壓力紓發的管道,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疾病所帶來的考驗,也可以選擇一個喜愛的興趣活動,陪伴病人暫時忘卻疾病所帶來的煩惱,一起走過抗癌路。

「腸」出問題? 營養師列五絕招

「腸」出問題? 營養師列五絕招#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腸道是我們排泄的管道,如果沒有保養好,可能會產生許多麻煩。根據日本研究發現,腸道不乾淨,糞便毒素累積會導致肩頸痠痛、口臭、睏倦、臉色黯沉、免疫力下降、酸性體質、營養素無法正常吸收、代謝下降,睡眠品質差等問題。嚴重還可能會得到癌症,如:大腸直腸癌,乳癌,肝癌等。什麼樣的腸道算健康呢?營養師趙函穎表示,每天要排便兩次以上,糞便形狀為香蕉條狀,金黃色浮起。若糞便很黏稠,黏在馬桶上,代表腸道壞菌太多,不僅非常容易囤積毒素,也非常容易成為酸性體質。趙函穎表示,要改善酸性體質並擁有健康腸道,以下幾點很重要:一、補充足夠纖維質,天天九份蔬果,需要多吃各種深綠色蔬菜以及彩虹顏色蔬果,種類愈豐富愈好。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國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應達25公克到35公克。二、補充益生菌及益菌生,如:豆類製品、全穀根莖類、藻類、菇類等,同時還可增加纖維攝取。三、補充植化素清除腸道自由基,植化素大部分都存於果皮、種籽及葉片裡,如:白芽籽、葡萄籽、橄欖葉。也可選購市面上有抗氧化能力成份的保健品,如:兒茶素、花青素、白藜蘆醇、茄紅素及各式莓果多酚等。四、喝水量要足夠,每天喝自己體重(kg)乘以40c.c.的水量,選擇室溫水或溫水,並小口慢慢喝。五、運動可幫助代謝循環與腸道蠕動,建議每天都要做十分鐘會喘的運動。趙函穎表示,腸道保健真的非常重要,許多研究指出,現代人的慢性病都跟腸道不乾淨有關,癌症也連續30幾年都佔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大腸直腸癌罹患率為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顯示國人在飲食及排便都出問題,呼籲民眾要正視腸道健康,才能避免慢性疾病上身。

乳癌復發機率大 術後輔助治療很重要

乳癌復發機率大 術後輔助治療很重要#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在過去二十年中乳癌年發生率成長快速,從民國九十二年起,台灣乳癌年發生率已超過子宮頸癌,成為台灣女性發生率居冠的惡性腫瘤(癌症),而且每年持續增加中,加上台灣的乳癌病人有年輕化之趨勢,依統計資料顯示,45歲以上婦女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0至30%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局積極推動乳癌篩檢,提供更佳預防保健服務。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陳尚文表示,乳癌的治療以開刀為首要治療方式,由於開刀後仍有復發的可能及轉移的機會,因此給予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是必要的,目前國外大型研究均證實,乳癌使用輔助性化學治療以及荷爾蒙治療是有助益的。不過陳尚文指出,在化學治療的過程中難免不了有一些副作用的產生,例如:食慾不佳、嘔吐、掉髮、白血球低下等,常使病人在治療期間感到不適。陳尚文表示,乳癌病人要注意術後乳癌細胞是否有呈現荷爾蒙陽性,如果是呈現陽性,則必須加上抗荷爾蒙藥物治療五年。另外停經前與停經後的女性所服用的抗荷爾蒙藥物略有不同,最好與腫瘤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諮詢。

禁食能餓死癌細胞?醫:才怪!

禁食能餓死癌細胞?醫:才怪!#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日常生活作息時常顛倒,飲食習慣不佳,導致癌症成為了危害國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但是,罹癌的病人,有些卻天真的以為,罹患癌症就應該要少吃或是不吃,餓死癌細胞才能抗癌,卻不曉得罹癌後,反而要吃好,營養攝取的好,才能夠有力氣抗癌。奇美醫院中醫部趙翰林醫師就說,許多人認為吃太營養會讓癌細胞壯大,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因為癌症病人的營養補充是非常重要的,人云亦云的過度禁忌,不僅易對食物心生害怕,甚至出現營養不足的狀況。因此,罹患癌症,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吃的食物不碰,才是正確觀念!他說,癌症病人平時飲食應多注意天天吃蔬果,避開致癌因子如菸、酒、檳榔或含有亞硝酸鹽類的醃漬品等。另外,像是有些地雷食物也得適時避開,例如,乳癌患者荷爾蒙受體陽性,即建議避開含雌激素的食物如蜂王乳、月見草等;放化療後有陰虛口乾者,燥熱食物水果如大蒜、辣椒、榴槤、芒果、龍眼就不宜多吃。而有些病人認為不能吃兩隻腳的動物,甚至以為肉類都是禁品!趙翰林強調,其實癌症病人的營養補充是十分重要的,肉類中所含有的蛋白質、脂質及礦物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來源,而人云亦云的過度禁忌,不僅易對食物心生害怕,甚至反造成營養不足的狀況。以牛肉為例,在本草網目中提到「甘溫屬土,安中補脾益氣。」,也就是說它能促進身體吸收後產生能量的意思。因此對於生活之中飲食有疑問時,建議詢問中醫師或營養師專業人員才是最重要的。(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第五十八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