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講座/健康減肥

講座/健康減肥#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30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王若昱營養師主講「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本堂課會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7年8月30日(四)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便秘、上腹凸好困擾 飲食3原則改善

便秘、上腹凸好困擾 飲食3原則改善#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上腹部突出這一類體型的人晚餐常常大吃大喝,甚至習慣吃宵夜,體重一定過重。他們的胃總是有停滯的廢氣,腸子則堆積著宿便,以致上腹部突出,連腰身都沒有了,彎腰做體操都有困難。如果沒有從飲食習慣上改變,光是勤奮的去健身房運動是沒有用的。吃牛舌、蘿蔔 調整腸胃機能上腹部突出的人,腸胃機能衰弱,而牛舌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蘿蔔所含的水分特別多,烹調食物時,可以用蘿蔔絞汁代替水。上腹部突出的人因體內營養過剩,需要食用「寒冷性、酸性的食物」,以幫助新陳代謝。可將檸檬擠汁、或用醋也很好,添加在每一道菜中食用。飲食要切記「少油、少甜」,刺激性的辛辣食物、燒烤類都要禁止。別大吃大喝彌補疲勞 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這一類體型者,會有容易疲勞的現象,雖然感到體力不足,可是千萬不能以大吃大喝來彌補體弱氣虛,否則將會造成血壓上升、心臟病發作、腦溢血等心血管症狀。這類體型者,要特別減少晚餐食量,蒸粥不可少,食物也要攝取,蔬果:促進旺盛的新陳代謝。梅子或梅干、蘿蔔:提高胃的消化作用。牛蒡:牛蒡的纖維可刺激腸壁,排出廢氣與宿便。禁食消夜、晚餐少吃、睡前禁食除此之外,飲食型態也需做以下三點改善:1.必須立刻禁食宵夜。2.把肉類及魚類改在早餐和中餐攝取。3.遵守「早餐三、中餐二、晚餐一」的飲食原則,在睡覺之前的三、四個小時,一定要禁止飲食。(本文摘自/無齡的養生智慧/時報出版)

下午保持好精神 關鍵在「吃得慢」!

下午保持好精神 關鍵在「吃得慢」!#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過去大家常說「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但對於飲食分量卻絲毫未提。我認為一天三餐最好的黃金比例就是「早餐:午餐:晚餐=1:2:1.5」。早餐吃太飽時,身體為了消化吸收,會讓大量血液流往內臟,導致大腦血流量降低。上班族必須從一大早火力全開,發揮百分之百的戰鬥力,必須維持足夠的大腦血流量才行。雖說絕對不能不吃早餐,但吃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在一天三餐中,我習慣午餐吃多一點。午餐選擇自己喜歡的料理或吃多一點,也能滿足對於飲食的期待與需求。常常有很多人問我:「午餐吃太多,下午工作時不會精神不濟嗎?」關於這個問題,我提出以下三個有效的解決方法:祕訣1)放慢進食速度,避免大腦供血量減少。進食過後,副交感神經會開始活躍,增加消化道的血流量,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由於進入消化道的血流量變多,供應大腦的血流量就會相對減少,最後就會讓人精神不濟、昏昏欲睡。有鑑於此,一定要嚴格控制自律神經的運作,避免副交感神經急遽活化。現在所提出的三個訣竅,就是巧妙控制副交感神經的最佳方法。祕訣2)午餐前喝一杯咖啡或綠茶,飯後剛好提神。午餐前喝一杯咖啡或綠茶,可以攝取具有提神作用的咖啡因,而且咖啡因在進入體內15到30分鐘之後,呈現出的血液濃度最高。換句話說,飯後才喝咖啡或綠茶,必須過一段時間才能發揮咖啡因的提神作用;若能提早攝取咖啡因,就能在最適當的時機提神醒腦。此外,飲用熱咖啡或熱綠茶,能加速咖啡因的吸收速度。祕訣3)細嚼慢嚥,製造飽足感。細嚼慢嚥能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不用吃太多就有飽足感。減少進食量還吃得飽,就代表流入消化道的血液量不會太多。而且仔細咀嚼能在口中確實攪碎食物並與唾液充分混合,幫助胃臟與小腸消化吸收,進而減少腹部消化道的負擔。以上三點全是今天就能實行的提神對策,請務必嘗試看看。(本文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核果文化出版)

吃涼麵消暑 營養師教算對份量控血糖

吃涼麵消暑 營養師教算對份量控血糖#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營養是糖尿病患疾病控制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中影響飯後血糖最明顯的就是醣類,病友養成醣類計算的習慣可以幫助自己的血糖平穩。病友依據個人「體位」計算可以吃的麵量,有效控制醣類攝取量,減少身體負擔。依身高、體重計算主食份量 秤重控制醣類攝取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育玲表示,醣類分量不穩定造成的飯後高血糖,是臨床很常遇到的問題。它已證實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有相關,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糖友們在做自我血糖監測時,記得做配對測試,並了解當餐飲食內容成分,強化自己的醣類計算能力,增進血糖控制。豐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鄭秀英表示,依據個人「體位」計算可吃的主食份量,以秤重方式學習控制醣類攝取,如一位60公斤155公分高的女性,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600大卡,平時吃7分滿飯,換成蕎麥麵秤的麵量約150公克;如果是一位60公斤170公分高的男性,一天所需熱量約1800大卡,一餐飯一碗的量,換成蕎麥麵量約200公克。以蕎麥涼麵取代傳統涼麵 降低熱量鄭秀英營養師分析,一份350公克傳統涼麵熱量約500至600大卡,主要使用油麵條和芝麻醬,兩者都是高油、高熱量,改採日式蕎麥涼麵一份約200公克、醬汁以日式柴魚昆布,熱量才230大卡,熱量低也含較多必需胺基酸。另外再搭配1顆水煮蛋、1碗味增豆腐湯及1份水果跟青菜,除了能增加病友飽足感、增加纖維質攝取,降低熱量攝取外,還能達到有效減重。也提醒家中家人如小朋友,也一起做健康飲食控制保持適當體位,有助預防長大後發生慢性病,健康飲食全家一起來!

糖尿病友必知!適醣均衡飲食5要點

糖尿病友必知!適醣均衡飲食5要點#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6歲男性罹患糖尿病多年,自認為澱粉會影響血糖控制,就吃各種不同的食物避免澱粉。即使已施打胰島素,血糖仍然降不下來,糖化血色素一直在7至8%間。經多次醫學衛教後開始吃米飯,適醣均衡飲食,糖化血色素逐漸下降,控制在6%以下,逐漸減藥至停藥,後來定期追蹤。糖尿病不吃正餐澱粉 吃點心害血糖飆高新陳代謝科醫師洪建德表示,許多糖尿病者忽視或道聽途說不正常吃飯,吃各式點心,讓血糖飆高。一聽到要打胰島素,通常很緊張,擔心要打一輩子,卻忽略糖尿病的併發症,甚至猝死風險。其實糖尿病胰島素治療不一定需要終生,極大可能越打越少,甚至不需要打,但這需要醫病雙方密切合作。糖尿病發生原因為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第2型糖尿病剛發病時,胰島素阻抗大,多數分泌沒有不足,當血糖飆高使胰島素阻抗增大,胰島素分泌也會不足。第1型糖尿病發病是胰島素突然不分泌,若後續藥物、飲食量不適當,血糖未控制,體重上升,胰島素阻抗也會產生。適醣均衡飲食5要點 吃對食物、順序、份量何謂「適醣均衡飲食」?洪建德醫師說明,(1)醣類(碳水化合物)約佔每天熱量的50至60%,醣類台灣可近性最高是米飯,白米飯或糙米飯都有延緩升糖的能力;(2)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來源要多樣與均衡,不能偏頗或取消某類;(3)吃對順序;(4)每餐食物份量及熱量要維持穩定,不能隨心情大吃大喝,或不吃不喝;(5)絕對不吃點心與含糖飲料。吃飯富先吃含蛋白質類食物,如肉、魚、蛋類,素食者則是豆仁、大豆製品。再吃菜類,如菇菌類、葉菜類、豆莢類、海苔類,不含根莖類。後吃米飯或混有根莖類或核果的米飯,例如番薯飯,栗飯、蒟蒻飯等。水果放最後且量少,一餐限一種。不要害怕打胰島素 有望恢復正常分泌適醣均衡飲食恢復胰島素分泌!無加工、無變性製造,沒有磨成粉再製的米飯澱粉,升糖緩慢,混合肉菜飯的均衡營養一餐,需要6小時才消化完成,緩慢釋放葡萄糖。適量緩慢釋放醣類時,血清胰島素需求較低,可恢復胰島素敏感度,胰島素阻抗也會逐漸減少,胰島素劑量就日益降低,胰島細胞也會慢慢的恢復原來的內分泌功能。再加上運動,胰島素阻抗改善會更加有效,緩解會更加迅速。洪建德醫師提醒,當糖尿病患長期忽略控制血糖,導致血清胰島素缺乏,胰島細胞雖然竭盡分泌,仍然製造很少的胰島素。血糖飆高時,施打進胰島素,製造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就可以休養生息,慢慢恢復原來的內分泌功能。胰島素是生理上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診斷需施打胰島素時,應遵照醫囑使用,才能發揮效果。公共衛生的一級預防是未病先治;二級預防要及早發現,立即治療;發現罹患糖尿病時,三級預防併發症。切勿聽信不吃特定食物的飲食方式或自行調整藥物,正確使用胰島素、吃對均衡食物與順序、用對運動、持續監測,胰島素的劑量會隨著胰島素阻抗及胰島素分泌改善,向下調整,不論是第1型或第2型的糖尿病,都有機會緩解而停藥。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因為腫瘤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20日(一)舉辦營養講座,由吳詠如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本次講座中,營養師將提供飲食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7年8月20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減重肌肉不流失 營養師教飲食3要點

減重肌肉不流失 營養師教飲食3要點#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陳小姐產後體重增加將近20公斤,為了回復曼妙的身材,她自行從網路搜尋減重資訊,體驗過各種極端減重飲食,剛開始減重效果奇佳,但長年體重卻像雲霄飛車起伏不定,感覺膚質變粗糙、臉色蒼白、體力衰退、健康狀況大不如前。蛋白質攝取足夠、油脂不宜過低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張秀年表示,減重方法五花八門,最令人擔心的就是長期蛋白質缺乏造成「肌少症」,蛋白質是身體組織建構、修補及免疫細胞的重要營養素,攝取量不足時會導致肌肉組織流失、基礎代謝速率下降及免疫功能變差。減重是一條漫長的路程,追求窈窕更要重視健康,如何有效減重不復胖,營養師提醒減重時應留意飲食3大要點:1)確保每日蛋白質需求量是否足夠/健康成人每日蛋白質需求約1.0至1.2公克/公斤體重(以體重60公斤估算每日至少需要60-72克),其餘熱量再從油脂和碳水化合物依適當比例來補足,才能避免瘦肉組織的流失。2)油脂攝取量不宜過低/適量油脂可以增加飽足感,也可減少對糖分或澱粉食品的依賴性。有研究指出適量核果攝取對減重有正面效應。國健署最新公布107年每日飲食指南也建議每日宜攝取1份堅果種子(約1湯匙),不再強調低脂飲食,選用好油才是健康關鍵。3)多喝水、每日運動/水份是身體細胞代謝及廢物排除不可或缺,每日飲水量應至少2公升以上,飯前一杯水也有抑制食慾幫助減重的功效。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及增加肌肉組織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加熱量的消耗。培養運動習慣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不僅利於減重並可讓身型更健美勻稱。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裡長者吃的量日益減少?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身體愈來愈胖或愈來愈瘦卻行走無力,常喊全身痠痛或虛弱,可能有肌少症的狀況。銀髮族常因為牙齒不好或食慾差、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常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加上體力行動不加少外出。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15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賴玉釧營養師主講「肌少症的飲食防治」,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本課程營養師將與營養科實習生教導如何利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建議量,改變食材選擇,均衡飲食、運動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健康保有肌肉力。(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時間:107年8月15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