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

免疫調節藥物 是否會讓抵抗力更差?

免疫調節藥物 是否會讓抵抗力更差?#關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類風濕性關節炎外觀,大部分是以小關節對稱發作為主,手指關節、腳趾關節,幾乎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近端指間關節或掌骨指骨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久了骨頭會蛀蝕、變形破壞;預後不好,也會侵犯頸椎第一二節關節,影響韌帶固定等問題,有時甚至會脫臼,萬一嚴重脫位壓到脊髓,可能影響生命或導致下半身不遂。風濕科現在用的免疫調節藥物,主要是把病人不正常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校正回來,而不在於把免疫系統打趴!我在與病友分享案例時,很多人會擔心林先生都隱球菌感染了,我們還用類固醇之類的藥,是不是會讓他的免疫系統變得更差?事實上,用了奎寧、類固醇後,是讓林先生把他不正常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校正回來,所以他的抵抗力反而逐漸回到正常,就能夠把殘餘的隱球菌感染清除掉,讓他完全回到正常。這個案例傳遞一個重要的觀念: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於外來有害物質或者病菌,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衛,尤其是在疾病初期!一個感染的發生 ,主要是入侵的病原菌有多強?有多少?如果超過一個程度,其實不論個人的免疫系統如何,還是會被感染。但如果病原菌的量不是很大、不是很毒,免疫系統就可以保護個人免於受到感染。所以當一旦被感染,便表示個人的免疫系統是不夠用於自保、或者被破壞掉了。不論免疫系統本來是不是正常,面對大舉入侵的細菌、黴菌、病毒,就得用藥,利用抗生素去治療,所以一旦感染,免疫系統當下能扮演的保護力就是不足,這時候一定得借助其他的抗微生物藥物,來助一臂之力。免疫系統不平衡 會讓感染一直拖著好不了在感染最後的戰場清理這方面,免疫系統平衡不平衡就很重要。像林先生的案例,當用藥後把大部分有害病原菌、微生物清除以後,剩下最後的收尾,就得要靠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當個人的免疫系統不平衡,常常感染就一直拖在那裡,無法完全根除。所以健全平衡的免疫系統經由兩大步驟來保護個體的健康,當碰到病原菌時,免疫系統在感染的初期清除阻斷避免感染的建立,例如小便有細菌時避免成為泌尿道感染,至於感染後病人要能完全復原,免疫系統則扮演最後的終結清理角色。(本文摘自/謝松洲談免疫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乾燥症/大塊文化)

連吃幾天火鍋慶生 急性痛風引上身

連吃幾天火鍋慶生 急性痛風引上身#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急性痛風主要成因是因為尿酸結晶體堆積在關節處,引起自身白血球攻擊,所導致的一種關節炎症,其症狀為關節突然的紅腫痛熱起來,表面皮膚緊繃及發亮。最常侵犯的關節是為大腳趾、腳踝、膝蓋和手肘,也可能出現在手腕和手指關節等處,引發急性痛風較常見的原因為大吃大喝海鮮、紅肉或酒類,其他如手術、少喝水及長時間饑餓也會引起急性痛風。一位沒有痛風家族史的27歲83公斤潘姓女子,一連吃了好幾天的火鍋、燒烤慶生,沒想到左側大腳趾紅腫、熱痛,讓她好幾天的半夜都痛到難以入眠,就醫後檢查尿酸值數高達8.7 (一般女性6.5以下、男性7以下)超過標準值,原來是「急性痛風」發作,經過藥物控制及飲食的改善,目前女子的痛風已獲得控制。火鍋湯頭含高普林(嘌呤) 易發生急性痛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表示,痛風沒有分季節,但是每年的冬天卻是最多人求診,尤其天氣越冷急性痛風患者增加趨勢,主要是大家喜歡在冬天吃「火鍋」暖暖身,卻不知道這類的湯頭裡含有高含量的普林(嘌呤),當新陳代謝轉變後就成了尿酸,尿酸高時急性痛風也就容易發生。急性痛風一般需要抽取紅腫痛處的關節液,做顯微鏡檢查才能確診,單靠血液中尿酸值判定原因並不可靠,因為很多急性痛風病人的血中尿酸值都是正常的,臨床上治療急性痛風的藥物有非類固醇止痛藥、秋水仙素和類固醇等,建議使用藥物治療前應到醫院或診所找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痛風患者要減少內臟、海鮮、豆類攝取高普林食物包括有,火鍋湯底、內臟類、海鮮(部分魚類以及蝦蟹貝類等)、部分豆類、乾香菇、紫菜、火鍋肉湯及雞精等。胡宗慶主任表示,避免急性痛風發作,建議民眾在吃火鍋時,若想喝熱湯可以先喝一開始煮的湯頭就好,因為煮到後面火鍋料會越加越多,甚至肉片、海鮮也會一併加入鍋中,這時湯頭雖然變得更濃郁、好喝,但普林(嘌呤)的高含量也會增加,此時如果持續喝湯,發生急性痛風的機率就會提高。

顳顎關節整合治療 找回自信與燦笑

顳顎關節整合治療 找回自信與燦笑#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20歲王小姐因暴牙導致下顎後縮且歪斜、前牙開咬、嘴巴無法緊閉、咬合不良等狀況,造成進食困擾、牙齦露出、顏面歪斜等,甚至出現下顎骨後縮壓迫到呼吸道,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現象;顳顎關節功能的缺失大大降低生活品質,且外表的不美觀嚴重影響自信心。因此先會診齒顎矯正科為王小姐進行齒列矯正治療,持續重建顳顎關節,同時實施正顎手術,經過顳顎關節整合治療後效果良好,整個人煥然一新,終於可以自信綻放燦爛笑容。治療顳顎障礙 最常使用「咬合板」治療方法萬芳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姜厚任指出,,顳顎障礙是由許多咀嚼系統問題集結而成,針對治療,建議初期以非侵入性且可逆的保守治療為主,例如藥物、飲食調整、咬合板等,最常使用的治療方法是先按病人之齒列而製作「咬合板」,用以提高咬合或尋找該患者最合適的齒顎關係。當關節調息癒後,才開始作其他口腔內補綴、矯正或膺復等重建工作,讓顳顎關節能重新恢復其功能。大約8至9成的患者可減緩症狀或恢復。但若仍有持續關節疼痛則考慮使用微創治療,像是關節沖洗、玻尿酸注射、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手術,合併有嚴重咬合問題或顎顏面發育異常患者,可考慮接受齒列矯正或正顎手術治療。8至14歲為早期或全口齒顎矯正的重要觀察與治療期萬芳醫院牙科部主任李勝揚表示,顳顎障礙的患者因疾病嚴重度不同,應考慮不同的治療方案。由於牙齒年齡與骨骼生長發育的個人差異化不小,處理的時機也會有所不同。矯正治療並沒有年齡限制,但是有治療的黃金時機。牙齒矯正的適當時機會因咬合不正種類不同而有所差別,有學齡前及青少年時期之分。若能掌握最佳時機接受治療,就能有效縮短矯正時間,並得到更加理想的治療結果。建議家長每年固定帶小孩至牙科檢查牙齒狀況,8至14歲為早期或全口齒顎矯正的重要觀察與治療期,若有矯正需求可把握時間儘早評估;若因顏面不對稱、歪斜、戽斗等情況想合併接受正顎手術,則建議尋求專業評估且待骨骼發育成熟後再接受治療,以免受發育影響造成復發。 

研究:適度跑步益關節 軟骨更有彈性

研究:適度跑步益關節 軟骨更有彈性#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期刊》研究,追蹤近9萬名跑步族群及健走族群發現,跑步族群中,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或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人,比健走及其他運動來得少。跑步運動族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風險低研究分別追蹤7萬4,542名跑者7.1年,以及1萬4,625名健走者5.7年,結果顯示,從事不同強度、距離的跑步運動族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風險,比健走或從事其他運動者來得低,其中退化性關節炎風險少1成5到1成8,髖關節置換風險少了3成5至5成。幫助減輕體重 減少關節的負擔研究結論指出,跑步比從事其他運動更能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主因跑步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擔,並增加軟骨密度、彈性,對健康的促進遠大於危害。加速軟骨新陳代謝 使彈性更好對於美國的這項研究,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主任李炫昇醫師表示,已有不少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對關節的幫助遠大於損害,常活動關節可加速軟骨的新陳代謝,軟骨就像海綿一樣,存在骨頭與骨頭間,常受刺激可使彈性更好。李炫昇說,適度的跑步對關節有益處,但跑馬拉松、鐵人3項等過量運動,因為強度過大或時間過久,可能造成關節磨損,如果不是長期的訓練或比賽的要求,每次跑步最好在5,000公尺內,運動時間應在30分鐘內,且一週不要超過5次,並配合適當的休息。5到10分鐘的暖身 可使用護具關節已受傷的患者,最好不要以跑步當運動,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林鍵也建議,跑步前應做5到10分鐘的暖身運動,可使用護具來保護關節,並選擇平地進行,運動結束後,應做10到15分鐘的緩和運動,避免運動傷害。(本文摘自/跟著名醫做 疾病不上身/今周文化出版)

冷凝式熱凝手術 減5成脊椎術後疼痛

冷凝式熱凝手術 減5成脊椎術後疼痛#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8歲的莊先生因嚴重下背痛求診,使用超音波併用神經阻斷術,確診為薦髂關節退化,接受熱凝神經消融術,下背痛減輕5至6成。然而1個月後疼痛復發,改用冷凝式熱凝手術。術後3個月回診追蹤,均未復發。3種介入性疼痛治療 減關節術後疼痛效果有限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洪翊傑表示,目前介入性疼痛治療使用工具包含超音波導引神經阻斷術、熱凝神經消融術及高頻熱凝神經調控等3種,對於脊椎退化性疼痛、頭頸部疼痛及三叉神經痛有相當的治療效果。然而,以上工具對術後的脊椎疼痛及關節疼痛(如膝關節或髖關節)效果卻不盡理想。冷凝式熱凝手術提供慢性疼痛病人新的選擇。冷凝式熱凝手術為新一代的熱凝手術工具,藉由循環的水分、熱凝手術針的中心點可在固定之中心溫度下,將手術消融的範圍擴大至8倍大小,有效消融異常的感覺神經,控制手術後慢性疼痛狀況。冷凝式熱凝手術 有效減脊椎術後疼痛研究顯示,冷凝式熱凝手術可讓7至8成脊椎、髖關節或膝關節疼痛的病人減少5成以上疼痛持續半年。對於需手術但麻醉風險過高、手術後仍然有嚴重疼痛的病人,是較佳選擇。介入性疼痛治療結合影像學導引,配合止痛、抗發炎藥劑,根據病人症狀及個別病灶選擇不同型態高頻熱凝手術,得以快速緩解疼痛。洪翊傑醫師呼籲,有慢性疼痛的病人千萬不要誤信偏方,花大錢購買不明藥物或沒有衛福部核可的醫療器材。應該改變心態,積極面對並與專業醫療團隊合作,才能真正遠離疼痛,追求健康生活。

關節腫如小饅頭 多伸展防肌少症

關節腫如小饅頭 多伸展防肌少症#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6歲的張姓婦人20多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關節逐漸變形造成行動受限,不僅肌肉萎縮,關節也逐漸變大,看起來就像關節上有一顆小饅頭。不但體重下滑,關節發炎疼痛,甚至因為行動上限制導致合併肌少症,晨起也會因為關節僵硬而甚麼都無法做,甚至連連上廁所都需要家人抱。醫師建議,患者可以利用每日伸展運動減緩肌少症的發生。類風濕關節炎會侵犯全身大小關節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表示,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屬於一種發炎性疾病,主要侵犯全身周邊大小關節,讓整個身體變得比較虛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年齡約在35歲到50歲,以女性為主要好發族群。每天2-3次伸展運動 增加肌肉力量不只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只要年紀大了以後都容易出現肌少症,胡宗慶主任建議,患者在家利用毛巾、繩子、彈力繩等工具,做簡單的伸展運動,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維持15-30秒、重複2-4次,每天持續做,將能把緊繃的肌肉達到不錯的伸展效果、也能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肌少症的發生。胡宗慶主任表示,如果初期有發現對稱性的關節出現疼痛、僵硬等情形,且持續關節疼痛6週以上,同時有自體免疫家族史,就要高度懷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應盡早到醫院尋求免疫風濕科診治,避免延誤病情。(醫師解說病況/豐原醫院提供)(醫師教患者做伸展操/豐原醫院提供)

血小板濃縮液 有助改善關節炎?

血小板濃縮液 有助改善關節炎?#關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繼玻尿酸製劑之後,抽取病患本身的血液,經過離心處理後,將分離出來的血小板濃縮液(Platelet-Rich Plasma, 以下簡稱 PRP)注射至關節腔,由於含有較高濃度的生長因子,被認為有促進人體組織修復及再生的功效。這種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做法,在一些社會名人現身說法的加持下,成為熱門的選項。▲重複注射玻尿酸,導致細菌感染,軟骨嚴重受損,只能以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挽回功能但目前仍然沒有足夠證據顯示PRP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有長期的治療效果,更沒有客觀證據顯示它能讓「退化」性膝關節炎患部的軟骨增生!近幾年,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陸續出現,相關論文已有數十篇,不過,這些研究因追蹤時間過短(半年∼一年)、沒有對照組、只以病患的主觀感受評估治療效果、缺少影像或組織切片的客觀證據。若了解本書第二章的致病機轉,就可以清楚了解,導致這些臨床研究得不到預期結果的主要原由是:他們並不知道也沒有先把造成膝關節「退化」的原因去除!當然就沒辦法得到確實的長期治療效果,只得到暫時的消炎止痛效果。由於血小板濃縮液的使用漸趨浮濫,衛福部已出面釐清亂象:PRP的效果尚無定論,醫療院所不得宣稱PRP具有療效。近年來,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前來本中心就診的病友,接受過PRP治療的比率已超過五成,都會區更為明顯。注射PRP如同注射玻尿酸,只有暫時的消炎止痛效果,並非治本,卻有以下隱憂:● 延誤病情。暫時止痛後,膝關節失去自然的保護機制,誤認為改善,繼續不當使用,可能會加速損壞。● 未正確注射到關節腔內。順利打入關節腔是不會痛的!若注射後疼痛反而加劇數天,就要懷疑是沒打入關節腔!若長期重複注射,會導致關節囊及周邊軟組織纖維化,軟骨間的靜態壓力因此逐漸增加,加速退化,更增加執行「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的困難度!若不幸感染細菌,整個關節就報銷了,連置換關節都無法恢復正常功能!根據我們的研究統計,四十歲以上,因長期膝痛問題而就診的民眾,有超過九○%的機率會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自然就被放入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治療流程:復健→消炎止痛藥→葡萄糖胺、軟骨素→注射關節液(玻尿酸)→注射血小板濃縮製劑(PRP)→置換人工關節。也就是說,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指引,其實就是消極的拖延戰術,直到置換人工關節。PRP的盛行,是民眾寧願花大錢解決病痛的怪現象。準備接受PRP治療的病患,應徹底了解這只是暫時減輕疼痛的方法之一,本中心二○一四年開始針對三十位第三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病患執行為期一年的雙盲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同一病患之雙膝,注射PRP與注射生理食鹽水的治療效果並無明顯差異。(本文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時報出版)

五十肩治療法 試試搖肩理筋運動

五十肩治療法 試試搖肩理筋運動#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五十肩,又稱「凍結肩」,俗稱「漏肩風」。其病因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如肌腱、滑囊等多處同時發生病變。常見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患者女性多於男性。此病常與受寒、外傷、感染等有關,如未及時治療或注意功能鍛鍊,拖延日久,可使關節黏連、活動受限,甚至無法舉起手臂。多見50歲左右的中年人;無明顯外傷或僅有輕微外傷史;肩部痠痛病程較長,一般都在2~3個月以上;肩部有廣泛性疼痛,肩部上舉、外旋、後伸等,均受限制。病程較長者,肩部肌肉(三角肌為主)會出現萎縮。該如何治療五十肩呢?1) 推拿療法患者仰臥,施滾法於肩前緣(三角肌前緣),並配合肩外展及上舉被動運動5分鐘。然後讓患者俯臥,同樣施滾法於患肩後緣(三角肌後緣),並配合患者上肢由外向前伸展被動運動,約5分鐘。讓患者正坐,施拿法於患肢(以肩、臂、曲池、合谷等穴為主),並配合搖肩關節被動運動。另外則是理筋手法,讓患者正坐,術者用右手的拇、食、中3指對握三角肌束,做垂直於肌纖維走行方向撥動5~6次,再撥動痛點附近的岡上肌、胸肌等各5~6次,然後按摩肩前、肩後及肩外側。接著,術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者手,做牽拉、抖動和旋轉活動,最後幫助患肢做外展、內收、前屈、後伸等動作。2) 中醫治療當歸4錢、赤芍4錢、牛蒡3錢、薑黃3錢、秦艽3錢、白芷3錢、蒼朮1錢半,以水煎服。可在屋上裝一滑車懸繩索,患者牽繩左右上提,可幫助患臂鍛鍊。患臂可在早晚做內旋、外展動作,反覆鍛鍊。鍛鍊必須緩慢、持久,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有害無益。(文章摘自/常見病速效自療/人類智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