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

「耳鳴」就得要就醫! 否則如貝多芬變全聾

「耳鳴」就得要就醫! 否則如貝多芬變全聾#耳鳴

有耳鳴的人生活品質差,且耳鳴時間越久、會破壞聽覺神經,造成重聽、甚至耳聾,知名音樂家貝多芬因耳鳴影響聽力,最後變成全聾。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說,預防耳鳴要注意不要處於噪音環境,且不要吃太鹹的食物。耳鳴是指耳朵聽到外界沒有的聲音,是因內耳病變所引起,且有耳鳴的人多在夜晚安靜時聽到雜音;李宏信醫師表示,耳鳴是指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但耳朵卻感受到雜音干擾,如果連白天也有耳鳴現象,就算很嚴重,應立即就醫治療。根據統計,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有耳鳴者對其日常生活影響甚大,造成身心疲乏。畫家梵谷也是有耳鳴困擾,可能因實在受不了,最後竟出現割耳朵的自殘行為。李宏信指出,要預防耳鳴可從幾點著手,包括不要處於噪音環境中、不吃太鹹的食物、生活要規律等,治療耳鳴最重要是耐心服藥、以及聽從醫師指示。

過度疲勞、壓力大引發耳鳴 醫師:紓壓、保持平常心

過度疲勞、壓力大引發耳鳴 醫師:紓壓、保持平常心#耳鳴

有耳鳴的人對其生活品質有極大影響,且耳鳴時間越久會破壞聽覺神經,造成重聽、甚至耳聾。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說,「緊張、過度疲勞、壓力太大也會引發耳鳴,民眾必須懂得紓解壓力、放慢生活步調。」耳鳴是指耳朵聽到外界沒有的聲音,是因內耳病變所引起,而引發耳鳴的原因包括音響外傷、藥物中毒、外傷與手術、病毒感染、生活壓力大、老化、腦部腫瘤等。李宏信醫師說,耳鳴也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因其年齡慢慢增長,血管雜質沉澱、引起血管阻塞而神經壞死。除了外在因素與年齡,壓力太大的人也要注意耳鳴上身;李宏信表示,太緊張、情緒不穩、過度疲勞的人,「因壓力讓腎上腺皮質素與腎上腺分泌增加,導致血管阻塞,內耳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內耳神經萎縮而引發耳鳴」,所以工作壓力以及升學壓力大的民眾要特別注意。李宏信提醒,民眾要懂得紓解壓力、放慢生活步調,有耳鳴的人要有耐心接受治療,治療方式包括血管暢通、活化神經與防止血管過度收縮的藥物,必須服用半年或以上才能見效。

常用耳機聽MP3、處噪音環境 醫師:易引發耳鳴

常用耳機聽MP3、處噪音環境 醫師:易引發耳鳴#耳鳴

耳鳴是指耳朵聽到外界沒有的聲音,是因內耳病變所引起,有耳鳴的民眾在日常生活無法集中精神,甚至睡眠也受影響。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表示,「引發耳鳴的原因很多,包括音響外傷,如長期使用MP3、或生活壓力等。」耳是指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下,自己卻感受到有噪音的感覺,可能是從耳部或頭部聽到的聲響。根據統計,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有耳鳴者日常生活影響甚大,造成身心疲乏。李宏信指出,引發耳鳴的原因很多,包括音響外傷、藥物中毒、外傷與手術造成、病毒感染、生活壓力大、老化、腦部腫瘤等;他說,音響外傷像是士兵砲擊等強大聲音使內耳神經震傷,或長時間在噪音環境下工作、長期使用MP3等。李宏信說,治療耳鳴必須要有耐心,並配合醫師的指示,治療方式包括血管暢通、活化神經與防止血管過度收縮的藥物,必須服用半年或以上才能見效。

耳內傳巨響難入睡 原是耳咽管發炎堵塞惹的禍!

耳內傳巨響難入睡 原是耳咽管發炎堵塞惹的禍!#耳鳴

現代人講究睡眠品質,週邊稍有一些噪音可能就會影響睡意,但如果每天睡覺時耳內老是聽到敲大鼓的咚咚聲,不只是難以入眠,恐怕還會讓人抓狂。日前就有一位台商,連續數個月老是聽到左耳有像敲大鼓一樣的「咚咚」巨響。晚上睡不著,白天精神不濟,每天肉體與精神的折磨讓他快精神耗弱,脾氣也變得暴躁不已。後到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接受多項檢查後,才發現是耳咽管發炎堵塞惹的禍!經院方施行最新引進的「內視鏡微創耳咽管手術」治療後,終於擺脫了這要命的大鼓聲。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指出,這位50歲的台商姓吳,來看診時眉頭緊皺、顯得十分憂鬱疲憊。經過詳細的問診後,才得知他最近幾乎都沒有睡好,因為他4個月前起左耳內莫名出現像是在敲大鼓一樣「咚咚」作響的聲音,感覺好像是跟心臟的跳動同步似的。偏偏這種來自體內的聲音不像一般噪音可以戴耳塞解決,嚴重影響了他的睡眠與工作品質,到處求醫也都找不到原因。後來吳先生返台到光田醫院耳鼻喉科看診後,才得知這種耳內的怪異聲響叫做「脈動性耳鳴」。沈炳宏醫師解釋,脈動性耳鳴的聲響與心跳同步,發生原因包括顱內動靜脈畸形或其他血管方面的問題,但也有可能是某些因素造成患者突然聽得到自己心臟血管的脈動聲,因此需要進一步以核磁共振和血管攝影來釐清病因。經過詳細的檢查後,發現腦部與耳內並沒有問題,但是意外發現吳先生左側鼻甲有明顯肥大的情況,而耳咽管開口附近更腫脹異常,幾乎找不到開口,研判是鼻、耳之間的耳咽管發炎、堵塞,因為耳咽管的功能出現了異常,才會使病患突然聽得到猶如敲大鼓般的心血管脈動性聲響。為了協助吳姓台商根除這惡夢一般的鼓聲,醫療團隊為其施行了最新的「內視鏡微創耳咽管手術」,手術的原理與步驟都相當簡單,除了施行鼻甲部份切除之外,另外再把耳咽管開口的後「黏膜墊」用動力器械加以刮除「瘦身」。此手術是由美國麻省眼耳醫院教授Dennis Poe於2007年發表於美國著名的耳鼻喉頭頸手術期刊。手術完當晚吳先生就完全聽不到咚咚的聲音,隔天就很滿意的出院了。

耳鳴”滴答”聲 原來是「顎肌陣攣」

耳鳴”滴答”聲 原來是「顎肌陣攣」#耳鳴

一位46歲男性病人就醫,說著困擾他兩年多的耳鳴,他感覺聲音越來越大聲,滴滴答答從耳朵裡不停地冒出來,就連晚上睡覺,耳鳴的聲音也沒停止,吵得他睡不好覺、整日心神不寧、無法專心工作,感覺要精神崩潰一般,他到處求醫,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他的耳朵說沒問題,吃藥的效果也不佳,於是建議他到神經內科門診尋求協助。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郭璨銘醫師詢問,發現該患者工作的地方並沒有太大的噪音。於是郭醫師拿起聽診器在他耳朵周圍聽一聽,果真聽到他形容的”滴答”聲,請病人向前方注視時,無眼球震顫情形,打開嘴巴一看發現有顎部肌肉的陣攣,其他神經學方面的檢查並無異常,也幫他安排了腦部磁振造影檢查,腦部也無異常,研判應是少見的原發性顎肌陣攣。郭璨銘醫師表示,產生耳鳴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分為自覺性耳鳴及他覺性耳鳴,像這位病患的耳鳴是他人可以聽得到的,就屬他覺性耳鳴。引起他覺性耳鳴的原因包括血管性、肌肉性、耳咽管開放症等,而顎肌陣攣屬於肌肉性的他覺性耳鳴。顎肌陣攣又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好發於40-70歲,女多於男,軟顎肌肉節律性地痙攣,每分鐘約60-180次的頻率,可能造成說話及吞嚥造成困難,有時亦會伴同眼球跳動,通常在睡眠時仍持續發生。郭璨銘醫師指出,此病之原因不明,病理上常會發現橄欖核(olivary nuclei)肥大,可能使橄欖小腦系統調節腦幹的功能失調而引發此症。郭璨銘醫師提醒,顎肌陣攣常會被誤以為是自覺性耳鳴來治療。其實診斷並不困難,可以用聽診器在外耳道聽診,並請病患張口檢查,可發現有顎部肌肉陣攣,且肌肉陣攣的頻率和耳鳴的頻率一致,大致可作為初步診斷。臨床上,可以輔助顎肌肌電圖及腦部磁振造影來鑑別診斷。治療藥物可使用抗乙醯膽鹼藥物、抗癲癇藥物、鎮定劑,甚至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都可以獲得改善。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耳鳴

您最近常常睡不著?或者很容易驚醒?常有些人會說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易入睡,白天常常無法集中精神或者常覺得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除了服用安眠藥外,從中醫觀點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在中醫醫學中「不寐」,即一般所謂〝失眠〞,症輕者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在西醫對睡眠障礙的定義:一種睡眠的質或量令人不滿意的情況,且持續一段時間。抱怨睡眠潛伏期過長、夜醒的頻率增加或睡眠無恢復性,而失眠持續時間至少四週以上,失眠頻率為每週三次以上。失眠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鬱,或恐懼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不寐常見於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等。奇美醫院中醫部主任-劉鳳醫師表示,一般中醫認為正常的睡眠,依賴於人體的〝陰平陽秘〞,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則安定。不寐病位多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與肝、膽、脾、胃、腎關係密切。臨床症狀有虛實之別,虛証大多由於陰血不足或氣血虧虛,治療多以滋補肝腎或益氣養血;實証宜清火化痰,消導和中。劉鳳醫師指出,臨床上有以下幾種類型,治療多以調整陰陽為原則:心脾兩虛型:其症狀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飲食無味、氣色不好、胸悶胃口差,可服用歸脾湯。陰虛火旺型:其症狀有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精神焦慮、容易生氣、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渴咽乾,可服用黃連阿膠湯。心膽氣虛型:其症狀有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心悸氣短、倦怠、小便清長或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蒼白、易疲勞或不寐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口乾咽燥,可服安神定志丸。痰熱內擾型:其症狀有不寐頭重、痰多胸悶、心煩、嘔惡噯氣、口苦、目眩或大便秘結、一夜難眠,可服用溫膽湯加黃連、瓜蔞。肝鬱化火型:其症狀有不寐、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寐、胸悶肋痛、口渴喜飲、不思飲食、口苦而乾、目赤耳鳴、小便黃赤或頭暈目眩、頭痛欲裂、大便秘結,可服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除了以上類型外,在日常養生也可以運用食療的方式來促進睡眠,平時在家可以煮些藥膳來改善睡眠,劉醫師提供下列食療以供參考:生大棗、桂圓、核桃、蓮子共煎湯,可酌加冰糖或紅糖沖服。白木耳燉冰糖。蓮子粥:蓮子去心、芡實、鮮荷葉加適量糯米,煮粥食用。核桃芝麻丸:胡桃仁、黑芝麻略加,掐成泥作丸服用。另外可以經常按摩穴位如:兩耳神門穴、兩手腕部之神門、靈道、通里及內關穴,上述穴位皆有定心安神的效果。對抗對失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尤其重要,盡量避免情緒激動,適當的活動及規律的生活作習,都能有直接助益。劉醫師建議,有失眠現象的民眾,治病宜早;按時服用藥物,可配合氣功及心理治療。此外,因失眠証型諸多,如何辨証分治,選方用藥,須有賴於專業合格之中醫師處方用藥為宜。

耳不聰、走不穩、吃飯會嗆到,小心聽神經瘤作怪!

耳不聰、走不穩、吃飯會嗆到,小心聽神經瘤作怪!#耳鳴

聽聽看這些症狀:「耳鳴、單側耳朵重聽、走路步伐不穩、平衡感變差、吃飯吞嚥老是會嗆到」,如果您覺得這只不過是中老年人共通的問題,可就太大意了,要小心,這有可能是聽神經瘤在作怪。羅東博愛醫院院長、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幸鴻表示,日前有一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甲狀腺肥大接受掃描檢查時,意外發現腦部竟然有一個直徑四點五公分大的聽神經瘤,由於腫瘤就是從聽神經開始發展,造成患者單側聽力受損、伴隨經常性的耳鳴。另外腫瘤壓迫到小腦,導致平衡感變差,行走步伐不穩。再加上腫瘤還壓迫到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因此病人在吞嚥的時候老是會嗆到。由於這位女士的聽神經瘤直徑達四點五公分,若不盡快以手術取出,將導致腦幹功能嚴重受損,於是立即安排住院並於隔日開刀。但也因為腫瘤過大、壓迫多處神經,增加手術的複雜性與困難度,手術從上午八點一直進行到晚上八點長達十二個小時,主刀的陳幸鴻院長寸步不能離開,絲毫不能放鬆,對精神及體力是一大考驗。羅東博愛醫院院長陳幸鴻指出,聽神經瘤是良性腫瘤,初期症狀就是單側耳鳴聽障以及身體平衡感變差,只要能夠及早發現,手術後都是可以痊癒的;若等到吞嚥有問題才就醫,通常腫瘤都己經相當大了,這時不但手術危險性高,而且在開刀時較難以保全被腫瘤嚴重壓迫的顏面神經,術後恐怕會有顏面神經麻痺的問題。因此特別提醒中老年人,若出現單側聽力受損、步伐不穩、吞嚥常嗆到等症狀,切莫以為自己只不過是老了退化了,應該提高警覺,到醫院看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醫師並接受可能需要的核磁檢查。

耳朵嗡嗡叫,是生病嗎?

耳朵嗡嗡叫,是生病嗎?#耳鳴

一般人對於『耳鳴』這種症狀所知有限。當耳鳴患者身處安靜或密閉場所時,容易發生耳鳴;有人形容聲音是「嗡嗡叫、哼聲、鈴聲、吱吱叫」等,實在令人不堪其擾。根據統計發現,耳鳴的發生率男性高於女性,隨著年紀增加,罹患率也會隨之增高。通常,耳鳴與聽力受損有所關連,在幾近65歲至74歲的男性耳鳴族群,約有12%的聽力會受到影響;其實,在孩童時期也可能會有耳鳴的情況發生,但很少被察覺。新店耕莘醫院藥劑科藥師 彭子安表示,大多數耳鳴發作的病患都認為自己有嚴重的疾病,但耳鳴只是一種鮮少發生的「症狀」而已,由於這種問題的病理成因所知不多,因此侷限了治療成效。其實,有很多原因都會造成耳鳴的現象,臨床上必須找出根本原因予以處置。主要引發耳鳴的因素約可區分為:1.) 外來因素引起:像是噪音所產生的耳聾或是感染,如中耳炎或腦炎等、梅尼爾氏症(一種耳內疾病,伴有暈眩症狀)、頭部發生外傷或腫瘤或服用藥物所引發;最常發生的為水楊酸類藥物(如阿斯匹靈)、非固醇類消炎藥、利尿劑、抗生素以及癌症化學治療藥劑等。2.) 自身因素引發:頸部動脈狹窄、辦膜性心臟病、貧血、耳部鼓膜肌肉痙攣等,有時也可能是牙科方面的問題。提醒您務必在就診時向您的主治醫師詳細敘述自身症狀,如頭暈感、疼痛感等、生活習慣,如長期飲酒的習慣、工作壓力沉重或日夜作息不規律、或失眠等、服用藥物以及曾患有的疾病或頭部外傷;便於醫師安排相關的檢查,以利找出原因對症治療,改善耳鳴的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