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讓惡性腫瘤消失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讓惡性腫瘤消失#耳鳴

居住在嘉義的小詩(化名)今年才剛滿20歲,持續鼻塞、耳鳴好一陣子,她當做只是小感冒而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半年來體重驟降10公斤、脖子日漸腫大,甚至經常流鼻血。驚覺有異的小詩,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嘉義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求診,經黃威雄醫師檢查後,在小詩的鼻咽部位發現一顆7.2公分*5.4公分大的惡性腫瘤,整個鼻咽部位幾乎被這顆腫瘤塞滿,緊急轉介至放射腫瘤科,確診為第四期鼻咽癌,須接受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圖:放射線治療師為接受治療的患者放置頭頸部固定模具)放射腫瘤科吳思遠醫師運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治療兩個月後,不但惡性腫瘤完全消失,小詩也沒有口乾舌燥、口腔破洞的不適感,讓花樣年華的她,一掃癌症的陰霾,再次擁抱自己的美麗人生。吳思遠醫師表示,幫助小詩消除腫瘤的最大功臣為「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近年來,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有了很大的進展,所謂的強度調控,即是治療醫師以人體能接受的總劑量,並依照病灶及腫瘤位置,彈性分配放射線的區域劑量,在重要病灶上規劃最高劑量,相對的,其他「無辜」區域則設計最低劑量,在不超過人體負荷總劑量的情況下,有效殺死癌細胞,同時,也能將「傷及無辜」的機會降至最低。

每天吃一盤蚵仔煎 就能改善耳鳴症狀嗎?

每天吃一盤蚵仔煎 就能改善耳鳴症狀嗎?#耳鳴

網路上謠傳蚵仔可以治療耳鳴,所以一天來一盤蚵仔煎,可以減緩耳鳴的症狀,這是真的嗎?到底耳鳴是怎麼形成的?蚵仔中有哪些營養?不只是蚵仔,連蚵仔的殼也可以治療耳鳴?記者為了查證這則謠言的真實性,特地去詢問了知名營養師、耳鼻喉科醫師與中醫師,甚至還查了國外的論文,希望能找出蛛絲馬跡,為讀者解密。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1&id=460)

奉獻獎得主罹鼻咽癌 耳鳴、鼻出血為早期症狀

奉獻獎得主罹鼻咽癌 耳鳴、鼻出血為早期症狀#耳鳴

獲頒「原住民及離島養成公費生偏鄉服務奉獻獎」的五十八歲的台東縣達仁鄉衛生所醫師巴德雄,本身也是原住民,在太麻里行醫19年,去年竟發現自己罹患鼻咽癌,接受治療後重返崗位行醫。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巴德雄,罹患鼻咽癌機率就高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顏正安醫師說,遺傳影響不大。巴德雄醫師表示家族有鼻咽癌病史,較一般人更易罹癌,卻忙到沒時間去檢查。耳鼻喉科顏正安醫師表示,多數癌症有可能是基因控制出問題,但鼻咽癌與其他癌症較不同,遺傳因素占得較小。顏正安醫師表示,鼻咽癌的發生應該與地域性較有關係,居住華南沿海的華人測出的EBV病毒含量,較其他地區的人還要高,因此鼻咽癌恐怕是居住的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跟遺傳的關係並不大。顏正安醫師說,鼻咽癌治療需要倚靠早期發現,像是頸部腫塊,也就是淋巴腺腫大,可能會出現在頸部各種部位,或是鼻腔不正常的出血、耳鳴,痰中有血等。統計數據上鼻咽癌好發年齡是40多歲,其中又以男性居多,當然顏正安醫師也遇過20多歲的男性患者。由於感冒、中耳炎與鼻咽還部分症狀類似,顏正安醫師表示,雖然症狀很像,但其實非常容易分辨,從耳鳴這個症狀來看,鼻咽癌的特徵為單側耳鳴,而一般感冒則是因為雙側中耳積水,所以會產生雙側耳鳴;醫師最後提醒民眾,如果發現頸部腫塊、鼻出血、單側耳鳴,就應該要就醫檢查與治療。吃魚油不會變得更聰明 但能降低前列腺癌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96腸胃道是人體「情緒器官」 心理問題導致腸胃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80男胸悶、猛喘 原來是二尖瓣瓣膜逆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75

「耳鳴」就得要就醫! 否則如貝多芬變全聾

「耳鳴」就得要就醫! 否則如貝多芬變全聾#耳鳴

有耳鳴的人生活品質差,且耳鳴時間越久、會破壞聽覺神經,造成重聽、甚至耳聾,知名音樂家貝多芬因耳鳴影響聽力,最後變成全聾。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說,預防耳鳴要注意不要處於噪音環境,且不要吃太鹹的食物。耳鳴是指耳朵聽到外界沒有的聲音,是因內耳病變所引起,且有耳鳴的人多在夜晚安靜時聽到雜音;李宏信醫師表示,耳鳴是指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但耳朵卻感受到雜音干擾,如果連白天也有耳鳴現象,就算很嚴重,應立即就醫治療。根據統計,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有耳鳴者對其日常生活影響甚大,造成身心疲乏。畫家梵谷也是有耳鳴困擾,可能因實在受不了,最後竟出現割耳朵的自殘行為。李宏信指出,要預防耳鳴可從幾點著手,包括不要處於噪音環境中、不吃太鹹的食物、生活要規律等,治療耳鳴最重要是耐心服藥、以及聽從醫師指示。

過度疲勞、壓力大引發耳鳴 醫師:紓壓、保持平常心

過度疲勞、壓力大引發耳鳴 醫師:紓壓、保持平常心#耳鳴

有耳鳴的人對其生活品質有極大影響,且耳鳴時間越久會破壞聽覺神經,造成重聽、甚至耳聾。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說,「緊張、過度疲勞、壓力太大也會引發耳鳴,民眾必須懂得紓解壓力、放慢生活步調。」耳鳴是指耳朵聽到外界沒有的聲音,是因內耳病變所引起,而引發耳鳴的原因包括音響外傷、藥物中毒、外傷與手術、病毒感染、生活壓力大、老化、腦部腫瘤等。李宏信醫師說,耳鳴也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因其年齡慢慢增長,血管雜質沉澱、引起血管阻塞而神經壞死。除了外在因素與年齡,壓力太大的人也要注意耳鳴上身;李宏信表示,太緊張、情緒不穩、過度疲勞的人,「因壓力讓腎上腺皮質素與腎上腺分泌增加,導致血管阻塞,內耳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內耳神經萎縮而引發耳鳴」,所以工作壓力以及升學壓力大的民眾要特別注意。李宏信提醒,民眾要懂得紓解壓力、放慢生活步調,有耳鳴的人要有耐心接受治療,治療方式包括血管暢通、活化神經與防止血管過度收縮的藥物,必須服用半年或以上才能見效。

常用耳機聽MP3、處噪音環境 醫師:易引發耳鳴

常用耳機聽MP3、處噪音環境 醫師:易引發耳鳴#耳鳴

耳鳴是指耳朵聽到外界沒有的聲音,是因內耳病變所引起,有耳鳴的民眾在日常生活無法集中精神,甚至睡眠也受影響。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表示,「引發耳鳴的原因很多,包括音響外傷,如長期使用MP3、或生活壓力等。」耳是指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下,自己卻感受到有噪音的感覺,可能是從耳部或頭部聽到的聲響。根據統計,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有耳鳴者日常生活影響甚大,造成身心疲乏。李宏信指出,引發耳鳴的原因很多,包括音響外傷、藥物中毒、外傷與手術造成、病毒感染、生活壓力大、老化、腦部腫瘤等;他說,音響外傷像是士兵砲擊等強大聲音使內耳神經震傷,或長時間在噪音環境下工作、長期使用MP3等。李宏信說,治療耳鳴必須要有耐心,並配合醫師的指示,治療方式包括血管暢通、活化神經與防止血管過度收縮的藥物,必須服用半年或以上才能見效。

耳內傳巨響難入睡 原是耳咽管發炎堵塞惹的禍!

耳內傳巨響難入睡 原是耳咽管發炎堵塞惹的禍!#耳鳴

現代人講究睡眠品質,週邊稍有一些噪音可能就會影響睡意,但如果每天睡覺時耳內老是聽到敲大鼓的咚咚聲,不只是難以入眠,恐怕還會讓人抓狂。日前就有一位台商,連續數個月老是聽到左耳有像敲大鼓一樣的「咚咚」巨響。晚上睡不著,白天精神不濟,每天肉體與精神的折磨讓他快精神耗弱,脾氣也變得暴躁不已。後到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接受多項檢查後,才發現是耳咽管發炎堵塞惹的禍!經院方施行最新引進的「內視鏡微創耳咽管手術」治療後,終於擺脫了這要命的大鼓聲。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指出,這位50歲的台商姓吳,來看診時眉頭緊皺、顯得十分憂鬱疲憊。經過詳細的問診後,才得知他最近幾乎都沒有睡好,因為他4個月前起左耳內莫名出現像是在敲大鼓一樣「咚咚」作響的聲音,感覺好像是跟心臟的跳動同步似的。偏偏這種來自體內的聲音不像一般噪音可以戴耳塞解決,嚴重影響了他的睡眠與工作品質,到處求醫也都找不到原因。後來吳先生返台到光田醫院耳鼻喉科看診後,才得知這種耳內的怪異聲響叫做「脈動性耳鳴」。沈炳宏醫師解釋,脈動性耳鳴的聲響與心跳同步,發生原因包括顱內動靜脈畸形或其他血管方面的問題,但也有可能是某些因素造成患者突然聽得到自己心臟血管的脈動聲,因此需要進一步以核磁共振和血管攝影來釐清病因。經過詳細的檢查後,發現腦部與耳內並沒有問題,但是意外發現吳先生左側鼻甲有明顯肥大的情況,而耳咽管開口附近更腫脹異常,幾乎找不到開口,研判是鼻、耳之間的耳咽管發炎、堵塞,因為耳咽管的功能出現了異常,才會使病患突然聽得到猶如敲大鼓般的心血管脈動性聲響。為了協助吳姓台商根除這惡夢一般的鼓聲,醫療團隊為其施行了最新的「內視鏡微創耳咽管手術」,手術的原理與步驟都相當簡單,除了施行鼻甲部份切除之外,另外再把耳咽管開口的後「黏膜墊」用動力器械加以刮除「瘦身」。此手術是由美國麻省眼耳醫院教授Dennis Poe於2007年發表於美國著名的耳鼻喉頭頸手術期刊。手術完當晚吳先生就完全聽不到咚咚的聲音,隔天就很滿意的出院了。

耳鳴”滴答”聲 原來是「顎肌陣攣」

耳鳴”滴答”聲 原來是「顎肌陣攣」#耳鳴

一位46歲男性病人就醫,說著困擾他兩年多的耳鳴,他感覺聲音越來越大聲,滴滴答答從耳朵裡不停地冒出來,就連晚上睡覺,耳鳴的聲音也沒停止,吵得他睡不好覺、整日心神不寧、無法專心工作,感覺要精神崩潰一般,他到處求醫,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他的耳朵說沒問題,吃藥的效果也不佳,於是建議他到神經內科門診尋求協助。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郭璨銘醫師詢問,發現該患者工作的地方並沒有太大的噪音。於是郭醫師拿起聽診器在他耳朵周圍聽一聽,果真聽到他形容的”滴答”聲,請病人向前方注視時,無眼球震顫情形,打開嘴巴一看發現有顎部肌肉的陣攣,其他神經學方面的檢查並無異常,也幫他安排了腦部磁振造影檢查,腦部也無異常,研判應是少見的原發性顎肌陣攣。郭璨銘醫師表示,產生耳鳴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分為自覺性耳鳴及他覺性耳鳴,像這位病患的耳鳴是他人可以聽得到的,就屬他覺性耳鳴。引起他覺性耳鳴的原因包括血管性、肌肉性、耳咽管開放症等,而顎肌陣攣屬於肌肉性的他覺性耳鳴。顎肌陣攣又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好發於40-70歲,女多於男,軟顎肌肉節律性地痙攣,每分鐘約60-180次的頻率,可能造成說話及吞嚥造成困難,有時亦會伴同眼球跳動,通常在睡眠時仍持續發生。郭璨銘醫師指出,此病之原因不明,病理上常會發現橄欖核(olivary nuclei)肥大,可能使橄欖小腦系統調節腦幹的功能失調而引發此症。郭璨銘醫師提醒,顎肌陣攣常會被誤以為是自覺性耳鳴來治療。其實診斷並不困難,可以用聽診器在外耳道聽診,並請病患張口檢查,可發現有顎部肌肉陣攣,且肌肉陣攣的頻率和耳鳴的頻率一致,大致可作為初步診斷。臨床上,可以輔助顎肌肌電圖及腦部磁振造影來鑑別診斷。治療藥物可使用抗乙醯膽鹼藥物、抗癲癇藥物、鎮定劑,甚至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都可以獲得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