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

耳不聰、走不穩、吃飯會嗆到,小心聽神經瘤作怪!

耳不聰、走不穩、吃飯會嗆到,小心聽神經瘤作怪!#耳鳴

聽聽看這些症狀:「耳鳴、單側耳朵重聽、走路步伐不穩、平衡感變差、吃飯吞嚥老是會嗆到」,如果您覺得這只不過是中老年人共通的問題,可就太大意了,要小心,這有可能是聽神經瘤在作怪。羅東博愛醫院院長、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幸鴻表示,日前有一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甲狀腺肥大接受掃描檢查時,意外發現腦部竟然有一個直徑四點五公分大的聽神經瘤,由於腫瘤就是從聽神經開始發展,造成患者單側聽力受損、伴隨經常性的耳鳴。另外腫瘤壓迫到小腦,導致平衡感變差,行走步伐不穩。再加上腫瘤還壓迫到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因此病人在吞嚥的時候老是會嗆到。由於這位女士的聽神經瘤直徑達四點五公分,若不盡快以手術取出,將導致腦幹功能嚴重受損,於是立即安排住院並於隔日開刀。但也因為腫瘤過大、壓迫多處神經,增加手術的複雜性與困難度,手術從上午八點一直進行到晚上八點長達十二個小時,主刀的陳幸鴻院長寸步不能離開,絲毫不能放鬆,對精神及體力是一大考驗。羅東博愛醫院院長陳幸鴻指出,聽神經瘤是良性腫瘤,初期症狀就是單側耳鳴聽障以及身體平衡感變差,只要能夠及早發現,手術後都是可以痊癒的;若等到吞嚥有問題才就醫,通常腫瘤都己經相當大了,這時不但手術危險性高,而且在開刀時較難以保全被腫瘤嚴重壓迫的顏面神經,術後恐怕會有顏面神經麻痺的問題。因此特別提醒中老年人,若出現單側聽力受損、步伐不穩、吞嚥常嗆到等症狀,切莫以為自己只不過是老了退化了,應該提高警覺,到醫院看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醫師並接受可能需要的核磁檢查。

耳朵嗡嗡叫,是生病嗎?

耳朵嗡嗡叫,是生病嗎?#耳鳴

一般人對於『耳鳴』這種症狀所知有限。當耳鳴患者身處安靜或密閉場所時,容易發生耳鳴;有人形容聲音是「嗡嗡叫、哼聲、鈴聲、吱吱叫」等,實在令人不堪其擾。根據統計發現,耳鳴的發生率男性高於女性,隨著年紀增加,罹患率也會隨之增高。通常,耳鳴與聽力受損有所關連,在幾近65歲至74歲的男性耳鳴族群,約有12%的聽力會受到影響;其實,在孩童時期也可能會有耳鳴的情況發生,但很少被察覺。新店耕莘醫院藥劑科藥師 彭子安表示,大多數耳鳴發作的病患都認為自己有嚴重的疾病,但耳鳴只是一種鮮少發生的「症狀」而已,由於這種問題的病理成因所知不多,因此侷限了治療成效。其實,有很多原因都會造成耳鳴的現象,臨床上必須找出根本原因予以處置。主要引發耳鳴的因素約可區分為:1.) 外來因素引起:像是噪音所產生的耳聾或是感染,如中耳炎或腦炎等、梅尼爾氏症(一種耳內疾病,伴有暈眩症狀)、頭部發生外傷或腫瘤或服用藥物所引發;最常發生的為水楊酸類藥物(如阿斯匹靈)、非固醇類消炎藥、利尿劑、抗生素以及癌症化學治療藥劑等。2.) 自身因素引發:頸部動脈狹窄、辦膜性心臟病、貧血、耳部鼓膜肌肉痙攣等,有時也可能是牙科方面的問題。提醒您務必在就診時向您的主治醫師詳細敘述自身症狀,如頭暈感、疼痛感等、生活習慣,如長期飲酒的習慣、工作壓力沉重或日夜作息不規律、或失眠等、服用藥物以及曾患有的疾病或頭部外傷;便於醫師安排相關的檢查,以利找出原因對症治療,改善耳鳴的症狀。

耳鳴與眩暈,噪音壓力搞的鬼!

耳鳴與眩暈,噪音壓力搞的鬼!#耳鳴

內耳是由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構成的,蝸牛體主司聽覺,當其病變時,輕則耳鳴,或進而輕度重聽;重則嚴重重聽或甚而耳聾。三半規管是由三個不同方向相互垂直的半規管所構成,當有病變時,輕則頭暈,重則失去平衡。臺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李宏信指出耳鳴是蝸牛體內神經受傷引起的,如長期在噪音環境中工作者,長期聽隨身聽者,或受巨大聲音刺激者如炮兵,或鞭炮在耳邊爆裂者,都是受到音響傷害所致,但耳鳴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中老年人神經老化、退化所引起的。一般耳鳴患者,初期耳鳴之音量不大、時間也不長,但逐漸音量再加大,時間也較長,最後則是失聽耳聾。因此在耳鳴發生之初期,應速服藥治療,則不只耳鳴得以治癒,同時也預防耳聾之發生,但不幸的是病人常無耐心,不願意長期服藥來治療頑強的疾病,加上要求醫師馬上治癒,這時醫師如果不再繼續鼓勵支持病人接受長期治療,則可能病人就此失去了治療的先機,而罹患重聽、失聰,實是可惜之事。至於眩暈是因受三半規管內之淋巴腺腫脹之影響,當頭部轉動刺激神經而引發,這常發生於工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緊張所致,如中年高職位者:主管、工程師、電腦程式設計師......等。但是也有年輕的聯考考生,不眠不休的作功課也會發生,最怕的是在馬路行走,或開車時發生,則非常危險。其實眩暈病人,只要降低工作壓力,睡眠充足,發作時不要使頭轉動過速,同時只要服藥數天,即可治癒,但若不注意生活模式之改正,則常有復發之可能。

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殺手

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殺手#耳鳴

近來門診常有年輕患者抱怨:「最近聽別人說話,內容總是聽不太清楚,常要請人重說一次。」或者是:「最近耳朵怪怪的,會有特殊頻率的耳鳴。」進一步詢問,患者多半有噪音暴露的病史,其聽力已遭受損傷而不自覺。「這樣也會造成聽力傷害?」許多患者聽到診斷後都不敢置信,殊不知,除了傳統的工廠、機房容易帶來噪音傷害,近年來娛樂噪音的影響越來越大,日常生活中的演唱會、KTV、電動玩具、隨身聽、耳機、爆竹、電話、會發出音響的近距離玩具等,都是年輕人常暴露的噪音,卻往往被忽略。噪音對聽覺系統的影響,可分成暫時性與永久性的聽力損失。顧名思義,會在短時間內恢復的稱為暫時性損失,這通常是極短時間暴露在高噪音下所造成;而永久性的傷害則是在較不自覺的噪音環境下,日積月累所導致。一般認為,噪音引起的聽損與噪音的音量與持續時間有關,目前政府規定,勞工在90分貝環境中一天工作最多8小時,而在95分貝環境中一天最多只能工作4小時,目的即為避免過度的聽力傷害,保障勞工健康。永和耕莘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廖伯武表示要確定診斷聽力損傷,需在隔音室內作詳細的聽力檢查,但患者常覺得還聽得見,根本不用檢查聽力。其實,人類的語音大部分集中在中低頻率,而噪音破壞的是內耳中高頻率的聽力,雖然患者聽得見,但不代表聽得清楚,這就好比色弱患者看得見東西,但並非視力沒問題。這種聽得見說話聲音、內容卻模糊不清的情形,在成年患者常造成需猜測對方意思、或請對方重複的尷尬,儘管不便,還不致有嚴重後果;但對年幼患者,卻可能造成語言發展的困難,進而影響人際互動、心理發展,甚至學業、智能的表現,不可掉以輕心。在此提醒大家:聽得到不代表聽力沒問題,有耳鳴、聽不清楚別人說話的症狀,或是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常說「啊」的時候,最好快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才能降低傷害;而要維持聽力的健康,應避免暴露在噪音環境下,或在遇到噪音時採取妥善防護措施。

長期噪音傷害導致「內耳中風」

長期噪音傷害導致「內耳中風」#耳鳴

腦中風是眾所熟知的疾病,常因腦部血管病變造成病患半身不遂,甚至癱瘓。而內耳也會因其血管病變造成內部組織傷害。輕者眩暈或耳鳴,重者重聽甚至不能自身平衡,如不治療,長久發病會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身體健康,甚至家庭幸福。內耳是由蝸牛體及半規管所構成。蝸牛體主司聽覺,其血管發生病變時,就會產生耳鳴,重聽如不治療會造成耳聾及失聰。半規管則是由三個不同方向、相互垂直的管狀器官所構成,當病變發生影響其功能時,則會產生頭暈目眩的症狀,嚴重時會嘔吐、身體失去平衡,甚至不能起床,患者苦不堪言,此類眩暈的病患,發病常無預警徵候,若在馬路上行走或騎駕車輛時發病則非常危險。內耳中風除少部份因外傷或長期噪音傷害所導致,絕大部份是因為內耳循環不良,使其神經萎縮而產生的。其病理作用與腦中風雷同。長年耳嗚、眩暈及重聽是其主要的病徵及後遺症。而導致內耳血管早期硬化、阻塞及循環不良的原因,一般來說是用腦過度睡眠不足,太過勞累及情緒長期緊張等。而中老年人因為血管老化常會造成內耳循環不良產生病徵,因此有人說耳鳴是老化開始的現象。臺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李宏信表示內耳中風的治療原則有三,其一是使用清血的藥物,打通內耳血路,其二給予神經活化營養劑,使受損傷的內耳神經再生,恢復功能,其三阻止血管過度收縮,以免內耳缺血營養失調。此外,尚須注意身體保養,如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其他疾病,也須一併治療。最重要的是內耳中風必須長期治療,服藥最少持續半年以上,直到病症完全消失為止,病人必須要有耐性,而醫生與家屬必須合作,鼓勵病人接受治療,幫助病人長期服藥。內耳中風最忌早期不治或治療無恆心,往往造成嚴重的重聽失聰或眩暈,是非常可惜之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