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智證實可逆轉!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統計156位、平均年齡82歲的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合併失智患者,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前有近4成屬輕度失智患者,術後持續追蹤1年,有超過1成病人改善至脫離失智症。此研究成果近期已在國際頂尖老年醫學期刊《老化》(AGING-US)公開發表。
老年失智證實可逆轉!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統計156位、平均年齡82歲的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合併失智患者,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前有近4成屬輕度失智患者,術後持續追蹤1年,有超過1成病人改善至脫離失智症。此研究成果近期已在國際頂尖老年醫學期刊《老化》(AGING-US)公開發表。
不少人對於退休,懷有「鄉村夢」,認為生活步調緩慢輕鬆,較適合養老養病。但英國權威家庭醫生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在著作《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中卻表示,失智、失能的患者住在鄉下,反而會有許多不便,遠離了就醫資源,也會影響到心理發展,在做決定前應該謹慎評估。以下為原書摘文:
巴金森氏症好發於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且男性多於女性,典型的症狀為:顫抖、僵直、動作緩慢、行動困難等。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患者的行動,所以在日常生活照顧上要特別留意其安全。
張先生滿臉愁容地進入診間,一手不斷的按揉右側太陽穴部位,自述長期有偏頭痛的困擾,總感頭痛、脹脹緊緊的,痛到想吐,也很怕吵雜聲,一吹到風也會疼痛加重,在壓力大時更容易發作。一開始嘗試用喝咖啡改善,但漸漸沒效果,現在只能靠止痛藥,藥效也逐漸消退中,道神經內科看診,醫師說這是典型的偏頭痛症狀。
關於失智症,究竟吃藥比較好,還是有其他療法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疾病對生活的衝擊?英國權威家庭醫生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在著作《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中分享,藥物治療的效果反而短暫,而且非立即見效,但根據身心狀況,採用適合的非藥物治療,調整影響身心的行為與作息,能有效延緩退化。以下為原書摘文:
最新研究證實,過量攝取高脂肪食物不但會造成肥胖問題,還可能對你的大腦造成嚴重破壞,提高阿茲海默症及憂鬱症的可能。
膽固醇過高就不健康嗎?膽固醇大致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體內的含量高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時,血液中的膽固醇會超出細胞所需的量,此時過多的膽固醇會聚集於血管壁上,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台北市聯合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麗珊建議,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應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維持在70毫克/分升以下。
傳統所指的營養定義,只適用於健康的青壯年。若想從預防失智切入,則應加入補充「腦神經元分子營養」的概念——指的是每日必須定「餐」食用,不可曠日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