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

老伴忘記如何用遙控器 是老化或失智?

老伴忘記如何用遙控器 是老化或失智?#失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生,我先生都會一直問同樣的問題,才剛講過的話,馬上就忘記。他從前愛看電視,現在卻連遙控器都不會用,而且常搞不清楚白天、黑夜。」老太太一臉擔憂地說,「前幾天出門去散步,結果竟然在公園迷路,走不回來,怎麼會這樣啊?」員林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林君襄指出,失智症的症狀以記憶力退化為主,患者會反覆詢問相同問題,才剛講過一回頭又會再問,有些患者則會反覆購買同樣的東西,讓家屬相當困擾。另外,患者的判斷力、計算能力、語言能力都會受到影響,整體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差。失智症還會出現一些精神症狀,例如妄想、幻覺、憂鬱等,可能會誣賴別人偷他的錢或是配偶有外遇的狀況。懷疑失智症該怎麼辦?「該如何區分老化健忘?還是失智症呢?」林君襄醫師舉例說明,「如果上周五帶長輩去看花展,長輩可能會忘記看過哪些花,但是失智症患者可能會記錯交通工具,嚴重的話甚至完全忘記去過花展。正常老化的健忘,可以透過寫筆記提醒自己;若是失智症患者,可能連寫筆記也沒有辦法提醒自己,而且失智症患者沒有病識感,會覺得自己一切正常。」失智症是一個總稱,它包含非常多種失智症,其中大概6、7成是阿茲海默症,另外還有血管型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或是包含兩種以上失智症的混合型。若懷疑家人有失智的狀況,要儘快至神經內科就診,醫師會透過較完整的檢查來診斷失智症。抽血檢查是為了排除一些可以治療的疾病,例如甲狀腺低下、或長期吃素可能導致維生素B12缺乏等。影像檢查是為了排除腦瘤、外傷、水腦等問題。臨床上,大多會使用「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簡稱CDR)」、「簡易智能測試(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簡稱MMSE)」來進行評估。MMSE會依照教育程度跟年紀去校正,分數越低代表越嚴重。CDR會分成0.5、1、2、3,代表疑似或極輕度、輕度、中度、重度失智症。及早治療失智症,才能延緩病程失智症的嚴重度不同,所需要的治療與照護也不相同,林君襄醫師強調,早期介入相當重要,倘若放任不理,患者的認知功能、生活功能將迅速衰退。目前已有失智症的藥物能夠延緩病程,如果能夠提早警覺到失智症,並早期開始治療,患者的認知能力與生活能力可以被改善且延緩。針對阿茲海默症造成的失智症,可考慮使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Acetyl-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或NMDA受體拮抗劑(NMDA antagonist)。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可以減少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分解,改善認知功能;NMDA受體拮抗劑可抑制NMDA受體的過度活化,延緩失智症惡化的速度。醫師會根據病情及健保給付條件來用藥,若能在失智症早期開始治療、按時服藥,有助於減緩病程。「假使到了失智症中晚期才開始治療,患者可保存的功能就會有些差距,也就是有無照顧自己的能力」林君襄醫師說,「早期介入治療就有機會可保存較多的認知與生活功能。」早期治療會有大概半年的時間,患者生活功能會變得更好,甚至接近正常老化的曲線。由於失智症患者容易忘記吃藥或忘記吃過藥,有時還會一次吃掉好幾天份的藥物,建議可使用分裝藥盒或由照顧者餵藥,以確保用藥安全。善用失智症照護資源除了藥物之外,不同程度的失智症也需要不同的照護,目前有多種社會資源可以運用,包括「喘息服務」、「居家服務」、「家庭托顧」、「營養餐飲服務」、「安養服務」、「巷弄長照站」、「失智症團體家屋」等,提供給患者及照顧者各方面的協助。「疑似或極輕度失智」患者若未接受治療,一年內進展到輕度以上失智症的機會達15%,建議利用長照服務地圖尋找巷弄長照站、失智據點參加認知促進活動,有助維持認知功能。在患者仍有判斷力時,要把握機會討論相關法律問題,例如預立醫療決定、預立遺囑、遺產處置等。因為患者判斷力變差,較容易受騙,財務保管須更為謹慎。輕度失智患者可透過巷弄長照站、失智據點獲取相關資訊,也能考慮參加日照機構。患者白天可至日照機構參加各種活動,維持社交功能。部分機構亦提供夜間臨時住宿,讓家屬或照顧者能獲得短暫天數的休息。由於失智症患者相當容易走失,務必事先準備,倘若走失48至72小時沒有得到救援,死亡率會提高三至四成。可以使用安心手鍊、智慧手環,讓患者穿著鮮豔、顯眼、容易辨識的衣服,並至警察局捺印指紋。中度失智可能出現嚴重的行為問題或大小便失禁,可以考慮居家服務或機構收住。生活環境要預防跌倒,可安裝扶手、止滑條、減少障礙物、充足照明,減少意外發生的機會。重度失智患者已經無法思考、表達,需要完全仰賴他人照顧,可能有吞嚥障礙、需要長期臥床,最後可能因為反覆感染而逝世。(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媽媽懷疑飯菜被下毒 如何與失智者相處?

媽媽懷疑飯菜被下毒 如何與失智者相處?#失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罹患失智症的黃媽媽,一直由二女兒美琪與外籍看護一同照顧,但最近病情惡化了。美琪帶著媽媽來接受失智評估,對臨床心理師訴說媽媽一些怪異舉動,例如懷疑有人闖進家裡偷錢(事實上是黃媽媽忘記將錢藏哪裡)、認為看護會下毒所以要求美琪煮飯、看到已經去世的親人並和他說話……美琪認為媽媽沉溺在幻想中,因此需要有人告訴她實情。無奈黃媽媽卻因此經常和美琪爭執,搞得美琪不知要如何是好。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高振傑說,一般人對失智症長者的印象,大都是記憶力變差。其實失智症是一種大腦疾病,隨著萎縮、退化,也會出現類似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症狀,例如:多疑、妄想、幻覺。這類精神症狀發生頻率在10~70%,會隨著失智症種類而不同。以下針對這幾種常見精神症狀做說明,及家屬可以如何因應。1.多疑所謂的「多疑」,是指懷疑他人的程度超過合理範圍。長者的「多疑」通常與其記憶力不佳有關,而且記憶力越差,情況就越惡化。常見的多疑種類有︰懷疑東西被某人偷了、懷疑兒女帶他來住院是要謀奪家產、無法記住醫護人員而懷疑他們是騙子。有時候長者的多疑來自於對自己日漸衰弱的不安全感,擔心自己受騙,因此對於周遭人都採取防衛態度。高振傑建議,倘若長者對家屬起疑心而不配合或敵視家人,可以試著用一些方式讓長者了解家屬是關心他們的,例如找一些舊照片敘舊,讓長者回憶起和家人過去的相處,適時給長者溫柔的撫摸或擁抱,這樣較能讓長者感受到安全感。2.妄想所謂的「妄想」,就是沒有的事,但是長者卻堅信不移。比起「多疑」,「妄想」的固執程度、怪異程度更高。常見的妄想有:被偷妄想(兒子偷存摺)、被害妄想(媳婦在煮的菜下毒)、嫉妒妄想(老公跟外籍看護偷情)、奇特妄想(電視會播出腦內想法)。針對有妄想症狀的長者,最重要的是別與其爭辯,試著順著妄想來達到家屬的目的。舉例來說:長者認為自己被兒子陷害,所以不願意就醫。此時可以安排與長者關係較好,且非妄想對象的家屬來勸說,向長者表示為了反擊兒子的陷害,所以要去醫院證明自己的清白,亦即藉由順勢而為的說詞來讓長者達到就醫目的。3.幻覺所謂的「幻覺」,是指沒有真實的刺激產生卻有此種知覺。例如:視幻覺(看到過世的母親跟自己揮手)、聽幻覺(聽到觀音菩薩向自己說法)。通常有幻覺症狀不太造成干擾,但可能會造成長者的危險,例如看到窗外有人對長者揮手,長者沒想到所在地是三樓就靠過去,以致差點跌出窗外。對此,家屬可以和長者談談他們的幻覺,問問那些幻覺給長者什麼樣的感受(例如可怕的或是懷念),適時地給予安撫或支持,向長者表示若看到誰而想要打招呼都要讓家屬陪著一起去,以免發生危險。高振傑指出,失智症是一種持續性衰退的疾病,對於失智者的精神症狀,不要直接修正長者行為,代之以正向的鼓勵或包容的支持,讓長者得與自身、家庭共處。

失智者恐成防疫缺口 「比照學童提供照顧假」

失智者恐成防疫缺口 「比照學童提供照顧假」#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人,然因受到疾病影響,失智者可能難以理解及落實防疫措施,不但增加自身染疫風險,更恐成為社會防疫潛在破口。且受疫情影響,全台494個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服務均暫停,使得失智者頓時無處可去,不但在家躁動不安、頻吵著要出門、與家人衝突增加,居家照顧壓力隨著疫情升溫。社團呼籲及早讓失智者施打疫苗、鼓勵企業防疫照顧假給薪、社區包容協助失智者,以利防疫滴水不漏。 建議列優先施打疫苗名單 紓解家屬照顧壓力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呼籲,失智者屬於高感染風險,且為易發展嚴重併發症之高危險群,當疫苗數量增加時,建議政府將失智者列入優先施打疫苗名單之一,不但可避免失智者無法貫徹防疫措施的隱憂,也可降低重症發生的機會及紓解家屬照顧壓力。民眾能認同暫停長照服務,然而失智者因認知障礙導致難以理解此突然的改變,仍然每天吵著要前往,政府雖提供居家服務配套措施,但失智者接受新照顧者需要一段時間,且居家服務人力吃緊。該會秘書長湯麗玉肯定政府比照學童家長防疫作法,提供家屬「防疫照顧假」,但應包含使用「失智據點」的家屬也可申請「防疫照顧假」,而且為降低家屬照顧及經濟壓力,呼籲財政部給予企業稅負優惠,以鼓勵企業於「防疫照顧假」給薪。 失智者忘記戴口罩 避免責備以免導致反效果湯麗玉指出,政府執行防疫措施時,應考量失智者的困難和限制,盡量以「勸導協助」取代「立即罰鍰」。失智者因認知功能障礙,以致配合防疫措施有困難,例如一直吵著要外出活動、忘記戴口罩等,民眾應避免責備失智者以免導致反效果,除了耐心反覆提醒,也可適時轉移焦點,以失智者本人重視的人、事、物來引導勸說,例如由失智者最疼愛的孫子或權威人物來重複叮嚀;對於比較在乎金錢者,可告知不戴口罩會被罰很多錢,必要時可拿出一疊鈔票作勢要交給警察。家屬陪同失智者外出時,記得隨身攜帶身心障礙證明以利說明失智者困境。 防疫期間為避免染疫,應減少外出活動,居家照顧失智者要維持正常規律作息,積極安排居家活動,以保持身心活躍,例如每天做30分鐘運動、翻閱舊時相簿、著色繪畫、園藝活動或透過視訊關心遠方親友等。防疫期間有照顧困難,請多多利用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與專業人員討論照顧策略。

健忘≠失智 ApoE4檢測超前部署防失智

健忘≠失智 ApoE4檢測超前部署防失智#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越來越多中壯年民眾在門診抱怨常忘東忘西,懷疑是健忘又擔心早年失智。其實現代人因外界訊息多,導致腦部過勞及壓力大,時有記憶差的現象,如果提醒一下就想起來,則僅是健忘;但有些人一味相信自己是健忘或記憶力不好,而輕忽自己是失智症發病初期或高風險族群,進而錯失阻斷失智症惡化的最佳時機。失智與健忘最大的差別在於,失智症患者會完全忘記過去經歷的事,即使提醒也記不起來。阿茲海默症患者 發病前20年異常蛋白質就在大腦沉澱樂生療養院副院長、神經內科醫師莊毓民指出,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就有1人失智,大部分患者屬於「阿茲海默症」的退化性失智,且近年來歐美長期追蹤研究發現,這類患者在出現症狀20年前,異常的蛋白質就已經開始在大腦內沉澱,因此早期發現可以提早減緩失智症惡化。莊毓民表示,雖然目前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尚未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和遺傳有關。根據統計,65歲以上有阿茲海默症家族史的老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5倍。而科學家也累積了許多研究,並找出和阿茲海默症相關的多種基因型,其中發現體內如有與腦中風、心臟病、高血脂症有關的脂蛋白酶元E-4 (apolipoprotein E-ε4,簡稱ApoE4)基因,晚年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風險會提高。具有ApoE4基因 可能也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莊毓民強調,「ApoE4基因」檢測,除可辦別失智高風險群,目前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也將其納為診斷阿茲海默氏失智症依據之一;此外,由於攜有「ApoE4基因」的人在排除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LDL)的能力較低,所以這類的人的血清總膽固醇及LDL較高,故也可判定是否為動脈硬化、心臟病及中風的高風險群。因此建議肥胖者、三高患者、頭部曾有外傷、長期抽菸、有憂鬱病史或6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ApoE4基因」檢測,超前部署、提早預防失智及心血管疾病。

別讓記憶按下暫停鍵 醫傳授3個防失智祕訣

別讓記憶按下暫停鍵 醫傳授3個防失智祕訣#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近日歌手鼓鼓於社群發文分享得知母親罹患失智症後的心情與不捨,其「就算忘記所有事,也不會忘了愛我」的話語,令人為之動容。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有超過5千萬人失智、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此症,而學者推估台灣失智症盛行率,佔全國人口1.24%,即每8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並非老年人專利,約50%失智症者屬於65歲前發病的早發性失智症,卻常被忽略而延誤診斷,造成個人、家庭及社會負擔,民眾應提早認識及預防。衛福部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主任賴軍皓指出,失智症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兩類,鼓鼓的母親就是罹患神經退化性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另因腦中風、頭部外傷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的血管性失智症,則是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至於續發性失智症(酒精成癮物質或醫藥、頭部創傷、梅毒、人類後天免疫不全 病毒、庫賈氏症、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甲狀腺功能低下、硬腦膜下出血、腦部慢性生長的腫瘤、轉移的腫瘤、放射線治療、一氧化碳或重金屬中毒所引起)比例並不高。有研究指出,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或憂鬱症等慢性疾病,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遠離失智3大方法1.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每周2次以上規律運動,如走路、游泳、騎自行車、有氧運動、健身、瑜伽等。*保持健康體重: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發生失智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 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也會提高失智風險,因此建議老年人不宜過瘦,盡可能維持在健康體位(18.5≦BMI<24)。*不抽菸:抽菸是失智症危險因子,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且戒菸可降低疾病發生率。*預防跌倒、撞擊:應檢視家中物品擺放位置及環境,避免頭部受傷機會。2. 均衡攝取健康飲食建議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緻的穀類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採用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油脂方面則選用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例如橄欖油,適量補充維生素B6、B12、C、E,有助於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發生。3. 保持愉悅好心情*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失智風險,如公益社團、社區活動、當志工、打牌等。*多從事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如保持好奇心、接觸新專長、參加課程、閱讀書報雜誌等。*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失智症的風險也會增加,宜定期接受治療。賴軍皓提醒,一旦發現家人不單是因老化而造成記憶力衰減,連語言能力、認知功能(注意力、判斷力、時間及空間概念)皆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時,應尋求神經內科或身心科診斷及治療。

睡眠是大腦清道夫 每天7小時顧好腦力

睡眠是大腦清道夫 每天7小時顧好腦力#失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3月19日為國際公定的「世界睡眠日」,以「規律睡眠,迎向健康」為主題,希望喚醒大眾對睡眠品質的重視,根據台灣睡眠學會2017年的調查,全台約10%的人苦於慢性失眠,而且年紀越大,比例越高,50~59歲慢性失眠者上升到17%,60~69歲更是高達23%。此外,與十年前相比,2017年高齡者失眠情況呈現明顯惡化的趨勢。睡不到5小時或逾10小時 罹失智症或阿茲海默風險上升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睡眠障礙(如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睡過長、過短、斷斷續續等)都會提高未來罹患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睡眠問題不僅影響日常的判斷能力、記憶力,還可能進而導致未來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能疾病,亦會引起三高。2020年刺胳針委員會發表於知名期刊《刺胳針》有關失智症的報告,睡眠障礙的人罹患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分別上升20%及60%,進一步分析發現睡眠時間的長短竟也與老年失智有關,睡眠時間若不到5小時或超過10小時,結果罹患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皆上升。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睡眠障礙會造成發炎反應,並使異常的β-類澱粉蛋白(β-amyloids)沉積於腦部,破壞神經的正常功能,可能就是進而導致年老認知功能出問題的原因。而睡眠品質佳可幫助清除腦中廢物,2019年發表於《營養學》期刊的綜論也說明睡眠對免疫、內分泌系統有修復作用,並能夠促進清醒狀態時神經的復原,因此在學習、記憶方面皆扮演重要角色,就如同腦中勤勞的「清道夫」。而許多研究指出,最佳的睡眠時間約為每天7小時。健康飲食有助於睡眠 特別是含色胺酸的食物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2015年高雄醫學大學的研究,睡眠品質不佳的人當中,約兩成需依賴藥物來幫助睡眠,如服用鎮靜安眠藥。許惠玉表示,健康的飲食就有助於睡眠,特別是含色胺酸的食物。因為色胺酸為合成褪黑激素的原料,而褪黑激素為調節生理時鐘的激素,可幫助產生睡意以及維持睡眠狀態。此外,包含GABA、維生素B群、抗氧化物(如維生素A、C、E)、鎂等營養素,也有益於提升睡眠品質,但要留意的是,補充品不能完全取代原態食物,呼籲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堅果、豆魚蛋肉類等各式原態食物,就能獲得所需的營養。

春節連假熬夜打牌追劇 當心慢性病加劇

春節連假熬夜打牌追劇 當心慢性病加劇#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過年期間闔家團聚,少不了熬夜守歲、打牌或追劇,但國外研究指出,睡眠剝奪不僅可能造成衰老加速,更可能與失智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癲癇發作等許多疾病有關,最嚴重可能猝死。近日一名38歲患有癲癇的男子,過去皆規律用藥,控制良好,但近期因工作量大,近一周都在熬夜趕工,使癲癇症狀頻繁發作,日前被妻子發現失去意識倒臥在床上,就醫經衛教及調整藥物後,病情已獲得改善,不必心慌慌,可以健康過好年。睡眠不足有毒廢棄蛋白質產物無法清理 失智風險增台北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鄒儲蔭指出,熬夜可能縮短睡眠時間。而人類在睡眠時,外在感官如視覺、聽覺或觸覺等訊號雖傳不進大腦,形成沉睡狀態較無反應,但大腦其實仍持續活躍運作著,會將白天的訊號重整進海馬迴,而後再到新皮質去做記憶鞏固,進而轉變成長期記憶,對於學習新事物可說是相當關鍵的程序。另外也有國外研究指出,大腦中的膠狀淋巴系統會在睡眠期間藉由動脈搏動來驅動運轉,相關研究已指出可能與清除掉α-突觸核蛋白與β澱粉樣蛋白兩種廢棄蛋白質產物的排毒清理機制有關,若這些有毒廢棄蛋白質產物無法被及時清理掉,將可能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無法透過補眠修復 建議每晚睡眠不少於7小時此外,睡眠不足也與許多健康問題有關,包括肥胖、中風和心臟疾病,曾有研究指出,與睡眠時間多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人更有可能具有更高的平均體重指數和肥胖症;而與睡眠時間為6到9個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出20%。「不管是睡得太少或睡眠片斷化,都可能會傷害腦神經,使人認知功能減損,同時也可能會傷害心血管系統,而且這種傷害可能是無法透過補眠來修復的。」而睡眠需求會依年齡與個體而有不同,6到9小時都算正常的睡眠時數,但建議仍要在合適的時間入睡,若未在12點之前就寢,將影響血清素、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無法順利進入深層睡眠,長期下來,生理時鐘將受干擾出現紊亂,大腦也可能無法正常執行腦細胞廢棄產物的清理,進而產生一連串負面的生理效應。鄒儲蔭提醒,維持規律睡眠、睡前應避免做太激烈的事情和飲用刺激的飲品、入睡環境要保持舒適放鬆,白天最好有適度的光照,睡眠時燈光不建議調亮;而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症、睡眠片斷化、因頻尿、不寧腿問題干擾睡眠等疾患者,應尋求科醫師的評估,及早就醫治療,為健康把關。

腰圍粗壯超過88公分 失智風險多4成

腰圍粗壯超過88公分 失智風險多4成#失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症,也就是俗稱的老人癡呆症,是一種腦部細胞退化,並造成記憶力以及其他神經功能減退的疾病。主要造成的原因,有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或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在這些種類的失智症當中,最常見的就是退化性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氏症,其次則是血管性失智症。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失智症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對於家庭也造成沉重負擔。目前失智症沒有治癒的藥物或方法,所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更為重要,包括控制常見的風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及吸菸等。脂肪細胞會釋放物質 讓免疫細胞攻擊掌記憶力的海馬迴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肥胖也與失智症有關。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肥胖的小老鼠腦部明顯容積變小,尤其是與記憶力相關的「海馬迴」構造部位有著明顯的萎縮。原因是因為脂肪細胞會釋放某些物質,讓腦部的免疫細胞攻擊海馬迴細胞,讓海馬迴細胞的樹突棘(腦細胞間相互連結並傳遞訊息的構造)減少,相互連結的功能降低,進而影響學習與記憶。而在失智症的人當中,有研究發現腰圍與失智症更有關聯。在今年英國的一個研究中發現,在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當中,其中有60%病患內臟脂肪超過標準值,這個情況在女性身上尤為明顯。在中央型肥胖的女性身上,出現失智症的風險比非中央型肥胖的婦女更是多出了將近4成(中央型肥胖:女性腰圍超過88公分,男星腰圍超過102公分)。運動消耗熱量 兼具提升學習認知功能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什麼方式是可以改善這個現象的呢?有研究指出,「運動」就是個很好的方式。運動除了可以消耗熱量、幫助減重外,也有助於提升海馬迴與大腦皮質的訊號連結,提升學習與認知的功能。經由這些年來的研究,發現肥胖已經不只是外觀的問題,更多的與癌症、心血管疾病、關節疾病,甚至是退化性疾病都有關。如何遠離這些疾病,並在中年甚至老年時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會是現代人必須越來越注重的課題了!(文章授權提供/雅得麗生活診所吳瑞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