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

真有初老!研究:25歲後為記憶退化關鍵

真有初老!研究:25歲後為記憶退化關鍵#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往往都以為要過了中年後,記憶力才會開始走下坡,但你還記得幾年前的一部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中,以剛邁入30歲的輕熟女為主角,列出三十則關於初老的症狀,讓人以為30歲後才會開起初的大門。不過,根據一項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的研究發現,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是在25歲之前,一旦過了之後,就會開始出現忘東忘西等症狀,可能就是記憶退化的關鍵。此外,研究也發現,在大腦留下深刻記憶的回憶,大多發生於25歲以前,而30~70歲間的事情卻很少被提起,由此可見,人的記憶力在25歲前是最好的。25歲前是記憶的高峰期該研究主要針對34名59~92歲的受試者進行分析,要求他們在30分鐘內各自回想人生故事,且經過一個禮拜之後,要求他們將人生故事分割成章節,這些章節代表著17~24歲間的記憶高峰點,許多受試者將這些章節定義為故事的開始與結束。結果發現,他們在回想多數重要的章節時,例如結婚、生小孩等,都發生在年輕時候,且他們也都熱烈強調這些章節在回憶裡的重要性,而目前該研究刊登於《記憶》期刊。

健檢8大徵狀 是否罹患失智症

健檢8大徵狀 是否罹患失智症#退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隨著衛生環境的進步,人類的壽命也不斷地延長,失智症變成許多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世界各國逐漸注意到失智症對國家社會造成的影響,並開始制定許多長期照護與福利政策關愛這群曾經付出青春歲月貢獻給社會家庭的病患。針對失智症問題,有哪幾項你應該要注意!Q1:失智症好發年齡?失智症可依照症狀發生年齡,初步區分為65歲之前發生的早發性失智症以及65歲之後發生的老年性失智症,之所以區分是因為兩者的病因不完全相同。Q2:失智症發生原因?早發性失智症需要考慮許多次發性原因,包括腦部慢性感染(如梅毒、人類後天免疫不全病毒、結核桿菌)、腦部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腦部腫瘤、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等。老年性失智症以原發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居多,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等等。此外,同一病患的失智病因可能不見得只有一種,例如阿茲海默症常常合併血管性失智症。次發性原因所造成的失智症若是能夠查明確切病因,病患可以接受藥物或是手術治療,甚至有痊癒可能;原發性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以目前醫學的進展而言,僅能延緩症狀,無法治癒。Q3:如何發現家人可能罹患失智症?在失智症的診斷方面,家屬平常可留意並記錄病患的生活起居。包括病患是否會一再重複詢問同樣一個問題,是否會不容易記住約會時間,對於學習新的事物或是使用小家電是否有困難,是否對於原本有興趣的事物或是嗜好變的沒趣,判斷力是否異常,走路姿態步伐大小,睡覺時是否有奇特動作等等。簡單判斷標準如下:1) 是否會一再重複詢問同樣一個問題2) 是否不容易記住約會時間3) 使用小家電是否有困難4) 學習新的事物是否有困難5) 是否對於原本有興趣的事物及嗜好感到無趣6) 判斷力是否異常7) 走路姿態步伐大小是否改變8) 睡覺時是否有奇特動作針對失智症治療,普遍依照不同疾病類型,再轉由神經科或精神科提供更完整及專業的照護。在現今老人化的社會,失智症是無法避免的疾病,唯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關懷,更多的重視,失智的長者才能活得更有尊嚴。

健康樂活101 無菸無癌齊步走

健康樂活101 無菸無癌齊步走#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研究指出,戒菸者經常運動平均壽命可增加了5.6年,同時,運動可降低高血壓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營造支持無菸及運動的環境,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局長劉宜廉及新屋鄉鄉長徐同治等人,今日在新屋鄉舉辦「健康101 無菸齊步走 元氣1等1」健走活動,沿途還提供免費戒菸諮詢、飲食指導、癌症篩檢等闖關活動,其中台灣癌友運動發展協會亦積極參與,參加民眾更是踴躍。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無菸生活及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是遠離疾病及維持健康的最佳方法。為提供民眾友善的健康支持環境,桃園縣內設置19條自行車道,去年推出「桃園健康瘦瘦拳」,由縣長親自主唱「在一起」背景音樂,配合專業體能設計適合各種年齡層之運動光碟,發行至全縣各鄉鎮市機關團體、職場、醫療院所、學校及社區;今年,進階導入美國農業部最新的飲食指南-我的餐盤,開發適合桃園縣民專屬的「一日健康餐盤」,鼓勵民眾在享用食物時要注意份量比例的大小,藉此提醒每天至少攝取一半以上蔬菜與水果。希望透過推廣聰明吃、健康動、定期健檢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論大人小孩,人人都能元氣1等1。 衛生局提醒,為了自家和家人的健康與幸福,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只要年齡在30歲以上的婦女,就可享有每年一次的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年齡在45歲至69歲的婦女,每兩年可享有一次免費乳癌篩檢;50歲至69歲的民眾,每兩年可享有一次免費大腸癌篩檢;而30歲以上有嚼食檳榔或抽菸習慣的民眾,每兩年可享有一次免費口腔癌篩檢。更別忘記,週休假日,一定要全家出動來運動,幸福又健康。

家中之寶免失智 讓長者從生活中治療

家中之寶免失智 讓長者從生活中治療#退化

台灣失智症總人口已超過17萬人。依據內政部98年6月底身心障礙人口統計,身心障礙手冊申請人口中只有28,639人為失智症患者,顯示仍有許多失智患者尚未就醫。而台灣人口老化速率快,也使得失智症問題日趨沈重,據推測到民國145年,失智症人口將達61萬人,也就是平均每年增加1萬人。因此面對失智的長者,不少家屬不知所措,又照顧得心力交瘁。因而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開啟整合服務,除了早期診斷治療外,還有讓家屬訓練照護技巧及心理支持等。盧奶奶是一位慈祥和藹的長輩,大約十年前,就在奶奶六十五歲的時候,媳婦張小姐發現奶奶出現記不得孫兒作息時間,以及誤認電視新聞每日重複播報同樣內容的情形,幾經輾轉才來到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門診,診斷確定為老人失智症。然而失智症尚未有特效藥,能做的便是盡可能延緩病程,並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質。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至今成立兩年,除了針對病患與家屬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也竭力參與社會宣導教育及研究,為高齡化社會及失智症家屬與病患努力著。因失智症伴隨而來的認知、行為、心理、社會等各方面的缺失與障礙,需融合醫師、護理、心理、職能治療、社工、音樂治療…等各專業的整合性服務,尤其退化過程中,藥物加上非藥物治療的輔助更能幫助長輩們維持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能力,透過懷舊、光照、園藝、運動…等活動,融合認知、肢體平衡、日常生活功能等要素之治療介入,使長輩們能夠達到”生活即治療”之目標。長庚失智症中心徐文俊主任表示,失智症發病年齡有逐年下降之趨勢;現在最年輕的失智患者是48歲。家人或病患本人如果發現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等情況,建議應該立即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依據結果來決定治療的方向,就可能延緩部分症狀的惡化。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老化的必然現象而延誤適當的治療時機。早期發現此疾病,可早期治療,延緩退化,減少失智症之影響。

翁認錯人記憶差 老人痴呆或水腦症?

翁認錯人記憶差 老人痴呆或水腦症?#退化

黃老先生年70歲,平日生活獨立,三餐自理,還可下田工作,家屬發現近半年來常不自覺尿濕褲子,走路步態不穩,且記憶力減退,常認錯家人、不記得孫子、甚至表情呆滯,家屬一度認為是人老了、退化了,後經過蹍轉求醫,腦部斷層掃描才發現,原來腦室積水了,亦即得到「水腦症」。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李振培副院長指出,老年人若得到了水腦症,常常被誤認為老化了、失智了,而延誤就醫,最後導致癱瘓在床,而造成遺憾終身。事實上,水腦症是可以治療的,水腦症主要是腦脊髓液不正常堆積在腦室內,正常的成年人一天可製造500cc的腦脊髓液在腦內循環三次,除了運送必要的營養、葡萄糖、電解質和賀爾蒙外,最重要的是還可當成腦部的緩衝,來調節腦內壓力的改變。什麼因素會造成腦脊髓液不正常的堆積呢?少部分是因腦室內長瘤引起分泌過多外,大皆是吸收不良引起的,常見的原因是頭部外傷、腦中風、中樞神經感染甚或腦腫瘤引起,通常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就可發現腦室擴大而確定診斷。到底要如何治療?李振培副院長說,一般說來,手術為唯一選擇,只要放置腦室腹腔引流管即可解決,在頭皮上劃個小傷口,顱骨上鑽個小洞把管子放在腦室內,另一頭經過皮下直接導入腹腔內吸收即可。李振培副院長提醒,水腦症常被誤認為老年癡呆失智症,認為無可救藥而任其自生自滅,事實上,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病人常可換得不一樣的人生,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

退化性自閉男童大腦大 社交能力差

退化性自閉男童大腦大 社交能力差#退化

美國研究,發現退化性自閉症的男童大腦,因不正常的發育導致擁有比同齡還要大的大腦,腦容量也增加百分之六,不過退化性自閉症女童並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可見針對不同性別,有不同現象。美國加州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使用核磁共振影像(MRI)掃描,評估180名2~4歲間的兒童大腦,研究指出,自閉症的發展障礙範圍廣泛,從輕微社交退縮到完全沒有溝通能力、重複性動作、對特定聲光敏感以及行為問題等都有,且症狀不一。研究發現,61位退化性自閉症兒童,在18~24個月間腦部變大且語言和社交能力變差,其餘53位早發性自閉症與66位沒有自閉症兒童都沒有腦部不正常發育的情形。自閉症是一種複雜的發育障礙,在英國影響超過58萬人。 目前此研究堪稱是「學齡前自閉兒腦部發展迄今最大型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退化性自閉症者腦部會發生不正常發育,喪生原有的語言與社交技能,且退化性自閉症的男童大腦,相較於一般發育的同儕及幼兒期就顯現自閉症徵兆的早發自閉症幼童,大了6%。優活推薦:自閉症孩童多 需建立適合學習的環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84自閉症孩童早期療育 重在促進正常發展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984孕婦若服抗抑鬱劑 恐讓胎兒患自閉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193

幹細胞治療漸凍人 發展值得期待

幹細胞治療漸凍人 發展值得期待#退化

在台灣,約有1000人患有俗稱「漸凍人」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ALS),病患除了智力、感覺不受影響,全身肌肉都會漸漸萎縮,患病16年的陳銀雪用腳趾敲鍵盤,「漸凍人就像是活在第十九層地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多年來專研於基因幹細胞療法,希望基因幹細胞能扭轉漸凍人病情,讓他們恢復部份的運動神經功能。林欣榮醫師指出,漸凍人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全身肌肉從上到下逐漸萎縮,與疾病奮鬥的過程非常辛苦,需要接受物理、職業、語言、牙科以及護理等長期的治療;照護者必須定時幫漸凍人拍打屁股、背部,做四肢的旋轉運動,到末期則需要以管灌的方式餵食,一年的醫藥費高達550萬元。由於是侵犯動作神經元,所以認知、感覺、眼球動作、大小便能力通常是正常的。其病程相當快,會在2至10年內慢慢地蔓延至全身部位,最後連呼吸的力量也會慢慢減弱,平均存活三年。復健方面,通常都是給予維持性的活動,如關節活動度、適度的運動,另外視情況會給予輔具、輪椅、居家環境設計等。不過醫學界至今仍不能找出漸凍人發病的真正原因,也沒有根治方法,只能靠藥物短時間延緩病情。目前全球醫界正努力研發應用幹細胞來治療漸凍人,有此醫學報告的研究發現,讓幹細胞發展遠景更加值得期待。

台灣上班族、中學生太操 恐「腦過勞」

台灣上班族、中學生太操 恐「腦過勞」#退化

台灣抗老化保健學會致力於研究及推廣對抗腦力老化已行之有年,理事長王銘富表示,腦力等於國力,一個國家若要強大,一定要有腦力健康的人民,台灣人一向辛勤工作,但長時間的壓榨大腦,反而恐造成腦損傷,進而衍生為家庭、社會與國家經濟負擔的問題,為此台灣抗老化保健學會委託104市調中心進行調查,了解國人的現況並呼籲應即早建立正確的護腦觀念。根據104市調中心所執行「全台上班族 與 中學生腦過勞大調查」,分別針對25~39歲的白領上班族 及 家中有13~18歲中學生的媽媽進行問卷調查,各回收有效樣本1,068份。從調查中發現近6成上班族為腦過勞一族,平均每天上班高達10小時 (平均每週高達50小時,超標8小時);更有近9成的中學生,平均每天上課高達9小時(平均每週43小時,超標13小時),這還不包含學生們每天回家後還需自習的時間,中學生實際腦過勞的狀況可能更為嚴重。署立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胡朝榮表示,近年在門診間的確常出現年輕患者看診時詢問:「我常忘記事情、學東西速度也變慢,是不是腦力出現問題?」故此次特與抗老化保健學會協力,希望能找出年輕族群出現腦力退化的癥結點。胡朝榮醫師指出,長時間用腦恐造成腦損傷,而腦過勞的生理機制為腦部在長期密集的工作後,會累積許多代謝廢物,造成有害物質增加,導致學習力、記憶力、專注力下降,這些都是腦力衰退的表徵,如不及早正視此問題,此高危險群恐暴露在腦損傷的風險下。腦食物已成為科學家研究的重點之一,根據其最新實驗研究,得到了重大發現,證實含有胜肽的雞精,可以有效延緩腦力老化。更多精采內容請看:http://www.uho.com.tw/article.asp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