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

別火烤灑鹽!水蛭上身摳下來就好

別火烤灑鹽!水蛭上身摳下來就好#麻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中年男性病患到急診室表示腳踝處有蟲鑽進去,醫師診視後只在內側腳踝處找到一個些微滲血的表淺傷口,拿照片給患者比對後發現原來是水蛭。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李世光表示,水蛭通常生長在低凹的溪谷、潮濕的草地,步道路徑上。這個時節,民眾到郊外、溪邊踏青時,在石頭邊、樹枝上或葉子背面看到的黑色絲狀蟲就是新生水蛭。水蛭黏在身上 火烤、灑鹽可能會感染李世光醫師說明,水蛭的口器刺入皮膚後,釋放的麻醉成分會使宿主不易察覺,同時會在宿主血液系統中釋放抗凝血酶、水蛭素。所以遇到水蛭黏在身上的時候,記得千萬不要直接拔除,如此有可能會讓水蛭口器留在身體裡而造成潰爛。有些民眾會用火烤、灑鹽的方式處理,但有可能會造成傷口處的感染。李世光醫師建議,只要慢慢的把他「摳」掉,趕快離開該處即可。5點預防水蛭上身李世光醫師建議,去除水蛭的辦法,可用指甲或類似扁平鈍器貼著皮膚撬開水蛭前端的吸盤,然後再撬開另一端的吸盤,因為當撬開水蛭吸盤時,水蛭的顎也會鬆開。此外,登山健行時也有一些預防水蛭上身的方法:1) 穿緊身長褲,並穿著中統登山襪,在小腿以下部位,噴抹香茅油、樟腦油、食鹽或是綠油精、白花油等。2) 以手撥頭髮或摸摸臉之前,請先看一下是否有水蛭上在手上,以免跑上頭頸部。戴手套者,也別忘了脫手套檢查雙手。3) 在陰濕的水蛭惡地,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碰觸雜草、樹枝、樹幹,更不要坐臥。4) 生水得煮滾或過濾後再喝。5) 若在外地搭帳蓬過夜,可在地布外圍,用防蚊液噴上一圈防蟲。

耳鳴6年 竟是耳硬化症害的

耳鳴6年 竟是耳硬化症害的#麻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4歲王小姐持續聽力減退達6年,兩耳耳鳴讓她非常煩惱,近一、兩年聽力僅剩不50分貝,聽不到親人與生意往來的朋友打招呼,常被誤會故意不理人,嚴重影響人際互動。檢查結果是聽小骨(鐙骨)周圍硬化,中耳接收到音波沒辦法傳到內耳。實施「人工鐙骨」手術後,竟發生罕見、高致死率「惡性高溫症」,麻醉團隊利用「緊急藥物解毒」,病人搶回生命也重拾聽見聲音的快樂。碰上「惡性高溫症」 體溫平均每5分鐘升高1度 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權振指出,雙耳傳導性損失稱為「耳硬化症」,除戴助聽器改善,也可透過雷射把長不到0.5公分、寬僅0.5毫米的人工鐙骨放進內耳開洞的地方,取代已硬化的骨頭,最困難的是只要有偏差傷到內耳就會全聾。這類手術一般需時2小時,在人工鐙骨準備置入時,麻醉科主任蘇宏泰發現王小姐體溫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病人體溫平均每5分鐘升高1度,碰上極為罕見的「惡性高溫症」。為避免病人可能再次面臨風險,醫師一次就成功的把人工鐙骨放進內耳。再由麻醉團隊緊急調用其他醫院備用的單挫林,及時讓病人體溫慢慢下降,酸中毒指數與心跳、呼吸恢復到正常範圍。林小姐住院八天後完全康復,術後左耳耳鳴完全消失了。心跳過速、呼吸急促、血中鉀濃度過高「惡性高溫症」是病人對揮發性吸入性全身麻醉氣體,或去極化肌肉鬆弛劑異常反應的症狀。對這兩類常用於全身麻醉藥物過敏的病人,會出現骨骼、肌肉代謝作用,體內二氧化碳濃度異常升高,產生代謝性酸中毒與呼吸酸中毒,心跳過速、呼吸急促,血中鉀濃度過高,導致體溫一直上升,未能適時解毒,最後將造成多重器官衰竭導致死亡。蘇宏泰主任指出,國外醫學報告顯示,4萬到10萬次全身麻醉,可能會產生一次「惡性高溫症」,早期死亡率高達8成,近年發現解毒劑單挫林,可將死亡率降到5%到10%間。 

手術不禁食 竟恐導致這病!

手術不禁食 竟恐導致這病!#麻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病患要接受手術之前,都會被告知前幾小時絕對不可以吃東西,連喝水也禁止,為什麼手術前要禁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醫師賴芝潤表示,「病人安全」是所有手術與麻醉的最高準則,如果病人吃了東西後才接受麻醉,麻醉當中有可能因為胃中食物嘔出流入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大量的吸入性肺炎會提高死亡率。為了防止這種嚴重併發症的發生,麻醉前的禁食極為重要。禁食原則看這邊半身麻醉也需要禁食嗎?賴芝潤醫師指出,每一種手術的麻醉都要有事前準備,因為手術進行中也可能因種種不預期的因素,使得原來的半身麻醉必須改為全身麻醉。雖然是接受半身麻醉的病人,也需要遵守禁食的規定。患者需要禁食多久的時間才能手術呢?美國麻醉醫學會(ASA)在2017年初,發佈健康病人擇期手術前禁食的原則,原則如下:1) 清流質/小於2歲健康嬰兒,2-16歲兒童,成人,最短禁食時間為2小時。2) 母乳/小於44周健康新生兒,最短禁食時間為4小時。3) 配方奶粉/小於44周健康新生兒,嬰兒,兒童,最短禁食時間為6小時。4) 牛奶等乳製品、清淡飲食/嬰兒、兒童及成人最短禁食時間為6小時。5) 油炸,脂肪,肉類等食物/成人最短禁食時間應大於等於8小時。術前禁食十分重要 確實配合才能避免危險賴芝潤醫師表示,一般說來,在禁食期間包括口服藥物也都應該停止服用。但是若服用的是心血管的藥物,如抗高血壓藥以及心律不整的藥物則不在此限,病人若有此類問題,請和麻醉科醫師討論。然而,若是遇病人需緊急手術之例外狀況,為搶救病人生命而無法等待病人空腹禁食時,麻醉醫師仍會盡全力為病人預防胃內容物逆流及「吸入性肺炎」之發生,但是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依然存在,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不會發生。賴芝潤醫師提醒,術前禁食是十分重要且攸關生命安全的大事,必須由病人確實配合執行及誠實告訴麻醉醫師,才能避免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簡單麻醉法 呼一巴掌就完成

簡單麻醉法 呼一巴掌就完成#麻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另一位傳奇故事中的人物善用雪的功力,讓後世外科醫師佩服不已,他是拿破崙部隊的首席外科醫師賴瑞(Dominique Larry)。先說一個他「因時制宜」的小故事。基本麻醉法─擊昏法1870年,拿破崙與俄國在艾勞(Eylau)的戰爭中,一位上校因為槍傷而無法控制肢體動作。賴瑞為此苦惱著,想盡辦法要取出這位上校身上的彈片卻 不得要領,因為受傷的肢體除了顫抖之外,疼痛也讓上校痙攣著。沮喪的賴瑞最後無法可想,只好將怒氣凝聚成一巴掌,惡狠狠地打在那位上校的臉上,使他昏了過去。那位上校醒來後,顯然對於賴瑞的冒犯耿耿於懷,很不悅地說:「軍醫長官,你怎麼可以呼我巴掌? 利用我身體不聽使喚時,趁機顯露我的懦弱?」無視上校的責怪,賴瑞回答說:「我要向您說聲對不起,上校先生,不過我剛剛從你身上移除彈片,救了你一命,我知道呼你巴掌很不敬,但我利用你昏過去的時間,完成了手術。」賴瑞利用自古流行的最基本麻醉法─擊昏法(Knock-out blow),完成可能痛徹心扉的手術,這點和宋朝官方記載用來替太監「去勢」的麻醉方式一模一樣,此法確實方便、快速,但也大概是沒想到可以利用「雪」。皮膚表面麻醉可借用冰凍的雪拿破崙接下來與俄國的博羅季諾(Borodino)戰役,在寒冬時作戰,賴瑞就讓好幾百位受傷的士兵浸泡在冰塊及雪一段時間,然後替他們截肢。這些士兵雖然因手術而存活,之後卻被柯薩克 (Cossacks)的騎兵屠殺。在醫療史上,這些拿破崙的士兵們不是最慘的,蘇聯與芬蘭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冬季戰爭(Talvisota)才最令人怵目驚心。戰事在1939年11月30日的嚴寒天氣中開打,雙方都運補不易,死傷一樣慘重。當時,雖然正規麻醉投入外科手術已將近100年,但據記載顯示,很多兩國受傷的士兵在利用「雪」冰凍後,就讓醫師直接動刀。或許傳承自戰場的經驗,再加上科學進步,在乙醚及笑氣還未發明的前幾十年,就有人設計出可以噴出後迅速降溫的有機溶劑,使皮膚瞬間被凍到失去知覺,因而可以用於表面麻醉,讓外科醫師能切開皮膚做手術。此種噴劑是當時外科醫師工具箱內,除了烈酒之外,另一個可以應用的麻醉用藥,也就是替球員瞬間止痛、消腫的Cold Spray 的原型。這種低溫治療的方式,在麻醉方法進步後,已經少有人拿來當局部麻醉使用。高壓壓縮製造液態氣體是降溫止痛藥品20世紀初,科學家懂得用高壓壓縮造成低溫的液態氣體 (例如二氧化碳變成乾冰、液態氮等),醫師就常使用它們去破壞皮膚病變及腫瘤,而Cold Spray 就變成運動場上第一線降溫、止痛的「藥品」了!醫療上使用的低溫療法不只如此,例如心臟外科在手術中使用「體外循環」時,為了延長使用時間,也利用降低患者體溫的方式,使新陳代謝率降低,減少長時間使用「體外循環」對人體的傷害。神經外科在腦部手術中也會利用低溫方式,降低手術對病患腦組織的損傷。現今外科醫師在手術之後當然不會放任患者不管,其他團隊會接手幫忙,不會像賴瑞一樣只管截肢手術,但在當時,戰爭使得醫師往往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無數病患因其他人傷害而死去,他是人不是神,只能「因地制宜、擺脫困境」,遇到殘酷的天災人禍時,放手一搏,其餘的則交給老天爺決定。(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麻醉後噁心想吐 局部麻醉助改善

麻醉後噁心想吐 局部麻醉助改善#麻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手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率約3成,是除了疼痛外最常見的併發症。一名32歲陳小姐因為車禍,要進開刀房進行清創手術。但在手術麻醉前她特別提到,二十幾歲時也曾開過婦科手術。術後醒過來時不覺得傷口痛,反倒是頭暈噁心的感覺讓她不舒服,還因此在醫院住了一個晚上。經醫師評估風險後,決定採取局部麻醉策略,只麻醉腿部神經,並預備2種止吐藥物待命,隨著手術進度給藥,大幅降低患者噁心嘔吐的感覺。手術結束後,陳小姐表示,整個過程就好像深深地睡了一覺,以後如果不幸又要開刀,一定要再請麻醉科醫師做風險評估。成大醫院麻醉部黃丞漢醫師指出,手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率約二至三成,是除了疼痛外最常見的併發症。除了病患的舒適程度以外,嘔吐也可能造成安全上的疑慮,例如誤吸入嘔吐物、出血、傷口繃裂等危險;同時也是門診手術患者需要住院最常見的原因。麻醉、術後止痛 可與醫師協商「客製化」臨床上,麻醉科醫師會權衡病患的需求訂定預防策略,包含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疼痛管理、使用不同機制的止吐藥,需要時再加上及時的補救措施等。近年來使用率逐漸增加的全靜脈麻醉,則是藉由電腦控制之幫浦調整輸注速度,使病人血中或腦中之藥物濃度達到設定之目標濃度。它可減少吸入性麻藥的暴露量,也就可減少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率。黃醫師指出,麻醉科醫師的工作不止是讓病人睡著而已。風險評估、術中生命徵象的維持,疼痛管理,併發症的預防和治療等都是麻醉科的職責範圍。因此,病患在開刀前,可與麻醉科醫師做風險評估,並且一起討論個人的麻醉方式和術後止痛的計畫,如此不僅增進安全,也能提高麻醉品質。

降低風險!麻醉前後你該知道的10件事

降低風險!麻醉前後你該知道的10件事#麻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論是哪種技術的麻醉,都有其潛在危險性,無法保證受術者在手術中不會任何變化,如果患者本身有慢性疾病,像是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佳等或其他先天性的條件不夠理想等,其手術時的風險自然偏高。所以,麻醉前評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為了將危險降至最低,麻醉前醫師必須根據患者各方面的生理狀況、慢性疾病、心電圖、抽血報告及手術方式來決定最合適的麻醉方式。麻醉前要清楚說明的資訊/麻醉有其風險,在醫師進行諮詢時,務必要誠實告知以下資訊:1)自身病史、家族病史。2)正在服用藥物、保健藥品。3)是否有抽菸、喝酒習慣。4)有無過敏物。5)是否有麻醉藥物過敏的經驗。6)是否有麻醉經驗,當時有無產生副作用。如何降低麻醉藥物過敏機率?會不會對麻醉藥物過敏這個問題,患者一定比醫師更了解,所以手術前,患者一定要跟麻醉醫師詳細說明自己曾對哪些藥物或食物過敏,麻醉醫師也會詢問患者有無過敏經驗,在了解患者過敏的程度後,醫師必須百分之百確定不能使用該項會引起過敏的藥物。且為了降低對麻醉藥物的過敏機率,手術前可注射抗過敏的藥物,以避免過敏的發生。麻醉後的4個小提醒1)手術完後要在病房等待麻藥退去/若患者感到疼痛,可請醫師給予藥物協助止痛,醫師會在術後提供「術後注意事項清單」,為降低麻醉風險,務必遵照醫囑進行。2)患者不宜自行開車返家/全身麻醉的麻藥消退時間及用藥量,會因個人體質而出現差異,一般約需3~8小時;麻藥消退後,仍不宜自行開車、騎車,應由親友陪同返家。           3)術後一週勿從事危險或劇烈活動/手術後的一星期內,請不要從事危險性高或較劇烈的活動,如攀岩、游泳、水上活動,最好能多休息。     4)完全恢復期間勿進行重大決定/在完全恢復期間,不要簽定契約,或進行重大買賣等有關法律的行為,因頭腦還會有點昏沉現象,可能影響判斷。(本文摘自/比美更重要的事/世茂出版)

全身麻醉腦血氧監測 減少腦部神經傷害

全身麻醉腦血氧監測 減少腦部神經傷害#麻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目前仍有許多病人存在著「全身麻醉後會不會影響腦部功能?會不會醒不過來?」的疑慮。醫師指出,腦部是全身麻醉藥物作用的標的器官,手術過程中,如配合神經監視器,就能降低缺血性中風危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麻醉科郭奇坤主任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合併有心血管及腦部疾病的病患接受手術麻醉,增加了麻醉風險。但傳統上,麻醉中的腦部監測方式多是麻醉醫師經由血壓監測,間接計算腦部血液灌注壓力,也就是多依靠經驗判斷腦部灌流是否足夠。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儀 爭取健保給付如此的監測方式無法直接提供腦部氧合狀態,腦細胞的正常運作非常依賴足夠血氧供應,短時間的腦部缺氧就足以引起極嚴重後遺症,如:缺血性中風。所以能在麻醉過程中,連續、即時、非侵入性監測腦部的血氧供應狀態是極為重要。郭奇坤主任也說,國內約在2007年引進「非侵入性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儀」,目前主要針對心臟和腦部等特定手術使用,也用於部分高危險手術。方式是在病患前額貼上專用貼片,可以在短時間內測得大腦皮層的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國內外研究顯示,使用此種監測儀,確實可以減少腦部神經傷害,如缺血性中風及術後認知異常的發生率。但目前兩側前額的專用貼片,需自費3000至6000元,醫界正在爭取納入健保給付。

熟女麻醉藥成癮四處整型 一年內動刀15次

熟女麻醉藥成癮四處整型 一年內動刀15次#麻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女子對麻醉上癮,一年整型15次、只為注射麻醉藥?台北中山醫院麻醉科殷長佑醫師表示,曾有一名32歲女性患者,因對止痛藥成癮,四處去整型和醫美診所要求進行割雙眼皮、雷射磨皮、抽脂等大大小小手術,一年高達15次之多。女子近日來到中山醫院要求割除背部脂肪瘤,希望醫師能幫她全身麻醉,由於脂肪瘤不大,醫師認為只需局部麻醉即可,沒想到患者大發脾氣,要求自費進行全身麻醉,但最後經醫師評估,委婉拒絕此項要求。麻醉藥飄飄然?女子就愛這一味?殷長佑醫師提醒,麻醉是用來協助患者順利完成手術,並減輕手術的疼痛感,民眾千萬不可過度依賴,畢竟麻醉藥仍可能影響其它器官的正常運作。此外,建議有麻醉成癮問題的患者,一定要主動和醫師討論,尋求正確醫療,切勿過度依賴麻醉藥物的作用,以免帶來無法想像的致命危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