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

一上班就累 7處方改善慢性疲勞

一上班就累 7處方改善慢性疲勞#失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醫學上,有一種「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或「神經衰弱」(neurathenia),指的是持續且無法回復的疲倦感,影響生活與工作,甚至造成失能,卻找不到確切的生理、心理疾病。療癒處方 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1) 調整壓力來源/即使我們認為自己「意志」堅強,可以應付再大的壓力,然而,我們的「肉身」卻不是這麼堅強的。外在壓力的調整,也是需要的。2) 改善失眠問題/挪威學者高仕達(Kallestad)等人研究發現,若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失眠問題,疲勞能有效改善,此改善是獨立於身體疼痛、焦慮、憂鬱的改善之外。失眠改善的患者,其壓力荷爾蒙可體松也可以更快地回復正常。失眠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維持因素,若能尋求專業醫療積極改善睡眠,能讓治療反應更好。3) 漸進式運動治療/每天記錄活動量、卡路里消耗量,即使在病狀最糟的那一天,仍要運動,直到能夠忍受的最大活動量。你可以保持前一天的紀錄,但不能減少活動量。可以的話,逐日增加活動量。研究還證實,「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白天增加活動量,有助於夜間睡眠品質。4) 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應用在「慢性疲勞症候群」,內容包含: ‧ 改變當事者對疲勞的不適當想法‧ 增進面對、控制疲勞的自助技巧‧ 增強當事者的自我效能感‧ 減少對身體症狀的關注‧ 逐步增加活動量‧ 強化生理功能‧ 提供人際心理支持接受治療的患者,疲勞和疼痛感都改善了。5) 藥物治療/給予抗憂鬱劑,如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百憂解之類的藥物),即使沒有憂鬱的情緒症狀,也能夠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6) 瑜伽訓練/如果患者接受了正規治療,卻沒有半點改善怎麼辦?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研究中,30位難治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維持正規治療,一組為正規治療外加瑜伽訓練。結果發現,接受瑜伽訓練者,在二十分鐘的瑜伽後,就有明顯的疲勞與疼痛改善,長期下來,疲勞分數大幅降低。這證實了瑜伽訓練對於難治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有很好的輔助療效。7) 自然療法/深受「慢性疲勞症候群」所苦、尋求醫療卻沒改善的患者,根本的病因可能出在慢性食物過敏,可說是「病從口入」。若患者清楚知道自己的慢性食物過敏原,譬如:小麥、麵包、酵母、牛肉、花椰菜,甚至中藥如當歸、蓮子等,並且知道是屬於嚴重、中度或輕度過敏時,就能在每天的飲食中細心地迴避它們,讓各器官、組織、神經細胞都不再陷入發炎風暴;同時,搭配提升粒腺體功能、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療法,「慢性疲勞症候群」是能夠改善的。(本文摘自/在工作中自我療癒/商周出版)

醫訊/臺北醫院邀請您守護.關懷失智長者

醫訊/臺北醫院邀請您守護.關懷失智長者#失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邀請您和我們一起關懷高齡帶來的失智、失能等議題,認識並預防失智!臺北醫院規劃於2月6日至5月15日舉辦一系列失智症治療團體活動,包含藝術創作、懷舊活動、音樂活動、感官活動、認知活動與肢體活動等,藉由長者體驗以提升長者能力及延緩退化。2月6日為第一場活動,將安排專科護理師、社工師和職能治療師進行家屬教育座談會,主講失智症照護、社會福利資源及失智症非藥物治療,歡迎家中有失智長輩或有興趣的民眾參加交流。名稱:臺北醫院邀請您 守護.關懷失智長者時間:106年2月6日 星期(一) 下午18:30-20:30地點:臺北醫院一樓復建科職能治療室(新北市新莊區思源路127號)洽詢:管理中心企劃組廖語婷(02)-22765566#2817

防中風 記得動動手腳再下床

防中風 記得動動手腳再下床#失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冷颼颼的天氣最容易誘發心臟病和急性中風,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容易因氣溫驟降產生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症。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中風每年奪走約1萬3千多條國人寶貴人命、1萬7千人生活失能,對病人及家屬的身心與經濟都造成重大打擊。長者起床時 先動動手腳再下床春節期間溫差變化大,林奇宏局長呼籲長者清晨醒來時別急著掀開棉被,可以先坐在床上動動手腳再下床。至於預防中風之道,規律的生活、有恆的運動、清淡的飲食、愉悅的心情、不抽菸、不酗酒等,尤其是家人有中風病史的人更不能輕忽,衛生局有鑑於此,聯合轄內各大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各醫學會推出「防治中風3步驟」:1) 健康就要動/在各鄰里活動中心、社區裡揪團一起來運動,養成自我健康管理的好習慣。自我健康管理的同時還能預防疾病。2) 把握黃金3小時/隨時警覺腦中風發生的蛛絲馬跡,一旦突然嘴歪眼斜、臉部不對稱(Face),單側手臂無法舉起(Arm),口齒不清(Speech)等疑似中風症狀,務必要分秒必爭地緊急就醫(Time)也就是FAST。快速、愈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效果愈好。3)  運用黃金自立給付包/腦中風病患在出院準備期間就可以向衛生局申請接受評估,一旦出院返家後相關的居家照顧、護理及復健馬上到位,無縫接軌地提供服務。

意外後失能 環境調整4方法重回社區

意外後失能 環境調整4方法重回社區#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台灣人口急速老化,失能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失能者當中並非全為老年人,工作人口也是有失能的風險,因為失能導致照顧的需求增加。而在受傷事件發生、生理狀態比較穩定之後,若還是有無法改變的身體限制,大多數的人會被困在家中,不敢或很難出門。失能後社區活動參與少 心理調適很重要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蔡德慧表示,不論是先天疾病、還是後天的意外造成的生理失能者,其社區休閒活動參與度比起一般同齡者都來的少很多,多數的時間都在醫院或是家裡,而較少參與社區中的活動。她進一步指出,其實在生理失能後,除了初期的復原和復健之外,中期的狀況理解、心理調適和後期的社會回歸及環境調整也很重要。大多數的人會覺得在生理失能後參與社區活動會有所限制,但其實有些活動或環境只要稍做調整就能移除這些限制,例如:1) 去無障礙設施較完善的場所或建築。2) 搭乘溫馨巴士或低底盤公車。3) 降低想從事活動的難度;是活動需要多做練習等。4) 讓生理失能者不是只能關在家中,而可以走進社區、走出戶外跟同儕及家人一起互動。

必知!家中有失能老人 可申請醫師到府訪視

必知!家中有失能老人 可申請醫師到府訪視#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當老人尿布將比嬰兒尿布還多的時刻,家中若有失能長輩,子女肩膀肯定沉甸甸,每日備受煎熬,也因此長照議題一直都成為近期來,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但事實上,政府目前正提供居家護理服務,只要民眾願意向外求援,即可獲得照護諮詢以及各種照顧失能患者的資源,獲得一絲喘息機會。照顧失能老人難度高 時常越顧越嚴重臺中醫院家醫科陳禹超醫師表示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化及失能的病人也隨之增加。當病人病情無法再改善時,往往必須帶著管子回家,例如鼻胃管、導尿管、氣切管及尿管等,而且其中有高比例為卧床的病患。接下來家屬要如何到定期換管路或就醫,可就讓家屬傷透腦筋,加上家人照護技巧不純熟或欠缺正確觀念,導致臥床病人有褥瘡或感染等問題,時常帶給照顧者眾多的心理壓力。居家護理服務 只要民眾負擔小部分費用即可所幸目前健保局提供的居家護理服務,由居家護理師定期前往家中更換管路,並指導病人正確的各種諮詢,如營養、管路、水份、翻身、拍背、藥物使用、傷口照顧等,及各種資源的轉介,如喘息照護、到宅服務、各醫療科、輔具補助等。醫師也會在收案時前往了解病情、評估用藥、提供各項諮詢、指導日常照護,並且每二個月進行一次家訪。提醒民眾,居家護理是由健保局補助,經由醫師與護理師到府服務,減少患者與家屬奔波,給予病人良好的醫療服務,若家中有慢性病患者,尤其有鼻胃管、導尿管、氣切管或傷口須護理的病人,向醫院居家護理師申請居家護理服務,只要繳交部份負擔的費用,有榮民、低收入戶或重大傷病卡的病人甚至可免部分負擔。若家中有經濟困難者,護理師會主動協助轉介醫院社工師,社工師評估狀況並連結相關社福資源予以協助。

骨折失能達8成 保骨3步驟遠離骨鬆

骨折失能達8成 保骨3步驟遠離骨鬆#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骨質疏鬆稱之為沒有症狀的疾病,且骨鬆導致骨折的機率高,女性約每3位就有1位、男性5位即1位!對此,骨質疏鬆的治療不應輕忽,醫師呼籲,長者需遵守保骨3步驟和防跌之道,遠離骨鬆致死風險。鹿港基督教醫院杜思德院長表示,骨鬆骨折恐嚴重影響生活,如髖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平均約20%、30%會導致永久殘障、40%無法獨立行走、80%無法單獨進行至少一項日常活動,顯示出骨鬆骨折的併發症眾多且對生活極為不便。保骨3步驟:補營養、好作息、持續治療對此,杜思德醫師建議患者,應補充足夠營養,如鈣質、維生素D等,確保骨骼健康;保持良好作息,如多運動、戒除菸酒、作好跌倒預防措施等,預防骨鬆、並減少發生骨折風險;此外,更應持續藥物治療,避免骨鬆惡化。杜思德醫師進一步說明,運動可提高骨骼的血流量、減低骨骼流失、增強骨骼耐受力,有效預防骨鬆;並注重防跌措施,如廁所加裝防滑墊、夜裡要點亮家中小夜燈、上下樓梯需加裝扶手,減少發生髖骨骨折的機率,避免後續嚴重併發症發生。防跌之道:物品應歸訂位、浴室別濕滑、室內燈光應明亮此外,台大醫院骨科部楊榮森教授也建議,長者更應注重防跌措施,降低發生骨折的機率,提醒長者及家屬,應將物品歸定位、鞋子玩具等不可亂丟;室內燈光應明亮、避免看不清楚跌倒;冬天容易夜尿,臥室廁所應開小夜燈,浴室也應避免濕滑;老人家剛起床時,容易頭昏、最好坐一下再起身;避免使用有輪子的椅子;最後建議多運動,維持大腿肌耐力,有效預防跌跤。

獨居長者過好年!居家飲食服務年節不打烊

獨居長者過好年!居家飲食服務年節不打烊#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了讓失能和獨居長者也能安心過好年、共享節慶的喜悅,衛生福利部請各個直轄市、縣(市)政府啟動居家、送餐服務,讓關懷與溫暖不因年假而打烊。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建立單一緊急連絡窗口,若遇到緊急狀況,可以即時通知相關單位提供居家、送餐、物資等服務。衛福部表示,農曆春節期間,失能與獨居長輩的照顧不容間斷,因此要求各縣市政府在農曆除夕、正月初一~初三期間(1/30~2/2),針對獨居或子女因故無法在家陪同過年的長輩,持續提供居家服務或餐飲服務。居家、餐飲服務之照顧員與志工 酬勞加倍衛福部表示,依據往年經驗,預估今年約可提供5300名老人居家服務,2800名老人餐飲服務;至於犧牲假期提供服務的照顧服務員、志工,則加倍發給酬勞或交通費,因此居家服務補助經費,將從每小時新臺幣180元提高為360元;送餐志工交通費每人每日補助從100元提高至200元,以慰勞工作人員的辛勞,他們的溫暖服務同時也讓失能長輩過個平安快樂的好年。

失能中風復健更順遂 家屬不手忙腳亂

失能中風復健更順遂 家屬不手忙腳亂#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老年人口數直線攀升,有些因老化導致失能或急性中風病患需要家屬更多時間與精神照顧,醫療、社會資源的需求及家庭照護支出也相對增加,衛生福利部為促進人民幸福,大力推動「中期照護」銜接醫療與長照系統。臺北醫院林水龍院長表示,為響應衛福部政策,故針對因外科疾病開刀或內科急性疾病所產生的身體功能退化等需要急性後照護的病患,開設「中期照護」病房,協助出院後無法馬上回家的患者,在疾病控制穩定後,經由「中期照護」繼續在醫院接受團隊照護及積極復健,協助病人恢復功能,同時減緩家屬在照護上的負擔。醫院提供中間銜接照顧 讓病患、家屬不無所適從「中期照護」提供整合性的健康照顧服務,內容包括身體功能復健、營養狀況調整、藥物諮詢、認知功能恢復、出院安置及訓練家屬照護作業,並經由醫師、護理師、專業復健師、臨床藥師、營養師及社工師的專業評估,搭配積極復健,來協助病患恢復功能。臺北醫院目前設置5張床位提供中期照護服務,提供患者在急性醫療後與出院返家間的持續性照顧,以協助患者恢復最佳的生活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