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

他罹僵直性脊椎炎信大陸偏方 差點被村姑打死

他罹僵直性脊椎炎信大陸偏方 差點被村姑打死#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有任何疾病,民眾可別病急亂投醫,當心受騙還使病情更惡化!一名張姓男子,在12、13歲時,不幸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卻被醫師誤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錯誤診斷,導致病情持續惡化,到了高中時期,簡直痛不欲生,還因為病急亂投醫,以每日一百元美元,約三千塊台幣的代價,到大陸參加人體科學研究,不料現身治療的人,竟是一位只會拍打功的村姑,當場還打死一名孩子,讓他餘悸猶存。大學痛不欲生 女友也紛紛離去錯誤的診斷帶來的還不只花冤枉錢,張男到了大學時期,病情更是嚴峻,即使有在治療卻趕不上惡化的步伐,生活還是一步一步的被侵占,他形容,真的很痛,很像骨頭長東西,被刺到的感覺。到大學時,脖子慢慢變僵硬,畢業後頸部已出現沾黏,無法大角度移動,當時才被確認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也因為疼痛的關係,讓他的動作極為怪異,走路時行動也非常僵硬,使他常常遭受異樣的眼光,就連當時的兩任女友,都因為自己身體的狀況,而被家人阻止交往,一度讓他自暴自棄。如今終於脫離苦海 順利結婚所幸,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目前除了病情受到控制之外,也順利結了婚,他樂觀地說,現在醫學發達,所有病友應早點積極治療,對症下藥、適當的服藥與規律的運動,再加上對自己多點自信,也能活出快樂的日子。 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怡行也呼籲,就像癌症患者都認同腫瘤及早控制的重要性,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也應以同樣嚴肅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治療,應在身體發炎反應與破壞都還沒有很嚴重時,就先積極控制病情,而目前治療的方式有運動、物理治療、手術治療、抗發炎與免疫調節口服藥物,以及生物製劑治療,健保已有條件給付。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早期治療能預防關節破壞及功能喪失,病友千萬不要放棄治療希望。

年節愛久坐 脊椎骨恐發炎

年節愛久坐 脊椎骨恐發炎#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春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的窗戶,也將多了自摸與叫吃聲、在沙發上團聚笑鬧聲、電動遊戲拼拼乓乓聲,這些聲音雖然讓年節的空氣充滿許多喜氣,但發出這些聲響的背後,卻帶來人們不斷「久坐」,所產生的腰酸背痛、肩頸痠痛等問題,對此,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洪大為醫師表示,要避免這些痠痛問題產生,最重要的就是久坐每半個小時後,要起來動一動,放鬆肌肉才能健康過好年。洪大為醫師說,不論是低頭族還是在沙發上看電視,很多人是整個身體愈坐愈下滑,雖然一開始好像很舒服,好像完全不用出力。其實,此時上半身與頸部呈屈曲狀態,肩頸後側之肌肉長期緊繃;下背部則是懸空、往前塌陷,完全沒有支撐。鬆散的姿勢下,肩頸、脊椎骨與下背部過度彎曲,偏離身體的中線,上半身的重量由脊椎骨過度屈曲或伸展來承擔,導致脊椎壓力過大。別小看久坐問題 恐讓脊椎骨發炎「手拿很輕的東西,五分鐘不覺得有什麼,連續拿一個小時,保證手痠得不得了,肌肉都有一樣的特性,動作持續太久就會抗議。」洪大為醫師說,背部的肌耐力雖然強一點,但久了也一樣不舒服,長時間錯誤的姿勢,不只是頸部與背部肌肉緊繃、血液循環不佳,引起肩背腰部痠痛,脊椎骨也會出現發炎問題,久而久之容易造成頸椎、腰椎退化。建議每隔三十、四十分鐘就要站起來活動一下,讓肌肉適度放鬆再繼續,不然疲勞是會累積的。洪大為醫師就提供了伸展操小秘訣,希望民眾能夠在久坐之後,好好的舒展一下:1) 椎姿勢矯正手扶屁股後面將骨盆往前推,再挺起來,讓腰椎習慣後面略略凹下去的樣子,調完後腰稍用力,腰椎正了之後,下巴往後推、頸椎回正,頭不動,雙手放在頭後方,保持耳朵在肩膀上面,肩膀往後擴胸,伸展胸大肌也訓練後背肌群,反覆做,肌肉可以放鬆,至少維持三秒、十次。2) 肩頸側邊拉筋先左側手指勾住扳住椅子,協助保持肩膀固定,肩膀不用力,右手從頭的左側扶著往右側拉,到緊繃位置後至少維持三秒,左側做五次後,換右側。3) 肩部往前伸展雙手手指交錯互握反掌後往前伸展。身體挺,雙手盡量往前伸展出去。4) 臀肌訓練採站姿,後面肌群臀肌與背肌,椅子要能支撐、身體要正,左腳保持伸直向後抬起撐5秒,換右腳,雙腳輪流至少各十次。 

脊椎微創手術 病人不必再忍痛留醜疤

脊椎微創手術 病人不必再忍痛留醜疤#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過去,退化性椎間盤問題、椎間骨折變形,等病患,要進行脊椎的手術,恢復期長,且術後會帶來強烈的疼痛感,並且會留下一條長形的蜈蚣疤,使得許多病患術後都苦不堪言!而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邱正迪指出,內科化療藥發展出標靶治療,精準鎖定目標對抗疾病,外科的微創整治脊椎,現在也可以做到標靶手術的境界了。舊脊椎手術 傷口大疼痛感多邱正迪表示,過去,手術過程中,必定會影響附著在脊椎上的肌肉與韌帶,在剝離與撐開的過程中,包括失血、移除部分椎骨,都會破壞解剖構造,導致傷口恢復緩慢、術後疼痛嚴重、術後感染風險提高。可以想見,這也連帶使得住院天數上升、醫療費用增加。過去,處理年長者或內科問題較多、情況較複雜的退化性脊椎時,脊椎手術往往會讓醫師視如畏途,以致患者無從改善生活品質。而新式脊椎微創手術以傳統脊椎固定與骨融合概念為基礎,可以結合經皮骨釘、經椎孔融合術、導航儀器等,處理須進行的融合手術,達到傷口小、流血少、破壞低、復原好的目標。脊椎微創手術 傷口小病人術後復原快邱正迪說,微創脊椎手術會設法利用人體的自然孔道,使用先進設備,並選擇適當途徑,以減少組織破壞,加速恢復整體功能。效果超越傳統手術的同時,可以處理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包括退化性椎間盤問題、椎間骨折、腫瘤、感染、不穩定脊椎、脊椎變形等。而另一項頸椎和腰椎手術都適用的低溫電漿椎間盤成型術,更是極為微創的椎間盤突出療法。施作時以低溫電漿汽化棒經穿刺針置入椎間盤,汽化椎間盤部分髓核組織,減輕突出椎間盤對神經造成的壓力,進而改善症狀。患者只須局部麻醉,經皮刺針刺出約一毫米的傷口,不僅傷口微乎其微,也不會破壞肌肉或骨頭,術後一小時即能恢復正常生活。

小傷口動大手術 不再血流成河?

小傷口動大手術 不再血流成河?#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現今的外科發展,已從大傷口的思維,轉為小傷口微創的時代。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謝榮豪醫師表示,微創追求的不僅是傷口要小,也減少手術過程對於肌肉、肌腱、韌帶和骨頭不必要的破壞,更精確地把需要修理的構造、需要重建穩定的植入物,有效率地的完成。就脊椎手術來說,謝榮豪指出,傳統需要拉大傷口,把肌肉從骨頭上剝離,再將一些重要的脊椎骨之間的韌帶剪除,術後也容易造成背部肌肉萎縮僵硬、脊椎骨構造加速退化等缺點。微創手術大部分是經由小傷口來進行,而非把肌肉都從骨頭上剝離下來,因此手術通常流血量能大幅減少。謝榮豪表示,若是脊椎感染需徹底清創、脊椎惡性腫瘤需盡量切除、脊椎神經壓迫範圍太廣太嚴重,這些都較不適合微創手術,健保局對於此,也僅給付部分器材。謝榮豪表示,微創手術已有眾多治療妥善的成功案例,醫界在手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有大量經驗,若民眾有這方面的疾病困擾,可以與專科醫師做仔細的諮詢。

腰痠背痛不用忍? 9成可有效控制

腰痠背痛不用忍? 9成可有效控制#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腰痠背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隨著活型態的改變與人口的老化,其盛行率也向上攀升。背痛的原因很多,部分經外科手術後會有明顯的改善,然而療效因人而異,臨床上,如果手術後病人症狀沒有改善,仍然持續腰痠背痛或下肢疼痛,或是無法得到滿意的療效,通稱為「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一位80歲阿嬤因為骨質疏鬆造成脊椎多處壓迫性骨折,終日折磨。成大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阮威勝表示,過去對疼痛之刻板印象是要忍痛、耐痛,但其實九成的疼痛是可做有效控制的,現在對疼痛的觀念是要勇於說出。根據研究,對於這類慢性疼痛或頑固性疼痛,脊髓刺激療法可減少患者五到七成的疼痛感,減少藥物的服用量及副作用。脊髓刺激療法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從背部切開一個小傷口,放入一條細小的電極導線,並連接埋於下腹部的神經刺激器。神經刺激器會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流,抑制從患處傳送至腦部的疼痛訊息。相較於脊椎手術,「脊髓刺激療法」風險較低、併發症較少。另外,對於糖尿病及高血脂病人因下肢周邊動脈阻塞造成的缺血性下肢疼痛及間歇性跛行,脊髓刺激療法不僅能減輕疼痛,還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使截肢比率降低至大約三成。對於無法以傳統保守方式緩解其神經疼痛之病患而言,脊髓刺激療法可提供做為另一治療選擇,以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來提昇此類病患的生活品質。(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勞工三大職業病 聽力受損居冠

勞工三大職業病 聽力受損居冠#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今天是5月1日勞動節,光田醫院統計醫院近幾年篩檢的前3大職業病,分別是「聽力受損」、「腕隧道症候群」以及「下背及腰椎傷害」,其中聽力受損最不容易在初期被民眾查覺,加上這種疾病有其不可逆性,等到事後要治療已來不及,因此特別呼籲民眾要重視職場環境及自我的健康管理。光田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施旭姿表示,多年來為勞工健檢及特殊健康檢查,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就是「聽力受損」,其次是「腕隧道症候群」,排名第三的是「下背及腰椎傷害」。其中,下背及腰椎傷害主要發生在勞動力高、負重量大的職場,例如工地工人、搬運工、貨運員工等,這些勞工平時每天至少得搬運2公噸以上的重物,連女性每日都至少負重1公噸以上,長此以往難免造成脊椎骨、韌帶、椎間盤甚至神經等的傷害,嚴重的話不僅需開刀治療,甚至得離開原有職場。而名列第二的「腕隧道症候群」最常出現在高度仰賴雙手操作,講求效率或以件計價的工廠如紙盒、口罩工廠等等,其他如美髮師、廚師也是高危險群,這些族群手部每日重複相同的動作數千數萬次,導致手腕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嚴重的話一樣需要開刀治療。發生率最高的就屬「聽力受損」,施旭姿解釋,以紡織、機械、板金工廠等噪音較大的環境為例,工人每日至少8小時暴露在85分貝以上的音量中,長期會對聽力造成很大傷害。但因患者一開始會先從「高頻率」的聲音開始聽不到,而平時人與人的對話、生活中的各式聲音多屬於中低頻率,所以8成以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聽力已經受損,等到症狀嚴重,連中、低頻聲音都接收不良時已後悔莫及,醫師強調,聽力的受損是不可逆的,想要恢復從前的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施醫師特別要提醒在高噪音職場工作的朋友,工作時最好配戴耳塞、耳罩,並定期接受聽力檢查。醫師指出,一般勞工生病或受傷達一定嚴重程度時都可向勞保局申請傷病補助,但職業造成的傷害若經職業醫學科醫師專業評估,並申請通過勞保局鑑定確屬職業相關疾病的話,還會加重給付,除醫療費以及門診、手術、住院可免部分負擔外,往後因治療無法工作期間的薪資等都能得到較高的補助。如果民眾發現或懷疑有職業病的問題,建議可到職業醫學科門診請專業的醫師評估檢查,才不會沒了健康又賠了基本權益。(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

改善脊椎側彎 醫:姿勢正確、多運動

改善脊椎側彎 醫:姿勢正確、多運動#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智慧型手機、3C產品等科技發展迅速,造就了許多低頭族,更導致青少年低頭族脊椎側彎激增兩成!台北康寧醫院骨科醫師陳博光表示,正常的脊椎從正面看應呈流暢直線,若正面變「C」、「反C」甚至「S」型彎曲,就是有脊椎側彎的問題。近來因後天姿勢不良造成脊椎側彎的患者有增多的趨勢,主要年齡層集中在9至18歲的青少年族群。陳博光解釋,因骨頭尚未發展成熟,加上荷爾蒙、性別以及外在因素等都是原因,使青少年易產生脊椎側彎。但可別以為成年人骨頭發展趨於成熟就不容易脊椎側彎,陳博光說,成年人韌帶、關節易受傷、受損,都對脊椎側彎會帶來不良影響。陳博光進一步指出,側彎度數若超過40度就屬於重度,若超過70度恐會壓迫心肺及腸胃,危及生命,若壓迫到神經更會導致雙腳無法行走。提醒民眾,脊椎側彎易造成頭痛、頸痛還有腰痠背痛等問題,嚴重更會致命,不得不重視。陳博光建議,除了姿勢要正確以外,多運動也是一種預防、改善的方式,可使肌肉均衡發展,而青少年最好每6至9個月就要定期檢查脊椎是否有側彎,及早治療,把握孩子脊椎矯正的黃金時期。(圖片/記者劉麥文攝影)

跌倒輕忽痠痛症狀 男子一年後竟癱瘓

跌倒輕忽痠痛症狀 男子一年後竟癱瘓#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51歲林姓男子,一年前在家中不慎跌倒,當時以為無明顯外傷應該沒大礙,不料一年後竟四肢癱瘓。直到至醫院接受X光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第二頸椎齒凸骨骨折造成第一、二頸椎脫位,使得頸脊髓受到壓迫造成癱瘓,必須藉由手術才能解除病灶。林姓患者表示,一年前跌倒後,沒想到接著開始陸續出現頭痛、頸部痠痛,於是想藉由推拿及按摩來得到緩解,直到半年後,竟然連碗都端不起來,吃飯也只能用湯匙挖。一年後,四肢已經癱瘓,直到一次在家中因小腿嚴重抽筋,才被家人送往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說,藉由病患核磁共振檢查影像中,發現脊髓因受到第一頸椎骨壓迫,導致患者四肢無力,甚至嚴重到癱瘓。由於患者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骨折的頸椎骨已無法再復位,必須靠頸骨切除減壓,不讓脊髓繼續壓迫。而手術時,將第一頸椎壓迫脊髓的骨頭切除,再藉由顱骨、頸骨骨釘固定系統,把滑脫移位的骨頭固定,經由這樣的治療,病人在術後逐漸恢復行走及上肢活動能力。陳金城指出,由於第二頸椎骨折的病患,多數並不會立即出現四肢麻痺、癱瘓、知覺喪失、大小便失禁及呼吸困難等立即的神經症狀,反而僅以頸部痠痛,或枕部痠麻痛、脖子僵硬等症狀表現,因此也容易被誤認為一般扭傷或拉傷,甚至最後想以推拿、整脊等民俗療法來減輕疼痛。許多病患可能剛發生嚴重的外傷後,當時頸部及頭都會很痛,使得肌肉收縮,讓骨頭移位不明顯,X光檢查不容易看出來,這時候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等到肌肉放鬆時,移位就會較明顯,若不提早發現加以治療,骨頭可能移位愈來愈嚴重,最後造成四肢癱瘓,還可能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陳金城提醒民眾,若因車禍或其他原因造成頸部受傷而疼痛不已時,絕對不可輕忽,一定要前往醫院接受X光檢查,以確定頸椎是否正常,若發現有問題,就應馬上接受正確的治療,切勿在診斷確定以前接受推拿、整脊治療,以免產生無法彌補的遺憾。(圖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