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乳房長不明腫塊不痛不癢?醫揪「乳房葉狀瘤」未切除恐釀皮膚壞死

乳房長不明腫塊不痛不癢?醫揪「乳房葉狀瘤」未切除恐釀皮膚壞死#乳癌

日前,30歲許小姐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雖然沒有疼痛,但卻造成心理壓力,遂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後續,經乳房超音波與粗針切片檢查發現,乳房有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經充分討論後,醫師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病理結果確認3顆腫瘤皆為「乳房良性葉狀瘤」,所幸手術順利,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癌症切除了就會好?日本抗癌名醫揭真相:「這類癌症」開刀也沒用

癌症切除了就會好?日本抗癌名醫揭真相:「這類癌症」開刀也沒用#乳癌

幾乎所有早期癌症的治療,都以開刀為主,但是癌症是否切除了就會好?日本抗癌名醫中山祐次郎於《得了癌症怎麼辦?》一書中,以患者的立場提問,以醫師的角度回答,從如何挑選醫院、與醫師溝通的技巧,到各種治療法的差別都有,給所有懼於癌症、苦於治療、惱於尋找合適療程的患者帶來安定的力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乳癌治療「最惡性型別」大突破!健保6月放寬給付:年省200萬藥費

乳癌治療「最惡性型別」大突破!健保6月放寬給付:年省200萬藥費#乳癌

現年53歲的Amanda,在2年前確診早期三陰性乳癌,為了陪伴歷經6年人工生殖才誕下的一對雙胞胎,她選擇在商保支持下,自費逾200萬接受免疫藥物輔助治療,當時連遺書都寫好了,所幸最終完成治療,至今預後良好。衛福部健保署2025年6月起正式將「免疫藥物輔助治療」及「PARP抑制劑」納入早期三陰性乳癌給付項目,接軌國際治療指引,也是乳癌治療史上一大里程碑。

乳癌奪命率十年增四成 醫籲早期守住希望、轉移期精準出擊

乳癌奪命率十年增四成 醫籲早期守住希望、轉移期精準出擊#乳癌

最新十大死因16日出爐,癌症仍居國人死因之首,其中女性頭號癌症乳癌與男性前列腺癌,過去十年死亡率平均上升約40%,並列成長最快的癌症,其中佔乳癌約20%的HER2陽性亞型因癌細胞生長迅速、易轉移且抗藥性強,被視為最具挑戰性的類型。面對乳癌,國家與醫界共同推動三箭齊發──早篩、早治與精準醫療,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隨著術前雙標靶皮下注射治療帶來重大突破,不僅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讓年輕患者有機會保留部分乳房,重拾美麗與自信。在健保給付助攻下,患者經濟負擔大幅減輕,得以活出更精采的人生。 乳癌長年為女性頭號癌症  三箭齊發「早篩、早治與精準醫療」降低死亡率 乳癌為台灣女性頭號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長年高居女性癌症首位。近年來在政府積極推動乳癌篩檢政策下,早期診斷個案穩定上升。根據統計,107–111年間,35–39歲女性的乳癌發生率從每10萬人約60人上升至近100人,發病高峰也從50–54歲提前至45–49歲,顯示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長葉顯堂醫師指出,乳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反映的是整體患者人數的攀升。即便治療成果顯著、存活率持續提升,死亡總人數仍因母數擴大而增加。他表示:「乳癌防治成效必須從源頭開始做起,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在於『三支箭』:擴大早期篩檢、強化早期治療落實,以及推動精準醫療策略。」 在乳癌各類型中,HER2陽性乳癌雖僅佔約兩成,由於癌細胞增生快速、容易轉移與產生抗藥性,被臨床視為最具挑戰性的亞型。葉醫師表示,過去這類患者缺乏有效的標靶藥物,常面臨反覆復發與惡化風險。隨著近年來醫療科技進步,隨著標靶治療日益成熟,特別是皮下注射雙標靶療法的導入,不僅顯著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有助於提高治療順從性,進而強化整體治療成效。葉醫師也坦言,即便藥物選擇增加,在臨床上仍有不少患者因治療週期長、費用高昂,在經濟壓力下難以完成全療程,影響療效與預後,健保支持能大幅提升患者的治療意願。 難纏HER2乳癌迎轉機!雙標靶納健保 年輕患者重拾自信人生 HER2陽性乳癌治療過程繁複,常橫跨術前、手術、術後輔助及轉移期用藥。如今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於去年( 2024 ) 12月正式納入健保,顯著提升可及性。早期患者最多可獲18個療程給付,轉移性病友則長達18個月(約26個療程),減輕120至180萬元藥費負擔,預估每年逾千名病友受惠。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醫師指出,臨床上HER2陽性乳癌年輕化趨勢明顯。曾有28歲未婚女性因摸到2公分硬塊就醫確診,接受1至2次術前雙標靶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成功進行整形式乳房保留手術。「即使夏天穿比基尼也不影響外觀,對自信與心理支持助益極大。」 除藥費壓力外,雙標靶皮下注射也大幅縮短治療時間。陳醫師說明,傳統靜脈注射需2至3小時,對職場女性與照顧者形成負擔;皮下注射則只需數分鐘,利用通勤或空檔即可就醫,顯著提升順從性與生活品質。葉顯堂理事長與陳芳銘理事長共同呼籲,乳癌不再是一段孤軍奮戰的療程,而是一條有新藥與健保制度支撐、醫療團隊陪伴、醫病攜手共決的希望之路。即便是被視為最棘手的HER2陽性乳癌,在健保給付支持下,也已有雙標靶療法可納入治療選擇;無論是年輕職場新鮮人、忙碌母親、甚至樂活長者,只要願意開始治療,在新藥與健保支持下,都有機會迎向更穩定的治療歷程,並活出更有品質的未來。

乳頭出血竟是「乳頭內長腫瘤」!醫示警「1狀況」乳癌機率恐增5倍

乳頭出血竟是「乳頭內長腫瘤」!醫示警「1狀況」乳癌機率恐增5倍#乳癌

45歲黃女士出現左乳頭斷斷續續出血的情況,因為沒有摸到硬塊或疼痛,所以沒有特別注意,後續左乳暈下方開始腫脹,且抽痛的情況越來越頻繁才就醫。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左乳暈下有一個約7乘以6公分的腫瘤,因為腫瘤壓迫造成乳頭乳暈嚴重變形,故安排手術完整切除腫瘤後,同時進行乳頭乳暈的微整型手術以恢復外觀,後續病理報告化驗為「良性乳管內乳突瘤」。

6月起健保擴大「3癌別」免疫療法給付!健保署:逾3400位癌友受惠

6月起健保擴大「3癌別」免疫療法給付!健保署:逾3400位癌友受惠#乳癌

台灣醫療與國際治療接軌,健保擴大給付免疫療法應用於3大常見癌別,自2025年6月1日起,新增可用於「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1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1線」及「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健保署統計,3項癌別合計預估將有超過3,400位癌症病友受惠,患者每人可年省171~247萬元的免疫治療藥費,不用再面臨經濟與生存之間二選一的困境。

轉移性乳癌存活率剩3成!醫籲癌友「設定治療目標」保住生活品質

轉移性乳癌存活率剩3成!醫籲癌友「設定治療目標」保住生活品質#乳癌

乳癌長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乳癌患者中有四分之一屬於原位癌,以往普遍認為只要沒有淋巴轉移,代表惡性度較其他乳癌低,但腫瘤科醫師提醒,早期乳癌若未及時接受治療,病程仍可能快速惡化,並經由血液或淋巴結擴散、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進而落入乳癌末期階段,與早期乳癌的治療目標大不相同。

女性癌症發病年齡早5年 五月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

女性癌症發病年齡早5年 五月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乳癌

女性癌症發病年齡年輕化!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女性特有的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及乳癌發生人數、死亡人數不只榜上有名,更可見發病年齡相較其他癌症早5年,癌症已成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敵人。對此,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呼籲,希望大家都能鼓勵及留意身邊女性友人及家人的健康;而羅氏診斷亞太區也於五月持續發起女性健康篩檢活動(National Women’s Check-up Week),今年亞洲共有八個國家共同響應關懷女性健康,盼全民挺身而出,守護女性健康「Step Up. Speak Up. Show Up.」,在五月提醒身邊女性赴一場健康篩檢之約! 女性癌症發病年齡早,篩檢意願卻不足  亞太區女性健康調查:健康意識及對篩檢的恐懼為阻力 癌症對年輕女性健康威脅增!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的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7歲,較整體癌症平均發病年齡提早約5年,且超過三分之一女性患者在50歲前即確診,顯示這兩大癌症正深刻衝擊處於職涯高峰與家庭責任交疊階段的女性族群。 然而,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關注仍明顯不足!根據2024年羅氏診斷亞太區女性健康調查結果,將近一半(46%)的女性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癌篩檢,且無意於未來進行相關檢查。其中,在台灣,影響女性篩檢意願的主因包含:有33%女性認為自己健康應無問題而選擇不檢查;28%因擔憂篩檢過程尷尬而拒絕;另有23%則害怕篩檢可能造成身體不適或疼痛,這些數據反映出女性健康意識仍受認知與心理障礙所限制。 其實新式乳房X光攝影技術在減低檢查時的疼痛感方面展現了積極的成效,子宮頸HPV檢查亦可在專業醫護人員指導下自我採檢降低檢查的尷尬不適,鼓勵婦女透過與醫護諮詢了解化解內心對篩檢的恐懼想像。 為家人索取洗衣贈品才意外發現癌症!女性總是「先顧別人」最佳寫照 年輕病友協會:提醒與陪伴,是女性勇敢面對疾病的關鍵力量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表示,在協會長年陪伴女性病友的經驗中,觀察到多數確診女性在面對疾病時首要擔憂的並非病情本身,而是「如何持續照顧家人」,無論是孩子年幼、家庭責任繁重,或正值職涯關鍵階段,許多女性仍將家人與工作放在首位,選擇將自己的健康擱置在後。 「原本只是為了家人而接受檢查,卻因此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潘怡伶分享協會曾遇過的癌友經歷。當時這位癌友,因全力投入家庭與職場而一再延後檢查,直到偶然因乳房篩檢贈品「洗衣精」才動念檢查,意外發現腫瘤、成功治療。潘怡伶指出,這樣的狀況,並非個案,而是多數女性的日常,也反映出女性普遍缺乏將自身健康視為優先的意識。 對此,潘怡伶進一步分享:「我們看到許多女性因先生主動陪伴就醫、分擔家務與育兒責任而更勇敢接受治療;相反地,若缺乏理解與體諒,甚至會加重病友心理壓力,影響治療成效。」病友是否有來自伴侶、父母或親友的積極支持,是影響她們是否願意去面對疾病和完成治療的重要因素。也因此,潘怡伶呼籲女性要勇於為自己做健康決定,唯有重視自身健康,才能安心陪伴家人並專注事業發展,同時也鼓勵每一位家人、伴侶、朋友成為身邊女性的「提醒者與陪伴者」,共同挺身而出,給予她們理解與支持,成為她們勇敢面對健康挑戰、積極接受治療的重要力量。 「挺身而出,守護健康」羅氏診斷籲響應女性健檢週,一起健康篩檢! 台灣羅氏診斷總經理趙樹蕙表示,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與乳癌不只是女性個人的健康問題,更是整體社會的共同責任,當女性健康獲得重視,家庭才能穩固,社會與國家才能蓬勃發展。羅氏診斷於五月發起亞太區共八個國家之全國女性健康篩檢週活動,號召家人、伴侶、丈夫、朋友及所有關心女性健康的倡議者一同響應。今年國健署擴大女性癌症篩檢補助對象,包括: 25至29歲女性每3年1次、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當年度年齡為35歲、45歲、65歲的女性可免費進行一次HPV DNA檢測 40至74歲女性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 趙樹蕙強調,子宮頸癌和乳癌是少數可以透過篩檢有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五年存活率較高之外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因此,符合公費資格的女性應把握機會及早篩檢;即便不符合公費補助資格,也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自身風險與檢查頻率,讓健康防線不留空白。現在就邀請身邊的女性來一場健康篩檢約會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