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隆乳恐增乳癌風險?醫:別道聽塗說!

隆乳恐增乳癌風險?醫:別道聽塗說!#乳癌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醫美整形已是近年來相當火熱的話題,女性族群對自身美麗的追求可說是趨之若鶩;其中,又以乳房整形手術為大宗。然而,有學者認為隆乳會影響乳癌篩檢的診斷率,甚至認為隆乳手術者在進行篩檢性乳房X光攝影時,準確率只剩40%!到底隆乳會不會影響乳癌的診斷率?X光檢查時擠壓胸部會不會造成植入物破裂?針對這類問題,請乳房專科池永昌醫師來解答!4大問題 破解迷思!Q:醫師建議術前術後都要檢查乳房,為什麼?池醫師表示,術前的乳房檢查,有助於整形外科醫師擬定適合的隆乳方案,每位女性乳房組成分佈不同,需要注意的細節也會不一樣,至於術後檢查乳是因為乳房經過手術後,除了追蹤復原的狀況外,還要確定乳房是否保持在健康的狀態,尤其植入物不是永久性的,應該定期監測,確保填充物沒有破裂或移位等情況。Q:隆乳會提高乳癌的機率嗎?不會!許多人擔心隆乳過後可能會提升乳癌的罹患率,池醫師說明,國內外研究皆證實,隆乳與乳癌沒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說,隆乳不會造成乳癌,女性朋友們可別道聽塗說!「不過,隆乳的確會延誤乳癌的診斷!」,池醫師表示,臨床上經常看到許多隆乳女性擔心傷害到乳房形狀,而不願進行乳房檢查,當乳房發生病變時,容易造成延誤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期的情況,建議有隆乳的女性,要定期檢查乳房。Q:X光攝影擠壓胸部,會不會造成填充物破裂?池醫師說:「機率相當低!但女性朋友應要有的認知是,透過填充物進行隆乳,有可能時間一長,使得填充物自然破裂的機會也較高。」目前隆乳的材質一般可分為矽膠與鹽水袋,過去的確有發生透過鹽水袋隆乳後,在乳房攝影時發現破裂情況,誤以為乳房攝影會把植入物壓破,但情況其實是鹽水袋已經破裂,經過乳房攝影後才得知。池醫師建議,許多女性因為擔心外力的擠壓而造成填充物的破裂,但像是ABVS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在過程中不用夾擠乳房,也是乳房檢查的另一種選擇。Q:多久應該進行乳房檢查一次?池醫師說,建議年過20歲的女性,應該進行每年一次的紅外線乳房檢查,同時自我檢測;30歲的女性,則每年一次的ABVS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加上紅外線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除了以上提到的儀器外,建議再加上X光攝影,因為年紀越大,產生乳房病變的風險就越大。最後,池醫師提醒,「檢查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按照自己本身的風險指數來做最好的判斷。」如果本身風險就比較高的女性,檢查的時間就可能要縮短,甚至須配合精密儀器來做檢測;同時他還呼籲廣大的女性朋友,就像每半年洗牙一次的道理一樣,女性應將乳房檢查,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每年檢查一次,遠比久久檢查一次的心情輕鬆許多。

中老年婦女太害羞!乳房檢查比例低

中老年婦女太害羞!乳房檢查比例低#乳癌

(撰文/Megan Chen) (專業諮詢/永承診所院長池永昌醫師)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池永昌醫師)   (圖說:全台女性乳癌罹患率第一名,但中老年婦女檢查比例偏低) 日前新聞報導1名40多歲婦人,腫瘤撐破乳房皮膚,發生潰爛、惡臭等症狀,卻噴香水掩飾而未就醫,直到被家人發現前往診療時,已是乳癌第三期。永承診所院長池永昌醫師表示,臨床發現,中老年人面對乳房檢測時態度的確會比較消極,甚至乳房發生病變也不予理會,容易延誤就醫治療的黃金期。   圖說:左側乳房皮膚組織已經被癌細胞撐破,呈現爆裂的情況。   圖說:右側乳房的癌細胞已經爆出乳房皮膚組織。 全台女性癌症罹患率第一名:乳癌 乳癌一直高居全台女性癌症第1名,不過初期診斷率卻不高。日前發生的乳癌新聞,可發現中老年婦女,面對罹患乳癌後的治療態度並不積極,就連乳房定期健康檢查人數也偏低。對此,池醫師表示,自己門診上也曾遇到一名37歲的婦女,一樣發現乳房有腫瘤,但卻一直不肯就醫,後來因腫瘤已經大到連穿內衣都有困難、並發出惡臭,影響自己與家人時才無奈前來求診。 有病本來就應該看醫生,為什麼這些人卻遲不就醫?池醫師說,他發現主要有三個錯誤迷思。 1. 迷思一:以為癌症就是不治之症,想說再活也沒幾年了?  池醫師解答:這個觀念大錯特錯!乳癌一直是所有癌症中可治癒機率相當高的一種癌症!根據資料顯示,乳癌即便是到了第二期,其五年存活率還可高達85%;到了第三期,甚至還有一半的機會可以存活。所以,這類族群通常會面臨一種狀況,即是「延誤治療時機,反而折磨了自己與家人。」 2. 迷思二:一旦被檢測出乳癌,乳房就必須切除?  池醫師解答:事實上,醫學不斷在進步,許多乳癌病患都接受「乳房保留手術」,也就是說,民眾不必擔心罹患乳癌就必須將乳房整個切除,應該視每個人的病況而不同,而且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乳房保留手術的技術是越來越純熟,民眾不應過分擔心。 3. 迷思三:乳房X光攝影必須擠壓乳房,反而會使癌細胞擴散?  池醫師解答:臨床發現,真的少數中年女性會認為透過乳房X光攝影,因為必須擠壓乳房,除了怕痛之外,還擔心擠壓的動作會使得癌細胞因此擴散到其他器官;事實上,傳統的乳房X光檢查的確需要壓迫乳房,導致一定程度的疼痛,不過並沒有任何醫像醫學研究顯示擠壓會造成癌細胞擴散。池醫師建議,如果擔心擠壓會痛的人,應該選擇3D乳房X光攝影,壓迫力道較小,較能舒適地完成乳房的健康檢查。     (圖說:池醫師說,癌症患者通常有三迷思,這些迷思容易延誤治療時機,反而折磨了自己與家人) WHO:定期乳房攝影 降低40%死亡率 根據新英格蘭雜誌的報導指出,WHO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若能定期進行乳房X光攝影的女性,其死亡率可降低40%;池醫師接著說,當然,若能再搭配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乳房的健康可以更加有保障。 「家中有長輩的子女,應勸導家人進行定期乳房健康檢查。」池醫師呼籲,中老年婦女的乳房健康檢查比率一直很低,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乳房健康檢查應該做到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為止,才是保障乳房健康最正確的作法。   (圖說:家人的勸導與陪伴定期檢查,是最有效的預防) 中老年婦女更應該要做乳房檢查唷:http://goo.gl/8XMAfa

停經胖婦BMI超過30 恐增37%乳癌率

停經胖婦BMI超過30 恐增37%乳癌率#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乳癌一直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且在台灣更好發於癌症之首,平均每年都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而這一切可能與肥胖、停經有關!日前,在美國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停經後的婦女,雖然不會在產生女性荷爾蒙,但若是身體變胖、BMI大於30時,恐怕就會增加37%的乳癌風險。只要BMI大於25 就有17%的乳癌風險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西雅圖癌症研究中心針對6.7萬名女性進行長達13年的調查,其中包括身高、體重、BMI值、乳房X光攝影和乳癌間的關係等,結果發現,只要BMI大於25時,就會增加17%的乳癌風險,且體重越重,罹癌的機率也會越高,當BMI大於30,就會增加37%風險;BMI超過35時則增加58%風險,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JAMA腫瘤學期刊》。對此,雙和醫院蘇智銘醫師表示,雖然過去在醫學上已知女性荷爾蒙過量是乳癌的原因之一,但其實肥胖也可能會提升乳癌風險,所以,別再以為控制體重僅有美觀的效果,還能預防癌症,提醒民眾除了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養成運動習慣等外,也應定期接受檢查,才能預防乳癌上身。

初期無症狀難察覺 年逾萬名婦女罹乳癌

初期無症狀難察覺 年逾萬名婦女罹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因國外許多女性網路上傳「乳房夾可樂」照片,原以為是協助乳癌相關機構募款活動,實為成人公司的廣告噱頭,但也讓許多民眾開始注意到乳癌病患治療療程的辛苦,因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也提醒婦女應定期進行乳房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高膽固醇飲食、無生育  尤要當心依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南投醫院乳房專科葉偉成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乳癌患者找不出原因,每個人都可能罹患乳癌,而有家族史、或有BRCA1,BRCA2基因者、飲食高膽固醇、酗酒者、無生育者或高齡產婦的危險性較高。定期乳房攝影檢查可別少然而,由於早期乳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因此葉偉成主任建議婦女應定期進行乳癌超音波檢查,政府補助45歲至69歲的婦女及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朋友,每2年1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本院結合醫療團隊各專業人員,包含醫師、營養師、社工師等輔導病友成立「新美人病友團體」,透過提供乳癌病友醫療講座、衛教資訊、資源連結等並期待成為病友資訊交流的平台。 

愛美的代價!隆乳恐增乳癌風險?

愛美的代價!隆乳恐增乳癌風險?#乳癌

(撰文/Megan Chen) (諮詢/永承診所院長池永昌醫師)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 醫美整形已是近年來相當火熱的話題,尤其以女性族群為主,不分年齡或職業,大家對自身美麗的追求可說是趨之若鶩;其中,又以乳房的整形手術為大宗。然而,有學者認為隆乳會影響乳癌篩檢的診斷率,更有學者認為隆乳手術者在進行篩檢性乳房X光攝影時,準確率會降低到只剩40%!也因此,隆乳到底會不會影響乳癌的診斷率?X光檢查時擠壓胸部會不會造成破裂?種種隆乳術後檢查的問題,有請永承診所院長乳房專科池永昌醫師解答! Q:醫師建議術前術後都要檢查乳房,為什麼? 池永昌醫師解答,術前的乳房檢查,有助於整形外科醫師擬定最適合的隆乳方案,因為每位女性乳房組成分佈不同,當然隆乳手術需要注意的細節也不會都一樣,而且手術前最好確認乳房的健康狀態,及是否適合接受手術;至於術後檢查乳房也非常重要,因為乳房經過手術後,除了追蹤復原的狀況外,最重要的是要確定乳房是否保持在健康的狀態,尤其植入物不是永久性的,應該定期監測,確保填充物沒有破裂或移位等危險。 「就跟正常的女性一樣,不管有沒有做過隆乳手術,都應該定期接受乳房健康檢查!」池永昌醫師就分享,國民健康署建議女性乳房檢查是到69歲,加拿大是到79歲,但自己的臨床經驗上,就曾經診斷過88歲的乳癌女病患,所以池醫師認為,女性的乳房檢查應是終生受檢。   圖說:隆乳術前術後都應定期進行檢查。/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Q:隆乳會提高乳癌的機率嗎? 不會!許多人擔心隆乳過後可能會提升乳癌的罹患率,池永昌醫師說明,國內外研究皆證實,隆乳與乳癌根本沒有關係,也就是說,隆乳不會造成乳癌,女性朋友們可別道聽塗說! 「不過,隆乳的確會延誤乳癌的診斷!」池永昌醫師接著說明,臨床上經常看到許多隆乳女性怕傷害到乳房的形狀,而不願進行乳房檢查,使得乳房發生病變時,通常容易延誤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期,所以有隆乳的女性,一定要養成定期檢查乳房的習慣。   圖說:所有年齡層女性都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Q:X光攝影擠壓胸部,會不會造成填充物破裂? 「機率相當低!但女性朋友應要有的認知是,填充物隆乳本來就不是永久的,時間一長,填充物自然破裂的機會本來就很高。」池永昌醫師回答,一般隆乳的材質可分為矽膠與鹽水袋,過去的確有發生過鹽水袋隆乳後,做完乳房攝影而發現破裂的情況,讓人誤以為乳房攝影會把植入物壓破,但其實是鹽水袋早已經破裂了,經過乳房攝影後才被發現。 池永昌醫師建議,許多女性因為擔心外力的擠壓而造成填充物的破裂,而不願進行乳房的檢查,其實乳房檢查不是只有一種選擇,像是ABVS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過程中不用夾擠乳房,因此也不會有乳房填充物破裂的疑慮,且比X光攝影更能偵測乳房的硬塊。   圖說:ABVS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進行檢測時,不需夾擠乳房,可減少填充物破裂的疑慮。/永承診所提供 Q:多久應該進行乳房檢查一次? 池醫師說,建議年過20歲的女性,就應該進行每年一次的紅外線乳房檢查,同時每個月自我檢測;30歲的女性,則每年一次的ABVS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加上紅外線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除了以上提到的儀器外,建議再加上X光攝影,因為年紀越大,乳房病變的風險就越大。 「檢查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按照自己本身的風險指數來做最好的判斷。」池永昌醫師說,如果本身風險就比較高的女性,檢查的時間就可能要縮短,甚至須配合更精密的儀器來做檢測;同時他還呼籲廣大的女性朋友,就像每半年洗牙一次的道理一樣,女性應該將乳房檢查的習慣,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每年檢查一次,遠比久久檢查一次的心情輕鬆許多。   圖說:紅外線乳房檢查適合20歲左右的女性,並配合每個月的自我檢測。/永承診所提供 愛美女性!隆乳術前術後定期檢查:http://goo.gl/AaBbuW

乳攝很重要!每年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

乳攝很重要!每年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傳出一名婦女,因罹患乳癌,不敢就醫檢查,癌細胞大量擴散,甚至乳房糜爛發臭,都不敢就醫的案例,令人錯愕,然而,事實上乳癌只要經早篩治療,五年存活率將可高達九成以上,也因此,若婦女朋友無意摸到乳房出現腫塊,亦或乳房X光攝影檢查看見不明腫塊,請勿逃避治療,才是保命之道!定期做乳房攝影 預防乳癌最有效方式根據統計,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4位之癌症,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近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目前經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可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的篩檢工具是乳房X光攝影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經證實為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研究顯示每2~3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50~69歲婦女乳癌死亡率21~34%,故我國補助45~69歲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並對40~44歲具二親等以內血親,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罹患乳癌婦女提供篩檢服務。有家族史乳癌婦女 更應注意乳房篩檢不過,即使祭出乳癌篩檢政策,但不少婦女仍視乳癌為非己之事,因而逃避治療!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在不願意接受乳癌篩檢的婦女,其中有59.3%自覺健康不需要、20.5%太忙沒有時間,錯失了早期發現的良機。國民健康署呼籲,乳癌是可經由篩檢提早發現及早期治療,且5年存活率超過9成的癌症,呼籲婦女朋友面對乳癌要「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了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外,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具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確保乳房健康。

塑化劑汙染 恐增乳癌風險

塑化劑汙染 恐增乳癌風險#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我國乳癌患者每年新增病例,已突破一萬大關,更有兩千名婦女,因此不幸離世,但乳癌真的就無任何法子可以預防嗎?除了定期做乳房攝影之外,其實還是能靠著日常生活上的留意,巧妙的避開致癌風險!塑化劑容易囤積 女性應少吃動物內臟國民健康署指出,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 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此外,對新興的乳癌風險因子「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的污染,因環境荷爾蒙容易囤積於內臟及脂肪中,國健署呼籲,民眾應注意以下事項。五少分別是,少塑膠,如少喝市售塑膠杯裝的飲料、少用塑膠袋等。少香味,即減少使用含香料的化妝品、保養品、個人衛生用品等。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少吃加工食品,例如:加工的果汁等。少吃動物脂肪、油脂類、內臟。因此,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更應該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減少食用內臟類及富含動物油脂類之食物,飲食均衡,不偏愛特定食物,以分散暴露風險,此外也要經常運動,促進塑化劑排出體外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研究:乳癌骨轉移關鍵被找到 有望研發新藥

研究:乳癌骨轉移關鍵被找到 有望研發新藥#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研究又有重大突破!晚期癌症,其癌細胞的轉移,一直是治療期間,最為棘手之處,而根據英國的最新研究顯示,之所以癌症會出現遠端轉移,是因為癌細胞會釋放某種酵素到血液裏頭,進而抑制骨頭的生長,產生所謂的骨轉移,未來只要針對此種酵素研發出抑制藥品,有望阻斷其發生風險。癌細胞會釋放LOX酵素 讓骨頭停止生長此研究來自英國雪菲爾大學,目前已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當中。研究在乳癌細胞發現,癌細胞會釋放名叫LOX的酵素至血液當中,而此種酵素,會抑制骨頭的生長,進一步在內部打出空洞,讓癌細胞能直接長驅直入,並發生骨轉移及身體多處轉移的情形。對此,研究人員振奮的指出,未來只要針對該種酵素,研發相關抑制的藥物,就可以有效防止乳癌在骨頭內亂竄!無疑對乳癌患者是一項好消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