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乳癌細分各不同 對症下藥兼顧生活品質

乳癌細分各不同 對症下藥兼顧生活品質#乳癌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乳癌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更是台灣女性罹癌之首,但隨著醫療、藥物的進步,初期乳癌的治癒率、存活率已大幅提升,未來可能有望將末期乳癌視為慢性病治療,有效緩解病症之外、並兼顧患者的生活品質。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曾令民醫師解釋,乳癌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0期、1~4期,評估的依據主要由腫瘤大小、淋巴腺點轉移、是否合併遠處器官轉移來區分時期;0期是指腫瘤生長侷限在乳管內增生、未穿越出基底膜至乳房基質,因此腫瘤不會進入至循環系統,而不具轉移侵犯的能力,又稱之為原位癌,此階段治癒機率大。 早期乳癌發現不易 乳房硬塊為表徵若腫瘤大小<2cm、且淋巴腺未轉移,為第1期;腫瘤>2cm、則可能為第2~3期,且還需評估淋巴腺轉移狀態,來作進一步判定;乳癌第4期,則是併發其他器官轉移之狀態;許多早期乳癌在臨床上常無任何自覺症狀,甚至只是影像發現密集的鈣化點乳癌為最常見臨床症狀,以硬塊表現,僅有乳房疼痛甚少是乳癌的表徵,小於2cm以下的早期乳癌,自行摸出的機率不高,除非硬塊生成位置較為表淺,才有發現的機會。曾令民醫師進一步說明,因早期乳癌不易發現,隨著硬塊逐漸變大,會陸續伴隨其他症狀,如皮膚破損、乳頭凹陷、疼痛、淋巴結腫大、出血、癌細胞轉移等嚴重病況。藥物有望縮小腫瘤 乳房免切除乳癌患者最擔憂手術大範圍切除乳房,但隨著醫療的進步,目前已可透過藥物縮小腫瘤的方式,減少切除範圍,對病患而言可是一大福音;曾令民醫師表示,以往乳癌治療會先開刀,解析病理報告後區分出乳癌型態,再進行後續藥物治療;現今許多患者則是確定乳癌型態後,先施行術前藥物治療,讓腫瘤縮小、腫瘤組織減少後,再進行手術,如此一來,切除的腫瘤範圍、和淋巴組織皆可望變小,病患生活品質將更好。末期乳癌不可怕 將其視為一種慢性病治療確診為第4期乳癌的患者,因癌細胞轉移,此時不建議施行手術,可先透過藥物控制,讓病情穩定後,將其視為慢性病一樣維持治療,若僅是近端淋巴腺侵犯,且無其他器官轉移,治癒的機會仍高,患者應積極治療,切勿拖延、以免錯失治療時機。曾醫師也呼籲,隨著醫療的進步,病患求診時無須過度擔憂,且透過藥物的服用,患者不只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還大幅減輕症狀的不適,更有機會能延長存活的時間。他也說明,乳癌藥物的治療又分為荷爾蒙藥物、化療藥物和標靶藥物,目前治療乳癌的藥物眾多,患者可先確診乳癌型態後,據自身病況,找出最合適病情與生理狀況的用藥,並特別提醒乳癌患者,服用荷爾蒙藥物治療時需常長期使用。偏方不可信 正統醫學保命最後提醒民眾,有些罹患乳癌的患者,會誤信偏方,呼籲大家應先尋求具有實證醫學的治療方式,至於偏方的使用,可和醫師詳細討論、判斷後,再輔以治療,千萬不要反客為主,拿偏方取代正統,以免錯失良好的治療機會與時機;此外,目前藥物使用和處理藥物副作用已相當成熟,癌症治療對身體傷害也已大為減少,患者無須過度緊張或聽信化療藥物不可打等傳言,而延誤治療。乳癌患者切勿因罹病而心情低落,在生活作息上應保持規律的形態,曾醫師也提供以下3個建議給患者做參考:1、在積極抗癌治療過程中,日常保養也要留意,如何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最重要的守則。2、飲食上,以均衡為重,多吃五穀雜糧、蔬果、適量攝取肉類,避免高熱量、高脂肪、油膩食物,並遠離菸酒,培養每天運動習慣,健康生活才能有好體力對抗疾病。3、切勿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心情盡量輕鬆愉快、避免發胖、並按時服藥。

每周運動消耗1千卡 罹腸癌機率減半

每周運動消耗1千卡 罹腸癌機率減半#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癌症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病症,但有一些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美國癌症協會統計,規律運動可以維持良好的體重、改善血壓、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況,還能有效抵抗癌症。規律運動是良藥 遠離3癌 研究顯示,體能活動與降低癌症機率有明顯關連性,特別是乳癌、肺癌與大腸癌。不過必須是「經常性」的規律運動。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陳碧芳醫師表示,以乳癌來說,只要每週至少5次,每次進行20分鐘的中度或強力運動,並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即使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罹乳癌機率也會減少。至於大腸癌的發生,則與高脂、低纖食物和缺乏運動有關。目前已有研究證實運動量愈高和多喝水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會愈低。因為運動會促進排空、腸子蠕動,加速糞便減少腸道與致癌物的接觸。                   以每周運動消耗一千大卡以下的人當基準,每周運動量消耗1000至2500大卡,罹患大腸癌的機會降低一半。運動量消耗超過2500大卡,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更可大幅減少。 此外,運動也可以讓吸菸者或是曾吸菸者降低罹患肺癌的機率。運動為甚麼可以減少肺癌發生?可能的原因是運動時肺部換氣量大幅增加,有助於小支氣管中一些致癌物的排出。美國研究也曾發現,比起那些運動量低且強度輕的婦女,運動量多且強度大者,較不會罹患肺癌。癌症患者運動也不可少  可改善免疫力運動不但可以防癌,對已罹癌的患者也很重要。傳統上認為癌症患者應該多休息、少活動,但完全不運動,患者體能太差,影響生活品質,也降低對治療的忍受力。適當地運動可以促進體能,減少化療帶來的疲倦及不適,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品質,也可以改善免疫能力。

愛吃高脂肪食物、晚孕 竟是乳癌高危險群

愛吃高脂肪食物、晚孕 竟是乳癌高危險群#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8歲的張姓女子,1年多前經由乳房攝影術發現罹患乳癌,張女士表示平時很重視養生,並有規律運動,但未做乳房檢查, 對於罹患乳癌一時無法接受,在醫護人員勸說下才願意接受複檢及治療。不可不慎!全球每年約50萬人死於乳癌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病,每年全球約有50萬人死於乳癌。在歐美國家,平均每四個女性癌症患者中就有一個罹患的是乳癌。2011年台灣的醫療統計報告發現乳癌位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2名。東方女性好發年齡多發生在40~50歲,西方女性多好發於30~40歲。母親或姐妹是乳癌患者、初潮(第一次月經)年齡小於12歲、超過55歲才停經、從未生育或超過35歲才生育、 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偏好高脂肪食物者、不餵母乳者為乳癌高危險群。 目前為止,乳房攝影術仍是篩檢早期乳癌的主要檢查方式,基隆市衛生局呼籲年滿45-69歲及乳癌高危險群婦女朋友,每兩年接受免費乳房攝影。

乳癌病患荷爾蒙治療 停經前後略不同

乳癌病患荷爾蒙治療 停經前後略不同#乳癌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乳癌的生成與女性荷爾蒙有很大的關係,而停經前與停經後的女性,因產生荷爾蒙方式有所不同,治療乳癌策略也略有不同。女性從月經不規律到完全停經的過程,我們稱之為「更年期」,而停經的主要界定為卵巢功能是否衰竭,一般也會以60歲以上停經婦女或是一年以上月經沒有來的婦女為評估,但準確的方式還是以抽血做檢驗。荷爾蒙來源各不同 治療用藥也不同停經前的乳癌患者,由於女性荷爾蒙主要由卵巢分泌,在乳癌腫瘤切除後,腫瘤檢測出癌細胞表面接受體是陽性,醫師建議使用Tamoxifen抗荷爾蒙的藥物,機轉是阻斷雌激素與雌激素接受體的接合,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外科醫師曾薰緻醫師說:「我們把乳癌想像一個電燈,當癌細胞接受器這個開關被啟動,燈就會亮,癌細胞就會分裂,但我們若把開關弄壞,燈就不會亮,抗荷爾蒙的藥就是依此理念。」曾醫師進一步說明,Tamoxifen就是作用在癌細胞表面接受器,讓雌激素無法幫助腫瘤細胞生長,而Tamoxifen的副作用,在骨質上反而會幫助骨質減少流失,但是在子宮內膜增生機會大,患子宮內膜癌機會增加,提醒病友半年至一年,一定要定時至婦產科檢查。而停經後的婦女,因荷爾蒙的來源在脂肪,脂肪裡有特殊的酵素稱「芳香酶酵素」,會把腎上腺素的荷爾蒙轉變成女性荷爾蒙,進而刺激乳腺,使乳癌的發生率可能提升。所以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簡稱AI)來抑制,曾薰緻醫師說,「停經後Tamoxifen還是可以用,因為是作用在開關上,而芳香環酶抑制劑,就像是不要有人去按開關。」芳香環酶抑制劑的副作用,剛好與Tamoxifen相反,容易造成骨質疏鬆,據統計有15-20%的患者,會產生關節疼痛,影響日常生活的狀況,但成效相對於高危險的病人,可能延長乳癌復發時間,甚至再復發的機率較小。曾醫師指出,根據病患的狀況,治療前會與病人說明藥品各自副作用為何,通常會建議停經後的病患先吃2-3年Tamoxifen,把骨本養好,再持續服用芳香環酶抑制劑,此種治療方式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乳癌篩檢定期做 切勿因無不適感不治療近年來乳房篩檢觀念越行盛行,也越多患者發現時尚屬原位癌,但對於面對治療,曾醫師說,常有病患覺得乳癌又不痛,也不影響生活,而延誤治療,所以還是多正面鼓勵。曾醫師分享到,之前有位乳癌病患,求診時乳癌已經惡化到淋巴,脖子都不能轉,但還是堅持不接受化學治療,後來經過檢驗,所幸可以使用荷爾蒙治療,目前服藥已超過五年,現在仍持續治療中,生活品質也不錯,曾醫師呼籲婦女,不要以為身體沒有不適就不治療,定期做乳房檢查,避免腫瘤惡化。

乳癌治療近年大突破 5年存活率達8成

乳癌治療近年大突破 5年存活率達8成#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我國罹癌人數持續飆升,肥胖、飲食西化、燒烤等等,都是罹癌主要元凶,然而,放眼望去,在下班之時,或假日時分,無論男女,對於各種夜市小吃皆肆無忌憚的一口一口下肚,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指出,我國超過八成以上的女性,皆有腰圍過粗的情況,這些種種,都是可能讓台灣婦女乳癌人數突破萬人的原因,若民眾不好好正視,將無法抵擋一波又一波的癌症海嘯。我國乳房篩檢不盛行 導致五年存活率較歐美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分子醫學的誕生,讓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於它種癌症,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仍然略低,其主要的原因是我國進行癌症篩檢並不盛行,導致乳癌被發現時往往已非早期,國泰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杜世興醫師指出,我國女性對於乳房篩檢意識不高,在臨床上不乏病患到醫院檢查時,已是三期以後,甚至轉移到其他器官,呼籲女性朋友務必提高警覺。乳癌分為四種類 不同類型對症下藥乳癌治癒率會高於其他癌症,主要還是要歸功於篩檢的普及和治療藥物的研發,分子醫學基因亞型把乳癌分為四大類。杜世興醫師解釋,乳癌依照癌細胞的特徵,分為管腔A型、管腔B型、HER2陽性以及類基底細胞癌,總體而言,管腔A型與管腔B型會較後兩者容易治療,因為此兩種型態癌細胞的荷爾蒙受體皆為陽性,可進行所謂的荷爾蒙療法,這兩種類型占所有乳癌患者六至七成左右。管狀A型乳癌如能早期發現,通常第一步驟會先以手術切除腫瘤,第二步驟再進行口服荷爾蒙治療藥物,但倘若發現得晚,癌細胞轉移周邊淋巴,甚至其他器官,或經醫師研判具有高復發風險,同樣需要經過化學治療,顯見乳癌早期發現的重要性。杜世興醫師進一步說明,荷爾蒙治療的藥物,大致上分為兩大類,第一為芳香環酶抑制劑(簡稱AI),第二則是Tamoxifen,前者機轉為抑制體內的芳香環酶將腎上腺所分泌的雄性激素轉變為雌性激素,進而讓癌細胞無法生長,藥物則有Anastrozole、Letrozole、Exemestane。而後者則是直接阻斷雌激素與癌細胞荷爾蒙受體的結合,芳香環酶抑制劑主要用於停經後婦女,Tamoxifen停經前後之婦女皆可使用,大致上手術切除早期乳癌後,若無高復發風險,則有機會僅使用荷爾蒙療法,一般建議其服藥時間為10年。乳癌治療突破 病患不需過於擔憂杜世興醫師提醒,雖大部分的乳癌患者,其荷爾蒙受體皆為陽性,可藉由荷爾蒙藥物治療,但並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產生,他提醒,目前正在治療的患者,服用Tamoxifen者須提防子宮內膜增生,甚至是子宮內膜癌的產生,另服用芳香環酶抑制劑的患者,則鼓勵多曬太陽及定期運動,並且補充鈣質,維他命D,才能避免骨鬆的發生。近年乳癌治療技術大突破,患者不必像過去一樣憂心忡忡,在杜醫師的治療案例中,有一名高齡九十五歲的老阿嬤,發現乳癌時已是第四期,且經評估後,阿嬤並不適合手術與化學治療,因此僅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治療,至今已存活達四年,目前仍持續治療中。所以提醒病患,別放棄任何希望,另若女性乳房出現硬塊或異常,務必提高警覺,以免錯失乳癌治療良機。

研發自日本的新乳癌化療藥物 顯著延長患者存活期

研發自日本的新乳癌化療藥物 顯著延長患者存活期#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治療福音!日本研發治療乳癌轉移復發的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於今年三月核准上市,這項藥物研發自日本沿海的黑色軟海綿,幫助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導致癌細胞凋亡。新光醫院乳房外科鄭翠芬醫師表示,該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研究證實,對於使用過紫杉醇與小紅莓類藥物失效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可延長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加上施打流程較簡易方便,預期未來能改寫乳癌化療用藥準則。新乳癌化療藥物 助患者拉長治療戰線鄭翠芬醫師指出,化療藥物適用於任何型態的乳癌病患,在治療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針對手術治療後的乳癌患者,化療藥物是輔助性治療預防轉移之用,常見的乳癌化療藥物如紫杉醇(taxane)與小紅莓類(anthracycline)等,8~9成的患者幾乎都曾在早期使用過,然而,部分病患在幾年後仍有復發或轉移的現象,此時,因為好的治療武器都已使用過,患者不免會擔心藥物選擇性變少。雖然新乳癌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多為新標靶藥物的誕生,卻少有突破性的化療藥物。對此,鄭醫師說明,由日本研發的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針對使用過紫杉醇與小紅莓類藥物失效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可顯著延長患者中位整體存活期25%,使其整體存活期可超過一年,達13.2個月的新式化療。鄭醫師特別強調,乳癌患者即使在前線化療藥物失效後也不需太過悲觀,目前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無論在療效、副作用與施打方式上,都已經越來越進步,提供患者多一項治療的選擇。新藥副作用少 患者治療意願高鄭翠芬醫師補充說明,很多乳癌患者會因化療刻板印象而有所遲疑,然而,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不同於以往化療藥物,較少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其次,若患者已拔除治療用人工血管,如果因為復發,治療時又要再次裝上,臨床觀察發現會影響治療意願及心情;但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使用上方便性高,可直接經由靜脈注射,施打時間僅需2-5分鐘,病人無需再住院或待在化療室數小時,較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以門診的一位患者為例,在接受治療時已有肋膜轉移現象,由於腫瘤位置棘手,無法手術治療,經接受過多線化療後再度轉移至皮膚,胸前出現數十顆小瘤,患者本意志消沉,但經醫師說明,採納建議接受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4個療程後,皮膚紅腫、疼痛大幅改善,轉移症狀已緩解許多,而最令患者驚嘆的是治療方便性,打完一針即能回家!最後,鄭翠芬醫師說,以自己的用藥經驗觀察,建議轉移初期的乳癌患者,可思考使用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先讓轉移病灶縮小,在治療過程中透過影像學觀察,且戰且走,待腫瘤穩定控制後,再換回以往傳統治療方針,如此,可爭取最佳療效及時間。同時提醒,現在醫療的進步讓乳癌不再是不治之症,呼籲患者要秉持信心,透過積極配合治療,抗癌之路也可走得更久、活得更好。

乳癌術後即早復健 助於減緩手臂腫脹

乳癌術後即早復健 助於減緩手臂腫脹#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環境,飲食的改變,使得國人國人罹癌人數正逐漸增加中,由其是乳癌發生率,已經突破萬人大關,平均每天約有28名女性罹患乳癌。且乳癌患者在治療過程後,容易有胸肌萎縮、胸部塌陷問題,因此對於他們而言,他人的鼓勵與支持很加重要,除了心理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透過物理治療來維持肩關節及手臂的正常活動範圍、日常生活,同時也預防了肺部擴張不全,促進手臂淋巴側肢回流、減輕手臂腫脹及痠麻問題。術後24小時內開始復健 幫助減緩身體不適大林慈濟醫院徐千惠復健師表示,乳癌病患最好在傷口拆完線後,做大角度的肩關節運動,使其皮瓣能穩固附著於胸部及腋部,而每天最好維持運動15分鐘,運動則以練習次數、時間及範圍,採漸進性增加,以不引起疼痛不適為限,手術後24小時內儘早開始復健運動,可利用橡皮球輔助,術後第一天運動則可選擇仰躺或坐姿下活動肩關節,避免不動而造成僵硬。為了提高肩關節活動度,徐千惠更指出,手術後第二天可藉由延展的動作去釋放肩關節的壓力,術後第三天可由患側上肢活動,加上非患側的協助,使其恢復到術前的狀況,在術後第四天時,可使其降低患側與非患側上肢的差異,平時也可做一些像手指外展或內收運動、鐘擺運動等,都可達到預防及減少淋巴水腫的產生。

乳癌治療「個人化」 早期發現治療成效佳

乳癌治療「個人化」 早期發現治療成效佳#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近年來,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不但發生率第一,更有年輕化的趨勢;這20年來,乳癌發生率已突破萬人大關!因此,醫師呼籲女性朋友,定期乳房檢查及篩檢是不可少的,即使檢查出乳癌也無需太過害怕,目前乳癌治療已朝向「個人化」治療,早期發現、接受治療,普遍都有較佳的成效。據統計,目前台灣乳癌每年約新增10000個案,台灣每十萬名婦女就有90人罹患乳癌,與歐美國家相比,罹癌率較低,但三軍總醫院院長暨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 俞志誠教授指出,「國內的女性發病率雖比國外低,可是發病年紀平均約在40歲至55歲的階段,比國外的發病年齡55歲至70歲提早了十到十五年,發生年齡相對年輕不少」。荷爾蒙接受體  是乳癌治療重要依據荷爾蒙接受體,是評估乳癌患者是否適合使用荷爾蒙療法的重要依據,可分為動情激素受體(ER)及黃體激素受體(PR),經檢驗若癌細胞表面荷爾蒙接受體呈陽性,其在接受荷爾蒙療法的成效也較為顯著。而俞志誠教授表示:「早期乳癌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輔助性治療為輔,輔助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及荷爾蒙療法,以荷爾蒙治療來說,首先要確認腫瘤細胞本身是否有「荷爾蒙接受體(ER╱PR)」是治療的重要依據。」乳癌荷爾蒙療法  實為「抗」荷爾蒙作用當荷爾蒙接受體檢查發現為陽性時,也表示病人的乳房組織本身易受到荷爾蒙的刺激,所以開完刀的病患,要保護乳房細胞免於荷爾蒙的刺激,簡單來說就是阻斷荷爾蒙的作用,也就是「抗」荷爾蒙作用的治療方式。俞志誠教授也提到:「以台灣來說,80至85%的乳癌病患荷爾蒙接受體都呈陽性,建議選擇抗荷爾蒙療法做為重要的治療。」目前,荷爾蒙療法有停經前使用的Tamoxifen和停經後的芳香環酶抑制劑(簡稱AI),包括Exemestane、 Anastrozole、Letrozole,以Tamoxifen來說,是阻斷雌激素與雌激素接受體的接合,但副作用有引起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及停經症候群。芳香環酶抑制劑則是阻斷身體器官將雄性激素轉化為雌激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停經後又有淋巴轉移狀況的乳癌患者,芳香環酶抑制劑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芳香環酶抑制劑的副作用會有骨頭痠痛,若因副作用感到不適,醫師大多會搭配止痛藥或鈣片來減緩,不建議貿然停藥,尤其是乳癌一期以上的患者,以免影響療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