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乳癌能不能喝豆漿?醫師:可適量攝取

乳癌能不能喝豆漿?醫師:可適量攝取#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婦科癌症患者,在治療當中常常認為,絕對不可以吃含有植物性雌激素的食品。但近年醫界普遍宣導喝豆漿防乳癌,不過也有醫師建議部分乳癌患者應少吃黃豆製品,常讓民眾疑惑「豆漿到底能不能喝?」醫師表示:適量攝取,可以安心服用。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翁益強醫師表示,針對於黃豆的攝取,在過去研究雖然有正反兩面結果顯示,但在2009年《美國醫學會期刊》上發表在中國針對乳癌患者做的研究,明確說明黃豆類食品對乳癌病人是安全的。不建議服用提煉過的「大豆異黃酮」而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也說,目前在營養界仍是建議乳癌患者攝取黃豆食物,因為黃豆食物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但是不建議乳癌患者攝取萃取提煉過的大豆或黃豆萃取的大豆異黃酮,一方面是製作過程的安全及在高劑量的單位攝取,也擔心干擾內分泌,故不建議特別高單位補充大豆異黃酮。黃豆製品每日不超過3份為限然而在含植物性雌激素的天然食材如:大蒜、花椰菜、甘藍、洋蔥、芝麻、燕麥等,都含有很好的營養素及植化素,皆可均衡攝取,而乳癌患者黃豆製品的建議量,一日約1~3份的黃豆或黃豆製品,例如:一份豆類份量:生黃豆20克、毛豆60克、豆腐110克、豆漿240c.c。此外,食藥署也預告了,使用「大豆萃取物」為原料的加工後製成的食品或是保健食品,應標示「不建議兒童、少年、孕婦、哺乳期婦女、婦科腫瘤患者或有其家族病史者食用」及「異黃酮每日食用限量為50毫克以下」的警語,避免因攝取過量大豆異黃酮,影響健康,預計104年7月實施。 

乳癌患者腰痠背痛 小心是骨轉移警訊!

乳癌患者腰痠背痛 小心是骨轉移警訊!#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福部公布2011年十大癌症排名,發現,乳癌發生人數較2010年增加了4%的人數,乳癌患者除了要面對原發癌症的威脅外,更要特別小心癌症轉移的問題!日前,一名40多歲婦女因背痛問題長期輾轉難眠,原以為只是單純腰酸背痛並未就醫,後來演變成下肢癱瘓無法行走,經骨科醫師檢查並轉至外科詳診,才發現是罹患乳癌,且已轉移到脊椎骨所引起。輕忽骨轉移 恐發生骨折、癱瘓骨轉移是乳癌患者最常見的遠處轉移,大約有近5成的乳癌轉移患者,首次發生轉移是以骨頭為部位,且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約達6至7成。骨轉移大多數會出現在脊骨、肋骨、頭骨、骨盆或是四肢長骨,初期徵兆可能是較輕微的症狀,如局部肢體疼痛、不適,及腰酸背痛等,狀況較嚴重者可能有持續性疼痛、坐立難安,甚至容易發生骨折,壓迫到脊髓而導致癱瘓。因此,乳癌患者與家屬若對骨轉移沒有相關了解,較易輕忽骨轉移初期治療的重要性,乳癌患者平日應儘量作好骨頭保健,如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適度的日照、均衡的營養,及充足的睡眠,以減少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等問題,更可半年安排一次全身性骨骼掃描,進行追蹤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相較於其他內臟器官轉移,多數骨轉移患者均可長期存活,因此,減少骨痛、骨折等併發症發生,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積極面對與治療,才是患者面對骨轉移的不二法門。

誤認是腰痠背痛 竟是乳癌骨轉移

誤認是腰痠背痛 竟是乳癌骨轉移#乳癌

(撰文/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衛福部公布2011年十大癌症排行榜,乳癌發生人數首度突破萬人大關,高居女性10大癌症之首!乳癌患者除了要面對原發癌症的威脅外,更要特別小心癌症轉移的問題!一位40多歲婦女因背痛長期輾轉難眠,以為只是單純腰酸背痛遲未就醫,後來演變成下肢癱瘓無法行走,才趕緊就醫,沒想到經骨科醫師檢查並轉外科詳診,才發現其實是因為罹患乳癌,且已轉移到脊椎骨頭所引起。 5成乳癌患者 首次轉移在「骨頭」骨轉移是乳癌病人最常見的遠處轉移,大約有近5成的乳癌轉移患者,是以骨頭為首次發生轉移的部位,且末期乳癌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高達6至7成,不得不慎防!骨轉移大多數會出現在脊骨、肋骨、頭骨、骨盆或是四肢長骨,一開始的徵兆可能是極輕微的,如局部肢體疼痛不適及腰酸背痛等,嚴重者可能演變為持續性疼痛、坐立難安、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容易發生骨折,壓迫到脊髓而導致癱瘓。 患者與家屬若對骨轉移沒有相關認識,易輕忽在骨轉移初期治療的重要性。因此,平日應儘量作好骨頭保健,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適度的日照,均衡的營養及充足的睡眠,以減少骨質流失,以及骨質疏鬆等相關問題。針對乳癌病友,應該至少半年要做一次全身性的骨骼掃描,規律地進行追蹤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相較於其他內臟轉移,多數單純骨轉移病患均可長期存活,因此,減少骨痛骨折等合併症,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更顯得重要。患者應該積極面對,千萬別放棄治療希望。 更多乳癌與骨轉移相關知識,歡迎查詢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愛的骨勵網站http://tbcaevent.tw/index.html。

驚!早期乳癌竟無法用觸診察覺

驚!早期乳癌竟無法用觸診察覺#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病,每年全球約有50萬人死於乳癌,且普遍民眾都認為只要自己覺得乳房沒異樣,那就無須接受檢查,但其實早期乳癌是無法用觸診偵測的。根據過去國外研究指出,乳房自我檢查可發現的乳癌病灶大小約2~3公分,而在台灣統計數字則更大,但2~5公分病灶,就可能變成二期以上的乳癌,並且轉移到淋巴或其他地方,所以,定期至醫院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發現乳腺管基底層或乳腺葉內的零期癌,及腫瘤小於2公分、沒有腋下淋巴結轉移的第一期乳癌。定期接受檢查 可即早發現提升存活率基隆市衛生局表示,惡性腫瘤歷年來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102年女性乳房癌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17.7,高於全國16.8,因此呼籲所有婦女,應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藉由檢查發現早期乳癌,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若是晚期則存活率則大幅下降到兩成四,凡45到69歲及40到44歲有家族史的婦女,每兩年可免費一次做乳房攝影檢查,期望能及早發現治療並擁有幸福人生。

乳房X光檢查揪癌 南市15人就有1人確診

乳房X光檢查揪癌 南市15人就有1人確診#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南市推動45至未滿70歲乳房X光攝影檢查雖然表現亮眼,檢查率截至目前五都第一,但仍有超過13萬人不曾接受篩檢。婦女常因為聽說檢查時需擠壓乳房異常疼痛、太忙、自覺身體健康不需要、年紀大了不用做等迷思而未接受篩檢。腫塊要2公分才摸得到 就醫恐已晚期但根據台南市乳房攝影檢查資料統計分析,乳癌陽性預測值為6.85%,即每發現15位異常個案,就可發現1名乳癌患者,因此婦女朋友們不得不提高警覺,務必要接受篩檢,更要每二年一次定期篩檢,以利早期發現異常。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林聖哲局長指出,大部分民眾認為乳房自我檢查即可達到篩檢乳癌的效果,但腫塊約要長到2公分或以上民眾才可自我檢查摸到,經就醫大多為晚期癌而錯失黃金治療時機。而乳房攝影檢查可以找出許多婦女摸不到的腫塊或讓微小鈣化點無所遁形,這些病變前的徵兆,可協助大多數婦女因而早期發現、及時處理而獲得治療及康復。

HER2陽性乳癌 復發風險高三倍

HER2陽性乳癌 復發風險高三倍#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我國每年新增乳癌病例數,目前已突破一萬大關,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最主要癌症種類,不過,你知道乳癌就像世界上有不同人種一樣,也分為四種乳癌細胞嗎?乳癌細胞目前被分為四大類,再進一步粗略分類,則有三大類,分為三陰性乳癌、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還有HER2陽性乳癌,整體而言,三陰性乳癌惡化最快,其他兩類乳癌,以目前的醫療科技的幫助下,除了令病患恐懼的化療,尚有標靶藥物與荷爾蒙療法,而因療法的多元性,使得我國乳癌的總體五年存活率,遠高於其他癌症!乳癌分四種 對症下藥很重要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醫師莊捷翰表示,乳癌治療已走向個人化,應依照不同類型的腫瘤,而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臨床上,除了病理報告確定腫瘤期數及淋巴是否轉移外,也會分辨腫瘤的類型,像是荷爾蒙陰性或陽性、HER2陽性或陰性,這對藥物的使用及選擇都非常重要。不過面對癌症,患者最擔心的就是治療後復發,即使是早期HER2陽性乳癌,手術後仍不可掉以輕心,雖HER2陽性乳癌擁有標靶藥物可以治療,但莊捷翰指出,早期HER2陽性乳癌淋巴未轉移的患者,治療後未來5~10年之間,可能復發的機率高達30%,且與其他同樣小腫瘤、淋巴未轉移的HER2陰性患者比較,復發風險高了近3倍,遠端復發風險則高了5倍,危險性不容小覷。有鑑於HER2陽性乳癌的高復發性,2014年最新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準則建議,只要是淋巴有轉移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不論腫瘤大小,術後都要接受抗HER2標靶輔助療法。HER2陽性即使早發現 也建議服用標靶藥預防淋巴未轉移患者,腫瘤直徑0.6公分以上,也可以考慮術後接受抗HER2標靶輔助療法,研究顯示早期HER2陽性乳癌淋巴未轉移患者如於術後接受一年抗HER2標靶輔助治療,相較於未使用者,死亡風險降低62%、復發風險降低53%2、3。莊捷翰說,目前健保針對早期淋巴有轉移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於經過手術及化療後,給付使用一年抗HER2標靶治療,但尚未給付HER2陽性乳癌患者無淋巴結轉移者,莊捷翰建議,患者若經濟許可,還是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自費接受標靶治療,積極治療降低未來復發風險,全力封殺癌細胞,不讓癌細胞有重新打擊上壘的機會,爭取最佳的治療機會。

快篩檢!乳房攝影去年檢出3千多例乳癌患

快篩檢!乳房攝影去年檢出3千多例乳癌患#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幾年國人因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導致癌症發生率不斷攀高。據國民健康署說明,我國於102年有近70萬名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發現3,800多名乳癌個案,等於每篩檢180名女性即可找到1名罹患乳癌卻不自知的個案。而因篩檢發現乳癌的婦女,有8成是早期,證明乳癌篩檢效益很高,但台灣婦女近2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比率僅約3成6,代表有許多婦女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初經早、停經晚 當心乳癌找上門另外,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因此,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更應該從年輕時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女性天天運動「喘如牛」達15分鐘 罹乳癌風險大減

女性天天運動「喘如牛」達15分鐘 罹乳癌風險大減#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天天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相信不再贅述,多數民眾早已知道,而根據英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如果能每天運動,且達到喘氣流汗的程度十五分鐘,就能夠大大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根據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新增乳癌病例數,正式突破一萬例,顯見台灣女性天天動起來!預防乳癌,極為迫切。更年期婦女罹乳癌機率 為八分之一此研究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為追蹤十二萬名女性,依照他們的運動習慣分為四組,再進行抽樣調查。組別則分為,完全不運動、偶爾出門散步、每日短時間運動以及每日長時間運動,研究發現,每天慢跑或體操的女性,長達十五至三十五分鐘左右,罹患乳癌的機率,較沒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大幅減少。此外,研究也顯示,體脂肪愈高的婦女,也會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但這些婦女仍可以透過定期的運動,獲得同樣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稱,更年期後的婦女,罹患乳腺癌的機率為八分之一,換言之每八個中年老婦女,就有一名罹患乳癌,正表示女性天天運動的重要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