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蛇

50歲以上腎友當心!免疫低下恐為帶狀疱疹「開路」 腎友染「皮蛇」當心!病毒攻擊恐影響腎功能,心血管健康拉警報

50歲以上腎友當心!免疫低下恐為帶狀疱疹「開路」 腎友染「皮蛇」當心!病毒攻擊恐影響腎功能,心血管健康拉警報#皮蛇

腎友當心皮蛇悄悄找上門!台灣長年位居全球洗腎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慢性腎臟病(CKD)盛行率將近15%,等同每七位成年人就有一位罹患腎臟病;然而,腎友除了面對腎功能逐漸下降的挑戰,民間俗稱的「皮蛇」(帶狀疱疹) 對腎友來說,也是一個高度被忽視的健康風險!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說明,慢性腎臟病患者免疫力較低,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且多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本就容易受感染,若不慎遭「皮蛇」上身,不僅可能引發長期的疱疹後神經痛,還可能影響腎功能與心血管健康,使病情更加難以控制! 每年 3月第二個星期四為世界腎臟日,許醫師也呼籲,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關注腎功能與心血管健康,也可積極預防帶狀疱疹,而接種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保護措施。國際指引建議50歲以上成人,或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癌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類風溼性關節炎、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等,可與醫師討論後,採取積極的帶狀疱疹預防措施,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可更積極預防帶狀疱疹,以守護自身健康。 腎友免疫力低 感染風險帶狀疱疹飆升 民眾雖熟悉帶狀疱疹,但因為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往往不覺得急迫、需要預防,但依據CDC調查,90% 成人體內存在帶狀疱疹水痘病毒,一旦免疫力低下就可能引發問題;除了會依生長部位不同,造成患者如遭電擊、火燒般的疼痛,嚴重恐可能導致中風、失聰或失明危機,痊癒後還可能產生延續數月的疱疹後神經痛,使患者身心俱疲、生活大受影響。 腎臟病患本身免疫功能較弱,帶狀疱疹病毒更容易趁虛而入!研究指出,腎友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比無腎臟病者高出1.4倍,若合併其他共病,罹患風險更增加至1.65倍,而曾經過腎臟移植的患者,風險更高達9.13 倍!許醫師說明,腎臟病患者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若再受到額外免疫刺激,如感染帶狀疱疹,可能進一步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不僅可能影響腎功能,還可能影響食慾、睡眠,對整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於透析患者,由於白血球功能受到尿毒影響,其免疫能力低落,若感染過帶狀疱疹也更容易復發,若發生嚴重皮膚感染或神經痛,還可能影響透析遵從性,甚至增加住院風險。 帶狀疱疹加速腎臟病進展,免疫低下者更需積極預防 許多民眾以為帶狀疱疹只是擦藥就好,但其實帶狀疱疹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即便皮膚病灶痊癒,仍有約30%的患者持續經歷劇烈疹後神經痛,且可影響長達數月甚至數年。若病毒影響視神經或臉部神經,可能導致視力受損、劇痛或臉部癱瘓。此外,未妥善處理的傷口也可能引發細菌感染,留下永久性疤痕 許醫師強調,慢性腎病患者的用藥選擇也可能影響共病管理,因此日常用藥與感染治療上需特別謹慎,特別是在感染帶狀疱疹後的治療策略應由醫師評估,避免因錯誤用藥而影響腎臟代謝,甚至加重腎功能惡化。 醫籲腎友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一起遠離皮蛇 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慢性病與感染風險交織,帶狀疱疹對腎臟病患者的威脅不容忽視,許多人會認為「等發病再治療就好」,但帶狀疱疹一旦發作,除了疼痛難耐,更可能對腎臟與全身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因此透過疫苗接種在內的預防措施至關重要。許醫師表示,腎臟科醫師普遍會主動與病患討論疫苗接種的重要性,而帶狀疱疹疫苗因可有效降低年長者及免疫低下族群的發病風險,減少併發症、住院與長期照護需求,因此在公共衛生與醫療經濟學的觀點上,被視為具成本效益的健康投資。觀察其他國家例如英國、澳洲、新加坡等,都已將帶狀疱疹疫苗納入公費補助,而台灣目前部分縣市也陸續推動疫苗補助政策,如台南市、嘉義市、嘉義縣、花蓮縣、苗栗縣、金門縣、馬祖縣、澎湖縣、新竹縣市等,許醫師也表示支持擴大補助政策,以減少國人感染風險,降低整體醫療負擔。 在世界腎臟日之際,許醫師提醒腎友,除了定期追蹤腎功能,也應與醫療團隊討論帶狀疱疹的預防對策,特別是50歲以上或合併慢性病的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從日常健康管理到疫苗預防,全面守護自身健康,才能遠離帶狀疱疹的威脅,穩定控制病情,享有更健康的未來。

腎友患「皮蛇」風險高1.4倍!醫警「這年齡後」慎防感染:恐傷心血管

腎友患「皮蛇」風險高1.4倍!醫警「這年齡後」慎防感染:恐傷心血管#皮蛇

腎友當心皮蛇悄悄找上門!台灣長年位居全球洗腎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將近15%,等同每7位成年人就有1位罹患腎臟病;然而,腎友除了面對腎功能逐漸下降的挑戰,一旦免疫力低下,也要面臨「皮蛇」(帶狀疱疹) 感染風險,不僅可能引發長期的疱疹後神經痛,還可能影響腎功能與心血管健康,痊癒後部分患者更會產生疱疹後神經痛。

痛到坐不住!連比基尼都不敢穿醫師示警:長期高壓 恐增帶狀疱疹風險

痛到坐不住!連比基尼都不敢穿醫師示警:長期高壓 恐增帶狀疱疹風險#皮蛇

「皮蛇的痛不是一般人能想像!」2024金鐘雙料得主藝人苗可麗近日大方分享自己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血淚經驗,形容疼痛如電流竄過神經、火燒刀割,連拍戲時都只能側坐,還被誤會成「賣弄性感」!她分享,最初只有神經痠痛,沒想到逐漸變成刺痛,最後竟成一片密密麻麻的水泡。過去一直以為帶狀疱疹得過一次就不會再發作,沒想到其實只要免疫力下降,隨時可能復發,而她長期因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竟多次罹患帶狀疱疹,苦不堪言! 藉由今年「全球帶狀疱疹衛教週」,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新光醫院感染科黃建賢醫師表示,帶狀疱疹不只是皮膚病,而是一種侵犯神經的病毒,會沿著神經擴散,導致劇烈疼痛,影響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長期的疼痛若影響睡眠時間、睡眠品質,也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增加帶狀疱疹復發風險,形成惡性循環。從苗可麗反覆復發帶狀疱疹的案例即可觀察到此現象。黃醫師提醒,50歲以上成人,或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癌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類風溼性關節炎、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等,應與醫師討論後,採取積極的帶狀疱疹預防措施;而長期處於高壓、工時長、睡眠不足的職場族群多數面臨高風險而不自知,黃醫師呼籲此族群也應重視帶狀疱疹的預防,避免讓疾病趁虛而入。 高壓職場族群當心!壓力恐成帶狀疱疹誘發主因 現代職場競爭激烈,高壓與長工時已成為許多行業的常態。根據國外研究,以感知壓力量表(PSS)調查發現,中度壓力者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恐增加14%!在台灣,根據2024年一項調查顯示,台灣最爆肝行業依序為工程師、醫護、客貨運司機、警消、保全、影視從業人員;醫師、律師、會計師「三師」專業人士也屬於長期高壓的一族。黃醫師指出,帶狀疱疹是由同樣會引發水痘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平時潛伏在脊髓神經節,等患者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誘發帶狀疱疹的發生。黃醫師提醒,這類型職場族群經常面對的高壓狀態、工作時間不固定、日夜顛倒或睡眠不足會削弱免疫系統功能,都是可能造成帶狀疱疹的高風險因子,應適時檢視身體及心理健康狀態,並與醫師討論行動方案,如改善睡眠品質、適時舒壓或接種疫苗等。 帶狀疱疹不只是皮膚病!10%患者恐反覆發作,神經痛恐持續數年 根據疾管署報告指出,台灣民眾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機率約為32.2%,等於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皮蛇上身!尤其帶狀疱疹發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皮膚症狀,僅感覺局部疼痛,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肌肉痠痛或過度勞累,導致錯失治療時機。隨著病程進展,疼痛區域的皮膚會出現紅疹與水泡,此時疼痛感可能進一步加劇,甚至引發併發症,恐影響視力或顏面神經,帶狀疱疹引起的疱疹後神經疼痛還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研究顯示,約10%的患者會經歷帶狀疱疹復發,甚至可能在首次發病後短短兩個月內再次發作。黃醫師分享,臨床就有患者因免疫功能不佳導致帶狀疱疹反覆發作,神經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同時又因治療藥物副作用引起嘔吐,最終不得不多次掛急診,不只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睡眠,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苗可麗分享「皮蛇」折磨,呼籲高壓、工時長族群主動預防! 苗可麗分享,過去輕忽帶狀疱疹的嚴重性,甚至嘗試過民間偏方;但因工作忙碌無法好好治療,只能忍受反覆發作,直到後來才意識到,高壓、工時長、睡眠不足正是帶狀疱疹的誘因,且神經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她的母親也曾罹患帶狀疱疹,病灶痊癒後仍長期受神經痛折磨,甚至痛到「快活不下去」,讓她更深刻體會此病的影響,如今她更重視預防,並已計畫接種疫苗。 對此,黃建賢醫師表示,帶狀疱疹的發病與年齡增長、壓力、免疫力下降息息相關,因此50歲以上或是18歲以上高風險族群,都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包括接種疫苗在內的預防對策。觀察其他國家例如英國、澳洲、新加坡等,都已將帶狀疱疹疫苗納入公費補助,而台灣目前部分縣市也陸續推動疫苗補助政策,如嘉義市、嘉義縣、花蓮縣、苗栗縣、金門縣、馬祖縣、澎湖縣、新竹縣市等。黃醫師表示,樂見政府對民眾健康的重視與投資,可協助促進醫療平等、進而降低長期醫療負擔,也能提高國人整體健康防護力,幫助更多人遠離帶狀疱疹困擾。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皮蛇

帶狀皰疹俗稱為「皮蛇」,傳說中圍繞身體長一圈會死亡的疾病,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怕?答案是或許不到死亡程度,但伴隨的神經痛症狀可能讓生活品質下降至失眠、憂鬱痛不欲生,台灣人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3%,常見症狀為紅疹、水泡及神經痛,甚至遺留下神經痛後遺症。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中醫師表示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起源於小時候曾長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會使病毒潛伏在神經系統中,水痘雖然痊癒,但免疫力下降時可能再次激活病毒引發帶狀疱疹。本病主要侵犯神經節及其所支配的皮膚,症狀是身體或臉部單側疼痛的紅疹與水泡,合併患處灼燒、痠麻或刺痛感,常見於軀幹處,其次為臉部,症狀較輕者在一、兩週之內可以痊癒,嚴重者發炎反應劇烈,皮膚水泡增多合併膿皰產生,患處神經灼燒疼痛感增強,病人可能伴隨輕微發燒、倦怠感,甚至造成皮膚潰爛壞死且癒合時間較久。最常見的後遺症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處有脹麻痛感覺持續存在,主因是發病時神經纖維受到皰疹病毒的侵犯,產生不正常的神經衝動並以疼痛表現,若病毒侵犯到運動神經,則會造成該部份的肌肉無力、痲痺等情形。神經痛發作部位常見脊神經節分佈的軀幹部位,偶見三叉神經分佈的頭面部位,嚴重者會影響眼睛、耳朵,造成難以恢復的視力、聽力損傷。 周大翔中醫師提及中醫典籍提到帶狀皰疹稱為「纏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病機為濕熱火毒蘊結所致,病因為情治不舒、飲食失調、作息失常導致內鬱化熱,毒熱火邪循經絡延伸侵犯,向外刺激肌表,向內循經瀰漫。中醫治療分為處理急性期火熱蘊毒造成的皮膚及神經炎及緩解期的免疫平衡修復及神經症狀後遺症處理。 急性期治療以內服藥物為主,治療方向以清熱解毒、解肌透熱來驅逐病毒造成的炎症反應,緩解期治療需針藥並用,治療方向透過服用藥物提升正氣來強化免疫力,透過針灸緩解循經延伸的神經痛後遺症。 帶狀皰疹緩解期免疫保健茶飲 黨參5g,黃耆5g,金銀花3g,蒲公英3g,甘草1g,紅棗1顆剖開,放入3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黨參、黃耆健脾補肺來強化免疫力,金銀花、蒲公英清熱透熱來降低患處肌表神經炎症,保健茶飲適用於帶狀皰疹好發族群於過勞疲倦時保養飲用預防,若已經有初期症狀出現需透過醫師診斷根據個人身體狀態處方用藥才能有效快速有效截斷病勢。 帶狀皰疹疼痛緩解穴位 帶狀泡疹後遺症伴隨的神經疼痛症狀往往在情緒及壓力過度下疼痛加劇,中醫師周大翔中醫師提供兩穴幫助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具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調經引產等功效,是調整內在氣血重要的穴道,能降低人體對痛覺的敏感性,提升對疼痛的耐受力,單純按壓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合谷穴約 5 秒後鬆開,前後反覆持續20分鐘以上,痛處在左側按左手,右側按右手。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又屬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等功效。臨床上也會使用內關穴調節自律神經失調及安定情緒,因內關經絡沿伸主管心胸胃氣血,可以改善胸部、上腹部臟腑機能的氣血平衡,對應於帶狀皰疹經常沿伸至胸外側及脇肋,透過內關穴緩解神經痛療效極佳,單純按壓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內關穴約 5 秒後鬆開,前後反覆持續20分鐘以上,兩手輪流按壓。 周大翔中醫師提醒帶狀皰疹預防重點首重「免疫力調節」,雖然帶狀皰疹可以透過注射疫苗預防,然而曾經得過帶狀皰診病史者、50歲以上者與免疫力低下族群等都屬於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因此保持免疫穩定才能減低病發機率,平日應保持良好作息、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暢,忌菸忌酒,避免刺激性飲食包含兩大類食物:1.辛辣溫熱食物如辛辣香料、辣椒、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烤炸等,食後易助火生熱加重發炎反應,可能造成濕熱火毒蘊結加速蔓延;2.肥甘滋膩食物如燒烤肉品、肥肉、甜食、牛奶等,此類滋膩肥甘類食物容易具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溼熱毒邪內蘊不暢,積聚於局部纏綿,甚至久鬱化瘀造成體內整體氣機循環受阻。臨床上疾病發生後透過中西醫整合治療可以加速疾病治療時間及大幅降低後遺症存留。

老翁染「皮蛇」竟右手偏癱!醫:糖友患帶狀疱疹神經痛「風險高50%」

老翁染「皮蛇」竟右手偏癱!醫:糖友患帶狀疱疹神經痛「風險高50%」#皮蛇

83歲的陳爺爺罹患糖尿病多年,某天洗澡時他感覺右側胸部皮膚又紅又癢,隔天起床就發現大片皮疹從右前胸蔓延到後背,還起了水泡。起初他並不以為意,以為是困擾已久的濕疹又發作了,經塗抹治療濕疹藥膏仍不見好轉,患部還會又刺又痛,只要抬起右手拉扯到患部就會感到劇烈疼痛,忍了快1週才在家人陪同下就醫,經醫師診斷是感染帶狀疱疹。

糖友注意!秋冬「皮蛇纏身」風險高●●倍,醫呼籲:優先做1事可預防

糖友注意!秋冬「皮蛇纏身」風險高●●倍,醫呼籲:優先做1事可預防#皮蛇

隨著流感季節的到來,對於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除注意流感、呼吸道疾病的預防之外,也要特別小心帶狀疱疹( 皮蛇)上身。醫師指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患上帶狀疱疹的可能性大約是一般人的2倍,後遺症更比一般人高1.5倍。

皮蛇(帶狀皰疹)與手摸ATM無關:皮膚科專科醫師糾正錯誤報導並提供正確衛教

皮蛇(帶狀皰疹)與手摸ATM無關:皮膚科專科醫師糾正錯誤報導並提供正確衛教#皮蛇

近期一篇報導指出,一名女子在使用ATM後,因未洗手而觸摸眼睛,導致感染「皮蛇」並險些失明。該報導聲稱,ATM比馬桶還髒,導致帶狀皰疹發作。然而,這是對帶狀皰疹病因的嚴重誤解。 帶狀皰疹的真正病因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此病毒屬於疱疹病毒家族,與水痘是同一病原體。當人們在幼年時感染水痘後,病毒不會完全消失,而是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免疫系統變弱的情況下(如老年、壓力過大或患有其他免疫相關疾病時),潛伏的病毒可能會再度活躍,沿著神經通路引發帶狀皰疹。 皮蛇的主要特徵是沿著單側神經出現帶狀分佈的皮疹,伴隨著強烈的神經痛。這種疼痛可以是刺痛、灼熱感,甚至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這被稱為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因此,ATM或其他公共設施並不會直接導致帶狀皰疹發作。帶狀皰疹是由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再度活化,而不是外部感染引起的。 帶狀疱疹瘩高風險族群以及預防方式: 年紀越大,越容易面臨袋裝泡疹發作,隨著台灣人平均壽命的延長,過去「帶狀皰疹一輩子只會發作一次」的觀念已經過時,許多人會在其一生中經歷第二次甚至多次帶狀皰疹的發作,因此提早預防是十分重要的。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風險 免疫系統脆弱的群體,如癌症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病人,特別容易受到帶狀皰疹的侵害。這些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損,可能會反覆發作帶狀皰疹,甚至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使用JAK抑制劑等新型藥物治療的患者,風險也顯著增加。為了減少帶狀皰疹發作的風險,這類患者應考慮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正確的預防措施 帶狀皰疹的發作與免疫系統的強弱息息相關。為了預防帶狀皰疹和其後遺症(如皰疹後神經痛),尤其是年長者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建議根據醫師建議接種非活性帶狀皰疹疫苗。 此外,儘管ATM等公共設施可能是細菌滋生的場所,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是防止一般細菌和病毒感染的好習慣,但這與帶狀皰疹的發作無關。 結論,ATM等公共設施並不會導致帶狀皰疹。正確的帶狀皰疹預防方法應集中在提升免疫力,尤其是免疫系統脆弱者應考慮接種新型非活性疫苗,以避免多次發作及併發症的發生。

冬季癢痛不欲生?竟是帶狀皰疹作亂!小心「年紀越大」神經痛風險增

冬季癢痛不欲生?竟是帶狀皰疹作亂!小心「年紀越大」神經痛風險增#皮蛇

冬季皮膚問題多,除天氣乾冷注意保濕外,也得提防帶狀皰疹發作,皮膚科醫師呼籲,50歲後帶狀皰疹發生機率大增,發作時的疼痛指數,甚至高於術後疼痛及分娩時疼痛;另外,併發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也得小心,除藥物治療外,民眾也可透過低能量雷射來減緩疼痛帶來的不適,更建議民眾及早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