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腎病患者注意!哪些蔬果含有鉀離子?

腎病患者注意!哪些蔬果含有鉀離子?#心律不整

三十多歲的吳小姐,洗腎約一年之後,因為心跳緩慢、四肢麻痺,緊急送到急診,經血抽檢查她的血中的鉀離子是一般人的兩倍高,雖然一時控制住,但之後的幾次抽血,血中鉀離子仍然偏高。 經過連串抽絲剝繭,原來吳小姐有喝綠茶的習慣,幾乎每天都以茶代白開水,一直無法解決的體內鉀離子過高,其實是綠茶引起的。阮綜合醫院腎臟科內科部副主任紀文哲醫師說,綠茶對於正常人,算是健康飲品。因為綠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可以抗氧化,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綠茶也含有高量鉀離子,常被洗腎病友忽略。正在洗腎或是有腎臟疾病的病人,因為腎臟代謝鉀離子的功能不好,很容易造成鉀離子累積。一般人體內的血鉀若過高,會產生一種嚴重的心臟毒性副作用,且會造成心律不整導致死亡。   紀文哲醫師表示,高血鉀症因而被視為一種致命的電解質異常現象,洗腎病人因為只有靠機器每週三次每次四小時才能有效清除鉀,平時飲食會造成鉀的累積,更應嚴格控制鉀離子攝取。          一般而言,鉀離子多存在於各種蔬果中,除綠茶外,如芹菜、茼蒿、空心菜、菠菜、莧菜、香菇、胡蘿蔔、馬鈴薯、硬柿、香蕉、芭樂、棗子、蘋果、柳橙、柑橘、龍眼、香瓜等。另外,海鮮類、肉類、動物內臟、火鍋湯、濃湯等,都含有高量的鉀離子,在食用時必須特別謹慎。

為何心悸?更年期、貧血或飲食導致

為何心悸?更年期、貧血或飲食導致#心律不整

一般人聽到心臟病就怕怕的,但並不盡然。以心律不整來說,大部份是不危險且不會致命的。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情緒緊張,會造成心跳加速,或感覺心臟停了一下,這些都算是心律不整的一部份。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江俊賢主任表示,心悸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所謂心悸,就是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但出現心悸症狀,卻不一定就是心律不整。因為貧血、甲狀腺或其他內分泌疾病都可能引發心悸,甚至是常見的低血糖、姿勢性低血壓、更年期症候群,或是過量服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酒、菸,都可能引起心悸。江俊賢主任說,所謂心律不整,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節律不正常。正常人的心跳速率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例如運動時心跳會加快,而休息或睡覺時心跳會變慢。但心律不整症狀,除心悸之外,還可能出現胸悶、氣促、頭暈、胸痛,嚴重時甚至會全身無力、倦怠、心臟衰竭、呼吸困難、低血壓、昏厥及意識改變等。病人至門診求治時,經過病史及身體檢查後,若懷疑有心律不整,一般會安排心電圖檢查,這是最方便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另外如濫服藥物、提神劑或興奮劑,服用過量而造成嚴重心律不整,輕者住院,重者死亡,不可不慎。

原來是心臟多了條神經!難怪常心悸

原來是心臟多了條神經!難怪常心悸#心律不整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急診科主任李星原醫師表示,一位有心室上心搏過速問題的4歲男童,平日已在口服使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但仍因心跳過快、胸悶,經常至該院兒科急診求診,總是在注射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後,病情才能稍稍控制。有一次,經施打數次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仍然無效,改予另一種抗心律不整的藥物,病情才得以控制,免除了一次心臟電擊的痛苦。  李星原醫師表示,一般正常的心跳頻率,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所決定。睡著的時候心跳較慢,緊張、跑步的時候心跳較快。但是心臟的節律還要靠心臟裡特化的神經細胞來負責傳導。若是心臟多了一條神經,和正常的傳導路徑形成了迴路,則可能不定時、不定情況下被誘發,造成心搏過速的情形。  治療方面,急性發作時,以短效的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為主,若是影響到血壓,則須立即電擊心臟,以矯正心律過快造成心臟衰竭的情形。平時依發作的次數,決定是否用口服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或是追蹤觀察即可。若是發作頻繁,口服藥物治療無效,可以使用經心導管燒灼術將異常的神經燒除。  李星原醫師建議,有心搏過速的兒童,應正常作息,避免茶及咖啡等會刺激心臟的食物;有些藥物亦會刺激心臟(支氣管擴張劑、茶鹼類藥物等),也應避免;有心臟不適時,應立即告知父母或老師,再儘速就醫。

胸悶、心臟砰砰跳 我會猝死嗎?

胸悶、心臟砰砰跳 我會猝死嗎?#心律不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一般內科主任江碩儒表示,近來聽聞名人或其親戚因猝死而英年早逝,造成社會大眾對「猝死」的驚恐和關注。門診中常有人問「我會猝死嗎?」,看來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經治療後已穩定,或正在好轉的患者,在很短時間內意想不到的死亡,令家人無法接受、朋友震驚。江碩儒指出,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臟病,大多數是因心臟功能忽然喪失,患者可能事先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心臟有毛病,更令人擔心的是,又無法預期。直接造成民眾死亡的原因是急性心室心律不整,這會造成心臟停止和心臟的血打不出去,若沒有在四到六分鐘內獲得急救,病人的腦部就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急性心室心律不整會造成死亡的原因包括心室頻脈和心室顫動,根據流行病學統計,80%的原因是「冠心病」,大部分是因為二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但其他20%或者是年輕人的猝死就要考慮更多了,包括先天或後天的,如瓣膜性心臟病,肥厚性或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肌炎,電解質不平衡,右心室再生不良或結構異常,或缺氧性的先天性心臟病,或先天心臟細胞異常等。有些研究顯示,劇烈體力運動中分泌的「adrenaline腎上腺因子」會誘發這些已存在的先天心臟異常產生急性心律不整而造成死亡,但另外有些研究顯示,這牽涉更複雜的原因。民眾有哪些不舒服時,要特別警覺是不是心臟有問題?江碩儒說,平常如有容易喘氣,上氣不接下氣,半夜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注意自已是不是有心臟問題。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胸痛、全身不適、呼吸困難、心律不整、噁心、冒冷汗、頭暈、心臟衰竭、昏厥等徵兆,但是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當然,怎麼預防治療也是大家所關心的。江碩儒建議民眾,要認真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戒菸酒。避免長時期緊張和情緒激動,培養樂觀態度。有症狀要趕快就醫。家族是否有猝死、早發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直系或旁系血親,這些可以使自己更警覺。一般可進行理學檢查,即量血壓、心臟聽診,或其他檢驗檢查,例如檢查血脂肪濃度、安靜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

IPAD寶貝你的心!防心律不整猝死

IPAD寶貝你的心!防心律不整猝死#心律不整

今年70幾歲的謝先生具有國際潛水教練資格,本身的心肺功能良好,平時最喜歡從事潛水活動,沒想到卻在一次的水中教學,出現心跳加快,最後竟然昏倒的狀況,送醫後經過醫師診斷,才知道自己有心律不整。許多心律不整的病患幾乎沒有甚麼症狀或會忽略,嚴重甚至會導致猝死;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提醒,當感覺胸口或心臟有異時,可利用「IPAD」自我檢查,就是當心搏異常症狀會間歇性發作(Intermittent )、心搏異常持續發作(Persistent)、心搏停止(Asystole)及間歇性停止(Dropped beats)都應立即就醫。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表示,目前台灣約有50萬人心律不整,每年嚴重心律不整者近萬人,嚴重甚至會猝死。他說,防範心血管疾病除藥物治療外,也必須定期檢測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腰圍與體重,預防疾病上身。秋冬天氣變化大,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醫師提醒民眾,一旦發現心跳速度過快過慢、有持續發作,甚至間歇性停止等徵兆,就要立刻就醫檢查治療。</body></html>

拒不「開心」差點死亡 男子插管後救回一命

拒不「開心」差點死亡 男子插管後救回一命#心律不整

日前一名37歲男子,因為「重度二尖瓣瓣膜逆流」送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救,經過瞭解後才發現,原來男子早在3年前就已經診斷出「中度二尖瓣瓣膜逆流」,但是卻遲遲不肯開刀,最後導致心悸、心律不整後才同意開刀治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醫師謝慕揚表示,重度的二尖瓣瓣膜逆流,會造成肺水腫 ,引起氣喘及咳嗽的症狀,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壓甚至休克。37歲男子因胸悶、氣喘惡化為心悸加重,沒辦法平躺,必須坐著直才能夠呼吸,最後因為呼吸與心臟問題惡化,只好送到醫院急救,謝慕揚醫師表示,患者到院急診時,產生低血氧情況,需要緊急插上氣管內管,並接上呼吸器救治才救回一命。而後患者於加護病房治療3天,控制住心律不整的情況,並且給予利尿劑脫水改善肺水腫之後,才在3天後拔管。謝慕揚醫師表示,雖然已經拔管,但是心臟的問題還是得改善,患者經過建議後,同意將損壞的心臟二尖瓣瓣膜,換成機械瓣膜,還一併修復心房中膈缺損,進行心律不整燒灼手術;經過4個多小時手術,與術後3週的藥物治療,患者已經很順利地出院並回到工作崗位上。謝慕揚醫師表示,瓣膜性心臟病是造成心衰竭的原因之一,現今醫學對於各種心臟的瓣膜疾病,診斷與治療已經不是難事。治療上的困境,往往是病患們對疾病的不認識與不瞭解,往往擔心手術風險很高,而拒絕手術。其實病患只要能夠接受醫師的建議,勇敢接受合適的治療,都可以避免這樣的生死關頭。他呼籲瓣膜性心臟病的病友,好好地與自己的醫師溝通,把握手術的時機,不要延誤自己恢復健康的機會。眼瞼下垂無神是睡不飽?小心肌無力症找上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17季節轉換增睏境!好眠寢具單手壓床墊1至3公分較佳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91炎夏陽光曝曬產生細紋 BBL脈衝光可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43

防範腦中風 注意飲食、服藥、量血壓

防範腦中風 注意飲食、服藥、量血壓#心律不整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賴郁凱醫師指出,今年中秋節剛過,秋老虎餘威尚存,每日的門診就不乏有腦中風的病患。為提供腦中風病患全方位便捷的服務,配合健保局開辦「腦血管疾病中醫輔助治療計畫」,讓病患獲得更完善的治療。腦中風主要病因是顱內的循環障礙,造成腦部的功能損傷,其症狀包含了急性的肢體無力感或活動障礙,嚴重的會造成神智昏迷,甚至死亡。在分類上,現代醫學依照其導致腦部循環障礙的原因,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及「梗塞性腦中風」;而中醫則依照發病的症狀,分為「中臟腑」及「中經絡」。賴郁凱醫師提醒有高血壓、心律不整、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在中秋佳節之後,天氣逐漸變冷的秋冬時節,更應該定時測量血壓,規律的服藥,注意飲食的控制。期待民眾均能平安健康,事先防範「腦中風」的發生,遠勝於日後任何的治療。

百歲人瑞心律不整昏迷 裝心律調節器恢復健康

百歲人瑞心律不整昏迷 裝心律調節器恢復健康#心律不整

彰化縣一名106歲老太太日前因昏迷送到署立彰化醫院,經檢查後發現是「房室結節阻斷症」,安排手術置入體內心律調節器,創全國最年長人瑞裝心律調節器,讓老太太重獲「心動」。署立彰化醫院心臟內科何東錦主任指出,這名高齡患者原本就有高血壓病史,送到急診室時呈現昏迷狀態,心跳每分鐘剩30下,透過心電圖檢查,發現患者有心律不整的情形,診斷為竇房節阻斷症,安排手術裝置永久體內心律調節器,術後改善患者心律不整重獲「心動」,在家屬細心照顧下7天後出院,目前只需定期回診追蹤。何東錦主任說,老太太平常在家除了動作緩慢外,作息正常,就連上廁所都可以自己來,另外有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作治療,這次老太太因為心律不整造成昏迷,所幸及時發現送醫治療,若延遲就醫,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一般置入心律調節器分為暫時性和永久性兩種。暫時性的心律調節器,會選擇從頸部位或者是鼠蹊部位,以靜脈將一條電線放到心臟內,這條電線會連接到體外的心律調節器;永久的心律調節器是在鎖骨下方切個小傷口,然後將電線經由鎖骨下靜脈放置到心臟內,在把電線和永久性心律調節器埋在皮膚之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