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驚!心律不整最快恐在3秒內致命

驚!心律不整最快恐在3秒內致命#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心臟活動若失去規則,嚴重只要持續3秒,病人就可能昏倒,4分鐘內若不急救恐會引起腦損傷,10分鐘後腦死的機率大為增加。心臟的相關疾病若發生,可是來得又急又快,千萬不可輕忽,若在體內植入心臟節律器(含去顫器)將有助於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的病人降低總死亡率,不失為一項保命的選擇。52歲邵姓婦人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曾因心律不整多次昏倒,去年8月心律不整復發時,接受醫師建議植入體內心臟去顫器,避免發生危急情形,現在每3個月返診追蹤一次,情況相當良好。護心保衛戰分秒必爭!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李應湘醫師表示,以邵姓婦人為例,當有胸悶或喘不過氣時,體內心臟節律器能適時地幫助心臟得以正常運作,降低憾事發生的機率。心臟內科主任郭任遠醫師也表示,植入性體內心臟節律器(含去顫器)有助於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的病人降低總死亡率,後續僅需每3個月至半年回醫院追蹤,確認胸前的節律器是否正常運作,此方法得以讓患者維持生命或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醫訊/心律不整防治講座

醫訊/心律不整防治講座#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悸、胸悶、胸痛、焦慮不安、暈眩、呼吸急促、全身無力、低血壓,如果經常發生以上現象,不要懷疑!無聲的健康殺手-心律不整已經悄悄找上您。對此,羅東博愛醫院將舉辦「心跳規律 渾身是勁」講座,邀請心臟內科張書軒醫師主講,分享心律不整要如何防治。活動訊息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心跳規律 渾身是勁時間: 102年12月7日(六)上午9:30~12:00地點:羅東博愛醫院(宜縣羅東鎮南昌街83號)住院大樓5樓小禮堂洽詢:03-954 3131轉3130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第一波寒流到,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到處冷颼颼!根據中央氣象局預測,明後兩天(29~30)可能出現10度低溫,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要注意低溫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上了年紀的長輩,因天氣驟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引發心房顫動、心肌梗塞或中風,民眾要隨時注意保暖,以免發生憾事。國民健康署表示,天氣冷更應該嚴防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若民眾有出現輕微胸悶的情形,千萬不能大意,這可能是心臟病的警訊。「平常偶爾心悸、症狀輕微且自己都有在運動,所以不礙事」或「胸悶、休息一下就好」,這種大眾心態最容易誤事,因為半數以上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一個月內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部悶痛情形,病患對這些症狀的輕忽,往往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寒流到來之際,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心血管患者注意保暖,帽子、口罩、手套和保暖衣物不可少,同時也要定期量血壓、並遵照醫囑服藥;且請民眾隨時留意身體是否出現心臟病的警訊,若有以下3大徵兆,應盡速就醫:1)胸悶:心絞痛的主要癥兆為胸悶,不舒服的範圍約半個手掌,出現位置會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等。2)易喘:心律不整的主要癥兆為心臟蹦蹦跳、容易喘、耐力變差,若是心房顫動,中風機率是高達常人5倍。3)心悸:心血管若過於狹窄,會在生氣、有壓力、季節轉換、運動過後,甚至吃飽飯後,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冒冷汗和噁心的情形。

研究:提神飲料恐致心律不整、猝死

研究:提神飲料恐致心律不整、猝死#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能量飲料可能導致血壓高和潛在的致命性心臟問題。醫生也警告有高血壓的民眾,在喝能量飲料之前要謹慎、判斷,因為這可能會增加血液的壓力和干擾心臟的自然節奏。美國研究人員從七項研究分析數據,去判定能量飲料是如何影響心臟健康。被研究者身體都是健康的,年齡介於18至45歲。研究人員檢查了93名剛喝完能量飲料實驗者的QT間期(一段心臟的節奏時間),結果發現喝了能量飲料後,心臟的QT間隔比沒喝能量飲料的人多10毫秒,而若心臟的節奏心電圖上QT間隔延長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心律不齊或心臟猝死。美國太平洋大學助理教授夏亞表示,能量飲料和血壓的收縮是否有相關性,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評估對心臟節律的影響。不過有高血壓或是QT症候群的患者,應多加謹慎,由於能量飲料也含有咖啡因,喝過多可能會使血壓升高。

心律不整無症狀? 中風機率恐增5倍!

心律不整無症狀? 中風機率恐增5倍!#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常常聽到心律不整這個名詞,但你知道到底什麼是心律不整嗎?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馮安寧表示,其實心律不整有時候是不會有症狀的,但有些嚴重時卻可以致命!其實心律不整分為很多種,不光只是心跳速度快慢,還有像是心跳怎麼發生、規不規則、常不常有此症狀發生等,都是心律不整的因素。人體每分鐘的心跳為60至100下,一天心跳8萬多至14萬上下都是正常,而什麼是心跳?就是血液經心臟內血管傳輸到心房,再從心室把血液傳送到全身,心臟收縮到舒張的過程,舒張時間越多,就會造成心跳越快。不過記得,每分鐘60到100的正常心跳可不等於正常速度,想要瞭解到底有沒有心律不整的問題,還是要找醫生進行專業檢查。馮安寧說,血液從心房傳到心室,造成心跳有脈搏,形成心臟收縮、舒張,其中,心室的收縮,又比心房收縮顯得重要。一般來說,心房纖維顫抖為心房收縮不穩定的狀況,就是一種心律不整,尤其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發生機率更是高達十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一卻又無症狀,因心房無法將回流血液有效的打入心室,就會造成血液流動速度變慢,造成中風的機率可是會增加5倍,若是有其他危險疾病,死亡率更是添增2倍,但這種症狀不會立即致命;另外一種心室纖維顫抖,就會造成立即致命的危險,也是心臟病、心肌梗塞死亡中最常見的原因。醫師提醒,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心臟也易產生病變導致心律不整的問題出現,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症狀,更容易使心臟老化,因此隨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方法。另外,馮安寧也指出,人們常見的心悸問題,在各個年齡層可能都會發生,它是一種心臟跳動異常的不適感,但不一定會造成危害。心悸並不等於心律不整,不過,若是出現不舒服的症狀,還是要到醫院經由醫師詳細檢查,才能確保自身健康。

把握黃金急救時間 胸痛、胸悶忍不得!

把握黃金急救時間 胸痛、胸悶忍不得!#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70歲的林老先生,突然覺得胸悶、胸痛,但不想麻煩當醫師的兒媳,因此一直忍耐,直到身體真的受不了才告知兒媳,緊急送大醫院急診室,因為有延誤治療時機,一度發生心律不整情況,經電擊才救回一命。童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建榮表示,林老先生本身是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因早晚溫差大,突然發生心肌梗塞,發現後立即送至心導管室進行手術,雖然救回一命,卻因為一度延誤治療時機,導致心臟部分肌肉受損,手術完進加護病房後發生心律不整現象,當場使用電擊近20次,經四天病情才穩定,目前林老先生的定期回門診追蹤。張建榮表示,心肌梗塞會發生胸痛、胸悶、呼吸不順、發汗、虛弱等症狀,甚至導致休克昏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更要注意,發現身體不適時要主動求助送醫;心肌梗塞發生時最怕產生心律不整現象,因為易造成猝死送命。張建榮呼籲,心肌梗塞通常發生的又快又急,除了把握黃金急救時間,國人也可以自己照顧心臟血管健康,要避免心肌梗塞發生,平常須遠離抽菸、喝酒、肥胖、睡眠不足等發病因子,也要多運動、避免油膩飲食,積極控制危險致命因子,才能避免猝死危機。(圖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心律不整裝置調節器 竟引發心內膜炎 醫:若發作死亡率七成

心律不整裝置調節器 竟引發心內膜炎 醫:若發作死亡率七成#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從工程業退休的67歲藍先生,先前有心律不整4-5年病史,在三個月定期追蹤檢查中,赫然發現心律調節器的心內電極導線感染,藍先生在看診的當下也出現了發抖、畏寒、血壓飆高的狀況。住院後發現細菌感染造成心內膜炎,要更換原舊有的電極與幾乎密布心臟的導線,但手術複雜困難,「開刀移除電極」卻是唯一選項,如勾在心臟肌肉上的導線不小心拉扯到心臟導致破裂,恐怕就會造成大量失血而過世。藍先生因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綜合症候群,接受過心房顫動消融手術治療,將心律調節器植入。9個多月前因為左胸心律調節器傷口感染接受移除手術,1個月後於右胸重新置放一個新的心律調節器,出院後也定期服藥。卻在此次住院前2個月開始又有心律不整現象,經藥物調整後仍未改善,因此住院進一步治療。萬芳醫院心臟外科李紹榕主任表示,當下懷疑是心內電極導線所引起的心內膜炎,若真是急性心內膜炎的話,死亡率將有70%之高,因此決定「開刀移除電極」,但又顧慮會造成術後的縱膈腔炎,因此利用微創瓣膜手術。藍先生先接受9天的抗生術治療,並進行一系列術前檢查後,心臟外科團隊在9月手術,將感染細菌贅生物及心律調節器、電極及新舊導線全部移除。病患術後4天已可下床走路,並於一個月後出院。當病人發生反覆性抗藥性細菌心內膜炎,要考慮開心手術卻又擔心術後演變成縱膈腔炎時。李紹榕主任指出在台灣「開刀移除心律調節器的心內電極」並不能像國外一樣用雷射燒熔處理,最大的問題之一,便是當心內電極導線效果不彰想要予以置換時,在台灣並無合適的方法進行。於是許多的病人只得接受將舊的留著、繼續放新的導線,使得整個心血管系統內充滿導線,倘若出現合併有反覆性抗藥性細菌心內膜炎時,取出心內電極導線則又變成一個困難又不得不去進行的難題。(圖片:萬芳醫院提供)

別忽視! 天冷心病十大死因居第二

別忽視! 天冷心病十大死因居第二#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最近寒流一波波報到,氣溫逐漸降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需要特別當心,尤其是心律不整的問題。心律不整是一個隱形殺手,發生時症狀經常不會太明顯,甚至有一些病人可能完全毫無症狀。若有嚴重的心律不整,往往發作突然,病況嚴重時,甚至還會引起休克、心因性猝死。根據衛生署100年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死因第二位,而其中又以心律不整為主要原因之一。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也指出,目前台灣約有五十萬人有心律不整問題,嚴重心律不整者也將近上萬人。心臟內科主任謝敏雄指出,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就是心房顫動,這還可能提高中風或是血管栓塞的風險,很多病人往往中風以後,經過檢查才知道原來早已患有心房顫動。在年長族群中,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甚至可能超過百分之十,由於臨床表徵不易發現,才造成心房顫動以及心律不整如此高的併發症和盛行率。因此替自己早期診斷出心房顫動,學會自我檢查的動作十分重要。當一個人懷疑自己有心房顫動或是其他心律不整的時候,尋求就醫診斷即可得知結果,亦可順利獲得合適診治。然而由於症狀的不明顯及不典型,許多患者根本就不會想到要尋求醫師的協助,或是即使看了醫生,因為認為症狀輕而不以為意,沒有提供出正確的資訊,造成沒有獲得正確的診斷。自我把脈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學會觸摸自己的脈搏、感受心臟的跳動,並分析是否有心律不整的發生,讓心律不整得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更可降低其他併發症的發生。謝敏雄主任呼籲每個人都該學會自我檢測,不僅簡單易學更可以避免遺憾發生。(圖片: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