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驚!3/4心房顫動患者無症狀

驚!3/4心房顫動患者無症狀#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沒有症狀也可能致死!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3/4心房顫動患者沒有症狀,過去資料顯示,台灣心房顫動患者,約每百人出現一人,因為人口老化,肥胖人口增加,而且很多心房顫動患者也因為沒有症狀,所以未被發現。不只心悸 有時也會氣促、疲倦、頭暈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教授表示,3/4心房顫動沒有症狀,因此大家平常應該有每日自己摸脈搏的習慣,若發現不規則跳動,應盡快尋求醫師協助,心房顫動即使有症狀,也不全然是心悸而已,病人有時也包括氣促、疲倦、頭暈、胸悶、暈眩等,如果有以上症狀者,必須趕快就醫。85歲以上 一半的中風是來自心房顫動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主任吳茲睿教授表示,心房顫動患者死亡率為一般人的2倍,因為左心房所產生血塊掉到腦子裡,因此得到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尤其85歲以上的年長者有一半的中風是來自心房顫動,因此一旦發現有心房顫動,必須立即由心臟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診察,並以藥物預防中風的發生。預防血塊 有些抗凝血劑容易致死江晨恩教授指出,治療中風一直都是使用阿斯匹靈,然而其對血塊預防並沒有用,想要預防血塊要使用抗凝血劑,但抗凝血劑有容易顱內出血、死亡率高的缺點。新型口服抗凝血劑 降68%的顱內出血江晨恩教授表示,2009年起,連續有4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被證實可有效、安全的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在亞洲人可以比華法林更減少43%的大出血,減少68%的顱內出血,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的另一些優點包括不需監測、固定劑量。只要好好控制體重、血壓、膽固醇、血脂,可以減少30%的心房顫動,而若是有慢性腎臟疾病者,則不適用新型抗凝血劑。

男工程師心律不整 「電燒」止住不亂跳!

男工程師心律不整 「電燒」止住不亂跳!#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名來往兩岸工作的男工程師,近日感覺莫名疲累,不時伴隨心悸胸悶,以為打打籃球活動筋骨可改善,沒想到卻因體力無法負荷而昏厥;緊急送醫後,發現他是因為心律不整導致心臟擴大、收縮力降低,才會出現不適;所幸經過電燒治療已無大礙。初期症狀不明顯 輕微心悸、頭暈要注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醫師張坤正表示,心律不整分為心房和心室兩大類,個案因心室早期收縮,合併陣發性心室頻脈,送醫治療時已相當嚴重,全天心律不整次數,已接近總心跳次數的5成,且心臟明顯擴大、收縮力降低1成;經過三度空間立體定位電燒治療後,才找到病源。張坤正醫師指出,全台將近50萬人有心律不整問題,必須依循不同程度的病情來治療,目前有服用藥物、植入去顫器、電燒等3種選擇,其中心室電燒屬複雜性治療,過去只能依賴X光透視導引,搭配心臟內電訊號來進行;現今在醫療發展下,已推出「三度空間立體定位」技術,透過空間與心臟內電訊號立體成像,確保治療成功率。9成屬結構性心臟病 嚴重恐昏厥猝死而造成心室心律不整的原因有很多,其中9成屬結構性心臟病,包括:動脈心臟疾病、心肌病變、離子通道病變等,其餘原因仍不明。張醫師提醒,心律不整初期症狀不明顯,有時只有輕微心悸、胸悶或頭暈;但若久未治療,亂跳次數頻繁,將增加心臟擴大、收縮力降低的風險,嚴重恐昏厥猝死,不宜大意。 

體內鎂不足 恐增心臟病發生率

體內鎂不足 恐增心臟病發生率#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心臟病突發的患者當中,有40%至60%的人其實並沒有血管阻塞或心律不整的病史。造成這種心臟病的兩個主因是冠狀動脈痙攣,以及嚴重心律不整─例如心室震顫等。這兩種情形很可能都是缺鎂造成的,在鎂值過低時,心肌會變得十分敏感,導致心律不整的情形出現,必須接受緊急的醫療措施處置。明察秋毫的內科醫師基本上都能夠判斷缺鎂的情形,並且立刻透過靜脈注射給予病人鎂劑─與LIMIT實驗當中的處理方式相同。利用靜脈注射鎂劑來處理前房心搏快速、過早搏動、心室顫動,都可以獲得良好的反應。心臟病發頻率最高的時間,是星期一早上9點鐘,大家開始讓自己上緊發條迎接一週工作的時候。如同上述所言,痙攣引起的心絞痛問題往往出現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通常都是一大早與傍晚的時候,這時也是體內鎂值最低的時候。導致清晨鎂值降低的原因,是夜晚沒有進食,再加上鎂會透過尿液排出;傍晚則是因為白天的壓力消耗了鎂,且尚未透過進食補充鎂。因此,有心絞痛問題的人應該請教醫師,請醫師為他們進行紅血球含鎂量檢驗,如果得出的結果低於最佳值(6.0毫克∕分升),那麼就應該慢慢增加鎂的服用量,以達到每日服用三次、一次125至250毫克牛磺酸鎂,或是1/2至一茶匙的皮米鎂,分別在早餐前、下午兩點、睡前服用。(本文摘自/鎂的奇蹟/柿子文化出版)

34歲男兩度遊走鬼門關 心律不整險猝死

34歲男兩度遊走鬼門關 心律不整險猝死#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今年才34歲的蘇先生是一間工廠的經理,外表與一般健康的青壯年沒兩樣,也沒有家族病史,卻已經有過2次瀕臨猝死的經驗,回想當時情景,在一陣頭暈、全身無力、冒冷汗後,接著眼前一片黑,送到醫院前甚至一度無心跳、血壓,急救後才撿回一命。心跳過快、過慢 血液無法供應腦部恐猝死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統計,台灣約有50萬人有心律不整,更可能引發猝死;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邱春旺醫師解釋,心跳不規則、心跳過快(每分鐘大於100下)、心跳過慢(每分鐘小於50下),都屬於心律不整。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心房顫動」,佔國內人口比例約1%~2%,約23~46萬人。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醫師張世霖指出,心律不整患者若心臟跳動過快,但血液無法輸送至全身,則會變成無效收縮,就像是心臟停止跳動一般,較輕微的症狀可能會有頭暈、胸悶、疲倦等,若血液無法供應至腦部,嚴重就可能會導致猝死。植入式去顫器 監測心律不整問題張志霖醫師表示,此個案蘇先生因心室顫動的發生而猝死,當時透過裝置「葉克膜」來替代心肺功能,暫時讓他度過危險期;但搶救成功後,重要的是後續治療與追蹤,以蘇先生嚴重的心律不整,通常會建議裝置植入式去顫器,透過即時監測治療心室心律不整,並輔以心導管電燒手術,預防猝死危機。邱春旺醫師說明,植入式去顫器是利用從血管延伸到心臟裡的導線偵測患者的心跳,一旦發現有心室頻脈或是心室顫動的症狀,就會在患者體內施以電擊,像是將當機的心臟重新開機一樣,讓患者恢復心跳,同時也能降低猝死風險。邱春旺進一步解釋,心律不整目前的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和電燒為主,但若是有非常嚴重如心室頻脈或是心室顫動的心律不整,就必須裝置植入式去顫器,然而雖然去顫器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但是反覆的電擊,卻也為部分患者帶來痛苦,甚至增加憂鬱的風險。

愛吃不運動!心律不整年輕化 4守則防猝死

愛吃不運動!心律不整年輕化 4守則防猝死#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冬天是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季節,近日氣溫連連降,當氣溫驟降時,容易發生血管阻塞或者爆裂的狀況,猝死機率大增。根據臨床統計,猝死約占所有死亡原因的15~20%。而猝死的患者中,75%乃由於心臟相關之病因所導致,大部分是嚴重心律不整所造成。醫師表示,台灣因人口老化,導致心律不整發作比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搶救、診斷、治療、追蹤防猝死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邱春旺醫師表示,猝死意旨患者在急性徵狀發生後一小時內死亡,這種死亡發生的時間以及方式都是非預測性的,也因此往往發生時,情況都會十分危急,較難處置。透過猝死防治4守則,謹記搶救、診斷、治療、追蹤,保護心臟防猝死。1) 搶救/心跳壁咚不規則,透過緊急救治不規則心律,搶救珍貴生命。2) 診斷/心律不整防猝死,透過平時自我檢測心跳,如測量脈搏,有異常應及時就醫確診。3) 治療/整合療法保心安,透過個人化心律不整治療,控制病情避免惡化。4) 追蹤/預防治療併發症,透過回診檢查及飲食、運動,降低併發症發生。肥胖、高血壓 致心律不整年輕化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張世霖醫師提醒,近年由於國人生活水準提高,養成愛吃不愛動的生活習性,有很多年輕族群有次發性的心律不整病因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等,導致心律不整有年輕化趨勢。尤其心律不整中的心房顫動,常常都是合併高血壓、冠心病所引起,建議民眾平時不熬夜、少油鹽,若有相關病史民眾更應要小心注意,及時就醫治療。

男子心律不整送急診 服中藥2小時好轉

男子心律不整送急診 服中藥2小時好轉#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律不整嚴重時可引起病人休克、昏倒甚至猝死,不可輕忽!醫師提醒,對於心律不整的病症,絕對不可掉以輕心,當自己感覺有心跳不正常的現象時,一定得詳細檢查。而面對此病正,一般人大多會選擇西醫治療,但卻鮮為人知,中醫對於心律不整也有其療效。就有一位64歲的男子,晚餐後發作嚴重心悸胸悶,由急診住院,診斷為陣發性心房撲動。住院二日內,以多種抗心律不整藥物配合控制病情;然而反應不佳,而且出現惡化的症狀,西醫建議接受導管燒灼阻斷術,但在中醫會診後,辨證屬心腎陽虛,水氣凌心,施以參附湯合真武湯。在服藥2小時後心律已恢復正常,持續服藥二日後不適緩解,並免於接受侵入式治療,且順利出院。用中醫藥控制!避免侵入性治療+併發症收治此病患的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許堯欽醫師表示,心房撲動對於抗心律不整藥物經常出現反抗性,而後病人通常必需接受較具侵襲性的心臟電氣轉換術或導管電燒術,但是卻需面對0.36%的死亡率與4.8%有立即生命威脅的併發症,但若選擇中醫的介入讓這個病人免於接受侵入性的治療,及引發併發症的風險。許堯欽醫師也提到,目前本院共有4例各自不同症狀的心律不整患者,經過中醫治療後成功好轉個案,皆已在相關心臟醫學會上發表,希望民眾了解,除了西醫治療外,中醫也是能考慮的治療管道。 

【免費講座】認識心律不整

【免費講座】認識心律不整#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節律不正常,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整,一般人聽到心臟病總是非常害怕,且認為一定會致命,但其實找到心律不整的原因,適當治療,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恢復正常生活。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邀請心臟內科李威杰醫師進行「認識心律不整」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認識心律不整時間:5月25日(一)上午10:00~11:00地點:高雄市橋頭區筆秀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橋頭區筆秀里筆秀路廟前巷4號)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龔千琇小姐(07)7317123轉2023 

過度依賴瀉藥 恐引發憂鬱、心律不整

過度依賴瀉藥 恐引發憂鬱、心律不整#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研究指出瀉藥依賴症會引起什麼重大疾病。但便秘會對身體帶來各式各樣的負面影響,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瀉藥依賴症如果放著不管,會像K太太一樣無法自行排便。因為太過依賴瀉藥,導致腸道及括約肌等肌肉衰弱。大腸產生色素沉澱後,運作能力會變得更差。服用超量瀉藥一年以上的話,不只是大腸、胃和食道消化能力也會減弱。此外,過度服用瀉藥會造成下痢(拉肚子),不只會帶走體內的水分,水分中的礦物質也會跟著流失,導致體內電解質異常(血液中的鹽類異常)。服用過量瀉藥 會引發心律不整、全身機能異常人體內約有60兆個細胞,充滿稱為細胞內液及細胞外液的水分。這些水分中又含有一定的鈉、鉀、鈣、鎂,它們可以使生理機能保持穩定運作。「電解質異常」就是指這個平衡失常,會讓人體出現水腫及肌力下降症狀,嚴重的時候還會引發心律不整、意識障礙等,造成全身機能異常。連續使用瀉藥,還會讓人情緒不安。有瀉藥依賴症的人,普遍都存在「不安、壓抑」等心理感受。煩惱因為便秘而需要經常服用瀉藥、無法自然排便,由於難以啟齒,會有因此將自己封閉的人。也有伴隨憂鬱症或飲食障礙,引起的瀉藥依賴症,這些病症同時也是造成便秘的原因。一旦依賴瀉藥 身體就無法自然產生便意瀉藥依賴症的人有個共通的嚴重問題是「便意消失」。過於依賴瀉藥會使得腸道及括約肌的肌肉無力,所以即使糞便已經下降至肛門附近,卻完全無法感受到「便意」。健康的人當乙狀結腸內糞便累積到一定分量以後,腸道內的壓力升高,糞便會一口氣被推到直腸。直腸壁受到刺激,會將「排便」的指令傳達到大腦,身體自然產生直腸反射,就會感受到「便意」。相對的,便意消失的人這項生理機制失效,使得糞便不斷累積、腹部膨脹。雖然沒有便意,卻會感覺「腹部有膨脹感、肚子痛」。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患者就會把希望寄託在瀉藥上。(本文摘自/快腸!絕好腸!驚人快便力/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