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裝置調節器 竟引發心內膜炎 醫:若發作死亡率七成

心律不整裝置調節器 竟引發心內膜炎 醫:若發作死亡率七成#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從工程業退休的67歲藍先生,先前有心律不整4-5年病史,在三個月定期追蹤檢查中,赫然發現心律調節器的心內電極導線感染,藍先生在看診的當下也出現了發抖、畏寒、血壓飆高的狀況。住院後發現細菌感染造成心內膜炎,要更換原舊有的電極與幾乎密布心臟的導線,但手術複雜困難,「開刀移除電極」卻是唯一選項,如勾在心臟肌肉上的導線不小心拉扯到心臟導致破裂,恐怕就會造成大量失血而過世。藍先生因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綜合症候群,接受過心房顫動消融手術治療,將心律調節器植入。9個多月前因為左胸心律調節器傷口感染接受移除手術,1個月後於右胸重新置放一個新的心律調節器,出院後也定期服藥。卻在此次住院前2個月開始又有心律不整現象,經藥物調整後仍未改善,因此住院進一步治療。萬芳醫院心臟外科李紹榕主任表示,當下懷疑是心內電極導線所引起的心內膜炎,若真是急性心內膜炎的話,死亡率將有70%之高,因此決定「開刀移除電極」,但又顧慮會造成術後的縱膈腔炎,因此利用微創瓣膜手術。藍先生先接受9天的抗生術治療,並進行一系列術前檢查後,心臟外科團隊在9月手術,將感染細菌贅生物及心律調節器、電極及新舊導線全部移除。病患術後4天已可下床走路,並於一個月後出院。當病人發生反覆性抗藥性細菌心內膜炎,要考慮開心手術卻又擔心術後演變成縱膈腔炎時。李紹榕主任指出在台灣「開刀移除心律調節器的心內電極」並不能像國外一樣用雷射燒熔處理,最大的問題之一,便是當心內電極導線效果不彰想要予以置換時,在台灣並無合適的方法進行。於是許多的病人只得接受將舊的留著、繼續放新的導線,使得整個心血管系統內充滿導線,倘若出現合併有反覆性抗藥性細菌心內膜炎時,取出心內電極導線則又變成一個困難又不得不去進行的難題。(圖片:萬芳醫院提供)

別忽視! 天冷心病十大死因居第二

別忽視! 天冷心病十大死因居第二#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最近寒流一波波報到,氣溫逐漸降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需要特別當心,尤其是心律不整的問題。心律不整是一個隱形殺手,發生時症狀經常不會太明顯,甚至有一些病人可能完全毫無症狀。若有嚴重的心律不整,往往發作突然,病況嚴重時,甚至還會引起休克、心因性猝死。根據衛生署100年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死因第二位,而其中又以心律不整為主要原因之一。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也指出,目前台灣約有五十萬人有心律不整問題,嚴重心律不整者也將近上萬人。心臟內科主任謝敏雄指出,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就是心房顫動,這還可能提高中風或是血管栓塞的風險,很多病人往往中風以後,經過檢查才知道原來早已患有心房顫動。在年長族群中,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甚至可能超過百分之十,由於臨床表徵不易發現,才造成心房顫動以及心律不整如此高的併發症和盛行率。因此替自己早期診斷出心房顫動,學會自我檢查的動作十分重要。當一個人懷疑自己有心房顫動或是其他心律不整的時候,尋求就醫診斷即可得知結果,亦可順利獲得合適診治。然而由於症狀的不明顯及不典型,許多患者根本就不會想到要尋求醫師的協助,或是即使看了醫生,因為認為症狀輕而不以為意,沒有提供出正確的資訊,造成沒有獲得正確的診斷。自我把脈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學會觸摸自己的脈搏、感受心臟的跳動,並分析是否有心律不整的發生,讓心律不整得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更可降低其他併發症的發生。謝敏雄主任呼籲每個人都該學會自我檢測,不僅簡單易學更可以避免遺憾發生。(圖片: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提供)

心律不整防藥後心悸 可考慮燒灼手術

心律不整防藥後心悸 可考慮燒灼手術#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32歲陳小姐於日前因突發性心悸,合併胸悶及呼吸困難等症狀,休息30分鐘仍無法緩解,心跳約每分鐘150下,居高不下。來到台大新竹分院,經急診發現為陣發性心室上頻脈,在心律監視器下立即給予靜脈注射超短效房室結阻斷劑,心跳回到正常每分鐘七十幾下,給予口服抗心律不整藥物後安排心臟科門診追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廖敏村醫師表示,雖以口服藥物控制,仍偶而會有突發性心悸現象,故安排住院進行心律不整燒灼手術,當日住院,隔日進行手術,手術過程約二小時,隔日即可出院,並可停止使用口服抗心律不整藥物,在門診追蹤不再有突發性心悸現象。廖敏村指出,陣發性心室上頻脈為心臟正常電氣傳導過程多了一條電氣導線,有如高速公路般傳導速度比正常心率快,典型發作之心跳在150下左右,但有時也會快到180下或慢至120下左右,此為心臟疾病中可以治癒之疾病,心律不整燒灼手術成功後即可停止使用藥物。手術期間給予靜脈注射藥物讓病患睡著,與無痛胃鏡相似,為一種顯微手術。廖敏村說,此種心律不整診斷困難處在必須於發作時立即安排十二導程心電圖,若心律不整沒有發作,即使在門診安排二十四小時心電圖也無法發現心律不整現象,故發作時的心跳速度是個很重要的參考依據,心悸發作時若於休息下測量之心跳仍在150下左右,極有可能為陣發性心室上頻脈。

心臟噗通噗通跳!感覺很恐怖

心臟噗通噗通跳!感覺很恐怖#心律不整

「我時常覺得心臟跳得很用力,用力到自己都能感覺到,」五十五歲的高先生雙眉緊緊皺在一起,因為他最近常常沒來由覺得心臟噗通噗通跳,低頭看著長年跑業務,日夜應酬而發胖的身軀,坐在診間的他,聲音愈來愈弱,好不容易吞吞吐吐說,他擔心是得了可怕的心臟病。隨春天到來,氣溫變化快,陰晴不定,很多人都有心跳加快、心臟不適的感覺。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劉中平醫師說,這種自覺心臟跳動異常的不適感覺就是心悸,通常是心臟收縮太強、太快或心跳不規則所引起。多數是陣發性的,也可能是持續的。心跳速率可能是真的很快,也可能是心跳速率正常但跳動不規律,甚至於心跳是完全正常的。有些人還可能合併有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盜汗等症狀。心悸其實經常發生,但是大多數健康的人不會特別理會,只有一小部份的人會因此而尋求醫療的協助。除了非心臟活動性因素,如胸壁收縮或腸道蠕動外,大部分的心悸是因為心臟跳動速度、節律,及收縮力的改變引起的。劉中平醫師表示,造成心悸最常見的原因即是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是心跳異常的一個總稱,包含了多種異常的心跳模式,可以是很快,也可以是很慢;可以是偶爾跳一下不規則的,也可以是完全都不規則的亂跳;可以是經年累月都跳不規則,也可以是許久才發生一次。有些心律不整是心臟本身沒有構造上或功能上障礙,單純是心律的問題。有些心律不整是因其他心臟疾病而引起,如冠狀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其他如心臟衰竭及瓣膜性心臟病也可能造成心悸。劉中平醫師指出,而非心臟性疾病所導致的心悸,則從發燒、甲狀腺機能亢進到藥物影響,以及心理方面的問題都有可能,例如焦慮、緊張及心身病等,都與心悸的發生有關,這類患者除了心悸之外,常會失眠及自覺全身多處不適。其他如飲酒、喝茶或咖啡等,也可能讓心跳加快,或造成心律不整而引起心悸。有些醫療上用於治療氣喘、鼻塞流鼻水的藥物也可能是造成心悸的元兇。因為有許多心悸的病人,都被診斷成其他疾病,因此有心悸的症狀發生時,應留意下列幾點:(一)是否感覺心臟跳動速度非常快且伴隨有胸痛、氣喘、頭暈、盜汗、血壓降低,甚至昏倒的情況,這通常意味著嚴重的心律不整。(二)心悸的感覺是心臟連續快速的跳動或是突然、短暫的心臟強力收縮,間歇性的頓一下的感覺。前者可能是心搏過速,而後者通常是心臟早期收縮所引起。(三)心悸發生時試著摸自己的脈膊,看一分鐘跳幾下、規律與否、是否會停頓。 (四)紀錄心悸發作的頻率、持續的時間,以及是否有誘發因素。

腎病患者注意!哪些蔬果含有鉀離子?

腎病患者注意!哪些蔬果含有鉀離子?#心律不整

三十多歲的吳小姐,洗腎約一年之後,因為心跳緩慢、四肢麻痺,緊急送到急診,經血抽檢查她的血中的鉀離子是一般人的兩倍高,雖然一時控制住,但之後的幾次抽血,血中鉀離子仍然偏高。 經過連串抽絲剝繭,原來吳小姐有喝綠茶的習慣,幾乎每天都以茶代白開水,一直無法解決的體內鉀離子過高,其實是綠茶引起的。阮綜合醫院腎臟科內科部副主任紀文哲醫師說,綠茶對於正常人,算是健康飲品。因為綠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可以抗氧化,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綠茶也含有高量鉀離子,常被洗腎病友忽略。正在洗腎或是有腎臟疾病的病人,因為腎臟代謝鉀離子的功能不好,很容易造成鉀離子累積。一般人體內的血鉀若過高,會產生一種嚴重的心臟毒性副作用,且會造成心律不整導致死亡。   紀文哲醫師表示,高血鉀症因而被視為一種致命的電解質異常現象,洗腎病人因為只有靠機器每週三次每次四小時才能有效清除鉀,平時飲食會造成鉀的累積,更應嚴格控制鉀離子攝取。          一般而言,鉀離子多存在於各種蔬果中,除綠茶外,如芹菜、茼蒿、空心菜、菠菜、莧菜、香菇、胡蘿蔔、馬鈴薯、硬柿、香蕉、芭樂、棗子、蘋果、柳橙、柑橘、龍眼、香瓜等。另外,海鮮類、肉類、動物內臟、火鍋湯、濃湯等,都含有高量的鉀離子,在食用時必須特別謹慎。

為何心悸?更年期、貧血或飲食導致

為何心悸?更年期、貧血或飲食導致#心律不整

一般人聽到心臟病就怕怕的,但並不盡然。以心律不整來說,大部份是不危險且不會致命的。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情緒緊張,會造成心跳加速,或感覺心臟停了一下,這些都算是心律不整的一部份。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江俊賢主任表示,心悸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所謂心悸,就是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但出現心悸症狀,卻不一定就是心律不整。因為貧血、甲狀腺或其他內分泌疾病都可能引發心悸,甚至是常見的低血糖、姿勢性低血壓、更年期症候群,或是過量服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酒、菸,都可能引起心悸。江俊賢主任說,所謂心律不整,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節律不正常。正常人的心跳速率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例如運動時心跳會加快,而休息或睡覺時心跳會變慢。但心律不整症狀,除心悸之外,還可能出現胸悶、氣促、頭暈、胸痛,嚴重時甚至會全身無力、倦怠、心臟衰竭、呼吸困難、低血壓、昏厥及意識改變等。病人至門診求治時,經過病史及身體檢查後,若懷疑有心律不整,一般會安排心電圖檢查,這是最方便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另外如濫服藥物、提神劑或興奮劑,服用過量而造成嚴重心律不整,輕者住院,重者死亡,不可不慎。

原來是心臟多了條神經!難怪常心悸

原來是心臟多了條神經!難怪常心悸#心律不整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急診科主任李星原醫師表示,一位有心室上心搏過速問題的4歲男童,平日已在口服使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但仍因心跳過快、胸悶,經常至該院兒科急診求診,總是在注射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後,病情才能稍稍控制。有一次,經施打數次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仍然無效,改予另一種抗心律不整的藥物,病情才得以控制,免除了一次心臟電擊的痛苦。  李星原醫師表示,一般正常的心跳頻率,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所決定。睡著的時候心跳較慢,緊張、跑步的時候心跳較快。但是心臟的節律還要靠心臟裡特化的神經細胞來負責傳導。若是心臟多了一條神經,和正常的傳導路徑形成了迴路,則可能不定時、不定情況下被誘發,造成心搏過速的情形。  治療方面,急性發作時,以短效的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為主,若是影響到血壓,則須立即電擊心臟,以矯正心律過快造成心臟衰竭的情形。平時依發作的次數,決定是否用口服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或是追蹤觀察即可。若是發作頻繁,口服藥物治療無效,可以使用經心導管燒灼術將異常的神經燒除。  李星原醫師建議,有心搏過速的兒童,應正常作息,避免茶及咖啡等會刺激心臟的食物;有些藥物亦會刺激心臟(支氣管擴張劑、茶鹼類藥物等),也應避免;有心臟不適時,應立即告知父母或老師,再儘速就醫。

胸悶、心臟砰砰跳 我會猝死嗎?

胸悶、心臟砰砰跳 我會猝死嗎?#心律不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一般內科主任江碩儒表示,近來聽聞名人或其親戚因猝死而英年早逝,造成社會大眾對「猝死」的驚恐和關注。門診中常有人問「我會猝死嗎?」,看來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經治療後已穩定,或正在好轉的患者,在很短時間內意想不到的死亡,令家人無法接受、朋友震驚。江碩儒指出,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臟病,大多數是因心臟功能忽然喪失,患者可能事先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心臟有毛病,更令人擔心的是,又無法預期。直接造成民眾死亡的原因是急性心室心律不整,這會造成心臟停止和心臟的血打不出去,若沒有在四到六分鐘內獲得急救,病人的腦部就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急性心室心律不整會造成死亡的原因包括心室頻脈和心室顫動,根據流行病學統計,80%的原因是「冠心病」,大部分是因為二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但其他20%或者是年輕人的猝死就要考慮更多了,包括先天或後天的,如瓣膜性心臟病,肥厚性或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肌炎,電解質不平衡,右心室再生不良或結構異常,或缺氧性的先天性心臟病,或先天心臟細胞異常等。有些研究顯示,劇烈體力運動中分泌的「adrenaline腎上腺因子」會誘發這些已存在的先天心臟異常產生急性心律不整而造成死亡,但另外有些研究顯示,這牽涉更複雜的原因。民眾有哪些不舒服時,要特別警覺是不是心臟有問題?江碩儒說,平常如有容易喘氣,上氣不接下氣,半夜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注意自已是不是有心臟問題。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胸痛、全身不適、呼吸困難、心律不整、噁心、冒冷汗、頭暈、心臟衰竭、昏厥等徵兆,但是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當然,怎麼預防治療也是大家所關心的。江碩儒建議民眾,要認真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戒菸酒。避免長時期緊張和情緒激動,培養樂觀態度。有症狀要趕快就醫。家族是否有猝死、早發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直系或旁系血親,這些可以使自己更警覺。一般可進行理學檢查,即量血壓、心臟聽診,或其他檢驗檢查,例如檢查血脂肪濃度、安靜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