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抽菸無法紓壓 反而導致緊張、焦慮

抽菸無法紓壓 反而導致緊張、焦慮#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癮君子認為吸菸能夠緩解壓力,但最新研究指出,戒菸才可以紓壓,吸菸反而引致緊張和焦慮,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院長邱南英呼籲,戒菸才是擺脫壓力的不二法門。邱南英表示,根據最新的英國精神醫學期刊中的一項研究指出,過去人們普遍相信吸菸可以減緩壓力是錯誤的,事實是吸菸極可能導致更多的緊張與焦慮!邱南英院長指出,由於戒菸後會出現短期的躁動不安、焦慮、不悅、沒有耐性、注意力不集中、飢餓感、渴求使用菸品等「戒斷症候群」,讓吸菸者誤認為「只要吸菸就可以解除不舒服的戒斷症狀」;而事實上,吸菸只能暫緩「戒斷症候群」,且反而讓吸菸者再陷入「不得不」的行為,不但無法紓解日常生活中的壓力,甚至還會因為擔心「吸菸危害健康」而更焦慮。邱南英則進一步強調,菸品中所含之尼古丁具有高度成癮性,要根絕與克服菸癮,建議到醫療院所尋求專業的協助,或撥打0800-63-63-63免費戒菸專線進行諮詢,還有隨時隨地可上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瞭解如何戒菸及戒菸迷思,並申請戒菸e計畫或製作個人的戒菸菜單為克服菸癮而準備。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陳淑麗,曾經也是老菸槍非常了解菸癮糾纏痛苦,她表示,菸癮來襲而煩躁不安時,一定要善用可以紓壓、醒腦的戒菸四招,來克服難熬的斷癮症狀。首先就是放鬆深呼吸,想吸菸時,連續15次,將氣深深吸入再慢慢吐出;其次是喝1杯冷水,可滋潤喉嚨,又可有效抑制吸菸的慾望;再來伸懶腰15次,做擴胸握拳運動或原地跳躍也可以;最後來個刷牙或洗臉,可讓自已神清氣爽,精神馬上來!

「年節症候群」上身 頭痛、失眠樣樣來

「年節症候群」上身 頭痛、失眠樣樣來#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也有「年節症候群」嗎?春節是民眾相當重視闔家團圓的節日,但是過度的忙碌與親友的關心,常成為許多人身心沉重的負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身心科醫師黃芳慧就表示,長媳怕過年、單身漢怕被問何時結婚、失業的怕發紅包,因此年關越近,頭痛、失眠等年節症候群患者越多。42歲的黃太太是個職業婦女,身為婆家長媳的她,近來開始為打點過年祭祖、除夕圍爐以及親戚們拜年聚餐的相關活動疲於奔命,原本就容易緊張、焦慮且求好心切的黃太太開始出現容易失眠、易怒、頭痛、頭暈、肩頸肌肉緊繃、腰酸背痛、胸悶、心悸、胃痛、手腳冰冷和麻木感等令人不適的身心症狀。38歲單身的陳先生表示,每年過年都要思索如何應付這些「殷殷關切」,讓他輾轉難眠、心情低落、焦慮不安。而32歲的王先生已失業半年,想到圍爐要發紅包就頭疼、食之無味、胸悶、呼吸不順、腹脹、疲憊、倦怠,返鄉過年讓他們莫名恐懼。黃芳慧在此提供幾點有助於消除「年節壓力」的身心健康守則。首先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足夠且品質佳的睡眠有助於維持身心狀態的穩定;適當休息,過多的交際應酬反而只會讓自己疲於奔命;避免過度的繁文縟節以及過多人情的羈絆,才能讓自己自在的享受難得的假期;善用假期儲備足夠的精神糧食與體力,對於家人、親友,給予正向的支持。

春節天天吃大餐 研究:假期過完恐憂鬱

春節天天吃大餐 研究:假期過完恐憂鬱#焦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放鬆加上不忌口,讓許多人一過年就長胖。董氏基金會提醒,年假九天記得少吃麻荖、米果、牛軋糖等高油糖鹽零食,不然除了體重上身,更可能染上「油糖癮」,導致年後很難恢復正常飲食。據加拿大研究發現,高脂、高糖食物容易讓人吃上癮,而且就像菸癮、酒癮一樣難戒除,戒吃時還會引發焦慮、憂鬱等症狀,甚至造成惡性循環的暴飲暴食。加拿大蒙特婁大學醫學院於2012年4月和12月在國際肥胖期刊發表報告,發現讓老鼠吃6週的高油脂飼料後再停吃,腦中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會產生變化,出現煩躁、情緒低落等負面情緒,對壓力也變得更敏感,並相當渴望高油糖食物,容易導致靠吃紓壓而暴飲暴食,卻愈來愈難感受吃糖後的愉悅感。另外研究也發現,相對於吃低脂飼料的老鼠,吃12週高脂飼料的老鼠體重明顯增加,肢體靈活度變差,而且承受壓力後,腦中與憂鬱相關的神經化學物質升高,因而促進負面情緒及憂鬱症狀,行為上也更容易產生焦慮、自閉行為及行為絕望。董氏基金會表示,高油糖鹽食物只能獲得暫時性滿足,年假一連吃九天,恐怕會吃上癮,停不了對高油糖鹽食物的渴望,造成肥胖後想戒吃又很難,反而更躁鬱,讓人放假心情也不好,還可能形成惡性循環的暴飲暴食。董氏基金會提醒,過年期間是跟家人歡聚的好時光,更是戒菸、甩肉的好時機,建議少吃糕餅糖果、瓜子等高油糖鹽零食,多吃新鮮蔬果,並喝白開水、無糖茶、新鮮果汁來代替飲料,過個無負擔的健康好年。

每天正面冥想20分鐘 研究:可減少身體發炎機會

每天正面冥想20分鐘 研究:可減少身體發炎機會#焦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43歲的林先生是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年前不只工作壓力大,最近還因為家裡婆媳問題嚴重,老婆不願意一起回爸媽家過年,讓林先生身心俱疲。除了容易呼吸困難,晚上更睡不著覺,吃了安眠藥讓他白天精神很差,上班時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只好尋求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員陳凱婷表示,現代人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不容易,很容易破壞生活平衡與和諧,若長期無法排除壓力,嚴重可能會導致自殺。年關更是引起許多人情緒起伏不定的因素,有人因經濟壓力大,覺得年不好過;也有人因家庭糾紛,感嘆過年要承受更多親情及感情壓力,罹患所謂的「年節症候群」。陳凱婷說,臨床上看到許多人努力在尋求生活與工作平衡,但因處理方式不對而感到身心俱疲,對生活工作失去熱忱。面對年節症候群,提供六招保持生活平衡:一、建立優先順序趁新年休假期間,每天花10分鐘省思,仔細思考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你想完成的工作,從最重要性的開始排列。二、設立可達成的目標設立你能達成的短期目標及長期目標,設立的目標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不要太困難,也不要太容易,而這些目標是可調整及變動的。三、明智的編列預算每個人在生活上都會遇到財務上的挑戰,新年期間也是編列預算、控制需求的最佳時間,仔細想想哪些是你生活中想要的或必要的,清楚思考及編列預算遠離負債。四、培養情宜平常大家忙於工作,過年期間是和家人及親友培養關係的好時間,坦誠的溝通可以幫助我們保持生活中的平衡,透過眨眼、點頭及碰觸常常比言語更能傳達心意。五、照顧自己在這忙碌的環境裡,我們很難有足夠的時間運動、休息及從事休閒的活動。建議可以在過年休長假期間安排做這些事,不只讓我們身體健康及有正向情緒,還可提升我們的自信及尊嚴。六、正念冥想美國研究期刊顯示,正念冥想不只讓我們遠離孤獨、寂寞感覺,還可減少身體發炎。建議每天找一個時間冥想15至20分鐘(想一些會讓你快樂的事),可以讓我們遠離負面情緒及有益我們的大腦。冥想可以讓我們更貼近我們的內心,透過冥想可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內心需要什麼。(圖:心理諮詢員陳凱婷提供)

情緒焦慮不安如何舒解?先戒菸吧!

情緒焦慮不安如何舒解?先戒菸吧!#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你是否常感到情緒焦慮不安,或許你沒發現那可能跟你手上那隻菸有關!根據英國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吸煙者在成功戒煙後明顯感覺焦慮情緒減少。此項調查是由《英國精神病學》雜誌發起,研究者調查了500名在英國公立戒煙診所接受治療的吸煙者。這當中,有68名吸煙者在半年內成功戒煙,研究者發現他們普遍反映焦慮情緒在戒煙後顯著下降。這種下降在有情緒焦慮症的吸煙者身上特別明顯。但是,對於那些戒煙失敗並且本身患有焦慮症的吸煙者來說,戒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他們的焦慮。研究者指出,大多數吸煙者誤把吸煙認為是一種緩解焦慮的方式,但事實上人們在重覆吸煙動作時,反覆強調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會讓自己變得更焦慮。而戒煙後,吸煙者摒除了這種誤解和習慣因而減少了焦慮情緒的產生。

吃甜食紓解壓力? 小心越吃越焦慮

吃甜食紓解壓力? 小心越吃越焦慮#焦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洋芋片、巧克力,大口吃零食,總是會讓人感到開心,可是小心囉!新的研究顯示,高脂肪食物,會導致大腦中的化學變化,使你容易暴飲暴食,大腦更會受到壓力。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究人員指出,透過在大腦許多方面都和人類相似的老鼠,進行超過六周的實驗,發現了被餵食高脂肪、高糖份飲食老鼠的化學神經,和另外被餵食營養食物的老鼠是不一樣的,飲食改變的化學物質和情緒相關。而除了肥胖的改變外,大腦也產生變化,這跟節食會產生的情況很類似。餵食高脂肪食物的老鼠們出現了焦慮症狀,在緊張的情況下產生更大情緒反應,像是要避免處在開放區域,他們的大腦也因為經歷這個實驗,而出現了物理變化。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大腦有個分子叫多巴胺,它使大腦讓我們亢奮,而鼓勵我們學習特定類型的行為。而這種化學物質在人類體內是一樣的,多巴胺製造出的某些基因由CREB分子控制。CREB在高脂肪飲食的老鼠大腦中更活躍,這些老鼠也有更多的皮質酮,它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激素,這就解釋了抑鬱症和消極行為周期的發生。有趣的是,這些變化都是發生在肥胖之前。這項研究結果,也挑戰了我們在飲食、身體和心靈之間關係的理解。無論是否肥胖,採取健康的飲食習慣,還是最重要的。

你又失眠了嗎? 恐是嚴重焦慮導致

你又失眠了嗎? 恐是嚴重焦慮導致#焦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因工作忙碌壓力大,導致失眠纏身,精神每況愈下,而不得不求助於精神科治療。新竹馬偕精神科醫師吳易澄表示,日前有名於竹科工作的王先生,因長期做大夜班,甚至困於做二休二的輪班制,導致假日與工作日作息顛倒,而引來失眠的痛苦,嚴重到家庭關係緊張變差。竹科王先生表示,由於每天在生產線上過著枯燥單調的生活,久站造成身體不堪負荷,不僅每天要為家人溫飽操心,還會全身痠痛,甚至常會有心悸、呼吸困難的情形。下班後很想好好放鬆一下,偶爾喝杯酒助眠 沒想到漸漸發覺沒有酒就不行。除喝上癮以外,有時酒後脾氣爆發,跟老婆起了口角衝突,關係越弄越緊張。吳易澄說明,大多數來到精神科門診的病友皆有睡眠障礙的困擾。平均來說,睡眠占人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睡眠過程並不是在浪費時間,反而是調整身心的重要機制。良好的睡眠品質不但能夠讓人維持一整天的好精神,也能穩定情緒,甚至對心血管、代謝功能與免疫系統都有保護的作用。他解釋,然而許多睡眠障礙者可能忽略失眠背後的藏鏡人「焦慮」。來到門診求助的病友常常希望能改善失眠的困擾,於是要求醫師開立安眠藥,並且再三要求加藥,但是卻沒有察覺失眠背後的精神病理。而過度的焦慮,是導致入睡困難、早醒、多夢、感覺醒來卻沒睡飽的主要原因。吳易澄提醒,適當的壓力是成功的條件之一,但是過度的壓力會導致焦慮引發睡眠失調等問題,因此應檢視自己是否壓力超出能力所及,並且樂觀的看待每一天,才能夠擺脫焦慮解決失眠! 

精神壓力太大! 當心焦慮症狀上身

精神壓力太大! 當心焦慮症狀上身#焦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生活嗎?小心引發焦慮而導致一連串的身體毛病!新竹馬偕精神科醫師吳易澄指出,壓力已成為新竹的另類特產,而這些壓力進一步產生焦慮,使得失眠、心悸、頭痛等問題產生,因此適當解決壓力,已成為現代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吳易澄說明,新竹地區因有科學園區的存在,所以形成特殊的社經形態,雖看似進步卻充滿矛盾。由於科技產業的競爭,使得參與在生產線上的每一個角色都必須分擔著高度壓力。基層的員工必須日夜輪班,與生理時鐘對抗,為沈重的經濟負擔打拼;高層的管理者需要與同業對抗,儘管口袋滿滿,卻有隨時失去競爭力的擔憂。新竹科技園區宛如一個巨大的壓力鍋,在裡頭工作的人們,每天因為壓力,而帶來焦慮的症狀。吳易澄解釋,焦慮是對於「壓力源頭不斷的感到擔憂」而產生,可能引發記憶力減退、無法集中注意力,或是容易沮喪或發怒等狀況;同時也可能出現,心悸胸悶、頭痛、肩頸酸痛、腸胃不舒服等身體不適之症狀。因此吳易澄建議,處理焦慮症狀,可以從分析壓力之所在,計畫良好的工作分配,把不必要自己操心的事情先卸下來,或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因應各樣的責任負擔。於內放寬心胸、降低標準,培養對負面事務的涵容能力,以減少不必要的擔心。他說,運動更是一種便宜又有效的策略。必要的時候,精神科醫師才會開立抗焦慮劑抗焦慮劑、抗憂鬱劑或睡眠用藥來協助改善症狀。另外,心理諮商治療、生理回饋、放鬆練習,也都是可以並進的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