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

輕忽胸悶恐猝死!他及時就醫撿回一命

輕忽胸悶恐猝死!他及時就醫撿回一命#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年約60歲的男性,過去曾因腦中風,導致左側偏癱、不良於行,而近期更突然出現胸悶、呼吸急促等不適症狀,經由醫師檢查後,確診為急性肺動脈栓塞,對此,醫師提醒民眾,如果輕忽此問題,恐容易引發猝死等問題上身。血流受阻引發血栓 所幸治療後已無大礙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外科羅健洺醫師表示,該名病患的肺動脈血栓,阻塞了大部分的血流,導致血氧濃度不佳、右側心臟衰竭,需使用大量強心藥物,及呼吸器來幫助呼吸,應立即進行手術來移除血栓,但手術會提高患者術後併發症率,所以,改用溶栓導管置入術,並施打溶栓藥物,所幸在幾小時後,病患漸漸不喘了,血氧濃度也大幅改善,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也在門診持續追蹤治療中。急性肺動脈栓塞 好發於心臟衰竭、腦中風者急性肺動脈栓塞,好發於長期臥床、癌症、下肢骨折、心臟衰竭、腦中風等患者,這些情況會造成靜脈回流減慢,導致下肢深部靜脈血栓形成,進而引發急性肺動脈栓塞,但急性肺動脈栓塞在臨床表現常不具特異性,常被延遲診斷或沒有診斷出來。突然出現胸悶氣促 應盡速就醫檢查在治療上,羅健洺醫師表示,對於生命跡象穩定的低風險患者,只需給予抗凝血劑治療,而生命跡象不穩定及評估為高危險度者,則應盡快給予血栓溶解劑或考慮手術治療,不過,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現在醫學上對於高危險的病患也可置放溶栓導管的方式來處理。將溶栓導管置入肺動脈血栓內,使藥物直接作用於血栓,提高溶解率,降低出血的風險和大幅降低肺動脈血栓後遺症的發生,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此外,也提醒民眾如果突然發生胸悶氣促的情形,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9旬老翁胸悶 檢查竟是血管嚴重鈣化

9旬老翁胸悶 檢查竟是血管嚴重鈣化#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無故胸痛要當心,恐是冠狀動脈阻塞在作祟!日前,一名92歲的黃先生,在幾個月前因外出運動時胸痛,至醫院求診,結果被醫師診斷為冠狀動脈阻塞,但因他血管鈣化嚴重,無法以侵襲性較低的治療完成血路重建,因此,需進行傳統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而目前預後情況良好,已能如往常到公園散步活動。高齡患者接受手術治療 需先多方評估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外科簡禎彥醫師表示,當高齡患者罹患嚴重心血管疾病時,能否接受手術治療,及術後是否能夠順利恢復一直是關鍵考量因素,而過去對於高齡患者,考量身體機能衰退、併發症風險、術後恢復等因素,常不建議以手術治療,但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此類患者多能改以微創方式進行瓣膜手術。只不過他強調,是否以手術處理高齡患者病痛,仍需事先通盤評估病人身體機能、器官老化及衰退程度、併發症、術後恢復等考量及風險,並與家屬充分溝通後,才得以考慮施行。經皮介入性治療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在早期文獻上,均指出此類型高齡患者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常伴隨著高死亡率、高合併症及較長的住院天數,因此,簡禎彥醫師表示,冠狀動脈經皮介入性治療,若用於冠狀動脈阻塞,因侵入性較低,所以,對於高齡患者來說,較能取代傳統開心手術。只是,病人冠狀動脈鈣化嚴重時,風險則較高,且大型臨床研究亦顯示,若病人為3條或左主幹冠狀動脈疾病者,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2個月後其心臟或腦血管產生不良反應者,其比例較經皮介入性治療者為低。注意!並非人人皆適合進行手術除此之外,導管置換心瓣膜手術,在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同樣因其侵入性較低,而被認為較能取代傳統開心手術,但因手術費用高達百萬,並非一般患者所能負擔,且術後中風比率也較傳統手術高,所以,部分患者仍須以傳統開心手術治療。最後,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君儀醫師表示,並非每一位高齡患者皆適合施行手術,仍需藉由專業團隊評估予以做最適當的治療計畫。

胸悶不以為意!老菸槍血管硬化險釀禍

胸悶不以為意!老菸槍血管硬化險釀禍#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生活形態、飲食習慣的改變,有越來越多人有心血管方面的困擾,只要一不注意,就可能會引起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產生!日前,一名菸齡約有50年的施先生,因平時抽菸偶爾會出現胸悶,所以每當症狀出現時都不以為意,直到去年爬樓梯,差點喘不過氣來,才到醫院做檢查。結果發現,他的心臟血管有嚴重的粥狀硬化及堵塞現象,且心肌嚴重缺氧,因此,在醫師的建議下,他接受了藥物治療及心導管支架置放術,而目前冠狀動脈已沒有明顯再狹窄狀況,胸悶症狀也恢復正常。膽固醇攝取過多 恐易造成血管硬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群耀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心臟及血管,提供了身體的血液循環,但隨著體內膽固醇過高、血管內皮不完整,就會使得血管逐漸纖維化、鈣化、硬化,進而誘發其他的併發症。然而,併發症主要可以分為3種,第一血管窄縮,造成血流不足,心肌供氧量減少,就會容易引發胸悶、腦中風等;第二血管擴大,形成血管瘤,造成血管破裂出血;第三則是血管本身較差者,一旦受到外在刺激(如過冷、情緒激動)時,就會引發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塞。抽菸、三高、肥胖 皆為高危險群目前在台灣發病年齡約為30~40歲,且正逐年降低中,除了膽固醇外,抽菸、肥胖、三高、代謝症候群等,也是容易引起動脈粥狀硬化的因子,只不過,黃群耀醫師表示,有些心血管患者並非高危險群,因此,推測可能與食品添加、環境因素等有關。且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隱形的疾病,通常並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建議高風險群民眾,早期偵測、早期預防,如此一來,才能避免中風、心肌梗塞發生率,而過去侵入性的心導管檢查,容易增加血栓風險,因此,醫師建議可藉由超速雙源電腦斷層掃描,來偵測早期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只是目前這台健保尚未給付,需自費(約5千~1萬8)。

以為胸悶沒事 老翁心肌梗塞險釀禍

以為胸悶沒事 老翁心肌梗塞險釀禍#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65歲林伯伯,近來時常出現胸悶、頭暈、噁心、呼吸不順暢及冒冷汗等症狀,原以為是感冒引起,因此不以為意,直到開始喘呼呼,經家人發現後將他送醫診治,結果發現竟是心肌梗塞,好險在即時發現後,立即緊急處理,目前他已經暫時沒有大礙。對此,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心肌梗塞是指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使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和氧氣中斷,造成心肌受損甚至壞死,使得心臟收縮功能變差,容易造成心臟衰竭,而早期出現的心臟病症狀,例如:血壓、體重上升、眩暈、心悸等都容易被忽略。低胰島素飲食法 可降低心肌梗塞發生率由於國人飲食習慣改變、運動量減少,膽固醇、血壓、三酸甘油酯及體重均有增高的趨勢,一旦出現上述「四高」症狀,並伴隨著脂肪肝或腰圍變粗,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若再加上忙碌的工作、壓力大、抽菸、應酬喝酒或有家族病史,就更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所以,衛生局建議在飲食方面,可採低胰島素飲食法,注意少油、少鹽、低甜度,避免攝取過量的動物性脂肪,每日五蔬果再配合規律的運動,落實平日的健康保養,養成每年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充份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態,一但發現警訊才能及早治療、遠離致命的危機。頭暈、呼吸不順要當心 恐是心肌梗塞警訊最後提醒民眾,心肌梗塞的發生並非無機可循,只要出現胸悶、心絞痛、呼吸不順暢、上腹痛,合併冒冷汗、頭暈、噁心、左上臂麻木等症狀,即可能為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應掌握黃金救緩時間,立即送醫診斷、治療,另外,定期檢查心肌梗塞也以有助於解除致命危機。

胸悶、體重減輕要當心 恐是肺癌警訊

胸悶、體重減輕要當心 恐是肺癌警訊#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台灣,肺癌是國人罹癌的頭好號殺手,雖然發生率排名第三,但死亡率卻高居於惡性腫瘤之冠,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暨胸腔科柯政昌醫師表示,根據院內統計分析發現,一年有高達129人為新診斷的肺癌病人,最年輕的病人只有28歲,最年長的病人為89歲。而在所有肺癌患者中,腺癌病例約占所有的7成是最常見的肺癌,且不少病患多為無吸菸女性,但醫師提醒民眾,吸菸仍是肺癌的高度危險因子,曾有研究指出,除了亞洲人基因的特殊性,低劑量的致癌物如焦油濃度較低的菸品、二手菸或空氣污染,會滲透至肺臟末梢處,進而提高罹患肺腺癌風險。肺癌初期無症狀  8成民眾發現已晚期肺癌初期無症狀,當患者出現咳嗽、胸悶、胸痛、呼吸會喘、體重減輕、疲勞、骨頭疼痛等症狀時,80%已是肺癌第3、4期,無法開刀治療,多以化療與標靶治療為主,放射療法為輔,平均存活約8個月。柯政昌醫師指出,肺腺癌的病人必須接受腫瘤的基因檢測,再依結果來選擇個人化的治療方法,才能提高2、3倍的存活率,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過去的統計分析發現,肺腺癌的上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檢測結果為53%有基因突變,也就是對標靶治療會有效果;其餘47%則沒有突變,必須以化療為主來治療,才會有效,以現在的治療方法,即使是第4期的肺腺癌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已經可以達到2~3年。每年定期接受肺部篩檢 有助於確保健康最後,醫師提醒民眾,若是屬於高危險群並且未定期篩檢肺部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肺部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肺部篩檢,不僅可確保健康,更能降低國人肺癌死亡率。

以為胸悶沒事!他心肌梗塞併發心臟麻痺險死

以為胸悶沒事!他心肌梗塞併發心臟麻痺險死#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51歲的管先生,有長期吸菸的習慣,日前因突然胸悶、冒冷汗,極度不適緊急至醫院就醫,後來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併發心臟麻痺,經過心導管手術並搭配葉克膜、主動脈幫浦及暫時性心律調節器進行搶救,目前情況已穩定,且語言及肢體動作功能復健狀況良好。腦部缺氧 導致語言、肢體受影響台北醫院心臟內科王克帆醫師表示,管先生在就醫前3天已經感到間歇性胸悶不適,且常伴隨冒冷汗的症狀,但他卻拒絕就醫,直到胸悶越來越嚴重、頻率越頻繁的狀況下才緊急就醫,但後來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建議應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時,當下就發生了心臟麻痺。因此,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及心臟電擊,在恢復心跳及意識後,又二度發生心臟麻痺,緊接著馬上又為他進行心導管手術,將完全阻塞的右冠狀動打通,且因生命告危併嚴重心因性休克,立即置入葉克膜、主動脈幫浦及暫時性心律調節器,成功搶回一命。雖然搶救成功,但他的語言及肢體動作功能仍未恢復,經檢查後發現腦部缺氧,後來在持續的復健下,已逐漸恢復健康。胸悶、冒冷汗要注意 當心是心肌梗塞徵兆王克帆醫師表示,有冠心症及心肌梗塞危險因子,如三高、抽煙、肥胖、有家族病史、年齡較長(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的民眾,請多注意風險因子的控制及追蹤;且有心血管疾病或有風險因子的民眾,若出現胸痛且疼痛會延伸至下巴及左手臂、活動時會加劇並伴隨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應立刻就醫。臺北醫院徐錦池院長提醒,近日天氣多變化,天冷及季節轉變時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峰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應注意保暖及遵從醫囑按時服藥,以免延誤病情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男子長期胸悶 直到暈倒才發現是氣喘

男子長期胸悶 直到暈倒才發現是氣喘#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29歲的洪先生,過去常有胸悶狀況,但卻不知自己有氣喘方面的問題,認為這是正常狀況,直到6年前,在當兵出操訓練時,突然出現無法呼吸、暈眩、意識模糊、缺氧的狀況,緊急送醫檢查後才驚覺自己原來罹患氣喘。在發病後,卻因自我感覺症狀改善就自行停藥,發病6年來僅回診5次,此外,總在快要發作前偶爾服用藥物,甚至吸入型類固醇藥物過期2年都不自知。多年來,因沒有定期檢查與持續用藥,只要氣候變化或接觸過敏原就會誘發氣喘,隨著發作次數越來越多,他才感到困擾,開始意識到持續控制氣喘的重要性。氣喘問題持續增加中 民眾應勿輕忽氣喘一直是值得關注的慢性病之一,然而,目前全球約有3億人受氣喘所困擾,且在過去幾十年以來,不論是氣喘盛行率、死亡率、或因氣喘造成的經濟負擔,都持續增加中。但卻有多數成人有錯誤的用藥行為,也就是不規律回診、不定期用藥、不使用氣喘控制藥物,然而這些行為都可能使自己陷入嚴重危機中,對此,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醫師表示,診間觀察到許多成人患者病識感低落,且誤以為長期使用藥物不健康而自行停藥,導致氣喘控制無法達標。若未控制良好 住院、急診風險高3倍據亞太成人氣喘患者調查結果指出,各國成人普遍依賴緩解型藥物,台灣更有高達7成成人患者擔心藥物副作用,且據余忠仁醫師表示,診間常見患者對於吸入型類固醇會出現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的錯誤觀念,其實吸入型類固醇的劑量與副作用遠低於針劑或口服類固醇,可有效減少呼吸道的高度過敏,降低氣喘發作的嚴重程度。令外,余忠仁醫師也表示,氣喘若未有良好控制,住院和急診風險比控制良好高3倍,氣管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狀態,將陷入急性發作危機,嚴重可致死,患者應養成規律回診、定期用藥,才能真正控制氣喘。氣喘控制333 謹記準則降低風險最後,為解決國內患者不規律用藥的問題,呼應全球氣喘創議組織治療指引的氣喘控制階段概念,因地制宜搭配台灣3個月連續處方箋時程,國內首創「氣喘控制333」治療準則。「氣喘控制333」將氣喘治療分成3個階段,不僅具體化氣喘治療標準,提升患者對於氣喘治療的認知,並搭配連續處方箋每3個月回診時間,提高用藥順從性,,以達到良好控制氣喘的目標:1)正確診斷、症狀控制。2)提升肺功能。3))整用藥、持續控制,每個階段至少3個月、每3個月依照個人肺功能及症狀的變化,評估並調整氣喘治療狀況。

壯男突胸悶沒意識 AED即時救命

壯男突胸悶沒意識 AED即時救命#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1歲的羅先生,某日上班時突然感到胸痛、冒冷汗,求助於工廠駐廠護理師,卻突然沒有呼吸心跳。護理師執行心肺復甦術,一面請人拿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並緊急通報請求119協助。護理師以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分析後,發現有心律不整的情形,在給予電擊後,病人意識恢復。送至醫院急診研判為急性心肌梗塞,緊急執行心導管把血管打通,成功將男子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黃金6分鐘搶救 提高存活率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張洵浩醫師指出,急性心肌梗塞若併發嚴重心律不整,在黃金4至6分鐘內,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使病人的心跳恢復,可以大幅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張洵浩醫師指出,羅先生雖然只有41歲,但因急性心肌梗塞,失去意識在鬼門關走了一趟,雖然急性心肌梗塞常好發於年紀大的人身上,但仍是要提醒年輕壯年人,千萬不能輕忽。張洵浩醫師也說,民眾若看到有人發生猝死時,除了施行心肺復甦術及立即請求119協助外,緊急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分析心律,必要時給予電擊,也可以增加拯救「心」生命的機會。

Menu